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金匮要略》课程教学的整合是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有力生长点。本文简要探讨了基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金匮要略》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如何处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金匮要略》课程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蒋明 《中医教育》2003,22(4):31-34
自1979年中医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伊始,《金匮要略》即是一门面向中医各研究专业开设的主干学位课程,在我校目前是中医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任意选修课。《金匮要略》理法方药诸方面的理论知识,乃至对病证的具体辨治方法,从体例到内容都与中医各科有着密切的、割裂不开的联系。在目前的教学模式、教学规模下,我校研究生阶段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由非《金匮要略》专业,并且是非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的学生构成,教学如何定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1确立教学目标但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尚没有面向中医各专业通用的研究生层次的《金匮要略》教材。其…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自我国创立高等教育以来,一直是我国高等中医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作为连接中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课,《金匮要略》在提高中医大学生临床辨证能力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作为经典课程,《金匮要略》又是培养中医大师级人才的拔高课程。《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然而,当今高等中医学院校《金匮要略》教学授课情况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学生中医思维培养要求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和构建,结合中医基础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提出“课前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课上以问题导向学习为主,课后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及方法优化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现状,论述了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临床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问题。提出要解决中医经典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临床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中医经典医教团队以及相应的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性教学在《实验针灸学》课程中的实践和评估。方法引入Sandwich教学模式,尝试研究性教学在《实验针灸学》课程中的运用,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观察实际课堂中研究性教学维度,采用研究性教学课堂观察维度量表和学生满意度评价,分析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反馈建议。结果 Sandwich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引入,能较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研究性教学特征。与传统教学法相比,Sandwich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特征维度明显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课程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Sandwich教学法能更好地体现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笔者在《内经》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从热病理论与《伤寒论》六经辨证、营卫理论与仲景调和营卫之法、水病论治理论与仲景治水之方、标本治则理论与仲景实践发挥、脾胃理论与仲景临证运用等5个方面探讨了《内经》教学当中联系《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内容的具体做法。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升学习《内经》的兴趣,加深对《内经》经旨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打下基础,使经典课程有所连贯,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近4年"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探讨该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至2013学年《金匮要略》教学不同年级和班种发放调查问卷表,通过回收调查问卷表(711份)评价及自评表(721份)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反响热烈,该教学实践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启发了教师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四大经典示范课程教学VCD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主持,北京二十一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实施,各地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合作参与共同完成。其中:《内经》77课时,《伤寒论》70课时,《温病学》72课时,《金匮要略》80课时,共299课时,299张光盘。  相似文献   

10.
四大经典示范课程教学VCD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主持,北京二十一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实施,各地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合作参与共同完成。其中:《内经》77课时,《伤寒论》70课时,《温病学》72课时,《金匮要略》80课时,共299课时,299张光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BOPPPS教学模型运用于《金匮要略》教学实践。方法结合本课程特点,针对重点条文、理论专题、病案教学进行课程设计。结果 BOPPPS教学对经典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并且可与其他教学设计灵活结合运用。结论 BOPPPS教学模型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运用,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经典理论、典型方证、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2.
四大经典示范课程教学VCD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主特,北京二十一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实施,各地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合作参与共同完成。其中:《内经》77课时,《伤寒论》70课时,《温病学》72课时,《金匮要略》80谭时,共299课时,299张光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课程内容主要是讨论临床疾病的辨病、辨证论治.教学过程中理论必须联系临床实际,授课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临床能力,既是教师,又是良医,才能教好《金匮要略》中医经典课程,也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医人才.管理层应对上述课程准确定位,重视对讲授《金匮要略》课程教师的临床素质培养与管理,注意提高其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双语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在高校大力推广使用英语等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要求,为适应中医专业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的需要,结合《金匮要略》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中医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对其教材、多媒体课件、备课、授课等双语教学实施的条件和环节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认为优秀的双语授课教师、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接收能力、适宜的教学模式和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整体性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金匮要略》教学,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相对而言学生仅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而PBL教学法的引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PBL教学法引入传统中医课程报道尚少,特别是在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金匮要略》教学中的报道更少。硕士研究生学习本课程主要是提升对《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的认识水平,使之能熟练运用其理法方药,并藉此提高中医临床能力。文章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金匮要略》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论述了《金匮要略》PBL教学法教案的准备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模式教学方法在金匮要略本科教学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匮要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该书中阐述的医学理论。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必读的医书。金匮要略课程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确立辨证思路,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诊治疑难病证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金匮要略》成书年代久远、文字深奥、言简论杂,病皆奇难杂急。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著作,文章探讨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金匮要略》教学的作用,认为该因素广泛影响金匮教学的各个环节,认识并利用该因素将为《金匮要略》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思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经典课程,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构建和拓展。作为中医药院校的骨干课程,《金匮要略》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是培养中医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障。基于临床经典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中医药专业知识能力、教学认知及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交流反思能力、教学研究及应用实践能力。通过解析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对于中医药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及发展进行探讨,提出在教学能力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性质,教学的需求及中医药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提升中医药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结合临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现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金匮要略》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教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凤琴 《中医药学刊》2003,21(2):266-266,281
从五个方面对《金匮要略》教学作了总结,即:正视历史事实,客观对待《金匮》;联系病案讲授,唤起学习兴趣;开展课堂讨论,强化重点难点,结合现代研究,深入拓展知识面;实现《金匮》特点,避免与《中内》重复;注意专业层次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