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HBeAg阳性HBV感染者的HBsAg、PTA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HBV感染者92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n=24)、肝硬化代偿组(n=38)和肝硬化失代偿组(n=30)。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HBsAg定量、PTA及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检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三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2±0.43)log10IU/ml vs(2.88±0.36)log10IU/ml vs(2.60±0.27)log10IU/ml,F=25.19,P0.001];三组患者的ICG R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3.10)%vs(9.57±8.18)%vs(24.13±14.28)%,F=24.00,P=0.001];三组患者的PTA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81.00±17.62)%vs(83.08±9.64)%vs(62.32±16.90)%,F=13.42,P=0.009]。相关分析显示三组间PTA与ICG R15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48、-0.602、-0.735,P值均0.01);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患者HBsAg与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0.473,P值均0.05),与ICG R15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7、-0.768,P值均0.01)。结论在HBeAg阳性条件下HBsAg、PTA与ICG R15有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2.
Pei YZ  Han T  Ma XY  Li Y  Xing J  Song ZL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0):743-746
目的 了解HBsAg定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3组患者中与HBV DNA的相关性. 方法 采集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54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的血清标本,用雅培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定量测定,荧光PCR定量法检测HBV DNA量水平.多组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组患者中的中位数分别为2361.10、1001.64、594.35IU/ml,3组间呈逐渐下降趋势,x2= 24.3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Z= -3.7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组与肝癌组比较,Z=-4.6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患者,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3259.83、1077.30、789.72 IU/ml,3组间呈下降趋势,x2= 15.6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HBeAg阴性患者,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1669.00、1001.64、582.05 IU/ml,3组间呈下降趋势,x2 =6.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5.3579、 4.2207、1.0000 log10拷贝/ml,4分位数间距分别为(4.3579 ~6.8745)、(0.0000 ~ 5.7393)、(0.0000 ~ 4.6651)log10拷贝/ml,3组HBV DNA定量值比较,x2=31.4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sAg与HBV DNA在乙型肝炎组(r= 0.297,P<0.05)、肝硬化组(r= 0.346,P<0.05)、肝癌组(r=0.452,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HBsAg定量值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逐渐降低,且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肝内HBV载量的变化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该类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经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HB 46例,经血清学及影像学确诊、手术获得的肝硬化标本17例。采用实时荧光载量系统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并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1)肝硬化组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CHB组(P〈0.01)、高于HBeAg阴性CHB组(P〈0.001);肝硬化组肝组织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CHB组(P〈0.001、P〈0.01);HBeAg阳性及阴性CHB组的肝组织HBV DNA载量均高于血清HBV DNA载量(P〈0.05、P〈0.01),肝硬化组肝组织HBV DNA载量低于血清(P〈0.001)。(2)CHB、肝硬化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肝组织HBV DNA较血清HBV DNA载量更能准确反映肝内HBV复制水平、肝组织损伤程度以及CHB、CHB肝硬化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以血清 e 抗原状况和患者年龄分组对 ALT<2×ULN 的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 HBV DNA水平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253例ALT<2×ULN 的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和 HBV血清标志物,分别按肝脏病理分级、e-抗原状态和 HBV DNA载量分组,比较各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重度肝脏炎症、纤维化组中 HBeAg 阴性比例均较轻度组高(P=0.043,P=0.033);重度肝脏炎症、纤维化组患者年龄均较轻度组大(P=0.004,P=0.000)。HBeAg阴性患者中高病毒载量组中肝脏炎症、纤维化患者比例较高(P=0.001,P=0.007)。≥38岁的 HBeAg 阴性CHB患者中,高病毒载量组较低病毒载量的患者重度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比例高(P=0.000,P=0.041),HBeAg 阳性 CHB 患者中,低病毒载量CHB患者比高病毒载量的患者重度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比例高(P=0.042,P=0.042),年龄<38岁的CHB患者无论是HBeAg阳性和阴性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严重程度与血清HBV DNA水平间均无相关。结论年龄是预测不同HBV DNA水平下CHB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对于ALT<2×ULN的CHB患者,均应积极建议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而对于≥38岁 HBeAg阳性低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艳兰  李群  周宁 《山东医药》2010,50(35):43-4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TNF-α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81例慢乙肝患者(乙肝组)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sICAM-1及TNF-α水平.