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汉代至民国著名医家治疗喘证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医学典籍中共获得119条方剂,录入数据库并借助"中医辅助传承系统(V2. 5)"对证候、单药、对药、角药频次等进行深度研究。结果:喘证最常见证候为: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耗证;出现最多的药物是:甘草,杏仁,陈皮;出现最多的对药是:麻黄-杏仁,半夏-陈皮,陈皮-甘草;出现最多的角药是:甘草-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甘草,半夏-陈皮-茯苓;核心药物是陈皮,半夏,生姜,甘草,麻黄,杏仁;候选处方优选为竹茹-升麻-生地黄-玄参等。结论:喘证证候优先以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为适应证;药物使用可优选甘草,杏仁;对药可优选麻黄-杏仁,半夏-陈皮;角药优选麻黄-杏仁-甘草,半夏-陈皮-甘草;核心药物为麻黄,杏仁,陈皮,半夏,生姜,甘草;候选药物可优选竹茹-升麻-生地黄-玄参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挖掘分析中医治疗重症流感样病例的用药规律,为临证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重症流感样病例的医案,分析其处方的中药频数、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高频用药为甘草、杏仁、连翘、黄芩等,2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杏仁-甘草、黄芩-甘草、连翘-杏仁、麻黄-甘草等,3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麻黄-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甘草、石膏-麻黄-杏仁、石膏-杏仁-甘草等。互相关联的药物主要构成5组:①桔梗、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麻黄、石膏;②忍冬藤、海浮石、桑叶、赤芍;③桂枝、前胡、麻黄、陈皮、半夏、桔梗、薄荷、茯苓;④橘红(陈皮)、桔梗、赤芍、半夏、连翘、桂枝、紫苏、甘草、荆芥;⑤前胡、旋复花、半夏、厚朴、杏仁、葶苈子。结论 重症流感样病例用药主要有清热类、止咳化痰类、解表类;关联的药物组以解表、通络、清热、化痰(饮)治法常见,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得出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近代中医大家蒲辅周先生的临床治疗湿证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为传承其临床经验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蒲辅周先生医案处方共100首方剂,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单药、对药、角药的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蒲辅周先生治疗湿证使用单药频次最高的为茯苓51次(占51.00%)、甘草42次(占42.00%)、通草42次(占40.00%),高频对药为通草-茵陈27次(占27.00%),通草-薏苡仁27次(占27.00%),半夏-茯苓26次(占26.00%),常用角药为滑石-通草-杏仁20次(占20.00%),通草-茯苓-薏苡仁18次(占18.00%),通草-薏苡仁-茵陈18次(占18.00%)。核心处方药物为茯苓、甘草、通草、薏苡仁、半夏。结论 蒲辅周先生治疗湿证的用方以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三仁汤、杏仁滑石汤等方剂为主,药物以茯苓、薏苡仁、通草等为主,用于临床时还应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肺胀的中医用药规律,为肺胀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肺胀"文献,提取方剂,建立肺胀中医用药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肺胀以选用宣肺止咳、补气、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半夏(39.56%)、甘草(37.36%)、杏仁(37.36%)、麻黄(30.77%)、茯苓(27.47%)、苏子(25.27%)、桃仁(24.18%)、桔梗(20.88%)、桑白皮(19.78%)、桂枝(19.78%);归经以归肺、脾、心经为主;药对以半夏配杏仁、半夏配麻黄、半夏配茯苓、半夏配苏子、半夏配桃仁、半夏配陈皮等为主。结论: 肺胀在中医治疗时应该注重化痰、活血、补气等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治疗肺脏之外兼顾脾、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汉代以来13位著名医家对水肿医案及论述的数据挖掘研究,以期对临床治疗水肿,及研发中药新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汉代以来13位著名医家对水肿的论述及医案共209条(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5”对水肿的方剂用药规律进行证候统计、对药、角药、药物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与新方发现。结果:水肿证候最多的是阳虚水泛证(53次,25.36%),水湿浸渍证(47次,22.49%),瘀水互结证(36次,17.22%);最常见单药是茯苓(96次,45.93%),白术(72次,34.45%),陈皮(71次,33.97%);其中最常用的对药是白术-茯苓(53次,25.36%)茯苓-泽泻(49次,23.44%),陈皮-茯苓(43次,20.57%);最常用的角药是白术-茯苓-泽泻(32次,占15.31%);关联度高的药物组合有猪苓->泽泻(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9286);得到44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茯苓、白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得到治疗水肿的22个新候选处方。