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有效性。方法:以随机对照的原则开展,疗效判定以量表为主,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区分PSD和痴呆,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程度,以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睡眠情况,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ADL-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HAMD抑郁量表的减分率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针刺改善抑郁症状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效相当,但起效时间早于药物。结论:针刺治疗PSD疗效确切,起效时间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炎症指标、临床表型的特点。方法:选取66例AECOPD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及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心脑血管合并症、吸烟指数、既往3个月应用激素类药物情况,进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血清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清白蛋白(Alb)]以及动脉血气分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后可将66例患者分为寒热证型2大类:I类为包括风寒袭肺证、外寒里饮证、痰湿阻肺证;II类为痰热壅肺证。I类患者为中年或高寿老年、女性较多、无吸烟史或重度吸烟史、血清PCT、WBC升高、IL-6正常或明显升高、合并I型呼吸衰竭、肺功能较差在GOLDⅢ~Ⅳ级间;II类患者以GOLDII级为主、合并低氧血证、血清炎症指标不具备分类特点。结论:不同寒热证候的AECOPD患者存在不同临床表型和炎症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药品实际销售数据及围手术期病历进行分析点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占总药费金额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使用强度(DDD/100人天)、细菌培养送检率(%)、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术前给药时间合格率(%)、术后24h合格率(%)、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术前给药时间合格率(%)、术后48h合格率(%)。结论:我院存在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及滥用抗菌药现象,无指征使用抗菌药,联合用药不合理,抗菌药品种选择不当,抗菌药使用时间分配不当,I类,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不规范情况。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发生在卒中后的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病变机理为脑神失调导致以情绪低落为主的症状群,同时影响到心、肝、脾、肾诸脏功能[1]。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PSD不仅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男40例,女36例;年龄43~74岁,平均58·14岁;其中脑梗死54例,脑出血22例。1.2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1)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并由CT、MR I证实;(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2];(3)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者。2治疗方法2.1针刺取穴:上星、水沟、内关、太冲、三阴交、风池、神门[3]。加减:肝气郁结加膻中、中脘、足三里;气郁化火加行间、支沟、太溪;痰气郁结加天突、膻中、丰隆;阴血不足加神门、足三里。操作:选用30号1·5~3寸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统一使用苏州医疗用品...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显示,经蛋白酶N作用后的蜂王浆(ProRJ)及其中的肽类(IY、VY、IVY)具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的活性,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口服该肽类28天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作者测定了ProRJ中IY、VY和IVY的含量,并研究了这些肽对SHR大鼠的抗高血压的作用比。用HPLC法测定ProRJ中肽类含量,结果显示IY、VY和IVY  相似文献   

6.
刘姗姗  郑琴  岳鹏飞  杨明  帅书苑  刘小金  胡鹏翼 《中草药》2021,52(10):2958-2966
目的探讨川芎中3个苯酞类成分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R1转染犬肾细胞(MDCK-MDR1)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CK-MDR1细胞损伤模型,给予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如claudin-5、occludin、ZO-1以及外排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表达情况;以芍药苷为探针药物,研究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对芍药苷在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MDCK-MDR1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洋川芎内酯I(80μg/mL)显著提高MDCK-MDR1细胞存活率(P0.05);洋川芎内酯I(40、80μg/mL)显著抑制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率(P0.05、0.01);藁本内酯(20、4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抑制细胞凋亡率(P0.01);藁本内酯(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上调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藁本内酯(20、40μg/mL)、洋川芎内酯A(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40、80μg/mL)显著上调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40μg/mL)显著上调ZO-1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40、8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下调GLUT-1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20μg/mL)显著下调P-gp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洋川芎内酯A(40、8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促进芍药苷跨膜转运(P0.05、0.01)。结论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能够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抑制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MDCK-MDR1细胞损伤,促进探针药物的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复元方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线栓大脑中动脉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PS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PSD模型组、氟西汀组、神经复元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干预28 d,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用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BDNF/TrkB-mRNA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突触素I(SYN I)和突触囊泡素(SYNA)的表达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高剂量神经复元方干预后的PS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提升,海马BDNF和TrkB-mRNA表达比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SYN I和SYNA的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神经复元方组海马神经元突触密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神经复元方可改善PSD模型大鼠抑郁症状,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海马BDNF/TrkB的含量,促进海马突触素I和SYNA等突触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增强P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可塑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 I)病人中医证候规律及辨证论治情况,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AM I的水平。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M I住院病人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中医证候等进行调查。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8例AM I病人中男女患病比例为2.08∶1。证素分布中血瘀所占比例最多(67.59%)。临床证型以气虚血瘀最多(25.93%)。静脉中药、中成药和中药的应用分别以参麦注射液(68.52%)、通心络(5.56%)和丹参(85.37%)为最。结论:要进一步规范AM I辨证论治,依据辨证进行施治才能体现中医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AM 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地区老年人肾虚证候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与直接测序技术检验确认,研究百岁组(≥100岁)27名、90岁组(90~99岁)56名、老年组(60~89岁)114名老人的肾虚证候及其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以79例60~70岁自然死亡人群为对照。结果D/D型老年人肾虚症状最少,I/D型老年人次之,I/I型老年人肾虚症状最多。在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中,百岁组I/I、I/D、D/D型频率分别为37.04%(10/27)、33.33%(9/27)和29.63%(8/27),I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70%(29/54)和46.30%(25/54)。百岁组D/D基因型频率和D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老年组及对照组(P0.05,P0.01),但与90岁组比较,无论是I/I、I/D或D/D基因型,所占百分率均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基因型经SSCP证实全部相同,无差别。直接测序结果再次验证ACE(I/D)多态性判断准确。结论老年肾虚证候与ACE基因I/D多态性及长寿密切相关,同时也应考虑到长寿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补中益气汤对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失禁阳性率,I类、II类肌纤维肌力,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尿失禁阳性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I类、II类肌纤维肌力均增强,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性生活质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补中益气汤可促进产后盆底康复,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增强肌力,改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