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娜  王岩  王长福  纪瑞锋  王诺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23,54(19):6241-6252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探索饮片-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关系,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温胆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采用HPLC建立温胆汤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温胆汤“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对其潜在Q-Marker进行预测。结果 温胆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并指认出6个色谱峰,相似度均>0.90;温胆汤基准样品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分别为柚皮苷15.61%~25.15%,橙皮苷5.45%~9.68%;采用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温胆汤可能通过调节鞘脂代谢通路、内分泌抵抗、代谢途径等信号通路发挥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根据化合物、靶点及信号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甘草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甘草酸是温胆汤潜在的Q-Marker。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含量测定方法探索温胆汤基准样品量值传递关系,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温胆汤治疗疾病的潜在Q-Marker,为温胆汤质量标准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首荟通便胶囊化学成分及其裂解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其治疗便秘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 采用GC-MS和UPLC-Q-Exactive MS技术对首荟通便胶囊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Q-Marker判定的"五原则",对其潜在的Q-Marker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GC-MS数据库匹配,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个化合物,包括炔醇类1个和6个脂肪酸类。通过质谱信息并结合对照品、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LC-MS共鉴别出了60个化合物,包括蒽醌类10个、蒽醌苷类5个、糖苷类12个、黄酮类11个、黄酮苷类4个、皂苷类4个、香豆素类2个、萘并吡喃酮类1个、内酯类2个、蒽酮苷类2个、脂肪酸类1个、有机酸类1个、倍半萜类1个、多酚类1个和其他类化合物3个。结合有效、特有、传递与溯源、可测和处方配伍的原则,预测出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橙黄决明素、槲皮素、L-羟脯氨酸、人参皂苷、苍术酮和柚皮素等8种成分可能为首荟通便胶囊的Q-Marker。结论 建立了首荟通便胶囊的GC-MS和UPLC-Q-Exactive MS的分离鉴定方法,并预测了首荟通便胶囊的Q-Marker,为阐释该复方的功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藏药六味木香丸治疗胃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与TCMSP数据库收集藏药六味木香丸组成药材木香、豆蔻、余甘子、荜茇、巴夏嘎、余甘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五大疾病数据库共查找胃癌对应的靶点,将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并通过GO和KEGG通路富集这些获得的交集靶点。在软件Cytoscape中构建“药物-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Cytoscape插件-CytoNCA筛选藏药六味木香丸治疗胃癌的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并绘制其关系网络。依据AutoDock Vina软件和Perl脚本对核心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TCMSP数据库和文献查阅显示六味木香丸共有42个活性化合物映射301个靶点。从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共获得胃癌相关疾病靶点8953个,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共获得271个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主要涉及氧化胁迫响应、营养水平响应、细胞膜、DNA-结合转录激活活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涉及PI3K/Akt、MAPK、AGE/RAGE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发现槲皮素和木犀草素与MAPK1、JUN,山奈酚、β-谷甾醇与JUN,(-)-儿茶素-3-没食子酸与MAPK1、MAPK3、JUN、STAT3都有很好的结合能力。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六味木香丸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 增殖,并显著抑制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证实六味木香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调节的特点,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六味木香丸治疗胃癌的可能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手段预测四味石榴散作用靶点,探索其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口服生物利用度 > 30%及类药性 > 0.10为建立筛选标准,利用TCMSP数据库和化学专业数据库筛选出四味石榴散符合标准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并于OMIM、DisGeNET、DiGSeE和GeneCard四个疾病靶点数据进行比对,获得四味石榴散治疗高血脂的潜在靶点;结合String分析靶点蛋白交互关系,采用Matascape平台对潜在靶点的GO注释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四味石榴在降高血脂功效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网络结构图。结果 从蒙药四味石榴散中共筛选出16个高活性化合物,预测分析到35个与降高血脂相关作用靶点,主要参与了脂质合成、转运、排泄及激素水平调节等多种降血脂的生物过程,富集到31条KEGG相关通路,涉及了脂质合成及代谢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免疫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炎症通路,体现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结论 蒙药四味石榴散可通过干预脂肪酸代谢,激素调节,免疫稳态等相关通路,起到祛巴达干赫依的作用来治疗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5.
