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化瘀豁痰法及其组方心痛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小板-白细胞相互作用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心痛方加西医常规处理)与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处理)各30例,比较两组疗效及PS、PSGL-1、PS/PSGL-1、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心电图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心绞痛、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S、PSGL-1、PS/PSGL-1、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率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化瘀豁痰法(心痛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疗效,可明显干预血小板-白细胞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rouse积分)以及血清P-选择素(PS)、血清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水平,探讨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阻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观察组),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阻证组、非痰瘀互阻证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PS、PSGL-1水平与IMT、Crouse积分。结果:(1)观察组IMT、Crouse积分、PS、PSGL-1均明显高对照组(P0.01);痰瘀互阻证组IMT、Crouse积分、PS、PSGL-1明显高于非痰瘀互阻证组(P0.01)。(2)PS和PSG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714,P0.01)。血清PS与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1)。血清PSGL-1含量与IMT、Crouse积分亦呈正相关(P0.05,P0.01)。(3)冠脉造影结果中病变分支越多,PS、PSGL-1的水平越高(P0.01,P0.05)。结论:(1)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2)PS、PSGL-1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与痰瘀互阻的实质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PS、PSGL-1、CD40、CD40L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心痛方的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记录IMT、颈动脉Crouse积分、中医证候积分、ECG、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抑制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降低IMT、Crouse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电图,提高综合临床疗效(P<0.01);治疗组在抑制CD40、CD40L的表达、降低Crouse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综合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心痛方能明显降低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相关因子,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PLT-WBC相互反应相关因子CD40/CD40L表达探讨心痛方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灵,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心电图、颈动脉斑块、IMT、CD40、CD40L.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IM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上的CD40及CD40L以及白细胞与血小板总的CD40、CD40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除白细胞上的CD40L比较无差异外,白细胞上的CD40、血小板上的CD40及CD40L以及总的CD40及CD4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CD40/CD40L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Crouse积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痛方组和对照组各30例,心痛方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胶囊,疗程为2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C-IMT、颈动脉Crouse积分。结果:1.心绞痛疗效比较,心痛方优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比较,心痛方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2.心痛方与对照药物对C-IMT、Crouse积分均有下降作用(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痛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在多方面优于对照组;2.心痛方同对照药物均能减少颈动脉斑块的C-IMT、Crouse积分,说明心痛方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痛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CD40/CD40L、PS/PSGL-1表达及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心痛方组、欣康对照组,采用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CD40/CD40L、PS/PSGL-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心痛方和欣康均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且心痛方组较欣康组更有优势(P0.01)。心痛方组、欣康组及模型组造模后分别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浆中CD40/CD40L、PS/PSGL-1均明显增高(P0.01);用药后心痛方组、欣康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CD40/CD40L、PS/PSGL-1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心痛方与欣康在抑制CD40/CD40L、PS/PSGL-1表达方面作用相近。结论:心痛方能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CD40/CD40L及PS/PSGL-1的表达、缩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血细胞间粘附分子(CD54)、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组30例(应用中风Ⅱ号方)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30例(未应用中风Ⅱ号方)脑梗死患者血清CD54、CD62P的活化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CD54、CD62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给予中风Ⅱ号方治疗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54、CD62P的活化显著下降,提示中风Ⅱ号方可有效抑制血小板CD54、CD62P的异常活化,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用于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蛭元方对血小板加剧的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滑膜细胞炎症和增生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常规培养的大鼠类纤维母样滑膜细胞株RSC364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A模型组、活化血小板干预组和蛭元方干预组.在不同浓度TNF-α诱发的大鼠RA滑膜细胞模型的基础上,以牛Ⅱ型胶原蛋白刺激血小板活化,用蛭元方含药血清作用于活化血小板干预下的RA模型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RSC364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生成量和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比色法观察RSC364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①牛Ⅱ型胶原蛋白活化血小板5h时,血小板表达P-选择素最多;②在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存在下,RA模型组RSC364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IL-8的生成量均增加,与同一浓度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SC364细胞增殖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③与RA模型组相比,活化血小板干预组RSC364细胞生成IL-6和IL-8的量均明显增加(P<0.05和P<0.01),滑膜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5);④与血小板干预组相比,蛭元方干预组RSC364细胞的IL-6和IL-8生成量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增殖率亦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P-选择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活化血小板能加剧RA滑膜细胞的炎症和增生反应;蛭元方能有效缓解血小板对RA大鼠滑膜炎症及增生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血压、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性高血压患者83例(非斑块组35例,斑块组45例)作为患者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受检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使用