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9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伊布替尼所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总库关于伊布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伊布替尼致ADRs的个案共41例,多发生在用药30d内(13例,31.7%);伊布替尼致ADRs累及系统-器官以呼吸系统损害(13例,28.9%)、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10例,22.2%)为主。结论:临床医师或药师应了解伊布替尼ADRs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尽量将ADRs的影响及危害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利用药动学理论指导脓毒症患者替考拉宁个体化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脓毒症抗感染治疗案例,结合监测结果和患者药动学分析,为临床提供药物处置对策和监护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在2次会诊中,结合监测结果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药动学分析,提出替考拉宁个体化的处置对策和监护计划,保障个体化给药的实施。结论 临床药师对脓毒症患者药动学改变进行全面评估,配合治疗药物监测手段,能够辅助临床医生做好个体化用药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和质谱法(HPLC-MS)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规律服用丙戊酸制剂达稳态后的血清样本207例,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测定,考察3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3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良好,但总体水平上HPLC法与FPIA法测定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IA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较HPLC法高0.7μg·m L-1(95%CI:-8.6~9.9μg·m L-1),当血药浓度数据处于低、中浓度(<90μg·m L-1)时,2种方法所测定结果均值相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血药浓度数据处于高浓度(>90μg·m L-1)时,2种测定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用不同方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差异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尤其是当血药浓度范围>90μg·m L-1时,HPLC法与FPIA法所测定结果之间不可直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 Med、CBM、万方、CNKI及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980例患者。联合治疗组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剂量分组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安全性均良好[SMD=1.13,95%CI(0.57,2.24),P>0.05;SMD=1.50,95%CI(0.94,2.39),P>0.05]。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组对TC、TG和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SMD=-11.10,95%CI(-18.44,3.77),P<0.05;SMD=-1.20,95%CI(-1.28,1.12),P<0.05;SMD=0.694,95%CI(0.587,0.801),P<0.05]。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5.
伊马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不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自上市以来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研究发现,服用相同剂量药物时,达稳态时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的差异大,而血浆谷浓度与药物反应及患者的临床获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对判断药物疗效、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规避毒副反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笔者将从病理生理状态、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联合用药等方面探讨影响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因素,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戊酸是广谱抗癫疒间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需要个体化治疗。丙戊酸体内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量研究报道了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分别从人口学因素、遗传因素及合并用药等方面,对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制定合理、安全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旭  肇丽梅  邱枫  孙亚欣  何晓静 《中国药师》2009,12(12):1704-1706
目的:研究氟康唑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种氟康唑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双周期设计方法,将2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次交叉口服氟康唑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氟康唑的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氟康唑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50±0.72)和(4.37±0.65)μg·ml^-1,tmax分别为(1.4±0.8)和(1.2±0.6)h,t1/2分别为(31.3±5.25)和(32.5±5.2)h,AUC0-t分别为(170.4±19.5)和(171.9±19.3)μ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5±8.76)%。结论:这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注射用法罗培南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大耐受剂量及其连续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5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静滴注射用法罗培南钠100、200、300、450、600、800 mg及连续静滴给药每次200、300mg,每日3、2次,连续滴注7天.用HPLC法测定连续静滴注射用法罗培南钠200 mg组受试者血浆及尿中法罗培南的浓度.结果 单次450 mg组和连续200、300 mg组,各1人血清ALT、AST升高外;其余受试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连续多剂量静滴法罗培南钠200 mg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1.00±0.00)h;Cmax为(15.80±3.96)μg·mL-1;t1/2为(1.07±0.27)h;CL/F为(0.15±0.03)L·kg·h-1;Vd/F为(0.23±0.07)L·kg-1;Cav为(2.81±2.96)μg·mL-1;DF为(6.55±5.47);AUC0-t为(24.00±6.23)μg·h·mL-1;AUC0-∞为(23.70±6.27)μg·h·mL-1.其12 h累积尿药排泄率为40.49%.结论 其最大耐受剂量为800 mg;推荐Ⅱ期临床剂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9.
清热合剂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大鼠经灌服清热合剂后,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进行色谱分离,测定其血浆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苷最低定量浓度为0.025μg·ml-1,线性范围为0.025~2.5μg·ml-1,精密度与准确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出现多峰现象。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甲硝唑对庆大霉素体外抑菌试验干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甲硝唑体外抑菌试验是否对庆大霉素产生干扰。方法:体外抑菌试验法。结果:甲硝唑对照品与庆大霉素标准品、甲硝唑原料与庆大霉素原料、甲硝唑栓剂与抗炎二号栓剂、庆大霉素栓剂与抗炎二号栓剂体外抑菌试验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硝唑体外抑菌试验对庆大霉素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