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薄荷黄酮类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薄荷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时间苏薄荷中总黄酮的含量,并以其中主要的黄酮苷元(香叶木素)和黄酮苷(蒙花苷)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法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生长期苏薄荷中黄酮类成分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黄酮类成分含量在传统的采收期间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薄荷药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法(GC)对7个挥发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比较传统道地产区-江苏、当今主产区-安徽及其他产区薄荷药材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收集的薄荷药材挥发油分为4种化学型:(1)薄荷醇-薄荷酮型、(2)胡薄荷酮-薄荷酮型、(3)胡椒酮-薄荷醇型、(4)氧化胡椒酮型;薄荷醇为所有薄荷样品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安徽与其他产区薄荷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差异相对明显,江苏产区薄荷与另两个产区则存在交叉性。该文研究了不同产地薄荷药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产地间的差异,建立了薄荷药材多个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薄荷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考察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何首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MEKC-DAD)测定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及儿茶素的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元功效物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二苯乙烯苷的含量11月份最高;结合蒽醌的总量11—12月份最高;儿茶素的含量在9月份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11月份采收的何首乌药材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采收期样品。11月份为何首乌药材适宜的采收期,与当地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期黄芩中六种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黄芩中6种黄酮类成分为指标,考察不同采收期黄芩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以确定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Phenomenex Prodigy ODS3-C18色谱柱(4.60 mm×250 mm,5μm)进行分离,Agilent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波长的优选和检测,H2O-MEOH-H3PO4溶剂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6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体积5μl。结果:以9月17日采收的黄芩样品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素含量为最高,6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也最高。结论:黄芩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在9月。  相似文献   

5.
苏薄荷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苏薄荷挥发性成分的动态积累。方法考察不同采收时间苏薄荷中薄荷油的含量,并以其中的主要成分薄荷酮和薄荷醇为指标,采用GC法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生长期苏薄荷含油量的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苏薄荷中薄荷油含量积累曲线最大峰值与传统采收期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黄芪药材中3种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积累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确定黄芪的最适宜的采收期。方法:用HPLC-ELSD法测定3种黄芪皂苷在黄芪药材中的含量,绘制不同生长年限和采收期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动态积累曲线。结果:4年生黄芪药材在9月下旬采收,此时期的3种黄芪皂苷类成分的总量要高于其它生长年限和采收期。结论:4年生黄芪药材在9月下旬采收具有最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款冬花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5,(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款冬花药材以及款冬根茎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得到最佳款冬花产地及最佳款冬花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款冬花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款冬花药材中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产地;4个不同采收期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动态比较结果显示,款冬酮含量在11月份达到峰值,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在12月份达到峰值;款冬根茎中未检测出芦丁和异槲皮苷。结论:甘肃产款冬花的质量较好,甘肃陇西产款冬花11~12月药材质量较佳,与传统采收期相符。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寻找更佳款冬花产地及款冬花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质量与生态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对金银花4个道地产地和1个非道地产地的土壤进行了元素和有机质分析;对以上5个产地的药材进行了连续3年的动态采样,并用HPLC法对各产地药材中主成分绿原酸和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对金银花产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对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以探求影响其有效成分积累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4个道地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区划等方面具有共性;道地和非道地产地金银花药材中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结论: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积累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如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悬殊,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提示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才能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河南和山东金银花主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和气侠等方面的相似性,可能是道地药材质优的重要原因;结合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动态积累分析,综合道地和非道地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等信息,推断在生态因子中,土壤可能不是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决定因子,而日照时数可能是其有效成分子的决定因子;为寻求道地药材的形成本质及建立其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为金银花药材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生长期粉葛不同部位中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动态积累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探讨粉葛不同部位适宜采收期及其地上茎叶的资源化利用.方法:采用HPLC技术对不同生长期粉葛不同部位中4种主要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总黄酮含量在粉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为根>茎>叶,葛茎中黄酮类成分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对金银花 4个道地产地和 1个非道地产地的土壤进行了元素和有机质分析 ;对以上 5个产地的药材进行了连续 3年的动态采样 ,并用HPLC法对各产地药材中主成分绿原酸和 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对金银花产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对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以探求影响其有效成分积累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 :4个道地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区划等方面具有共性 ;道地和非道地产地金银花药材中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积累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 ,如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悬殊 ,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 ,提示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 ,才能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河南和山东金银花主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等方面的相似性 ,可能是道地药材质优的重要原因 ;结合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动态积累分析 ,综合道地和非道地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等信息 ,推断在生态因子中 ,土壤可能不是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决定因子 ,而日照时数可能是其有效成分子的决定因子 ;为寻求道地药材的形成本质及建立其质量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以及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HPLC测定来自贵州施秉县不同采收期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9月份10月份8月份11月份12月份1月份。