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传统的概念,不稳定性高血压者周围血管阻力正常,而持续性高血压者则增高。作者认为这种概念不完全正确,并研究了不稳定性高血压病人的总周围阻力和皮肤及肌肉血管阻力,与正常血压和持续性高血压者作了比较。研究对象包括正常血压者73例;原发性持续性高血压者173例;原发性不稳定性高血压者32例。后一组病史短,年龄小,血压波动于正常和异常之间,常伴有血管舒缩不稳定、潮热、多汗、手湿,血压波动常与精神—情感因素有关,内脏无受累的征象,心脏指数一般是高的,平均值为4.8±0.51(正常血压组及持续性高血压组的心脏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44±0.92和3.28±0.62)。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北京医院统计的257例脑卒中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96例,占76.5%。高血压累及心脏、肾脏、视网膜和脑部器官,但出现症状后才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时病程往往已进入晚期。与多数西方国家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冠心病不同,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转归是脑卒中,脑卒中约为心肌梗死的5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比正常血压者高6倍。  相似文献   

3.
Sun NL  Xi Y  Yang SN  Ma Z  Tang CS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145-1148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血压水平、不同合并症时血浆硫化氢(H2S)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门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65例,男性84例、女性81例,年龄30~75(59.81±10.60)岁.其中初发高血压患者28例,经治高血压患者137例.在经治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良好者38例、1级高血压者43例、2级以上高血压者5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32例,合并脑卒中者42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检测全部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浆H2S与HCY浓度.结果 (1)经治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存在高HCY血症(P<0.01)及低血浆H2S浓度(P<0.05).(2)与无冠心病的高血压组比较,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中,血浆HCY浓度随着高血压病史的延长明显增高.(3)合并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2S浓度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者(P<0.01);同时,脑卒中时间越长,患者的血浆HCY浓度越高.(4)在经治高血压患者中,与血压控制良好者比较,血压控制不良即高血压水平>2级者存在低H2S血浆浓度及高HCY血症(P<0.05,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新的危险因素,与新型气体信号分子H2S共同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头颅MRI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52例)、单纯性高血压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程,并分析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结果 (1)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年龄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但性别、病程、BMI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24hSSD、d SSD、nSSD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但两组患者24hDSD、dDSD、nDSD无显著差异,P0.05;(3)24hSSD、d SSD、nSSD和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血压变异性(尤其是24hSSD、dSSD、nSSD)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是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但血压正常者,仍有可能发生脑卒中,已有报道,随年龄增加,脑卒中发生率增高[1,2],为探讨正常血压老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文分析51例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5年间收住的老年人脑卒中281例,其中血压正常的脑卒中56例,占14.7%,剔除5例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共51例为脑卒中组(A组),男性30例,年龄60-81岁,女性21例,年龄60-80岁,平均66±5.6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39例,其中7例死亡。对照组(B组):每收集1例脑卒中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隐形高血压发病及其造成的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01至2015-04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隐形高血压患者250例进入隐形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0例进入高血压组;正常血压者250例进入正常血压组。观察高血压家族史及一般资料,常规生化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结果:(1)隐形高血压组高血压家族史阳性70例,所占比例28%;高血压组87例,所占比例34.8%;正常血压组26例,所占比例10.4%。隐形高血压组高血压家族史者阳性所占比例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增高(P0.001),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见高血压家族史阳性及体重指数与隐形高血压(r=1.468,r=0.173)及高血压发生(r=1.195,r=0.086)呈正相关,提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及体重指数是隐形高血压及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2)隐形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85.64±17.7)g/m2比(80.50±15.53)g/m2]、主动脉瓣口最大血流速度[(115.74±16.54)cm/s比(112.40±14.21)cm/s]增高(P0.05);隐形高血压组中高血压家族史阳性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89.22±19.08)g/m2比(84.25±16.99)g/m2]、主动脉瓣口最大血流速度[(119.19±14.97)cm/s比(114.39±16.96)cm/s]高于高血压家族史阴性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隐形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且心脏损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6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并脑卒中组(7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89例).入选病例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ST-T改变情况,测量Sokolow-Lyon (SL)电压值.结果 高血压并脑卒中组患者ST-T改变的发生率为47.4%,单纯高血压组患者ST-T改变的发生率为31.