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北沙参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补骨脂素的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配合施用磷钾肥北沙参根干重、小区产量增加,且磷肥对产量影响大于钾肥,当肥料施用量为P2O5 360 kg·hm-2,K2O 270 kg·hm-2和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北沙参根干重达到最优值,小区产量最大。磷钾肥对北沙参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随磷、钾肥的增施而升高,且磷肥影响较大,当施用P2O5 360 kg·hm-2,K2O 270 kg·hm-2时异欧前胡素含量最高,欧前胡素量和补骨脂素含量均较高;施用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欧前胡素量最大,异欧前胡素量也较大。因此,当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成本低,优质高产,适于推广至农业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半夏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成文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1240-1242
目的:研究氮、磷、钾和播种量4因素对半夏产量影响。方法:采用4因子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与单因素试验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对产量作用效果依次为播种量>氮>钾>磷;其合理施肥水平为施N48.0-96.0kg·hm-2,P2O590kg·hm-2K2O 90.0kg·hm-2,播种量为3000.0-3750.0kg·hm-2。  相似文献   

3.
配方施肥对板蓝根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板蓝根的产量及多糖含量进行分析,以确定板蓝根的最佳氮磷钾配比。方法:采用L16(43)正交法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板蓝根产量最大和多糖含量最高的最优施肥配方是A2B2C1,即尿素869.0 kg·hm-2、过磷酸钙1 428.6 kg·hm-2、硫酸钾0 kg·hm-2。结论:磷肥能显著影响板蓝根的产量水平,氮肥能显著影响板蓝根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甘肃道地党参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党参的生长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干物质消长规律,确定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法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掌握了党参各生长发育阶段干物质的消长变化规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过程;在栽植密度和施肥量2因素效应下,对茎叶重的增加最具优势的处理组合为密度105万株/hm2和施肥量240 kg.hm-2,对单根鲜重增加最具优势的处理组合为密度60万株/hm2和施肥量240 kg.hm-2。有利于党参的规范化生产、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刘哲  钟海蓉  威则日沙  杨正明  陈雨  刘圆 《中草药》2019,50(24):6103-6113
目的 研究不同梯度水平氮、磷、钾肥对华重楼根茎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华重楼植物的最适施肥方案,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华重楼根茎的产量总皂苷含量、灰分、水分和浸出物的影响。结果 建立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当施用氮肥41.66~52.60 kg/hm2、磷肥181.38~244.38 kg/hm2、钾肥24.16~35.20 kg/hm2时,华重楼根茎的增重率大于81.72%;当施用氮肥45.48~53.83 kg/hm2、磷肥179.98~236.83 kg/hm2、钾肥29.80~39.95 kg/hm2时,华重楼根茎的总皂苷含量大于11.09%;当施用氮肥28.01~37.79 kg/hm2、磷肥127.18~209.18 kg/hm2、钾肥25.27~34.09 kg/hm2时,华重楼根茎的浸出物含量大于14.31%。结论 氮、磷、钾肥配施有利于华重楼根茎的增重率、总皂苷含量和浸出物含量的提高,华重楼植物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37.79~45.48 kg/hm2、磷肥181.38~209.18 kg/hm2、钾肥29.80~34.09 kg/hm2。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噻虫嗪在金银花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金银花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以及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讨论。采用甲醇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及SPE柱净化后,通过HPLC-UV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浓度下噻虫嗪回收率为84.91%~94.44%,RSD为1.7%~5.0%,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采用推荐剂量(90 g·hm-2)和高剂量(135 g·hm-2)进行处理,2年实验结果表明,农药噻虫嗪在金银花上施用后7 d可消解90%以上,半衰期为1.54~1.66 d。农药噻虫嗪在金银花中的消解速度较快,噻虫嗪在金银花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 0.1 mg·kg-1,金银花规范化种植中建议每年施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剂量在90~135 g·hm-2,喷施3 次以下,最后一次施药和收获时间的安全间隔期可推荐为14 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3种微生物菌肥对川芎生长发育、产质量和镉(Cd)富集的影响。方法 以川芎苓种为材料,在川芎主产区(彭州、眉山)开展田间试验,采收期采收样品,测定川芎农艺性状、产量;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方法分析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镉含量;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适宜浓度的3种微生物菌肥对川芎均具有促生作用。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金无踪(1.50吨/hm2)(1吨=1 000 kg,下同)和翠京元(1.5 L·hm-2)处理后川芎增产0.92%~46.34%;翠京元(1.8 L·hm-2)和神锄(15,30 kg·hm-2)处理后川芎水溶性浸出物增加了0.06%~18.79%,其中翠京元(1.8 L·hm-2)增加显著(P<0.01);金无踪(0.75,1.50,2.25吨/hm2),神锄(15,45 kg·hm-2),翠京元(1.2 L·hm-2)处理后川芎醇溶性浸出物降低了3.51%~22.94%(P<0.01);金无踪(1.50吨/hm2)和神锄(30 kg·hm-2)处理后川芎阿魏酸质量分数降低了2.14%~30.56%;3种微生物菌肥对川芎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小。在Cd富集方面,金无踪(0.75,1.50,2.25吨/hm2),神锄(15,30,45 kg·hm-2)和翠京元(1.2 L·hm-2)处理后土壤Cd浓度增加了11.33%~76.36%(P<0.01);金无踪(0.75吨/hm2)和翠京元(1.8 L·hm-2)处理后川芎Cd富集系数减小了2.58%~48.38%,Cd含量及Cd积累量分别降低了9.54%~25.96%,9.34%~18.88%。结论 3种微生物菌肥对川芎生长发育、物质积累及降低Cd含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各指标受到产地和处理方法共同影响。综合各指标分析,金无踪(0.75,1.50吨/hm2)能较好地适应川芎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其在保障川芎药材产量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Cd含量。  相似文献   