结果 乙肝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情为重度及并肝硬化者>中度者>轻度者(P<0.05).结论 慢乙肝患者血清sICAM-1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该研究为判断肝脏疾病活动程度、病情演变及在细胞因子的微观领域指导慢性肝病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FibroScan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价FS值对肝纤维化程度测定的意义,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FS值变化与肝脏储备功能评价系统CTP分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正常对照组30例、肝病组113例(CHB患者62例及其所致肝硬化患者51例)FS值,对研究对象行腹部B超检查后,应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进行FS值测定,收集肝硬化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计算CTP分值,根据评分分为A、B、C 3级,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分析法检测肝组织标本的纤维化程度,分析肝病组FS值与肝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肝硬化患者FS值变化与CTP分级的关系。结果 (1)CHB患者组的F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FS值与CH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肝硬化组中FS值随着CTP分级升高而升高,ChildA、B、C 3组之间F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的FS值与肝纤维化面积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且相关系数较高(r=0.804,P<0.01)。结论 FS弹性值与肝纤维化面积有很好的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FS值随着CTP分级的上升而增加,FS值可以评估CHB肝纤维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水平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学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组100例,5.00×102拷贝/ml≤HBV DNA<104拷贝/ml,ALT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均>40岁.根据HBsAg定量水平被随机分成了2组,A组(HBsAg定量<1500 IU/ml)61例和B组(HBsAg定量≥1500 IU/ml)39例.2组患者均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HBsAg定量,肝组织学G、S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HBsAg定量低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或者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14.75%与6.56%,在HBsAg定量较高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和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89.74%与79.49%,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评分与HBsAg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HBeAg阴性CHB患者来说,HBsAg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故肝脏组织学检查仍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探讨ICG清除试验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MELD评分评价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7例,进行ICG清除试验,计算患者的ICG血浆清除率值(K值)、有效肝血流量(EHBF)、ICG 15 min滞留率(ICG R15),以及CTP分级和MELD评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肝脏储备功能。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TP分级:A级患者63例,B级患者45例,C级患者19例。随着CTP分级升高,ICG R15逐渐增高,而EHBF和K值则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96、91.26、40.94,P值均分别为0.001、0.003、0.005)。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5、0.838,P值均0.01),与EHBF及K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3、-0.901,P值均0.01)。ICG R15AUC为0.85,MELD评分AUC为0.65。结论 ICG消除试验能够准确动态反应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优于CTP分级及MELD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脂肪变与肝脏HBsAg和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确诊的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147例,另选取与其血清HBV DNA接近的无肝脂肪变的CHB患者149例,比较2组肝脏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肝脏损伤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与无肝脂肪变组相比,肝脂肪变组平均年龄和体质指数较高(t值分别=-3.31和-6.57,P值均<0.01),肝组织中重度炎性反应、明显纤维化及HBsAg强阳性染色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30.6%比15.4%、26.5%比12.8%、23.1%比6.7%,x2值分别=9.63、8.92、15.76,P值均<0.01),HBcAg强阳性染色比例亦呈下降趋势.与肝脂肪变程度F1至F2级者比较,F3至F4级者肝脏HBsAg、HBcAg强阳性染色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 肝脂肪变影响CHB患者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随肝脂肪变的出现及加重,HBsAg、HBcAg表达及肝组织损伤程度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肝纤维化,进一步探讨肝脏储备功能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两组,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像分析仪(DDG)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监测ICG血浆清除率(K)和15min滞留率(R15);同时利用Fib...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处于免疫清除期(IC)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IC期的CHB患者,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HBsAg定量及生物化学指标检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并构建肝脏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165例IC期CHB患者纳入本研究.