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ST-T改变者比较,高血压患者有ST-T改变者的血压水平、SL电压值均较高(P<0.05).在校正性别、年龄因素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SL电压值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OR值分别为1.024(95% CI:1.010~1.039)、1.033(95% CI:1.006 ~1.060)和1.087(95% CI:1.034 ~1.143).结论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与血压水平和左室重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隐形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发病及其造成的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间于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隐形高血压患者250例进入隐形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0例进入高血压组;正常血压者250人进入正常血压组。观察高血压家族史及一般资料,常规生化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结果:隐形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36例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及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浆Hcy测定.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健康查体者40例)、单纯血压增高组(112例)及原发性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84例).结果血浆Hcy水平单纯血压增高组(13.5±8.1 μmol/L)、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16.6±10.3 μmol/L)均高于对照组(8.2±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079名职工15年的血压变化情况和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参照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的有关标准,对6个基层单位1079名职工于1983年和1998年分别进行了血压调查。 结果(1)血压均值收缩压男升高22mmHg,女升高16.9mmHg;舒张压男升高11mmHg,女升高12.7mmHg(P<0.05);(2)高血压患病率升高26.1%,其中男升高25.03%,女升高28.28%(p<0.05);(3)正常血压者15年内有27.9%成为高血压,年发病率1.86%;临界高血压者72.6%成为高血压,年发病率4.84%;(4)高血压控制率2.9%。⑤高血压与脑卒中发病率密切相关(P<0.001);(6)高血压服药率46.6%,服药种类以复方降压片为主,占25.2%;(7)服药治疗对高血压控制和脑卒中发病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该人群血压均值和高血压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高血压控制率低,脑卒中患病率高,药物治疗效果差。应大力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增强保健意识;加强对基层高血压病人服药的监控,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过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作功指数的昼夜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43例为高血压组,老年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心脏作功指数(心率血压乘积表示)。结果高血压组24h平均心率血压乘积明显高于对照组[(97.27±17.64)mm Hg/min vs(86.26±12.09)mm Hg/min,1mm Hg=0.133kPa,P0.01];高血压组08:00心脏作功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高血压组血压未达标患者24h平均心率血压乘积明显高于血压达标患者(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作功指数呈昼夜变化节律,可以作为反映心脏负荷的一种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脑卒中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 373例5年定期体检患者,查阅保健病历,结合动态血压报告,参考家庭测量数据,统计分析脑卒中发生与血压控制情况的相关性,分析患者降压治疗中各影响因素。结果血压控制良好者脑卒中发生率最低,而血压控制不佳患者(血压控制长期不达标及血压间断达标但波动较大)脑卒中发生率最高,与控制良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脑卒中发生率与血压波动组比较无差异(P=0.417);血压较低者脑卒中发生率略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155)。结论单就预防脑卒中发生,老年人血压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宜低不宜高,控制血压宜平稳不宜波动。影响血压控制好坏的因素很多,患者自身依从性以及监护人细致的生活护理极为重要。老年人应加强血压监测,各方面共同努力,予个体化治疗,使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预防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降压治疗临床试验(PATS)是中国高血压联盟与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中心合作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该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探讨降压治疗是否能够降低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TIA)发作后的高血压或正常血压者脑卒中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率。研究对象是:TIA或脑卒中后未导致严重残疾者,脑卒中急性期(4周)后,血压水平不限,但医生认为双盲治疗对参加者无害,有严重疾病者除外,入选者随机分入吲哒帕胺治疗组(给予吲哒帕胺2.5mg/d)或安慰剂对照组(相应安慰剂每日1片)。无降压治疗目标血压。比较2组的脑卒中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率。试验于1990年正式开始入选病人,共入选5000例,随访2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食和慢性疾病对住院老年人餐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餐前15min测1次血压,进第1口饭开始计时,20、40、60、90和120min各测血压1次,以餐后血压变化最大值作为餐后血压,将152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7例)和无高血压组(25例),餐前高血压与餐前血压正常者,服用降压药与未服用降压药者。观察年龄、降压药物及主要慢性疾病对餐后低血压(PPH)的影响。结果餐后20、40、60、90和120min发生PPH分别为60、81、93、81和83例,5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餐前血压正常者餐后收缩压变化最大值比较,餐前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P=0.000);早餐后收缩压变化最大值与脑卒中、服用降压药物及年龄相关(P=0.017,P=0.050,P=0.019);晚餐后收缩压变化最大值与冠心病相关(P=0.037);早餐后舒张压变化最大值与脑卒中、下肢静脉曲张及服用降压药物相关(P=0.009,P=0.033,P=0.047)。结论餐后60min易发生PPH,餐前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餐后血压变化与脑卒中、冠心病、下肢静脉曲张、服用降压药物及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老年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与持续性高血压、正常血压者基本代谢情况的比较,探讨三组人群代谢特点及差异,同时探讨三者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三组人群之间的差异。