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云海  郭咸希  吕正松  谢委 《中药材》2003,26(11):798-801
目的:研究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成分丁香酸的体内单剂量静脉注射动力学及腹腔注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经兔耳静脉和腹腔注射给药后,在不同时间经耳缘静脉取血,用RP-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及腹腔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结果:静脉给药后,丁香酸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腹腔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86.27%。结论:这一结果对板蓝根抗内毒素新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红花黄色素粉针剂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并获取相关的参数建立药时曲线方程。方法:采用家兔耳静脉给药,在不同的时间点取血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将药时数据用DAS2.1.1药动学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拟合获取全部参数。结果:红花黄色素粉针剂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呈现三室模型的特征;其主要参数分别为结论:红花黄色素粉针剂在家兔体内向两个外周室的分布较慢,呈现一定的延时效应,为临床给药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中枢抑制药物中毒病人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焕德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2):751-755
 目的:通过对大剂量中枢抑制药物中毒患者体内代谢动力学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解该类药物在超大剂量服药后体内代谢及清除的特点,从而为临床抢救提供依据,也为某些药物在超过治疗剂量后体内处置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严重中毒的患者首先经定性确证,且血中药物浓度达到中毒或致死范围,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连续血浓度定量监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87药动学程序进行模型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大多数肝肾功能正常的青壮年患者中,尽管所服剂量大,血中浓度很高,吸收相的参数与文献值相比差异较大,少数患者出现双峰现象,但消除半衰期改变不大,甚至小于文献值,且代谢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大剂量中枢抑制药物中毒的患者在血药浓度监测下,根据血清中药物浓度及其患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绝大多数患者体内的药物仍然按线性动力学过程代谢,且代谢半衰期比文献正常值缩短,一般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大鼠体内代谢过程。方法优化色谱条件,以萃取浓集法处理生物样品,内标法测定样品中药物含量;SD大鼠尾静脉给药后测定设定时间点体内药物浓度,用2.0版DAS软件分析药物体内动力学参数。结果经优化色谱条件,在0.05~25μg/ml浓度范围内,多烯紫杉醇线性关系良好。药物体内过程符合双室模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均值为:分布半衰期(T1/2α)为2.374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299.038min;清除率(CL)为0.026L/(min·mg);表观分布容积(V1)为0.219L/kg。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多烯紫杉醇脂质体提供体内动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血药浓度法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与生物利用度实验家兔取血方法进行改革。结果颈动脉留置插管法采血法适用于实验时间长、取样次数多、取样量少等特点的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家兔颈动脉留置插管法采血方法实验效果优于耳缘静脉采血法。  相似文献   

6.
体内药物浓度(主要是血药浓度)的测定是研究药代动力学的前提,中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又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的发展是每个药代动力学研究者都应该关注的课题.随着先进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取得了重大进步.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分析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和微生物法,并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祛瘀化痰通脉方(QYHT)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型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QYHT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状球囊拉伤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模型,连续给药8周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对血浆中各成分的浓度进行测定,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建立了小型猪血浆中9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以及基质效应均符合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给药后假手术组可检测到3个入血成分,模型组检测到5个入血成分。 结论 QYHT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体内的处置过程存在一定差异。该测定方法适用于检测QYHT在小型猪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为该复方的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黄芩苷的入脑行为及脑细胞间液药代动力学,对黄芩苷在脑、血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LC-MS/MS测定脑、血微透析液中黄芩苷的浓度,计算探针回收率;分别采用增量法、减量法考察不同流速(0.50,1.0,1.5,2.0,3.0μL·min~(-1))对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增量法考察不同浓度(50.00,200.0,500.0,1 000μg·L~(-1))、探针使用次数(0,1,2)对体外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减量法考察在大鼠体内探针回收率稳定性及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并与体外结果进行比较。在同一浓度下,黄芩苷的脑、血探针体外回收率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流速下,探针回收率与黄芩苷的浓度无关;使用后并经过恢复处理的脑、血探针,在使用2次后,探针的回收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增量法和减量法所测得的体外回收率基本相同;减量法测得的体内回收率与体外结果相近,且脑、血探针体内回收率在10 h内的稳定性均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减量法能够作为研究黄芩苷体内回收率的测定方法,微透析技术能够用于黄芩苷在脑细胞间液药代动力学、血液药代动力学的同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规律,在西药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为临床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在西药药物动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单方及复方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变化过程和药  相似文献   