周靖惟  张星  李莎  朱芮  吴秋红  黄友  杨莎莎  林夏  郝怡雯  傅超美  张臻 《中草药》2022,53(24):7795-7807
目的 结合血清药物化学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四妙勇安汤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并在此结果基础上开展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采用HPLC-Q-TOF/MS技术分析四妙勇安汤的入血成分,基于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主要作用靶点、通路,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入血成分-复方功效-靶点通路”网络,依据拓扑学分析结果与四妙勇安汤主治热毒炽盛之脱疽的相关性,综合确定四妙勇安汤的潜在Q-Marker。在此基础上建立热毒炽盛之脱疽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连续ig四妙勇安汤(57g/kg)2周,实验结束后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检测各组血清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表达。结果 鉴定四妙勇安汤20个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四妙勇安汤治疗热毒炽盛之脱疽的42个关键功效靶点、62条相关通路,根据化合物、靶点以及信号通路之间的度值,初步预测木犀草素、异鼠李素、甘草素等9个功效相关的潜在入血成分并结合绿原酸等主要有效成分作为四妙勇安汤潜在的Q-Marker。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给予四妙勇安汤后可明显提高热毒炽盛之脱疽大鼠的创面愈合率(P<0.05),显著回调血清中关键功效靶点(VEGF、MAPK、IFN-γ)水平(P<0.05),明显降低创面组织中TN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NF-α、IL-1β的表达(P<0.05)。结论 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结合网络药理学挖掘预测四妙勇安汤治疗热毒炽盛之脱疽的潜在Q-Marker,为整体控制和评价四妙勇安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动物实验初步证实了四妙勇安汤可通过调控VEGF、MAPK和IFN-γ等关键功效靶点蛋白以及TN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而发挥治疗热毒炽盛之脱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生物合成途径及网络药理学理念,从“化学成分-靶点”角度对羌活具有抗炎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建立基于Q-Marker的羌活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生物合成途径筛选可能的Q-Marker;其次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预测和筛选羌活的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然后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及OMIM中检索抗炎相关靶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模型,筛选出羌活抗炎作用的Q-Marker;再次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筛选出的化合物与靶点(PTGS2)进行对接;最后采用UHPLC同时测定来自不同基原和不同产地的羌活的Q-Marker以评价其资源品质;结果 紫花前胡苷、香叶木苷、佛手柑内酯、羌活醇、异欧前胡素等化合物是羌活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可作为Q-Marker的主要选择。分子对接结果证实紫花前胡苷、香叶木苷、佛手柑内酯、羌活醇、异欧前胡素等Q-Marker与PTGS2水解酶的结合能低,构象稳定。建立了基于UHPLC-DAD测定羌活Q-Marker的方法,15批不同基原和产地的样品,紫花前胡苷质量分数为0.05~14.84 mg/g,香叶木苷质量分数0.04~3.88 mg/g,佛手柑内酯质量分数为0.07~0.32 mg/g,羌活醇质量分数为0.10~16.76 mg/g,异欧前胡素质量分数为0.20~7.99 mg/g。结论 基于生物合成途径、网络药理、分子对接和UHPLC预测并分析羌活抗炎Q-Marker的方法科学、可行,为羌活的质量标准提升和资源品质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可能干预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NKI、Elsevier、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有生物活性的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基于SwissADME平台进行ADME筛选;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化合物的作用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分析靶点富集的疾病类型、生物过程及通路;使用Cytoscape 3.8构建“活性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最终获得72个活性化合物,对应292个靶点,可能作用于抑郁、肿瘤、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主要富集通路有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突触等;与肿瘤相关的癌症通路、细胞周期等;与炎症免疫相关的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IL-17信号通路等。核心靶点有HTR2B、HTR3A、ABCG2、PTGS2、DRD2、COMT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结合能均小于-7.0 kJ·mol-1,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表明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可能对神经精神类疾病、肿瘤、炎症等有干预治疗作用,体现了该类化合物多靶点、多通路、多功效的特点,为系统开展其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巴西人参核心药效,结合动物实验验证其抗疲劳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收集巴西人参的化学成分,运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筛选类药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类药性成分预测分析关键靶点,并对预测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分析,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中的MCODE插件筛选出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巴西人参高、低剂量组,各组小鼠给药15天后进行转棒实验及负重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乳酸、肝糖原含量,考察各组小鼠抗疲劳能力。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巴西人参主要有调节甾体类激素以及物质代谢的作用;巴西人参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转棒疲劳时间以及力竭游泳时间(P < 0.05或P < 0.01);巴西人参高、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乳酸堆积、增加肝糖原的含量(P < 0.05或P < 0.01)。结论 巴西人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其核心功效可能为抗疲劳以及增强性功能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巴西人参具有良好抗疲劳效果,其机制可能为促进机体内乳酸的转化,增加体内储能物质即肝糖原的储备。  相似文献   

9.