8.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工肾透析液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直接测定人工肾透析液中Na+,K+,Casup>2+,Mgsup>2+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同时加入10g·L-1CsCl和10g·L-1La(NO3)3消除K+,Na+,Casup>2+,Mgsup>2+共存时的增感效应。结果: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2.1±1.60)%(Na+),(101.0±1.32)%(K+),(99.8±1.78)%(Casup>2+),(100.5±1.21)%(Mgsup>2+)。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选育药油兼用红花新品种。方法 采用系统选育方法,经多点试验、生产示范,对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育出“云红花七号”和“云红花八号”2个新品种。结果 2个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84、161 d,在2017—2018年多点试验中,平均花瓣药材产量分别为732.54、673.81 kg·hm–2,较对照弥渡红花平均增产46.74%、34.98%;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2 469.05、2 554.76 kg·hm–2,较对照弥渡红花平均增产16.91%、20.97%。在2017—2018年试验示范中,“云红花七号”平均花瓣药材产量为477.90 kg·hm–2,种子产量为2 196.30 kg·hm–2;“云红花八号”平均花瓣药材产量为451.65 kg·hm–2,种子产量为2 148.30 kg·hm–2。其药用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分数分别为2.10%、2.00%,山柰酚质量分数分别为0.18%、0.08%;种子含油量分别为22.16%、24.35%,亚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74.63%、77.07%。结论 “云红花七号”“云红花八号”具有高产、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和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禹州市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种植种类及六大“禹药”栽培现状,为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梳理禹州市人民政府、禹州市中药标准化中心发布的相关文件报告,结合本课题组抽样调查结果,同时查阅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从多个角度对禹州市中药材生产整体概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禹州市主要种植中药材30种,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33 350 hm2,其中木本类种植面积最大,达到23 345 hm2;草本类、藤本类和灌木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 005 hm2,其中草本类种植种类最多。六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禹药”中禹州丹参种植面积最大,约3 001.5 hm2,且六大“禹药”的种植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特征。结论 禹州市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道地特色显著,“禹药”发展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银杏叶聚戊烯醇同系物体外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经制备反相高效液(RT-HPLC)获得银杏叶聚戊烯醇同系物,MTT法检测其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强的同系物P3,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0,20 mg·L-1 P3对MCF-7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经提取分离获得10个银杏叶聚戊烯醇同系物,依次命名为P1,P2,P3……P10,其中P3对MCF-7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10.32 mg·L-1,其作用机制低浓度时以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为主,高浓度可诱导凋亡.结论:银杏叶聚戊烯醇同系物P3为银杏叶提取物抑制MCF-7增殖的活性成分,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方法:大鼠脑缺血采用四血管阻断法,选择性NO测定电极检测NO的浓度。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没有影响大鼠的血压和海马的血流量,显著地减少了缺血再灌流时海马内NO的产生(P<0.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NO)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杏单细胞克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银杏单细胞克隆系,探索银杏内酯生产的稳定性与细胞均一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植物细胞平板技术培养。结果:L-谷氨酰胺能大大促进银杏细胞的植板率;植板率在0.5~5.0×104 cell.ml-1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获得的48个克隆株系中G-22株系银杏内酯B(GKB)含量高达0.099%,且大部分克隆株系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能保持相对稳定。结论:在银杏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杏内酯生产不稳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同龄期性别银杏叶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圣  任莉  许爱华  鲁萍 《中药材》2006,29(11):1139-1141
目的:探索银杏叶的适宜采收树龄、采收性别以及采收的季节。方法:用乙醇沉淀法从不同树龄、不同性别和不同采收期的12种银杏叶中提取出多糖,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得率最高的一种多糖的含量。结果:银杏叶多糖的平均得率为4.29%,树龄、性别和采收期的组间、组内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10年生雌树、九月下旬采收的银杏叶多糖的得率最高,为5.44%,其多糖含量为61.5%(RSD=2.5%)。结论:不同树龄、不同性别和不同采收季节的银杏叶中多糖含量有差异,这为银杏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银杏叶提取物胃漂浮滞留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影响处方的关键因素;以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筛选最佳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确定了最佳处方组成;释药动力学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本文制备的胃滞留漂浮片外观及可压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释药机理为扩散和溶蚀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HPLC测定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分子质量及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鲁萍  任莉  许爱华  陈华圣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49-1751
