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义恒  张红夏  李亮  赵晔 《中草药》2013,44(9):1141-1143
目的 研究恒山黄芪粉碎度与黄芪多糖得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微粉碎机对恒山黄芪进行超细化处理并按不同粒度分组,比较各组别恒山黄芪在不同温度、不同料液比条件下,水法提取与CaO法提取黄芪多糖的得率.结果 恒山黄芪粉体粒度≥600目(破壁前),黄芪多糖得率同等粉碎度CaO法提取优于水法提取,≤800目(破壁后)得率趋于一致.无论是采用水法还是CaO法提取,恒山黄芪在粉碎粒度为800目时,选择提取温度80℃,料液比1∶8,黄芪多糖得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36%和8.49%.结论 恒山黄芪多糖得率与粉碎度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26-529
目的:建立乌拉儿甘草总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以总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L9(34)相结合,考察提取粒度、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对甘草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甘草多糖提取脱脂条件为粉碎粒度80目,乙醇浓度80%,料液比1∶5(g/v),时间40 min/次,脱脂1次;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蒸馏水,料液比1∶20(g/v),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0 min/次,提取5次;多糖提取后以80%乙醇4℃醇沉24h。结论:该工艺简便、合理,多糖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3.
朱智勇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6):41-41,38
目的: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研究黄芩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粒度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超声波法提取黄芩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5℃、萃取时间60min、料液比1:10、黄苓粉碎过200目筛。结论:此实验工艺简单易行,通过验证实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得率为3.40%。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研究白花蛇舌草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粒度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超声波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0℃、白花蛇舌草粒度120目、料液比1:5、萃取时间60min。结论:此实验工艺简单易行,通过验证实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得率为3.36%。  相似文献   

5.
超声细胞粉碎提取黄芪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声细胞粉碎仪对黄芪多糖提取的影响。方法超声细胞粉碎与水煎煮、碱提分别提取黄芪样品,比较3种方法获得的多糖纯度。结果超声细胞粉碎提取得到的黄芪多糖纯度最高,水煎法次之,碱提法最差。结论超声细胞粉碎仪适宜黄芪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以黄芪多糖的得率及纯度为考察指标,以水为提取剂,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芪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结果 确定的优化条件为:微波功率360W,提取时间10 min,液固比为5:1 (ml:g) ,测得样品中多糖得率和纯度分别为3.28%,46.56%.结论与直接加热提取法相比,微波提取能缩短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R语言与正交试验分析,优化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以黄芪多糖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四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液料比)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法分组提取。通过经典正交分析法、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进一步目标寻优法优化黄芪多糖提取工艺,将两种优化工艺进行对比验证,得到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正交分析法得到黄芪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提取2 h,提取次数3次,液料比40∶1,此条件下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平均提取量为14.03 mg/g。R语言得到的优化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提取3 h,提取1次,液料比20∶1,此条件下黄芪中黄芪多糖提取量为18.68 mg/g。最佳工艺验证得出,正交分析优化法RSD为2.27%,R语言处理优化法RSD为1.51%,与预测结果相对误差仅有0.631%。结论 R语言环境下,BP神经网络模型与遗传算法的结合对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为中药材提取及相关制剂工艺优化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工艺的黄芪多糖提取率。方法:选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黄芪多糖进行提取,比较正交实验最优提取工艺和响应面试验最优提取工艺的提取率。结果:经由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优提取时间22 min,最优提取温度50 ℃,最优料液比16:1(mL/g),理论提取率为9.93%;经过正交设计优化得出:最优提取时间20 min,最优提取温度40 ℃,最优料液比15:1(mL/g),理论提取率为9.56%。结论:经二种优化结果进行验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结果更为准确、合理,更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黄芪和泽泻混合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芪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优选。结果:回流时间、乙醇用量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混合提取黄芪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80%乙醇提取2次,溶剂用量分别为药材的10,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90,60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选用不同单因素,研究黄刺玫树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标准品作为对照,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后,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选取水浴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粉碎粒度等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最优的提取工艺流程。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度80目、料液比1∶8、乙醇浓度75%、水浴温度80℃、提取时间1.5 h。结论:该方法所得到的黄刺玫树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简便合理,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黄芪中黄芪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黄芪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定波长为489nm,葡萄糖在2.0-14.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3.7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黄芪中黄芪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黄芪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定波长为489nm,葡萄糖在2.0~14.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3.7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黄芪浅识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及内蒙黄芪的根,微温,无毒。黄芪有补虚、排脓止痛、利水消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气象条件、生态环境两方面概述正北芪的产地环境特点;从直观、微观两个角度描述正北芪的性状结构;介绍黄芪有效成分的药用价值,并对正北芪与其他黄芪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阐述正北芪作为优质道地黄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沙苑子及黄芪属植物种子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对沙苑子及其同属18种植物种子进行了观察。通过对种子整体形态、大小及种皮表面纹饰的比较,大致可将它们分为五个组。另对沙苑子的特征作了重点描述。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5,(12)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黄芪注射液和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5种有效成分的含有量。方法黄芪注射液和黄芪口服液甲醇稀释液在Agilent ZORBAX SB C18(2.1 mm×150 mm,5μm)色谱柱上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甲酸,70∶30,V/V);体积流量为300μL/min。MS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结果 5种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黄芪注射液和黄芪口服液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102.3%和95.9%~101.5%。结论本法测得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黄芪注射液和黄芪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药黄芪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以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作用机理探讨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综述,以期为该药物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梭果黄芪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梭果黄芪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3-O-β-D-木吡喃糖基-25-O-β-D-葡萄吡喃糖基环黄芪醇(1),异黄芪皂苷Ⅳ(2),环黄芪苷A(3),梭果黄芪苷C(4),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D-葡萄糖甙(5),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6),6,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甙(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6-甲氧基当归素(10)。结论:化合物1-3,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黄芪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典》规定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作为正品药用。从来源、性状、显微、粉末对黄芪正品及其伪品作了鉴别。  相似文献   

20.
Three new cycloartane glycoside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Astragalus bicuspis.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6alpha-hydroxy-3-O-beta-xylopyranosyloxy-24,25,26,27-tetranor-9,19-cyclolanosta-16,23-lactone (1), 6alpha-hydroxy-23-methoxy-16beta,23(R)-epoxy-24,25,26,27-tetranor-9,19-cyclolanosta-3-O-beta-xyloside (2), and 23(R),24(S),25(R),26(S)-16beta/23,23/26,24/25-triepoxy-6alpha,26-dihydroxy-9,19-cyclolanosta-3-O-beta-xyloside (3),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troscopic data. Two known cycloartane derivatives, 4 and 5, were also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Compounds 2-5 were tested for leishmanicidal activity against Leishmania major promastigotes and for cytotoxicity against 3T3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