周炜炜  王朋倩  杨秀娟  张淼  吴茵  隋峰  霍海如 《中草药》2020,51(24):6286-629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方法,筛选辛香类中药陈皮、丁香、小茴香和嗅觉受体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靶点和通路,揭示辛香类中药辛味药性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等数据库收集陈皮、丁香、小茴香3味辛香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筛选出活性成分,预测其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收集所有与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相关的蛋白;将筛选所得靶点和OR相关蛋白上传至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OR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一步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陈皮有效成分5个、丁香有效成分5个、小茴香有效成分2个;药物靶点蛋白共224个;嗅觉受体相关基因515个。蛋白互作网络发现GNB2、CHRM2、CHRM3、GNGT2、ADRA2A等25个靶点是3味辛香类中药中挥发性成分激活OR后发挥药效的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确定了31个生物过程,78个信号通路。结论 嗅觉受体主要被辛香类中药的挥发性成分激活,然后启动多个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辛香类中药药性的表达,产生“气味辛香”之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道地药材江枳壳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对18批江枳壳药材分别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出Q-Marker候选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核心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江枳壳Q-Marker及核心靶点,再用分子对接方法验证江枳壳Q-Marker生物活性。结果 18批江枳壳药材运用UPLC、GC-M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共筛选出9个Q-Marker候选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川陈皮素、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柚皮苷、D-柠檬烯为江枳壳Q-Marker,作用于核心靶点转化蛋白p21/H-Ras-1(HRAS)、肿瘤蛋白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转录因子AP-1(JU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B)、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因子1A(CDKN1A)、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α(PRKACA)、胱天蛋白酶-9(Caspase-9)、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发挥胃肠动力、抗抑郁、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分子对接表明川陈皮素、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柚皮苷、D-柠檬烯与筛选出的10个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现了江枳壳Q-Marker较好的生物活性。结论 从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两方面着手全面预测江枳壳Q-Marker,为江枳壳药材质量的控制和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相关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确定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提供数学评价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方法,并基于Q-Marker "五原则",对中药黄柏从化学成分有效性以及可测性等角度进行Q-Marker预测分析。方法利用现有文献对黄柏药材Q-Marker的来源进行整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黄柏药材中的核心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对10批黄柏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进一步确定黄柏药材中潜在的Q-Marker,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文献查阅确定生物碱、黄酮类以及酚酸类为黄柏Q-Marker主要来源。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同时建立了 10批黄柏药材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8个共有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药根碱、绿原酸、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结合网络药理学活性和成分可测性以及Q-Marker理念,初步预测黄柏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小檗碱可作为黄柏药材潜在的Q-Marker,最后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一步验证了 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进行初步预测,同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数理统计的黄柏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黄柏药材的Q-Marker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理念,建立不同基源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Triple-TOF-MS)技术,建立郁金化学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通路”预测郁金潜在的Q-Marker。结果 郁金药材中共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2个。以共有成分为Q-Marker候选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姜黄酮、莪术双环烯酮、莪术二酮、莪术烯醇、莪术醇、二氢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莪术呋喃二烯酮可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HTR1A、HTR2A、HTR1D、HTR1B)、阿片受体(OPRK1、OPRM1、OPRD1、OPRL1)等靶点,通过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等重要通路发挥抗抑郁的作用。结论 通过UPLC-Triple-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和确定中药郁金的化学成分,建立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五原则”指导下,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可测性和有效性角度分析预测秦皮潜在的Q-Marker。方法 建立15批秦皮饮片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预测秦皮饮片的Q-Marker,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建立了15批秦皮饮片指纹图谱,在21个共有峰中指认出4号峰为秦皮苷、6号峰秦皮乙素、7号峰秦皮素、9号峰秦皮甲素,HCA、PCA和PLS-DA结果大体相符,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潜在的21个活性成分、129个核心靶点、159条关键通路,整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共同辨识出可测性、有效性、特有性原则的潜在Q-Marker为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秦皮甲素,四者含量依次为0.9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预测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采用GC-MS检测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靶点-组织分布网络预测当归挥发油Q-Marker,分子对接验证Q-Marker生物活性,查阅文献佐证Q-Marker有效性。