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联合对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YMDD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YMDD变异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予补肾健脾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2组疗程均为1 a。观察治疗前后2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定量、血清HBV DNA定量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BV DNA下降2 log10、HBV DNA阴转率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仅ALT升高(P0.05),对照组ALT、AST、TBIL均显著性升高(P0.05);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细胞因子水平未见明显变化,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YMDD变异有良好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可能通过恢复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招募慢性HBV携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一般资料、病毒载量、转氨酶水平、以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比较。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滴度、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 0. 05)。扶正祛毒方干预12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和HBe Ag滴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表达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 0. 05);同时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基线时血清HBV-DNA和HBe Ag复制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IL-2表达较前上升(P 0. 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 0. 05);对照组12周后与基线时比较,血清HBV-DNA和HBe Ag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及IL-10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1)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P 0. 05);(2)扶正祛毒方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肝脏炎症反应无激活(P 0. 05),疗效安全;(3)扶正祛毒方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P 0. 05),这可能是其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方对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HBV-DNA、HBsAg定量、HBeAg定量及IFN-γ、IL-2、IL-4、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符合中医药干预标准的75例慢性HBV携带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以补肾解毒中药方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安慰剂治疗,疗程48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sAg及HBeAg定量及IFN-γ、IL-2、IL-4、IL-10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HBsAg定量、HBeAg定量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IFN-γ、IL-2明显上升,IL-4、IL-10明显下降(P0.05)。结论补肾解毒方对HBV-DNA及HBsAg、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补肾健脾胶囊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随机双盲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胶囊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9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均为HBeAg阳性,HBV DNA定量大于107 copies/mL,ALT水平男性在30~40 IU/mL,女性在20~40 U·mL-1。被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接受补肾健脾胶囊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48周。观察血清HBV DNA定量、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肝功能(ALT,AST,GGT,TBil)的变化,以及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第48周各检查1次。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HBV DNA定量下降水平中位数为3.4 log10 copies/mL,而对照组为0.1 log10 copies/mL(P<0.01)。60例试验组患者中有13例(21.7%)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至3 log10 copies/mL以下,而30例安慰剂对照组患者中仅观察到1例(3.3%)(P<0.01)。试验组的HBeAg阴转率为20%(12/60),对照组为3.3%(1/30)(P<0.01)。在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方面,试验组为15% (9/60),对照组为0% (0/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补肾健脾胶囊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增加血清HBeAg转化率,可用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补肾清透方对HBe Ag阳性HBV携带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符合肾虚证的HBe Ag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补肾清透干预,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干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检测所有入组患者外周血的IL-2、IL-10、TNF-α、IFN-γ、HBe Ag、HBe Ab及HBV-DNA。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升高血清IL-2、TNF-α、IFN-γ水平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降低IL-10水平的程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HBe Ag阴转率及HBe Ag/HBe 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HBV-DNA下降1 log10、2 logl0、3 log10及HBVDNA阴转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补肾清透方可改善ASC患者的免疫功能,且有一定抑制HBV的作用,可能与改善T细胞功能有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均服药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血清IFN-γ、IL-4、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与各自组治疗前相比,Th1、Th1/Th2显著降低(P<0.01),Th2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Th2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的Th1降低更为明显(P<0.01),Th1/Th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IFN-γ、TNF-α、IL-1β显著降低(P<0.01),IL-4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IL-4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IFN-γ、TNF-α降低更为明显(P<0.01),IL-1β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明显改善肾虚寒凝型RA患者Th1/Th2的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宣发膜原方对CIA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影响.方法:以CIA作为RA的动物模型,给予宣发膜原方治疗,用ELISA及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宣发膜原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IFN-γ、TNF-α和IL-6(P<0.01),升高IL-10(P<0.01).结论:宣发膜原方能够调节CIA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维生素D3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前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与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其治疗RA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患者TGP联合维生素D3辅助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10的浓度,同时评价患者病情活动性及疗效.结果 RA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GP联合维生素D,治疗后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提高(P<0.01).