目的:建立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分子质量及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以葡聚糖为标样,采用HPLC法,PL aquagel-OH MIXED(7.5 mm×300 mm,8μm)色谱柱,柱温25℃,示差折光检测器,流动相为超纯水,流速1.0mL.min-1。结果: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分子质量为11 062.5,RSD 0.78% (n=6);含量为68.7%,RSD 3.4%(n=6),葡聚糖(分子质量为12 000)在1~2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 2.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分子质量和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的降压作用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同时观察RHR心、脑、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两肾一夹法(2K1C)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血压高低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在给药前和给药后2,4,6,8周测量大鼠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给药后8周,测量大鼠血清NO的含量,测心、脑、肾组织中MDA,SOD的变化。结果:给药8周后,银杏叶提取物明显降低RHR的血压,其中高剂量组的降压幅度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银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可以提高大鼠血清NO含量,提高心、脑、肾组织中SOD水平,降低MDA含量。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的降压作用可能与提高舒血管物质NO含量有关,并可能通过抗氧化起到保护靶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张力变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糖尿病组(DM)、银杏叶提取物高剂量(H)及低剂量(L)组,灌胃5周后检测血清中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血脂的含量和肠系膜上动脉张力变化.结果:H组甘油三酯、胆固醇、AGEs含量明显比DM组降低,高钾激动下,DM组血管的维持相下降明显;去内皮血管苯肾上腺素(PE)激动引起的收缩PD2DM组减少,血管顺应性有下降的趋势.尽管L组变化不明显,但H组对高钾(下降率:22.52±5.48%vs DM:44.19±11.03%,P<0.05)、PE(PD2:6.15±0.22vsDM:6.62±0.13,P<0.05)激动的反应明显优于DM组,血管功能学改善明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AGEs含量,减少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从而改善血管功能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脑梗死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25项,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Stata12.0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25篇,总样本量2 292例。与对照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OR合并值为3.35,95%CI(2.57,4.3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3.12,95%CI(-3.96,-2.28)。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Ginkgo biloba (an herbal product), used as a folkloric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was evaluated for its effects on reproductive, cy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oxicity in male Swiss albino mice. Th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25, 50 and 100mg/kg/day) of the aqueous suspension of Ginkgo biloba for 90 days by oral gavage.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1) reproductive organ weight; (2) motility and content of sperms; (3) spermatozoa morphology; (4) cytology of the testes chromosomes; (5) study on reproduction; (6) biochemical study on proteins, nucleic acids,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nonprotein sulfhydryl (NP-SH). The treatment caus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weight of caudae epididymis, prostate,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rate of pregnancy and pre-implantation loss. However, the percent motility, sperm count and morphology of spermatozoa were not affected. Our study 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showed depletion of nucleic acids, NP-SH and increase of MDA, which elucidated the role of free radical species in the induced changes in testis chromosomes and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The exact mechanism is not known, however, the activation of GABA, glycine and glutama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inkgo biloba and its constituents might have generated free radicals and depleted cellular glutathione by calcium influx and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The observed toxicity is attributed to the toxic constituents (ginkgolic acids, biflavones, cardanols, cardols, bilobalides and quercetin) of Ginkgo biloba. Our results warrant careful use of Ginkgo biloba as a remedy for impotence and/or erectile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