炎症G1、G2、G3、G4级患者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27716.07±32870.69) IU/ml、(34478.75±40899.55)IU/ml、(19408.09±24881.07) IU/ml、(14286.31±28610.14) IU/ml,G2、G3、G4级患者间HBsAg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508,P<0.05);纤维化S1、S2、S3、S4期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41337.23±43236.39) IU/ml、(27264.32±32517.29) IU/ml、(11541.77±11538.93) IU/ml、(11447.37±22215.44) IU/ml,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的HBs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05,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sAg水平与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44和-0.365,P值均<0.01).HBsAg≤32995 IU/ml判断纤维化S≥4的特异度为95.16%,灵敏度35.9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胆碱酯酶和HBsAg水平的组合模型有助于判断S≥4,建立诊断模型:S=6.3087+0.0492 ×年龄(岁)-0.5827×HBsAg (log10IU/ml)-0.1109×白蛋白(g/L)-0.0003×胆碱酯酶(IU/L),其灵敏度为75.73%,特异度为69.35%.结论 IC期CHB患者的血清HBsAg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关系,且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阶梯状降低.HBsAg水平可作为无创性判断肝脏纤维化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ULN≤ALT≤2×ULN)肝组织学与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对全国多中心516例CHB患者(1×ULN≤ALT≤2×ULN)行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分析两组肝组织病理学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透明质酸(HA)和α2-巨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BsAg、HA和α2-巨球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HBV DNA可做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HBsAg、HBeAg、HA和α2-巨球蛋白均可做为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损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患者为对照,观察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的变化,以及HCC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探讨HBV导致HCC的可能机制。方法 HCC组89例,CHB组12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分别留取肝脏穿刺组织标本(HCC组织均带有癌旁肝硬化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结果 HCC组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CHB组(P<0.05);在CHB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和HCC组织中HBsAg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51%和10%,HBcAg阳性率分别为78%、19%和3%,与CHB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相比,HCC组织中2种抗原表达均明显较低(P均<0.05)。结论在HBV慢性感染不同疾病阶段,血清HBVDNA水平和HBsAg/HBcAg在肝组织内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与CHB组相比,HCC组HBVDNA水平较低,HBsAg/HBcAg表达显著缺失,这可能与HCC患者HBVDNA复制水平降低有关,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导致HBsAg/HBcAg表达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诊治的HBeAg阴性CHB患者104例,运用FS进行肝脏硬度(Stiffness值)测量,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标准,Stiffness值与之对比;同时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结果随肝纤维化程度的提高,Stiffness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tiffness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810,P0.01)。FS检测肝硬化AUC为0.956,其中以13.1 kPa作为肝硬化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0%。结论 FS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诊断肝硬化的准确性较高,直接、间接标志物和FS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肝纤维化患者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疾病谱及临床特点。方法比较53例老年慢性HBV感染者与相同例数的低年龄组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疾病谱、血清HBVDNA和ALT水平。结果老年组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谱与低年龄组有显著不同,前者以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为主(66.0%),后者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多(47.2%)。老年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和ALT均明显低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总体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老年慢性HBV感染的主要疾病谱,但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率仍较高,且存在HBV复制和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剪接特异性蛋白(HBSP)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HBV感染肝脏疾病患者152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CHBC)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2例、肝硬化(LC)患者38例、HCC患者32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BSP水平,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甲胎蛋白(AFP)、AFP-L3、AFP-L3%水平,观察各组血清HBSP变化及其与HBV-DNA、AFP、AFP-L3、AFP-L3%的相关性。结果在血清HBSP方面,与CHBC组比较,CHB、LC及HCC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HCC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在血清HBV-DNA方面,与CHBC组比较,CHB、LC及HCC组均明显降低(P<0.01),LC、HCC组血清HBV-DNA均降低于CHB组(P<0.05)。在血清AFP方面,与CHBC组比较,CHB组升高(P<0.05),而HCC组明显升高(P<0.01)。在血清AFP-L3、AFP-L3%方面,与CHBC组比较,LC组显著升高(P<0.05),而HCC组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CHB、LC组(P<0.01)。血清HSBP水平与AFP-L3、AFP-L3%水平呈正相关,与HBV-DNA、AFP不相关。