结果 18批次当归挥发油GC-MS分析获得了5个共有成分,以共有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藁本内酯与丁烯基酞内酯为当归挥发油Q-Marker,Q-Marker作用于核心靶点PIK3R1、CHRM1、CHRM2、SRC、CREBBP,通过重要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分布于大脑皮层、胆囊、平滑肌、前列腺、膀胱、扁桃体、基底神经节及海马中发挥药理作用;分子对接中藁本内酯、丁烯基酞内酯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现当归挥发油Q-Marker较好的生物活性,文献佐证了Q-Marker有效性。结论预测的Q-Marker为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当归挥发油质量评价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研究现状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中药Q-Marker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 5.7.R5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经过筛选最终入选中文文献279篇、英文文献70篇。中、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显示,刘昌孝是Q-Marker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能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分析显示,天津药物研究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是Q-Marker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机构间合作较多;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Q-Marker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质量标准、指纹图谱、质量控制、一测多评、网络药理学等相关领域。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化学物质组学结合现代分析技术辨识中药及复方、经典名方的Q-Marker,并用于质量控制是当前研究热点。中药Q-Marker的研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在蛋白、基因和信号通路层面辨识和验证Q-Marker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可入血成分及网络药理学预测5个不同角度对丹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建议将6种酚酸类(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和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Q-Marker的选择参考,以期为解决丹参质量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制定高水平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地龙Pheretima aspergillum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为岭南地区道地药材。广地龙中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及多肽类、酶类、氨基酸及二肽类、核苷类、脂肪酸类、甾体化合物、溶血磷脂、无机元素等。传统认为广地龙蚓激酶、次黄嘌呤和琥珀酸为其主要药效成分。对广地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酶类、核苷类、脂肪酸类等成分与药效的关联,基于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预测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初步确定纤溶活性蛋白、蚓激酶、蚯蚓纤溶酶、次黄嘌呤、肌苷、琥珀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及二肽类成分为其可能的Q-Marker。建议聚焦其有效成分,结合成分化学物质组入血后的协同作用以及化学成分可测性,建立专属性的测定方法,为明确广地龙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丽  张剑光  张英秀  苏学燕  张志锋 《中草药》2022,53(15):4822-4832
目的 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论,从网络药理学(有效性)及化学成分(特有性、可测性)角度对民族药材飞蓬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Q-Marker进行分析,评价其资源品质、寻找灯盏花素的新资源。方法 采用UPLC-Q-TOF-MS分析飞蓬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有效性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与可测性对飞蓬治疗心脑血管疾病Q-Marker进行筛选;采用UPLC-DAD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飞蓬Q-Marker含量。结果 从飞蓬中鉴定得到灯盏乙素、灯盏花苷I、异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26个活性成分;初步确定绿原酸、灯盏花苷I、灯盏乙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为飞蓬治疗心血管疾病的Q-Marker;建立了基于UPLC-DAD测定飞蓬Q-Marker的方法,10批次不同产地的样品被测定,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43~2.13mg/g,灯盏花苷I质量分数0.18~1.92mg/g,灯盏乙素质量分数为0.21~3.75 mg/g,绿原酸A质量分数为0.07~0.18 mg/g,异绿原酸B质量分数为0.56~1.76 mg/g。结论 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大花红景天再生体系并建立抗性筛选最佳条件,为建立大花红景天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 以大花红景天叶片为外植体,观察再生过程各阶段在不同配比的6-BA、NAA、IBA诱导下的诱导率及生长状况,并利用梯度筛选出外植体对卡那霉素(Kan)和抗潮霉素(Hyg)的抗性。结果 MS+3.0 mg/L 6-BA+1.0 mg/L NAA+700 mg/L L-Pro为叶片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化率达到92%;MS+700 mg/L L-Pro为根培养基;200 mg/L Kan、10 mg/L Hyg为大花红景天遗传转化的最佳筛选压;培养过程中添加10 mg/L Vc能有效抑制酚类物质的外泌。结论 优化了大花红景天植株再生体系,筛选出适宜于大花红景天遗传转化体系的Kan和Hyg筛选压。  相似文献   

20.
李涛  苏趁  李立新  李冲  司梦鑫 《中草药》2018,49(16):3918-3925
目的建立基于核磁共振技术~1H-NMR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的四裂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的品种分类和鉴别方法。方法采用高分辨(600 MHz)的核磁共振(NMR)指纹图谱技术,测定四裂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的全成分信息~1H-NMR指纹图谱,结合相似性分析、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1H-NMR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区分、鉴别四裂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的方法。四裂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的~1H-NMR指纹图谱差异性较明显,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红景天中的特征性成分和内在品质,四裂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主要差异成分为萜类、黄酮类,尤其萜类成分大花红天素是鉴别四裂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的特征性成分,可作为四裂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的分类和鉴别指标。结论 ~1H-NMR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红景天品种分类和鉴别方法,为红景天属药用植物的品种鉴别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