结果1.三组病例基本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白大衣高血压组超重和高脂血症现象普遍存在,与正常血压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中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3.脑卒中发生率白大衣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相近,而持续性高血压组的发生率是白大衣高血压的3.5倍。结论根据有限的观察病例数,较正常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老年白大衣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超重和高脂血症率均高,但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性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杓型血压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提高非杓型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疾病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并排除严重并发疾病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行血生化、心电图、心超等辅助检查。所有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将夜间平均血压与白天比较,无下降者,为反杓型血压组,下降超过10%,为杓型血压组,下降不超过10%,为非杓型血压组,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共55例入选,所有患者均为高血压Ⅱ级或Ⅲ级,杓型血压者19例(35%),非杓型者22例(40%),反杓型者14例(25%),广义非杓型血压共36例(占65%)。不同血压节律组间比较,年龄、冠心病史、脑卒中史、血浆尿素氮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提示冠心病史、脑卒中史、血浆尿素氮增高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中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冠心病、脑卒中、血浆尿素氮增高的患者是非杓型血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23例,根据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学会高血压治疗指南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正常组)66例和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157例。其中高血压组病程≤15年患者96例,>15年患者61例;杓型血压患者58例和非杓型血压患者99例。检测血压、血脂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超声测量并计算前列腺体积;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前列腺体积、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明显升高(P<0.05)。前列腺体积与高血压病程和PSA呈正相关(r=0.18、r=0.56,P<0.05),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与年龄、PSA及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20、r=0.49、r=0.20,P<0.05)。高血压病程>15年及非杓型血压患者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程≤15年及杓型血压患者(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病程及其血压昼夜节律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振龙  张燕  陈志强 《山东医药》2012,52(45):34-36
目的 探讨早期发现高血压家族史血压正常子女在高血压发生前的异常表现,延缓甚至预防其未来高血压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子代亲属194例(观察组),其中父母中仅一方患高血压者101例(单亲组),仅父亲患高血压者62例(单亲父亲组),仅母亲患高血压者39例(单亲母亲组),父母双方均患高血压者93例(双亲组);另选血压正常的非高血压子代亲属157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受检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双亲组和单亲组的血脂、BMI、24 h舒张压、24 h收缩压、24h平均动脉压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双亲组和单亲组的24 h平均及昼夜血压负荷值、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血糖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 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的子女,在血压正常时已出现血压负荷值升高,并在早期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因此,检测血压负荷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可能预测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的血压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与再发脑卒中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研究高血压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关系,寻找脑卒中病人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医疗单位随机收集2000-12~2002-06共200例脑梗死病人,100例脑出血病人,并按年龄、性别相匹配收集300例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与脑血管病无关的病人作对照,进行血压检测,并随访1年。观察脑卒中再发与高血压情况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病人组1年随访再发脑卒中30例(10·34%)。对照组有1例脑梗死发生(0·3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高血压病人数及高血压控制不理想人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发脑梗死者有90%、再发脑出血者有100%病人血压控制不理想。结论对脑卒中病人的1年随访发现,脑卒中的再发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控制不理想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住院的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2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389例和高尿酸血症组83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诊室血压及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尿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空腹血糖、TG和尿酸水平明显升高,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比例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等危险因素后,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OR=1.003,95%CI:1.000~1.007,P=0.045)及冠心病合并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OR=1.006,95%CI:1.000~1.012,P=0.042)。结论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