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关穴位埋线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关穴位埋线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即时心室率控制率、心电图疗效、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关穴埋线治疗与针灸治疗短暂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62例短暂失眠症患者,按就诊卡号随机分组,单号归入观察组(30例),双号归入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双侧内关穴埋线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神门等穴位。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关穴埋线治疗短暂失眠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位埋线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即时心室率控制率、心电图疗效、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抗凝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抗凝的基础上,予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即时心室率控制率、心电图疗效、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同时观察内关穴位埋线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心电图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各项中医症状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并无中途停药。结论:内关穴位埋线的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及症状疗效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及阿伦磷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骨密度及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9%,对照组为5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骨密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浮刺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6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浮刺埋线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浮刺埋线组予浮刺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结果:浮刺埋线及口服西药均能改善该病疼痛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刺埋线长期镇痛效果更优。浮刺埋线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浮刺埋线与口服西药均可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但浮刺埋线能更快缓解疼痛,缓解程度更大,且能综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耐受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症状综合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症状综合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止泻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止泻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止泻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加扶阳罐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合扶阳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痛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加扶阳罐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能有效改善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整体护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upperman绝经指数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Kupperman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为72.0%和96.0%,优于对照组的50.0%和82.0%(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整体护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穴位埋线减肥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健脾祛湿推拿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穴位埋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肥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肥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益于取得更加准确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心悸,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心悸,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心悸,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RCT实验,比较火针联合埋线疗法和根除Hp的四联疗法治疗Hp(+)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火针+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根除Hp的四联治疗方法。结果:①临床疗效:针灸干预的实验组和西药干预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7%和76.7%,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症状积分: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全部受试者的5种主症积分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内镜下改善率:两组的镜下改善率均为83.3%,两组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p转阴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转阴率分别为73.3%和96.7%,两组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火针+埋线疗法临床和远期疗效更好,可明显缓解患者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嗳气、纳呆食少等症状,但四联疗法更能改善患者反酸的症状和根除实验室指标Hp;②两种疗法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善镜下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涌泉穴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后和1个月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PSQ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远期疗效肯定,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辨证为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变化情况,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是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律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定律汤、稳心颗粒,共治疗60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抗心律失常西药撤减情况,并评价心律失常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心律失常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6%、82.1%,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9.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悸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药撤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撤减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律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良好,能较好控制心悸症状和减少抗心律失常西药药量。  相似文献   

19.
金玮蔚  陈泽 《新中医》2016,48(10):219-2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减肥疗法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以穴位埋线减肥疗法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针刺电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重、BMI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减肥联合健康教育对单纯性肥胖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王玲姝  罗雪  杨光 《陕西中医》2019,(3):390-39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各30例。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脂肪扫散,13 d埋线1次,持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总有效率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腰围均明显降低,且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BMI疗效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法治疗腹围疗效优于常规埋线组,总有效率及BMI指数有明显效果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