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含量。结果:各单味药物中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最高,其次为麻黄和甘草,杏仁含钙量最低。当石膏与其它药物配伍合煎后,药液中Ca2+溶出量除石膏与甘草配伍略微增高外,其余各组均降低。各单味药和复方药液中Ca2+含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含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含量下降迅速。结论:除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其Ca2+溶出量外,其余双味药味药、三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石膏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含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并不在于增加药液中Ca2+含量,而是可使药液中Ca2+含量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伍条件下白虎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变化,探讨白虎汤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白虎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钙离子含量.结果 原方各单味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最高,其次为知母和甘草,粳米含钙量最低.当石膏与其它药物配伍合煎后,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除石膏与甘草配伍略微增高外,其余各组均降低.石膏和复方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增加而降低.但复方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单味石膏钙离子溶出量下降迅速.结论 除石膏与甘草配伍增加其钙离子溶出量外,石膏与其它各药配伍均降低其钙离子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石膏中钙离子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使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ICP-AES法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白虎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变化,探讨白虎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白虎汤中各单味药及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Ca2+溶出量。结果:各单味药物中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最高,其次为知母和甘草,粳米含钙量最低。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药液中Ca2+溶出量,石膏与粳米配伍对药液中Ca2+溶出量影响不大,石膏与知母配伍可降低药液中Ca2+溶出量,全方配伍条件下药液中Ca2+溶出量增加。结论:这充分的体现了中医方剂组方原则,石膏为君药、知母为臣药发挥解热作用,甘草为佐药,抑制了部分知母对石膏中Ca2+溶出的负面作用,加强了君臣药的解热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配伍有其规律性和合理性,这对进一步研究中药矿物药物在复方中药理作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溶出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配伍对石膏溶出量的影响,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用EDTA络合测定法测定硫酸钙的含量。结果麻黄、杏仁和甘草对方中石膏溶出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杏仁与甘草、杏仁与麻黄、甘草与麻黄对石膏溶出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杏仁、麻黄增加了石膏的溶出量,甘草降低石膏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容出量变化,探讨白虎汤的配伍规律。 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白虎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 结果: 各单味药物中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最高,其次为知母和甘草,粳米含钙量最低。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药液中Ca2+溶出量,石膏与粳米配伍对药液中Ca2+溶出量影响不大,石膏与知母配伍可降低药液中Ca2+溶出量,全方配伍条件下药液中Ca2+溶出量增加。 结论: 这充分的体现了中医方剂组方原则,石膏为君药、知母为臣药发挥解热作用,甘草为佐药,抑制了部分知母对石膏中Ca2+溶出的负面作用,加强了君臣药的解热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配伍有其规律性和合理性,这对进一步研究中药矿物药物在复方中药理作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EDTA直接滴定法和ICP-OES法测定钙标准液、单煎石膏药液、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和竹叶石膏汤同一样品中Ca2+溶出量差异,探讨复方汤剂中有机基底等因素对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复方药液中Ca2+溶出量的影响程度并建立一种可信的测定方剂中Ca2+溶出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比EDTA直接滴定法和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钙标准液、单煎石膏药液、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和竹叶石膏汤同一样品中Ca2+溶出量。结果:EDTA直接滴定法与ICP-OES法测定钙标准液结果间无显著差异,两方法测定结果相同。两方法测定单煎石膏、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和竹叶石膏汤样品中Ca2+溶出量结果间差异显著(P<0.01),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结果较ICP-OES法偏大。结论: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样品中Ca2+溶出量受样品基底复杂程度影响,影响因素对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影响均匀且呈线性关系。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复方中Ca2+溶出量偏大,较不适合用于测定中药复方中Ca2+溶出量。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4,(2)
目的优化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煎煮方法所得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量;采用ICP-AES,测定金属元素的量。结果麻黄先煎与麻黄石膏先煎均利于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溶出,而且麻黄石膏先煎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溶出。结论麻黄石膏先煎是麻杏石甘汤最合理的煎煮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麻黄与甘草酸碱对药在麻杏石甘汤中配伍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麻黄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麻黄碱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样品液中麻黄碱变化不明显,全方中甘草酸提取量较单味药及对药提取药液降低.结论:酸碱对药麻黄、甘草在配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基本不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9.