结论:提示今后研发治疗水肿中药新药时,①证候优先考虑阳虚水泛证;②单药优先考虑茯苓;对药优先考虑白术-茯苓;角药优先考虑白术-茯苓-泽泻;③配伍优先考虑:猪苓配伍泽泻等;④核心方剂优先考虑:茯苓、陈皮、厚朴等;⑤新候选方优先考虑:白芍、桂枝、川楝子、细辛、干姜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 2020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分析;使用SPSS Modeler 18及Origin 2021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及聚类分析,分析该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并总结出核心药对。结果 共纳入64篇有效文献,累计方剂50首,药物126味,使用频率≥1%的高频药物有26味,茯苓、半夏、陈皮及甘草是使用频次最高的四味药物;性味以温性、辛味为主,多归属肺经。关联分析得到的核心药对为半夏-茯苓。结论 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基础治法为化痰祛湿,常配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及益气健脾之法;基础方剂为二陈汤;核心药对为“半夏-茯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中的药物基本信息,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68味;高频药物有杏仁、半夏、甘草、茯苓、藿香等;核心药对有石膏-杏仁、半夏-茯苓、麻黄-杏仁等;潜在常用药对有附子-石膏、藿香-麻黄、连翘-蝉蜕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4首。结论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和藿朴夏苓汤,治则上以宣肺调气、分消祛湿、健脾益气、化痰开郁、清热解毒等法同用,扶正祛邪,肺脾胃同调;但临床还需兼顾其可能伤阴、结瘀、旁及肝肾的病机特点,中后期适当佐以养阴润燥、活血通络及调肝补肾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陈皮方剂的组方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陈皮的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其组方规律和优势病种。结果 含陈皮的方剂有656首,治疗的疾病有146种,以积滞、咳嗽、感冒最为多见;治疗的证候类型有132种,以食积证和气血两虚证最为多见;含陈皮方剂中常用药物有778味,频次前12位的中药为甘草、茯苓、白术、半夏、木香、厚朴等;常用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为主;并得出治疗积滞、咳嗽最常用的药物组合分别为陈皮-山楂-甘草、陈皮-甘草-桔梗-苦杏仁;治疗食积证、气血两虚证最常用的药物组合分别为陈皮-山楂-麦芽-甘草、陈皮-当归。结论 含陈皮方剂中,陈皮常与甘草、茯苓、白术、半夏、木香、厚朴等中药配伍,可为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汉以降著名医家治疗胸痹方剂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胸痹及研发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录入汉至清著名医家著作中治疗胸痹的101首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中证候统计、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方法分析其配伍规律。结果:提取出治疗胸痹方剂中最常见的单药有:桂枝,40次(占39.6%)等;最常见的对药有:甘草-茯苓,21次(占20.8%)等;最常见的角药有:生姜-半夏-桂枝,13次(占12.9%)等;基于关联规则发现常见药物组合有:桂枝,前胡→生姜(置信度0.909 1);基于复杂网络发现核心药物有:桂枝,甘草等;通过熵方法提取出的新方组合有:薤白、桂枝、茯苓、杏仁等11个新处方。结论:研究发现古代医家治疗胸痹方剂是有配伍规律可循的,提示今后治疗胸痹及研发中药新药可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①单味药可优先选择:桂枝等;②对药可优先选择:甘草-茯苓等;③角药可优先选择:生姜-半夏-桂枝等;④注重药物配伍关系,可优先选择关联度高的组合:桂枝,前胡→生姜等;⑤以核心治法为主,运用核心药物,适当配伍:如温阳驱寒法,核心药物为桂枝,可配伍生姜等;⑥应用新方:薤白、桂枝、茯苓、杏仁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伤寒杂病论》治疗呕吐的遣方用药及其学术思想,以期对呕吐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阅读并收集《伤寒杂病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4.2)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34首方剂,包含42味中药,高频中药(≥10次)有半夏、甘草、干姜、生姜、大枣、人参;中药功效类型以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温化寒痰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兼以寒佐;药味以甘、辛、苦为多;归经主要为脾、肺、胃经;关联规则获得8个药对,即大枣-半夏、甘草-半夏、生姜-半夏、人参-干姜、人参-半夏、大枣-甘草、黄芩-大枣、黄芩-半夏;聚类分析得到2组聚类方,即桂枝-茯苓-生姜及人参-大枣-黄芩-半夏-甘草-干姜。结论 张仲景治疗呕吐用药以顾护脾胃为中心,重视调节脏腑气机,治法以温法、补法为主,辅以安中降逆、苦辛通降、泻热和胃、温阳通气、温阳化饮、温中散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各期各型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地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防治方案,通过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1.0 分别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①预防期:高频药物为金银花、黄芪、防风等;核心药对有“防风-黄芪”等;聚类后可分为3类。②治疗期:寒湿型高频药物有麻黄、杏仁等;核心药对有“茯苓-炙甘草”等;聚类后可分为4类。湿热型高频药物为杏仁、黄芩等;核心药对有“薏苡仁-杏仁”;聚类后可分为5类。