结论 TGP联合维生素D3可以降低RA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同时升高IL-10水平;有利于抑制Th1型细胞因子,同时增强了Th2型细胞因子的效应,从而能改善RA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乙肝病毒患者晚孕期气血失调病机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感染乙肝病毒的晚孕期患者107名,结合中医气血辨证分型,分别在分娩前后一周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将观测结果作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健康妇女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晚孕期及产后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孕期正常者(P<0.01),而IFN-γ水平产后下降(P<0.05).慢性乙肝患者晚孕期和产后表现有气虚、气滞、血虚等气血失调证候,在产后气虚和血虚的比例增加(P<0.05).其血清IL-12、IFN-γ水平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1),而IL-10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慢性感染乙肝病毒的妇女,在晚孕期及产后,其气血阴阳动态变化是一与IL-12、IFN-γ/IL-10因子动态变化相关,且不同于非孕时的免疫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析,了解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对175例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偏低,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和质的慢性HBV携带者,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仍表现为明显的低下与失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衰老进程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胸腺、脾脏指数的变化及健脾补肾中药干预的效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补肾中药大、中、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以D-半乳糖0.125 g/(kg.d)连续40 d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健脾补肾中药组采用不同剂量健脾补肾中药干预,阳性对照组予桂附地黄丸干预。4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L-6水平和胸腺、脾脏指数。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和胸腺、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显著升高(P〈0.05);健脾补肾中药组大鼠血清IL-2和胸腺、脾脏指数增高(P〈0.05),血清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补肾中药具有调节衰老机体细胞因子失衡、抑制免疫器官退化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 (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7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另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s安慰针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水平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FN-γ水平用ELISA法测定,并采用同一方法在治疗前同时测定正常组血清IL-2、TNF-α、IFN-γ水平.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1.8%(28/39),对照组总有效率15.8%(6/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俞募配穴针灸对CF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升高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免疫力,可能是本法治疗CFS取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化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清中PPARγ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的绝经后妇女患者23例,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测量患者骨密度,根据WHO颁布的诊断标准,BMD T值评分大于-2.5为骨质疏松症,以此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将收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只服用阿法骨化三醇+钙尔奇的基础治疗,实验组阿法骨化三醇+钙尔奇+补肾健脾化瘀方,治疗3个月后,门诊收集患者血液离心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收集的血清中PPARγ因子的表达浓度。结果:实验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PPARγ因子的表达浓度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化瘀方能够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清中PPARγ因子的表达浓度,这说明补肾健脾化瘀方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利湿活血方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脾疏肝利湿活血方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桂枝茯苓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6.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健脾疏肝利湿活血方治疗卵巢囊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采用补肾活血解毒方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此次收治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试验组:给患者使用补肾活血解毒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患者口服辛伐他汀丁、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面积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采用补肾活血解毒方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和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免法对2012年01月-2013年05月来我所就诊的56例白癜风患者(观察组)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和IFN—γ水平检测,并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和IFN-γ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的异常,检测血清IL-2、IL-10和IFN-γ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肾散寒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和寒湿痹阻型痹证分型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益肾散寒方,1剂/d,水煎服,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常规方案,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变化、空腹血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5.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77% in the control(P〈0.01,u=79.051);②治疗组治疗后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③治疗组治疗后 ESR、CRP、IL-1、TNF-α等炎性生化指标降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④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肝功损伤和明显消化道反应,治疗组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结论:益肾散寒方是一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渗湿方治疗脾虚湿困型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口服头孢拉定、沐舒坦片,并对患耳施行鼓膜穿刺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健脾渗湿方。结果:用药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08%,两者有限制性差异(P〈0.05);用药2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67%(P〈0.05)。结论:健脾渗湿方可改善脾虚湿困型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补肾法和清肝法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补肾组和清肝组,各20例;补肾组给予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清肝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IL-6、IL-8、IL-10、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补肾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补肾组积分降低幅度较清肝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补肾组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清肝组(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5),而清肝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各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补。肾组IL-2、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IL-8水平降低(P〈0.05),清肝组IL.6水平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IL-2、IL-6、IL-8、IFN-γ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法和清肝法均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但补肾法免疫调控作用显著优于清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