10.
脑血宁注射液血清药物化学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血宁注射液的血清药物化学及药动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建立脑血宁注射液及其静脉给药后人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鉴定给药后血清中的主要药物化学成分及来源生药,并对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静脉滴注脑血宁注射液后,从人血清中检测到3种化合物,其中2种为脑血宁注射液所含原形成分,分别为丹皮酚和栀子苷;1种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丹皮酚和栀子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后,栀子苷在人体内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其药时过程符合一室模型,给药后70%以原型由肾脏清除;丹皮酚在人体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给药后,在体内广泛代谢,只有占给药量0.04%的丹皮酚以原形从尿液排出。结论血中所含化学成分为脑血宁注射液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脑血宁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鼠口服虎杖后大黄素血药浓度及肝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黄素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对虎杖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在肝脏分布的经时变化进行研究,以反映虎杖药材在大鼠体内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大黄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给药后9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3.973±0.535 μg/mL.半衰期约为11小时,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肝脏中药物浓度给药后10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9.654±1.41 μg/g.给药24小时,血浆及肝脏中药物浓度均显著降低.结论:虎杖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迅速,并快速分布至肝脏.该研究可能对与大黄素结构相似的蒽醌类成分体内代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阐明虎杖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黄素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对虎杖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在肝脏分布的经时变化进行研究,以反映虎杖药材在大鼠体内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大黄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给药后9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3.973±0.535 μg/mL.半衰期约为11小时,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肝脏中药物浓度给药后10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9.654±1.41 μg/g.给药24小时,血浆及肝脏中药物浓度均显著降低.结论:虎杖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迅速,并快速分布至肝脏.该研究可能对与大黄素结构相似的蒽醌类成分体内代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阐明虎杖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静脉滴注头孢呋辛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新生儿静脉滴注头孢呋辛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该药在新生儿体内的代谢特点及对新生儿的脑膜通透性。方法:7名新生儿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5 mg/kg,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取血100 μl);8名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静脉滴注后2 h取脑脊液(CSF,50 μl),测定药物浓度。结果:静脉滴注后峰浓度达75.22±12.97 mg/L,12 h药物浓度为6.95±1.70 mg/L,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70±0.37 h,表观分布容积为0.34±0.05 L/kg,清除率为0.079±0.016 L/(kg·h)。8名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静滴后2 h脑脊液浓度为4.95±2.8 mg/L,为同期血浓度的11%±6.1%。结论:头孢呋辛在新生儿体内维持有效浓度时间较长,脑膜通透性较强,适合新生儿抗感染使用,用药间隔应为12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天竺桂挥发油(CJO)进行初步毒理学研究。方法采用以改良寇氏法为根据的SPF级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急性毒性实验,小鼠药物过敏反应实验,日本大耳白兔眼结膜法、耳廓法观察药物刺激性实验。结果 CJO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482ml/kg,一次性给药1.842 ml/kg剂量以下被确认为相对安全的体内用药剂量;外用对日本大耳白兔眼结膜、耳廓均无明显刺激性。结论 CJO体外用药安全,体内用药有低毒性,宜低剂量用药。  相似文献   

15.
兔体内甲硝唑磷酸酯与甲硝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水溶性甲硝唑前体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本文建立了能同时测定血浆中甲硝唑和药物前体甲硝唑磷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此法测定了6只兔静脉交叉给予甲硝唑和甲硝唑磷酸酯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了药时曲线模型拟合。甲硝唑磷酸酯体内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其水解速率常数为0.156/min。交叉给予这2种药物后,体内甲硝唑的药时过程均符合线性二室开放模型,药动学参数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甲硝唑磷酸酯在兔体内能迅速水解,并不改变甲硝唑原有药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以阿魏酶兔体内血浓动态变化为指标,研究当归药学特征时,戊巴比妥钠对实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兔耳缘静注戊巴比妥钠2h后当归煎剂灌胃,阿魏酸体内过程属开放式单室模型,t1/2=39.34min,注射戊巴比妥钠30min后当归煎剂灌胃,阿魏酸兔体内血浓-时间曲线变化不规则,存在2-3个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或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难题,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仍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分析技术方面已较多地采用了色谱分离技术联用相应的检测手段,使分析方法专一灵敏;在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方面,除血药浓度测定法的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外,根据中药(复方)组成和作用特点,有探讨研究生物效应法(药效、毒效)应用的理论和实践,也有将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PK/PD)引入到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同时也开始注意到中药体内的代谢转化以及中西药合用发生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是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的形成与凝血及其相关过程(纤溶与补体系统活化)的蛋白酶级联反应以及血小板和白细胞活化有关,这些过程直接影响血标本的组成,并可能也影响中药成分;但这些过程可用抗凝剂而加以避免。因此,血浆的组成较血清能更好地反映生理、病理状况和吸收进入循环血中药物变化。根据已有报道,药物浓度与反应物质在血浆与血清中可能存在差异,故倡导在中药半体内实验中采用血浆药理学方法。由于不同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各异,究竟哪一抗凝剂适用于哪类半体内实验,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我们建议在大多数中药半体内实验中,可以采取含药血浆与含药血清平行观察,除非事先对该试验的干扰已有充分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垂褶皱与心血管疾病及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望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预计400例,依据有无耳垂皱褶分为耳褶组(两耳至少有一个有耳垂皱褶)和无耳褶组(两耳均无耳垂皱褶),对患者一般情况、基础心血管疾病及中医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对比两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进一步统计分析耳垂皱褶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及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病例403例,耳褶组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脑梗塞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相关性分析,耳垂褶皱与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脑梗塞呈正相关。耳褶组心血管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构成比血瘀痰饮气虚阴虚阳亢气滞血虚阳虚,经相关性分析,耳褶与气虚有正相关性,与阳亢呈负相关。结论耳垂褶皱的存在与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脑梗塞密切相关;耳垂褶皱的存在与气虚密切相关,阳亢证中耳褶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骆驼蓬总碱片的毒性与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殿甲  郑立明 《中成药》1989,11(6):29-30
根据血药浓度与药效、毒性呈平行关系这一原理,采用药物累积法,以小白鼠死亡率的机率单位作为分级定量的药理效应指标,通过量效关系曲线转换成相应的体内药物水平,再通过时效关系的研究来观察骆驼蓬总碱片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结果本品动力学参数为t_(1/2)=2.76 h,说明是短半衰期的药物。体内消除速度较快。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品最大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故临床大剂量用药时应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