湿毒型高频药物为石膏、葶苈子;核心药对有“赤芍-石膏”;聚类后可分为5类。脱证高频药为人参、附子等;核心药对有“附子-人参”;聚类后可分为2类。③恢复期:高频药物有甘草、麦冬等;核心药对有“麦冬-淡竹叶”等;聚类后可分为2类。结论 新冠肺炎在各期各型病性不同,治疗原则存在差异。预防期重在益气固表。在治疗期中,寒湿型重在解表散寒、清肺止咳;湿热型重在清热解毒燥湿、止咳平喘;湿毒型重在通腑泻热、凉血开窍;脱证重在回阳固脱。恢复期重在益气养阴、兼清余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其核心药对陈皮-半夏作用机制。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oS等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收集和清洗,再使用SPSS Statistics 26和SPSS Modeler 18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使用BATMAN-TCM系统对核心药对进行KEGG通路分析,构建靶点-通路-疾病关联图,揭示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61首方剂中,中药茯苓最为常见,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中甘、苦味为主,归经中脾经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利水渗湿药、燥湿化痰药。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5种关联强度最高的核心药对,如陈皮-半夏,因子分析中提取14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中将药物归为10大类。KEGG通路分析发现核心药对陈皮-半夏的富集疾病有7种与MS有关,包含主要生物学通路共23条。结论 MS的中医药治疗以利水祛湿化痰法为主,临床使用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等组合用药,并随证配伍化浊降脂、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核心药对陈皮-半夏可能是通过脂肪酸降解、胰岛素分泌、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腺苷A1受体基因1(Adenosine A1 receptor,ADORA1),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等靶点,从而发挥治疗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古今肺痈方的组方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和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所收录的古今治肺痈方剂,采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纳入古方127首、现代文献方剂234首,共361首方剂、300味药;古今方核心药物均有甘草、桔梗、薏苡仁、贝母、瓜蒌、桑白皮、杏仁、陈皮等清肺化痰、排脓解毒药;古方多用人参、天冬、当归等扶正祛邪,现代文献中多用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等药清热解毒。关联规则结果显示,常用的2药组合有甘草-桔梗、薏苡仁-冬瓜子、金银花-连翘等药对,常用的3药组合有薏苡仁-冬瓜子-桃仁、黄芩-鱼腥草-桔梗等药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主要形成“桃仁、冬瓜子、薏苡仁、芦根、黄芩、鱼腥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茯苓、陈皮、半夏、瓜蒌、知母、桑白皮”“甘草、桔梗、贝母”“黄芪、当归”等组合。结论:以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挖掘出核心药物与药物组合,为临床治疗肺痈提供了用药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治疗痰湿质糖尿病患者的配方规律。方法:检索 2000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维普数据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痰湿质为特征的糖尿病患者的中药治疗文献,提取文献中使用的中 药处方,对高频使用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采用文献 168 篇,其中中药处方 169 首, 其中使用次数在 10 次以上的中药 35 味,使用次数最多的中药为茯苓(116 次),最常用的药物(使用次数降序)依次为茯 苓、半夏、陈皮、白术、苍术、黄连、黄芪、葛根,关联分析显示,茯苓 → 厚朴、茯苓 → 甘草+陈皮、茯苓 → 甘草+陈 皮+半夏的组合较为常见,通过系统聚类算法得到得到核心中药处方组合 7 个。结论:治疗痰湿质糖尿病患者,应用健脾 利湿化痰的中药为主,根据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状,配以清热、化瘀及养阴功效的中药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先秦至清代21位著名医家治疗失眠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以期有益于临床用药与新药研发。方法:人工检索整理得出309条方剂,运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算法对证候、单药、对药、角药及配伍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失眠最常见证候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64 次,20.71%);最常见单药为人参(128 次,41.42%);最常见对药为人参-茯苓(62 次,20.06%);最常见角药为人参-远志-茯神(32次,10.36%);常见的配伍规律为远志-人参(置信度0.7565)、当归-人参(置信度0.6389)。结论:研究发现失眠治疗及新药研发应关注以下7点:①证候优先考虑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等;②单药优先考虑人参;③对药优先考虑人参-茯苓;④角药优先考虑人参-远志-茯神;⑤配伍优先考虑远志-人参;⑥核心药物优先考虑人参、酸枣仁、茯神、茯苓、远志、当归等;⑦候选处方优先考虑竹茹,川贝母,龙齿,首乌藤,海蛤壳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中药组方规律。