李阳春  孙静芸  陈萍  谢年庚 《中成药》2008,30(4):564-566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等)、散剂投药后(系指经过体外模拟实验,即将药物经过人工胃液、胃肠液代谢过程)主成分溶出液进行分析测定。方法:取单味、复方煎剂、散剂进行体外模拟实验,以组方中单味药的主成分为指标,采用HPLC、GC、配位滴定法进行溶出量分析的研究。结果:主成分的溶出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溶出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确定最佳剂型和质量标准的拟定提供简捷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麻杏石甘汤主要成分包括有麻黄、甘草、杏仁和石膏。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所陈述,主要是用来治疗由风寒所引起的口渴、肺热等等。在中医临床医学上,会将配方中的各种中药材混合在一起用水煎煮,形成了麻杏石甘汤剂。现在出现了单味浓缩颗粒,于是,  相似文献   

11.
麻奋石甘汤是清热平喘名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物线,其中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热;杏仁润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百日咳、鼻渊、遗尿,均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剂量与解热作用的量效关系。 方法: 以麻杏石甘汤原方用量为基础,维持方中麻黄、苦杏仁和炙甘草药量不变,仅改变方中石膏用量,另设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统计结果并计算出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结果: 石膏用量变化的麻杏石甘汤及其去石膏方均能够降低LPS致热大鼠体温,同时降低血浆PGE2水平。与无石膏方比较,石膏加入方中后,各组在降低大鼠体温、降低血浆PGE2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半数有效量EC50 2.785 g·kg-1;治疗窗为[D]20~ [D]80 2.218~3.497 g·kg-1;阈剂量 2.218 g·kg-1结论: 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具有弱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汤剂中含有的甘草甜素、苦杏仁苷及麻黄的作用有关。当石膏加入方中,解热效应迅速增强,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达到最大效应,即使再增大石膏用量,解热效应持续维持在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李丹  周燕  许慧 《新中医》2021,53(4):36-38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咳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肺炎咳喘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37例。西药组根据病情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4.59%,西药组为81.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西药组为2.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对肺炎咳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配伍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配伍对其解热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混料均匀设计,以麻黄(X1)、苦杏仁(X2)、炙甘草(X3)和石膏(X4)4个组分设计4因素12水平的麻杏石甘汤配比实验。将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5组,分别为麻杏石甘汤配比N1~N12组、临床常用方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计算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各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血浆PGE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TR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TRI的因素为石膏>麻黄>苦杏仁与炙甘草的交互作用。麻黄与体温反应指数为负相关。结论:4因素12水平的混料均匀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疗热,方中石膏为君药,最佳配比剂量为麻黄0.6 g,苦杏仁7.5 g,甘草7.5 g,石膏26.4 g。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白虎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UPLC法测定白虎汤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配伍降低了白虎汤复方药液中甘草酸的含量,知母和粳米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P<0.05),石膏增加了甘草酸含量,但影响不显著(P>0.05),两两交互作用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知母和粳米降低了复方药液中甘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麻杏石甘汤组,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每组40例。麻杏石甘汤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治疗,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3组的疗程均为10 d,治疗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3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全胸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的77.5%(P0.05);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治疗后主、次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为(3.90±2.06),(1.88±0.85)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热退时间为(2.30±0.76)d,与麻杏石甘汤组以及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P0.01);中药加中医定向透药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6.15±1.30),(6.25±1.11)d,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肺啰音消失时间为(5.20±1.08)d,与其他两组比较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62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中医辨证属风热或痰热闭肺范畴,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麻杏石甘汤加减内服;B组常规+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结果:治疗组A和治疗组B对治疗肺炎的总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B在体温下降时间、依从性方面与治疗组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肺炎安全有效,且优于口服。  相似文献   

18.
麻杏石甘汤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防治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可待因组、麻杏石甘汤低、中、高剂量组(2.3,6.5,14.6 g.kg-1),分别连续ig给药7 d,最后1次给药后1 h,采用枸椽酸致豚鼠咳嗽模型,以生物信息采集系统记录咳嗽信号、录音和人工计数等方法统计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对支气管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活力和过氧化氢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咳嗽次数为(53.6±10.7)次,支气管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血清过氧化氢含量增加(71.3±18.8)mol.L-1。而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枸橼酸所致咳嗽次数,分别为(30.9±9.9),(39.8±8.6),(36.4±2.8)次(P<0.05),减少支气管黏膜下层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血清中过氧化氢含量,分别为(60.6±7.3),(44.7±10.1),(33.8±7.5)mol.L-1(P<0.05),但只有高剂量组才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能防治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引起过氧化氢的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