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翼状胬肉切除术对角膜散光度及视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方法46例(50眼)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检查视力及散光度数,术后1月复查视力及散光度,比较其变化。结果术前平均散光度3.15±2.35D,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为0.5。术后1月随访复查,平均散光度1.75±1.8D,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为0.8,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能显著改善角膜屈光状态,减轻顺规性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后分别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种术式对翼状胬肉术后散光的改善情况,寻求副损伤小、疗效好、安全便捷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方法 124眼翼状胬肉患眼随机分为A组60眼及B组64眼,A组行单纯胬肉切除+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B组行单纯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角膜地形图的DK值)和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结果术后早期(1周、1个月)2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DK值)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A组显著高于B组(P均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和1年时A组显著高于B组(P均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疗效肯定,对散光及视力的改善效果优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和深度与角膜散光及角膜地形图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60例60眼单眼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分别测量出其侵入角膜长度、角膜缘宽度和侵入角膜的面积,术中观察其侵入角膜深度。测量术前、术后第二天,术后1周及术后1月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检测术后一月的角膜地形图平均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CIM)。结果: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翼状胬肉浸润角膜的深度与术后1月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呈正相关。结论:翼状胬肉的手术时机选择并非仅观察侵入角膜面积的大小,也应关注其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用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112例126只眼随访期间无复发。病程达30年以上7只眼翼状胬肉下的角膜基质层混浊。其余119只眼角膜透明,视力提高。结论: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割烙术对胬肉患者屈光度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江西省中医院博爱眼科中心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割烙组和翼状胬肉切除组各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患眼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度及胬肉大小的检测。结果:本组术后1个月患眼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屈光度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翼状胬肉手术均能使角膜屈光度发生改变,降低散光从而提高术眼视力。但从翼状胬肉复发和屈光改变综合考虑,翼状胬肉割烙术的效果更优,值得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自患者角膜缘上或下方取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移植到胬肉切除部位,术后使用中药退翳灵以阻止胬肉复发。结果:79例116只眼中有78例115只眼自觉症状消失。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胬肉未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无排异性,防止了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 ,除影响美观外 ,还可以引起角膜散光甚至长入角膜中央瞳孔区 ,严重损害视力 ,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法虽多 ,但术后发病率高〔1〕,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至今 ,采取带结膜的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翼状胬肉患者 5 2例 ( 64只眼 )获得很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本组 5 2例 ( 64只眼 )翼状胬肉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2 8例 ;年龄 3 2~ 75岁 ,年龄中位数 5 2 3岁 ;单眼 40例 40只眼 ,双眼 1 2例 2 4只眼 ,初发者 3 9例45只眼 ,复发者 1 3例 1 9只眼 ;其中有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11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2004年2月—2006年3月,对50例(6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2006年6月—2008年3月,对38例(5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有19只患眼复发(31.7%),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3~7d,平均4.8d;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有2只患眼复发(4.0%),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 d。平均2.1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促进术区角膜上皮修复,减少翼状胬肉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轻者影响美观及引起角膜散光,重者影响视力.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胬肉的主要方法,其术后复发率为20%~30%[1].复发性胬肉再手术后复发率更高,再手术时易发生角膜、巩膜穿孔,内直肌损伤.笔者采用同侧患眼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20例22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前、术后的泪膜变化规律。方法:抽取我院46例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使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监测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mo的临床数据变化,并使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最陡经线上屈光度、散光度比术前有显著降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无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能降低散光,提高视力,复发率低,对眼表形态恢复和稳定泪膜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5 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对89例(1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眼及对照组49眼。观察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对照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0点位方向,2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5.5 mm非折叠人工晶体。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患者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42眼(82%)和43眼(84%),对照组分别为31眼(63%)和33眼(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5)。结论 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5.5 mm角膜透明切口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性散光、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将12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只眼)植入亲水性硅胶折叠式IOL;对照组(68只眼)植入PMMA一体型IOL。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的变化。术后3个月散大瞳孔观察68只眼IOL的位置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视力、1个月后手术性散光度数、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IOL位置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检查时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折叠式亲水性硅胶IOL便于植入及固定,术后炎性反应轻、恢复快,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stramax角膜工作站引导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角膜缘弧形切开对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41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根据术前Astramax角膜工作站引导下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于最高屈光度的子午线上做一对角膜缘松解切口。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于对照组。结论:Astramax角膜工作站引导下超乳术中于角膜最高屈光度的子午线上行角膜缘松解切口,可有效降低术前散光,方法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和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9眼)和对照组各40例(47炎),观察组采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对照组采用角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147例162只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治愈149只眼(92.0%),有复发倾向者8只眼(4.9%),真性复发者5只眼(3.1%)。除真性复发患者中有1只眼出现植片脱落外,其余患者术后植片均生长良好。结论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取材简单,易于掌握,术后复发率低,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角膜球差患者植入零球差非球面IOL后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及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依据术前角膜球差将患者分为3组,角膜球差≤0.2μm者为A组,角膜球差0.2~0.3μm者为B组,角膜球差0.30μm者为C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Rayner 920H非球面IOL植入术。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比敏感度在不同亮度背景下、不同空间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角膜球差患者植入零球差非球面IOL后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及患者满意度均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对152例165眼采用了表麻下非超声乳化手法碎核治疗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对其术后视力、术后散光情况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到0.5以上者130眼占78.79%,视力达到1.0以上者53眼占32.12%,术后3个月视力达到0.5以上者148眼占89.70%,视力达到1.0以上者90眼占54.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75±1.00)D,术后3个月平均散光为:(1.00±0.75)D。结论:该术术后视力提高快、术后散光较轻、手术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麻下手术,避免了球周、球后麻醉引起球后出血、巩膜穿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5例(80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37例(40只眼),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38例(40只眼),先予胬肉体部注射平阳霉素,每周1次,共2次,再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其余处理相同.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年时,A组复发11只眼(31%),B组复发4只眼(11%).结论 胬肉切除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56例61眼、广泛眼睑球粘连患者16例18眼、急性化学伤碱烧伤患者5例9眼、结膜乳头状瘤患者3例6眼共80例94眼,分别进行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观察羊膜成活情况及新生血管长入情况。随访观察3~24个月。结果94眼均未发生新鲜羊膜植片的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现象。急性严重化学伤患者5例均抢救成功,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睑球粘连患者16例18眼均恢复了眼球运动并提高了视力;56例61眼胬肉患者有4眼复发,复发率为7%。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胬肉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治疗化学伤能减轻炎症、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减少并发症,为眼表重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