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血浆网膜素-1水平斑块组和非斑块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斑块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显著低于非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肌酐、视黄醇结合蛋白、颈动脉IM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负相关(r=-0.355,-0.388,-0.125,-0.491,-0.166,-0.721和-0.539,P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是网膜素-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网膜素-1水平随血压升高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IMT与网膜素-1变化关系密切,低血浆网膜素-1导致肾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颈动脉IMT增厚,为防止肾性高血压及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找到有效药物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并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以探讨丹红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且在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0~80岁,平均71.22岁;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20 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其超声特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对各组病例的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CAD) 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肌梗死(MI)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肌梗死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心肌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加用山楂消脂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 vs 20.83%,P=0.03),治疗组颈动脉IM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可明显降低hs-CRP、Hcy、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楂消脂胶囊可能通过降低冠心病患者动脉斑块中的脂质含量,抗炎症反应,减轻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从而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后,2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G、TC、LDL—C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颈动脉癍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小于对照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10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7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CAD)。对照组33例。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IMT≥0.9 mm及斑块形成或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正相关,OR值及其9 5%CI分别为3.5 8 6(1.1 4 8~1 1.2 0 2),4.0 0 5(1.242~12.909),2.851(1.006~8.080),P〈0.05。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94,P〈0.05)。结论矫正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影响后,颈动脉IMT≥0.9 mm及斑块形成或者血浆Fb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预测ACS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集5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1 00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探讨其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380例(76.0%)患者检出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增厚伴斑块形成,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患者中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对照组中有55例(11.0%)发现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增厚伴斑块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70岁以上缺血性再发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既往已发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再发组和非再发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变化特点,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在体型、饮酒、合并冠心病与心电图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颈部血管检查方面,两组患者在颈部血管狭窄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而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与数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70岁以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吸烟、高血压、高脂血、高尿酸和糖尿病等相关因素外,与颈动脉斑块有重要关系。提出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当进行常规颈部血管检查,对于有颈动脉斑块尤其是混合性斑块及非单一斑块者,应当重点监控,强化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探讨visfatin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血脂康对其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检测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4d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visfatin等指标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4d后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HDL-C也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isfatin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②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isfatin作用,血脂康可能通过减低visfatin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黄通脉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斑块疗效,评价丹黄通脉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稳定与消退斑块作用。[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辛伐他汀10mg/次,1次/d,晚饭后服用。治疗组32例丹黄通脉胶囊,4粒/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治疗1年为1疗程。观测血脂、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血液生化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两组TC及TG均明显下降(P〈0.05),LDL-C有所下降(P〈0.05),HDL-C有所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后颈动脉内膜斑块平均面积明显减小(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黄通脉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AS合并斑块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切作用机制。方法以球囊一次性损伤家兔颈动脉结合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将28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养心颗粒组、异山梨酯(消心痛)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7只,另取7只家兔为空白组,于10周末进行药物触发的方法复制成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模型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MMP-9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心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均可下调MMP-9的表达(P〈0.01),养心颗粒组的MMP-9表达显著低于消心痛组(P〈0.05),而养心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研究结果表明,除空白组外,各组均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膜增厚,脂肪沉积明显,脂质斑块形成。各治疗组颈总动脉内皮细胞轻度减少,内膜轻度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减少。结论以益气养心安神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养心颗粒可以下调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MMP-9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