方法 系统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住院数据,采用专业数据收集工具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 Premium 软件对中医证素信息和处方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40例患者193次的中医诊疗信息,方剂193首,中草药种类为181味;其中病位证素信息10个,前3位分别是肺(33.81%)、脾(33.09%)、肾(12.23%);病性证素信息12个,前5位的分别是湿(24.27%)、痰(14.81%)、阴虚(14.08%)、气虚(12.86%)、阳虚(9.22%);用药频次最多的前5位分别是甘草(60.52%)、茯苓(44.04%)、白术(33.68%)、半夏(29.02%)、厚朴(25.91%);中草药关联分析前5名分别是茯苓—黄芪—半夏、厚朴—草果仁、厚朴—槟榔、黄芪—党参—半夏、茯苓—党参—半夏;核心处方挖掘中所获得的4个处方分别是藿香—党参—五味子—陈皮—草果仁、藿香—附子—半夏、茯苓—半夏、黄芪-干姜。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病位多位于肺、脾、肾三脏,而病性多以湿、痰、阴虚、气虚、阳虚为主,中药治疗中健脾、祛湿、化痰是治疗危重型患者的基本用药原则,医师需根据临床表现配伍益气、养阴、温阳、行气等药物。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对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的原则。西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有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有:麻黄、杏仁、细辛、桑白皮、紫苏子、五味子及祛痰湿药茯苓、苍术、半夏、泽泻、防己、生姜等。中医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重点是止咳和祛痰。常用的方剂和适应症:麻黄汤,用于感冒初期和急性支气管炎,以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华医典中清代治疗胸痹中药处方及症状,分析清代中医药治疗胸痹核心症状、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和常用方药特点。方法 复杂网络分析法将每首方剂中的症状、中药名、作者、书名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表格中进行频数、频率、累计频率分析,使用复杂网络方法挖掘清代治疗胸痹的核心症状以及常用药对,并用雷达图对中药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处理,并对药物功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57条,纳入213条。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清代胸痹核心症状是胸痛、肩背疼、胸闷、咳嗽、咳痰、喘息、短气,治疗的核心药物(频次 ≥ 15)为瓜蒌、薤白、半夏、白术、茯苓、枳实、陈皮、附子、干姜、细辛、吴茱萸、桂枝、木香、沉香、人参、白芍、甘草、生姜,全体药物的归经大部分集中在肺经以及脾胃经方向,而分布在心经部分占全体药物约为1/5左右而已。在所有药物的功效的分析中进一步发现药物功效几乎全部集中在肺脾胃三个脏腑,而散结药在清代胸痹药物的运用中极大的多于其他药物。结论 清代胸痹绝大部分以脾胃和肺病为主,仅包含少量心病;辛开苦降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数据挖掘探讨治疗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古今医案云平台及中医药数据智能分析平台中的古代医案进行检索,将符合要求的古典方剂纳入数据库。采取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对古典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主要功效以及关键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古典方剂574首,使用药物共计410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味为杏仁、麻黄、半夏,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以肺、脾、胃、肾为主,最佳常用药物组合为麻黄与杏仁,关键核心药物组合为麻黄、杏仁、桑白皮、紫苏子、桔梗、陈皮、茯苓、半夏。结论古代治疗哮喘的方剂以止咳平喘、燥湿化痰为主,其用药针对性强且具有规律性,为现代临床用药的传承及发展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韩明向教授临床辨治慢性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与临证心得。方法 收集韩明向教授临床诊治慢性咳嗽病案650例,提取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网络药物分析。结果 ①650首方药,共用药227味,频数11371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百部、陈皮、紫菀、款冬花等;②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最常用的药对为:百部→前胡、紫菀→前胡、陈皮→茯苓、百部→款冬花等;③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共聚为13类,按功效归纳出韩明向教授临床常用健脾、温肺、润肺、清肺、解表、固表6法治疗慢性咳嗽。④核心网络药物图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常用核心处方为:紫菀 + 百部 + 款冬花 + 白前 + 陈皮 + 茯苓 + 炙甘草;白前 + 陈皮 + 半夏 + 荆芥 + 细辛 + 茯苓 + 白术 + 桔梗;干姜 + 细辛 + 五味子 + 麻黄 + 苦杏仁 + 紫菀 + 款冬花 + 浙贝母 + 陈皮 + 炙甘草;紫菀 + 款冬花 + 百部 + 浙贝母 + 干姜 + 细辛 + 五味子 + 麻黄 + 苦杏仁。结论 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多从温润立法,或佐以温肺化饮,或佐以疏表散寒,或佐以健脾化痰,或佐以益肺固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