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夏天无Corydalis decumbens Pers.为罂粟科植物,地下块茎入药。江西余江县自1974年起将夏天无由野生变为家种,目前已有大面积栽培。作者在产地对夏天无进行了观察,发现夏天无有菌核病和霜霉病为害。其中尤以夏天无菌核病为害严重,发病率可达60%,植株成片死亡,影响产量和质量。现将两种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生特点、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Schm.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系吉林省地道药材之一,具有散风寒,行水气之功能。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细辛,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因而细辛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日趋严重。据安图县细辛产地不完全调查,因病虫害危害损失率一般在15—30%左右。目前,虫害主要以细辛凤蝶为害较重。病害主要以细辛疫病、菌核病、锈病等为主。细辛菌核病近年来发病日趋严重,且发生普遍,在国内外迄今尚未有记载与报导。现将我们对细辛菌核病调查研究初步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由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人参黑斑病、银杏叶枯病、苍术黑斑病等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在链格孢属真菌病害综合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类药用植物病害的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萝芙木从野生变为人工栽培后所发生的6种病害,较全面描述了这些病害的为害情况、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菌核病的病原菌及其生活史。它是红花的常见病害,发病率一般为2—6%。为害时期在4月初开始,从中心株向周围扩散。发病与3—4月阴雨天多有关。采用一般农业措施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6.
白粉病是为害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它的发生及其为害程度与气候、栽培制度、海拔高低、地势、荫蔽度等有关。用庆丰霉素80单位防治,效果为100%。  相似文献   

7.
栽培与野生茅苍术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驰  王旭敏 《中药材》1990,13(2):5-8
本文通过对一年生栽培及野生茅苍术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特征、粉末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栽培茅苍术与野生品的质量基本一致,为推广应用人工栽培茅苍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野生与栽培苍术药材主要药理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和HC l造模,观察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对小鼠胃溃疡的影响;采用碳末推进法,观察观察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对正常小鼠和大黄致脾虚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 IC)测定研究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同一产地茅苍术野生品与栽培品药理作用差异较小,不同产地茅苍术野生品与栽培品之间差异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正常、脾虚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及抑菌作用方面,罗田产地的作用比句容产地的好。而对无水乙醇及用0.6 mol.L-1盐酸制备的大、小鼠胃溃疡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主要药效方面,茅苍术栽培品与野生品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为茅苍术栽培品代替野生品提供一些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辽宁产苍术属植物种内和种间、野生品和栽培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辽宁产不同种类苍术、野生与栽培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比较苍术质量。结果不同品种苍术聚类分析结果较好,苍术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同种苍术植物野生品和栽培品比较,关苍术差异明显、北苍术差异不明显,苍术酮与苍术素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野生品朝鲜苍术苍术素含量最高,关苍术苍术酮含量最高,栽培品中北苍术最好,关苍术野生品好于栽培品,北苍术野生品与栽培品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茅苍术病害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友贵  苏筱娟 《中药材》1990,13(7):9-11
本试验观察了栽培茅苍术5种病害的病症特征和发病规律,并进行了药剂防治.结果表明,在加强田间管理和配合使用药剂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菊花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在药品、食品等方面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人工集约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菊花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到菊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菊花枯萎病是最主要的病害,其次为菊花根腐病,叶部病害以黑斑病最为严重。根据目前药用菊花病害研究进展,对菊花栽培中其常出现的根部病害(枯萎病、根腐病、白绢病)、叶部病害(黑斑病、霜霉病、叶枯病、炭疽病、病毒病)的病原物、危害特征、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药用菊花的田间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田栽参模式中人参根腐病原菌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东北农田栽培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研究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类型,验证苏子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人参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人参根腐病株中分离得到单菌株;形态学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有2种形态,小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长柱形,大型分生孢子呈卵圆形,且有明显分隔;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通过Blast比对,该菌株18s r DNA扩增产物与Fusarium oxysporum已知序列(JF807402.1)的同源性为100%,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利用牛津杯法评价苏子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50 g·L-1时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直径为11.75 mm。该研究确定农田栽参中根腐病的病原菌类型,为根腐病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材料,保障农田栽参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pH对苍术根组织激素水平变化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观测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苍术无菌苗的根毛密度、全根干重和主根长度,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在pH 5.3条件下苍术无菌苗不同生长阶段根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①低pH可以促进苍术根毛的生长,提高全根的干重,但抑制主根的生长;②低pH促进β-桉叶醇含量的提高;③低pH促进ABA和IAA含量的提高;④低pH对内源激素水平与根毛密度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且IAA参与了低pH对根毛密度的影响。结论低pH对苍术根的内源激素水平产生了一系列影响,IAA在低pH诱导苍术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开展生物防治试验,探究半夏软腐病绿色防控技术,为半夏软腐病绿色防控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通过16S rRNA扩增鉴定病原菌,利用赋值法和温室、田间试验筛选生防菌剂。结果 2011—2012年诊断了半夏软腐病症状,鉴定其病原物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2013—2014年从15种生防菌剂和产品中筛选获得有效防治该病的三菌混合生防菌剂BBS,并登记为微生物肥“宁盾”。2015—2018年,在不同地区开展“宁盾”的用法用量试验及田间示范试验。