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密香  王卫刚 《陕西中医》2013,(10):1395-139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1、肌肉注射甲钴胺、静脉滴注丹参滴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并将肌肉注射改为穴位注射。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皮肤针叩刺组(治疗组)23例,传统艾灸+皮肤针叩刺组(对照组)22例,2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愈显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69.5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症优于传统艾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SF-36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SF-36评分低于治疗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86/93),高于对照组的79.6%(74/93)(P0.05)。结论: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TENS)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TENS组、穴位注射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单纯TENS、穴位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较穴位注射组及TENS组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改善程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与TENS组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配合穴位注射能显著改善PHN患者的疼痛及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注射)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30例,采用VAS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内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均有疗效;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恩再适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恩再适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V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1周、2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恩再适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总体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刺络放血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优于普通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气滞血瘀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甲钴胺穴位注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VAS评分及SAS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VAS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穴位注射,患者症状缓解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加巴喷丁和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单用加巴喷丁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神经痛VAS评分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66.67%,前者优于后者(P0.05);神经痛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减轻时间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快、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在给予火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洛芬待因和维生素B1,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73%,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火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加巴喷丁(GBP)治疗,对照组34例应用加巴喷丁(GBP)治疗,于1、2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血府逐瘀汤联合加巴喷丁在治疗后VAS明显低于加巴喷丁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用加巴喷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疼痛、瘙痒、烧灼感及睡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指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灵芪解毒汤配合如意金黄散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灵芪解毒汤配合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并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对患者的疼痛强度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的疼痛强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疼痛强度评分及生活指数评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芪解毒汤配合如意金黄散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较大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予以伐昔洛韦片、维生素B1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局部挑疱及湿敷治疗,2组均治疗10天,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8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疗程结束后1月,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分别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1月后,观察组发生后遗神经痛比例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良好,对急性期止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对疱疹部位进行火针治疗后,再进行拔罐治疗,治疗前3天1日1次,之后隔日1次;对照组西药治疗,予以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甲钴胺片口服治疗,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疗程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配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优于口服西药,可快速缓解疼痛程度,操作更为简便,明显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夹脊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星期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夹脊穴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疏肝活血汤口服,对照1组口服中药疏肝活血汤,对照2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从临床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评价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两组对照组(均P<0.05),疼痛VAS评分下降及生活质量评分提升等指标观察组均优于两组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