结合型蒽醌含量在9月份达到峰值,随后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综合评价指数9、10月份较高。结论:9、10月份为何首乌较为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皱皮木瓜质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皱皮木瓜外观特征与内在多元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皱皮木瓜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观察不同采收期皱皮木瓜果实外观特征包括表面颜色、长度、直径及质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内在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鞣质及总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皱皮木瓜果实外观特征及内在多元药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综合评价显示,8月下旬采收的样品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结论:综合分析认为8月中下旬为皱皮木瓜药材最佳采收期,此时果实表示颜色由绿色变为绿黄色。该研究可为皱皮木瓜药材采收、质量评价等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祁菊花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 HPLC-UV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运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祁菊花整体质量。结果各采收期祁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随着采收期的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由模糊评判法处理结果得出,当祁菊花开放程度达到50%时,有效成分含量水平较高,药材整体质量最好,为最佳采收期;祁菊与其他种菊花相比较,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具有扩大推广运用价值。结论祁菊花最佳采收期为花盛开50%时,整体质量较好,因此当花盛开50%时可做祁菊合理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李俊萍  付士朋  王谦博  王聪  赵天琪  王振月 《中草药》2019,50(13):3187-3192
目的考察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刺五加叶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集不同时期刺五加叶片,用电子天平测定百叶干质量;采用HPLC对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紫丁香苷、绿原酸、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进行测定,计算8种有效成分积累总量,并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时期刺五加的百叶干质量在S1~S5期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在S1~S2增长最为迅速;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呈动态变化,原儿茶酸在S1(6月3日)期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他7种成分均在S2(7月3日)期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主成分分析结果也显示于S2期采收的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综合得分最高;8种有效成分在不同时期的积累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S1~S2期间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S2时达到最大。结论综合不同时期刺五加叶的干质量和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可知,S2期前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宜采收期。为确定刺五加叶的适宜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多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变化规律,确定牡丹皮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通过采集安徽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月份、不同生长年限的牡丹皮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牡丹皮药材质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牡丹皮的有效成分和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以6年生所含的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8月-10月所含的含量较高,产量较大。结论:亳州牡丹皮的适宜采收年限为移栽后的5-6年,以6年采收最佳,最佳采收月份为8-10月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根茎和茎有效成分季节积累规律,从而确定出优质药材性别类型和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RP-HPLC色谱法检测刺五加苷B、绿原酸及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含量。结果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的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相似。长花丝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和绿原酸含量大于短花丝刺五加,特别在花期前(7月中旬)表现更加明显。异嗪皮啶的含量相反,短花丝类型高于长花丝类型。结论长花丝刺五加优于短花丝刺五加,春季和秋季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白芍的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不同批次白芍药材中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线性方程,利用主成分得分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白芍成分的质量。结果 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中的线性关系、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均符合中药质量分析要求。且经主成分综合评分法评定,浙江生产的样品中白芍药材质量最佳,其次为山东、安徽。结论 不同产地白芍的成分含量有所差异,该研究通过对白芍成分含量进行统计以及质量分析,对于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以及筛选优质白芍品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薄荷药材中5种有机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高相液相色谱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薄荷药材各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PDA法,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10μL。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有机酸和黄酮类成分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5.76%~103.0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41%。同一产地中的不同成分、不同产地中的同一成分均存在一定差异,安徽-太和-1的薄荷样品综合品质评价最优。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薄荷样品中咖啡酸、迷迭香酸、橙皮苷、蒙花苷、香叶木素的含量,为薄荷非挥发性成分的测定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雷鑫  蔡璐瑶  陈蓉  黄世伟  张俊  吴恒  龙飞  吕光华 《中草药》2021,52(8):2414-2420
目的建立藏药川西合耳菊Synotis solidaginea中黄酮类和酚酸类药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并评价不同产地、不同部位样品的质量。方法建立HPLC测定川西合耳菊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烟花苷、紫云英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从西藏、四川和青海收集了19份川西合耳菊药材样品;将全株植物分成茎、叶、花3个部位,测定这些样品中8种成分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不同产地药材中的药效成分,以及植物不同部位之间和同一部位不同产地样品之间差异。结果这8种药效成分在40 min内分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6.3%~104.9%。19份川西合耳菊样品中3种酚酸类成分的总量为5种黄酮类成分总量的2.77倍。酚酸类以绿原酸的含量最高(9.74 mg/g);黄酮类以芦丁的含量最高(3.65 mg/g)。根据药效成分含量和主成分分析,四川道孚的样品质量更好。植物3个部位之间比较,总量以叶中含量最高,占59.15%~65.61%;其次为花,占30.52%~34.31%;茎中的含量最低,仅占3.9%~5.7%。金丝桃苷在花中的含量高,而其他7种成分在叶中的含量最高。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川西合耳菊中5种黄酮类和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评价其质量。川西合耳菊叶和花的药效成分含量高,应于开花期、叶茂盛时采集,并防止叶和花脱落,以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媛  宋双红  王喆之 《中草药》2009,40(9):1478-1480
目的 对陕西商洛地区栽培黄芩根部黄酮类成分的积累进行了动态分析,从质量和产量兼顾的观点出发确定该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和同一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时间栽培黄芩根部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及采收时期黄芩样品的产量及其有效成分的量均在第二年10月下旬达到最高.结论 陕西商洛栽培黄芩的最佳采收时期应为栽培后第二年10月和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