2019年,利用“宁盾”在全程绿色种植体系中开展的推广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宁盾”对半夏具有明显的防病促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对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达88.7%,出苗率、珠芽分化率可提高52.8%、65.7%,产量提高21.43%。结论 半夏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引起,“宁盾”对半夏软腐病具有显著防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麸炒苍术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阐述将道地药材标准用于苍术炮制品质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在过去对道地药材苍术(产地江苏茅山)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取10株非道地产区苍术(产地湖北英山)根茎分单株进行炮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成分,使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t检验分析显示,麸炒后苍术总挥发油含量较生品显著降低(P<0.05),其归一化百分含量大于1%的组分数目明显高于麸炒前(P<0.05)。麸炒前后分离出共有成分18种,其中2种成分麸炒后含量显著低于麸炒前(P<0.05);9种成分麸炒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7种成分麸炒后显著高于麸炒前(P<0.05);麸炒后新增加的成分7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麸炒前后苍术挥发油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炮制后苍术总挥发油含量降低,尤其是β-桉叶醇、茅术醇含量低,挥发油组分数目显著增多,较生品更为接近道地药材,用道地药材标准来探讨苍术炮制品质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患根腐病和健康黄精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情况,为查明黄精根腐病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以4年生黄精根腐病根际土壤(GG组)、4年生健康黄精根际土壤(GJ组)和未种过黄精的土壤(GK组)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 9个土壤样品基因组共获得有效ITS1序列1063335条,病株组土样真菌OTUs数显著少于健康组和空白组土样。种群多样性指数显示病株组最低,空白组最高,在门分类水平上,患根腐病组及健康组土样的主要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Zoopagomycota、毛霉门、壶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3组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丰度差别较大,与黄精根腐病相关的病原菌镰刀菌属Fusarium存在于所有样品中,而有益菌木霉菌属在健康组和空白组土样的丰度显著高于患病组土样。结论黄精根腐病株和健康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探究黄精根腐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和改良种植黄精土壤微生物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梯度的强光胁迫对茅苍术生长、生理生化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规范化栽培茅苍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两年生茅苍术种苗为实验材料,杨树林下(透光率18.26%~36.04%)作为对照组(ck),采用不同密度的遮荫网于7月下旬模拟不同程度(51.10%,80.73%,100%)的强光进行胁迫。观察茅苍术生长状态,于第0,5,10,15,20天测定茅苍术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测定强光胁迫后茅苍术叶片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R)和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过强光胁迫后,茅苍术叶片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黄绿色,叶片灼伤越来越严重;MDA含量、电导率及Pro含量随光强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茅苍术叶片中HMGR相对表达量随光强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FPPS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强光胁迫下,茅苍术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调节渗透压物质含量以缓解强光胁迫的抑制作用;过高的强光胁迫则会导致茅苍术代谢机制失调,严重抑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根腐病及其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草药根腐病是近年来严重威胁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主要就中草药根腐病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的多样性、优势病原菌的区域差异性和引发症状的复杂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草药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同时,还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rhizome of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A. lancea) is used extensivel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al diseases such as rheumatic diseases, but its actions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an A. lancea rhizome extract o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 in rats. The CIA model was induced by the injection of bovine type II collagen. The rats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the petroleum ether (PE) fraction of the A. lancea rhizome (0.82 and 1.64 mg/kg), methotrexate (0.3 mg/kg body weight), or a vehicle from day 7 to day 15 after 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radi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PE fra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collagen loss in the joints of the rats with CIA. The PE fraction inhibited the produ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 (IL)‐1β, IL‐17, and IL‐6 in the sera. Moreover, the treatment with the PE fraction in vivo was able to reduce the level of Beclin 1 protein in the synovial tissue of the rat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antiarthritic potential of the PE fraction of the A. lancea rhizome and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involvement of Beclin 1 inhibition in the effects of the PE fraction of the A. lancea rhizome.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邵婧  谷巍  巢建国  耿超  孙红梅  李孟洋 《中草药》2015,46(8):1209-1215
目的 应用ITS2条形码鉴定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及其近缘种药材.方法 提取不同产地29份茅苍术、北苍术A. chinesis及白术A. macrocephala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从GenBank下载茅苍术及其菊科近缘种10种45条ITS2序列;对提交与下载的73条序列,应用MEGA 5.1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距离,采用相似性搜索法、最近距离法进行鉴定分析,并构建Neighber-jioning(NJ)系统进化树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 茅苍术药材ITS2序列长度均为229 bp,是1个单倍型;与菊科近缘种苍术属药材距离较近,与菊科其他属近缘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远,NJ树结果显示茅苍术及其近缘种药材均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依据ITS2二级结构,也可以直观地将茅苍术与菊科近缘种药材区分.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茅苍术药材,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