结论 HBSP水平在HBV感染相关HCC中表达升高,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HCC的临床诊断、早期筛查或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HB患者血清病毒学标志物及肝组织、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VcccDNA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进行20例CHB患者肝组织HBVcccDNA、肝组织及血清HBV DNA定量的测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HBsAg、HBeAg、HBcAb等血清学标志物的测定,分析肝组织HBVcccDNA与肝组织HBV DNA、血清HBV DNA、HBsAg及HBeAg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中均能检测到HBVcccDNA,含量在7.63×10~4拷贝数/mg~9.46×10~8拷贝数/mg(对数值:7.55±1.08)之间;肝组织HBVcccDNA与肝组织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9,P0.01),与血清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0,P0.01);肝组织HBVcccDNA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676,P0.01),与血清HBsAg无相关性(r=0.195,P0.05),与HBcAb呈显著负相关(r=-0.624,P0.01)。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内HBVcccDNA呈稳定的中等水平复制;血清HBsAg定量尚不能作为反映肝组织中HBVcccDNA水平的指标,结合肝组织HBV DNA、血清HBV DNA等定量检测可以更全面反映HBV复制水平及患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评估HBV相关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比较吲哚菁绿试验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 R15)与Child-Turcotte-Pugh score(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力。方法选取5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1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ICG R15检测,采用t检验比较CHB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两者ICG R15的差别,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ICG R15与MELD评分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56例CHB患者ICG R15为1.40~9.50,平均值为4.43±2.19;1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为2.40~60.00,平均值为22.80±16.00,显著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P分级:A级患者70例,MELD评分4.99±2.76;B级患者54例,MELD评分6.24±4.69;C级患者20例,MELD评分11.71±3.77。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呈正相关(r=0.414、r=0.67,P0.01)。ICG R15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最佳截点为9.55%,敏感度为71.5%,特异度为100%。MELD评分AUC为0.634,最佳截点为7.00,敏感度为36.8%,特异度89.3%。结论吲哚菁绿试验能动态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与MELD评分结合能更好地反映肝脏功能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胃粘膜乙型肝炎病毒表达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乃玲  白玲  邓涛  张昶  陈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5):278-280,I00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泛嗜性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慢肝)2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44例,共72例作为观察组,无肝病的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受检者常规胃镜检查,取胃窦幽门周围3cm以内活体组织3块,除普通病理检查外,分别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检测及快速尿素酶、品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p。结果 慢肝组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者达92.9%(26/28)、肝硬化组达95.5%(42/44),其中慢肝组以单纯慢性炎症为多,而肝硬化组以伴萎缩和肠化者为多。72例慢性肝病者中有51例胃粘膜HBV阳性,其中HBsAg、HBcAg双阳性16例;肝硬化组HBV抗原表达高于慢肝组,而HBsAg、HBcAg双阳性者低于慢肝组(P均<0.05)。在慢肝和肝硬化组有炎症的胃粘膜中Hp阳性率分别为76.9%(20/26)、69.0%(29/42),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慢性肝病Hp阳性、阴性者胃粘膜HBV抗原表达率分别为69.8%(37/53)、73.7%(14/19),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HBV在慢肝及肝硬化患者胃粘膜表达明显,应重视其在胃粘膜病变中的作用,加强防护措施。(2)在胃粘膜中HBV与Hp表达未见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FS)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10例,运用FS检测肝脏硬度值(Stiffness值)。所有患者同期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小板、凝血等指标。以肝活检结果为标准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Stiffness值与Ishak评分比对,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无肝纤维化(S0期)、轻度肝纤维化(S1~S2期)、中度肝纤维化(S3~S4期)和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S5期~S6期)患者Stiffness值(kPa)分别为5.45±1.44、7.01±2.42、9.23±3.00、16.87±6.77,对Stiffness值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iffness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67812,P<0.01)。Fibroscan检测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840和0.938,其中以Stiffness值8.050kPa作为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60.3%,特异度为93.7%,阳性预测值为94.71%,阴性预测值为55.83%;以12.150kPa作为重度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界值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和92.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11%和95.86%。逐步回归统计分析,Alb、PLT、AST、年龄、体质量对Stiffness值有影响。结论 Fibroscan评估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尤其是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准确性高,在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