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疾病前路或后路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2]。表现为三角肌瘫痪,肩部感觉减退,牵扯痛等,此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术后近期疗效的判断和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对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采用齐刺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均为大连市骨科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32~69岁,平均49岁;病程2~5个月,平均为3.6个月。对照组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温经通络法治疗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疗效。方法:40例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取针灸合并功能训练,对照组采取单纯功能训练。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肌力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结论:针灸温经通络法治疗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行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扩大术,B组75例行单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及稳定性的变化,比较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脊髓受损程度加重等情况发生。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2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VAS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2%),B组出现7例(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C4—5椎间孔进行适当扩大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且不会对颈椎曲度、稳定性及术后轴性症状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近几年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治疗进展进行概述和总结。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研究C5神经根麻痹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并总结以往预防和治疗方法。结论:目前尚没有确切原因可以完整解释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机制,针对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亦相当有限,以保守治疗方案为主,多数患者症状会在两年内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速磨钻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型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51~81岁,中位数63岁。病变节段为C2~C33例、C3~C49例、C4~C513例、C5~C616例、C6~C78例、C2~C41例、C3~C53例、C4~C65例、C5~C72例、C3~C62例。病程6个月至12年,中位数10个月。术中应用高速磨钻在减压节段上位椎体后下缘和下位椎体后上缘的左右侧各打磨出1个骨槽,打磨掉部分椎体后缘皮质骨和骨赘。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颈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2例患者,单节段减压49例、双节段减压13例。手术时间50~125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量80~500 mL,中位数210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术前(12. 3±1. 6)分,术后1周(15. 3±0. 6)分,术后3个月(16. 3±0. 5)分。均无感染、脑脊液漏及神经根、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型脊髓型颈椎病,术中应用高速磨钻,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有利于颈椎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的经典术式,虽然疗效较好,但术后容易出现C_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等并发症,其中以AS最为常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手术、颈椎微创手术及改良内固定技术3个方面,对预防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AS的改良术式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的早期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459例颈椎手术患者,统计术后2周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459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4例,发生率为9.6%。颈椎前路手术258例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食管损伤2例,脊髓损伤5例,脑脊液漏3例,植骨块移位1例,感染7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内固定松动移位3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后路手术201例出现并发症19例,其中神经根损伤4例,螺钉松动5例,伤口血肿感染4例,脑脊液漏3例,侧块螺钉损伤小关节面3例。结论:颈椎前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较多,要降低术后并发症既要熟悉解剖结构,又要提高手术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方春华  张晓慧 《河北中医》2010,32(1):129-130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疗法。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手段,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损伤,其主要术式包括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侧前方减压术和人工椎体置换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应用高速磨钻47例为A组,超声骨刀40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减压节段、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优于术前,但两组间术前、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各出现1例脂肪液化,均未出现硬脊膜撕裂,脊髓及神经损伤、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结论: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均能安全有效的完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超声骨刀在减轻术者工作强度,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后引流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微型钛板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颈部疾病患者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43~81岁,中位数64岁。脊髓型颈椎病21例,颈椎管狭窄症12例,其中发育性狭窄5例、退变性狭窄7例。合并颈椎黄韧带骨化5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病程6~58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中均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制定的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脊髓神经功能,并计算其改善率。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曾岩等制定的标准评定颈部轴性症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固定节段均为C3、C5及C7。33例患者中4例失访,其余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中位数2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椎管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现象。JOA评分术前(7.3±1.3)分、术后2周(15.2±1.4)分,改善率为(81.4±1.2)%。术后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应用激素及脱水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俯卧位局部加压包扎7~10 d后缓解;3例出现严重颈部轴性症状,经对症治疗后2例于术后6个月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1年症状消失。颈部轴性症状评定,术后3个月优2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术后6个月优28例、可1例。结论:采用微型钛板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WDFC加椎体钢板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前路颈椎钢板与WDFC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的疗效。方法:对8例颈椎失稳伴有神经根症状,6例颈椎外伤性脱位,2例颈椎WDFC术后松动的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减压,钢板与WDFC联合固定融合术。结果:进行了6-8个月的观察随访,术前有神经症状的10例病人中,症状完全消失的8例,大部分消失的2例,术后4个月全部达到了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WDFC松动及断裂。结论:颈前路减压,钢板与WDFC联合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脱位及失稳。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固定可靠,骨性融合率高,有明显的神经根管间节扩大作用。解除了神经根受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行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32例)单行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32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对3组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3组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VAS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3组治疗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6.9%,87.5%,75.0%,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3组之间治疗前后CG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A组、B组、C组在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GR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较B组明显,B组下降较C组明显。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单用常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起效慢,显效率不高,不是最优化的治疗方法;单行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起效快,显效率高,但后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点动法治疗颈5以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内容: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以点动法为主要的操作手法,并配合其它辅助手法;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治愈25例,占62.5%;显效9例,占22.5%;好转4例,占1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果,经临床观察本方法治疗颈5以下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证明本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特征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方法 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剔除3例),研究者以拇指逐次按压患者颈肩部进行压痛的体格检查,并参照主要颈肩压痛点记录压痛点.采用关联规则的研究方法作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主要发病的神经根为C6(53.04%)、C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2010年8月所收治的30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治愈233例,好转64例,未愈10例,有效率达96.7%.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鹿灵活络合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客观评价鹿灵活络合剂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为观察鹿灵活络合剂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入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39例,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末VAS评分、颈椎病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变化,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颈椎病症状体征量表,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鹿灵活络合剂能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颈椎椎间孔狭窄是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对颈椎椎间孔解剖特点与形成狭窄原因,颈椎问孔狭窄引起神经根颈椎病的诊断,针刀治疗颈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根颈椎病思路与方法,以及治疗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针刺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7例的疗效。方法:选取1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针刺配合牵引治疗。结果:痊愈73例,占62%;有效39例,占33.3%;无效5例,占4.7%;总有效率为95.3%。’结论:推拿、针刺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中医手法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刀康复治疗,一个月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进行康复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4%,对照组优良率为52%,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且搡作简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肌电图检测技术探讨经络辨证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判定。方法:对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络辨证推拿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处理后两个月用相同的方法做肌电图检查。结果:50倒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8.0%,经络辨证推拿治疗后肌电图明显改善。同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肌电图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络辨证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使受压神经根与挤压物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松解肌肉的紧张和神经根的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营养神经,使受损的神经根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修复。疗效好并且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