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尿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129例病人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n=78)和高尿酸血症组(n=51),分别测定两组病人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并分析病人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史及基础心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病人ET、MPO浓度高于尿酸正常组,NO浓度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尿酸水平与NO值呈显著负相关(r=-0.647,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尿酸水平与MPO、ET值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5;r=0.529,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较尿酸正常病人降低,血尿酸水平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9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3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65例为对照组,利用Endo-PAT2000仪器采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计算RHI;通过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IMT;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结果 RHI在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依次减低(1.78±0.45、1.65±0.33和1.45±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在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依次增加(分别为0.76±0.24 mm、0.90±0.31 mm、1.05±0.1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Hcy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的Hcy与对照组及SA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61±6.79μmol/L比14.16±4.54μmol/L和14.31±4.53μmol/L,P0.01);UAP患者RHI与血清Hc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4,r=-0.513,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到UAP患者IMT(X1)、收缩压(X2)、BMI(X3)与RHI(Y)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血管内皮功能、IMT、Hcy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关;UAP患者RHI值与血清Hcy及IMT有明显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尿酸浓度与氧化应激和内皮损伤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血尿酸浓度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探讨高尿酸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男性正常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病例,根据血尿酸值分为5组,每组50例左右,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内皮素-1(ET-1)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尿酸≥380 μmol/L时,MDA、SOD、GSH-Px、PM-1、ET-1均明显增加,NO明显下降(P值均<0.05),但当尿酸≥420 μmol/L时,SOD、GSH-Px明显下降;回归分析显示PAI-1与MDA、尿酸、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正相关,与SOD、NO负相关(t=-3.64~6.08,P<0.05);ET-1与MDA、尿酸、HOMA-IR正相关,与NO、GSH-Px、SOD负相关(t=-4.75~6.35,P<0.05).结论 男性血尿酸超过380 umol/L时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血尿酸、胰岛素抵抗参与了内皮功能紊乱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和 30例正常男性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结果  (1)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P <0 0 1) ,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尿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及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尿酸水平人群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水平间接了解血管内皮情况。方法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16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组(n=58)和正常高值血压组(n=102),依据血尿酸及血压水平分成3组:正常血压+正常尿酸组(A组)58例,正常高值血压+正常尿酸组(B组)52例,正常高值血压+高尿酸血症组(C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检测血浆big ET-1水平。结果 A组、B组、C组big ET-1水平分别为7.37ng/L±6.94ng/L、10.12ng/L±0.46ng/L、3.82ng/L±2.47n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5,P=0.001),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ig ET-1与收缩压、尿酸相关(P0.05或P0.01)。结论正常高值血压阶段血浆big ET-1水平明显升高,合并高尿酸血症时big ET-1进一步升高,间接反映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已经出现了内皮功能损害,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内皮功能的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三和医院进行健康查体人员72例,依据入选对象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n=39)与正常尿酸组(n=33),随访5年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检测颈动脉斑块数量,对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5年随访期间,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中男性人群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男性及女性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尿酸组男性及女性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5年随访期间男性及女性血尿酸水平变化不明显,年度之间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平均为(1.9±0.5)个、(1.2±0.3)个,正常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平均为(0.8±0.3)个、(0.4±0.2)个;高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数量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男性r=0.768,女性r=0.72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增加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0例48-68岁经健康体检无心血管疾病或痛风者(其中50名血尿酸正常对照者,50例高尿酸血症者),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显像法检测其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两组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分别为(3.8±0.6)mm 和(3.8±0.7)mm]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9±5)%和(1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12±4)%]较正常对照组[(17±5)%]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关系及与COPD严重度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AECOPD组80例.根据AECOPD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分为COPD Ⅰ级组(n=10),COPDⅡ级组(n=15),COPDⅢ级组(n=29),COPDⅣ级组(n=26).健康老年组75例为对照组,分别监测血清尿酸,并计算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结果 AECOPD组血尿酸显著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分级越重,其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组血尿酸水平与HUA检出率均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且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与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并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14 年 12 月—2015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心绞痛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35 例胸痛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 Gensini 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通过测定反应性充血指数(RHI)评估外周动脉压,检测患者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并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测定血清内皮生长因(VEGF)、血管形成蛋白-1(Ang-1)、血管形成蛋白-2(Ang-2)等水平。结果 两组的基线资料相比,心绞痛组较对照组 TG 水平更高,Gensini 评分更高,RHI 值更低(p 均<0.05);心绞痛组较对照组 Ang-2、VEGF 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p 均<0.05),但 Ang-1 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I、Gensini 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 VEGF的水平密切相关(p 均<0.05)。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 VEGF 水平显著提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与 RHI 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6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和高敏C反应蛋白,并检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复杂狭窄和光滑狭窄.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一氧化氮浓度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9.92μmol/L±10.46μmol/L比75.19μmol/L±5.21μmol/L,P=0.036),高敏C反应蛋白则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1 mg/L±0.003 mg/L比0.50 mg/L±0.015 mg/L,P=0.004),两组内皮素浓度无明显差别;两组中有复杂狭窄者同无复杂狭窄者相比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有明显差异,不稳定心绞痛组中有复杂狭窄者的内皮素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无复杂狭窄者(216.52pg/ml±33.63pg/ml比173.35 pg/ml±36.12 pg/ml,P<0.001);两组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无明显差异,但不稳定心绞痛组中有复杂病变者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显著降低.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重.冠脉造影所见的冠脉病变结合相关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有助于更确切地评估冠脉病变进而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航空总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200例,同期收集非心衰入院患者18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检验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性。并依据尿酸水平,将200例心衰患者分为尿酸正常组、轻度高尿酸血症组、显著高尿酸血症组,统计分析心衰患者中血尿酸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OR 值为2. 244 ( P <0. 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尿酸血症者较尿酸正常者,心功能状态更差,且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心功能指标进一步恶化。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更高,高尿酸血症可能是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状态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外周静脉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筛选确诊的UAP患者86例为UAP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32例为对照组。入院48h内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HI),评估其外周动脉张力;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VEGF水平;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UAP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105.36±11.57)ng/Lvs(76.35±9.13)ng/L,P=0.001],RHI显著低于对照组(1.29±0.21 vs 1.73±0.10,P=0.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P组VEGF水平与RHI呈负相关(β=-51.071,P=0.012),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β=2.545,P=0.005)。结论 UAP患者VEGF水平升高,与RHI、Gensini评分相关,VEGF有望成为评估UAP病变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模型组)和苯溴马隆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2只。应用氧嗪酸钾(尿酸酶抑制剂)联合高酵母饲料建立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模型,治疗组在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基础上加用苯溴马隆(立加利仙)降尿酸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及等量蒸馏水灌胃,于2、4、6周末自大鼠颈静脉窦取血,检测血尿酸、肌酐水平。6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取肾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测量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检测肾间质小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结果 2周末,模型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组明显升高;6周末,模型组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组明显升高,而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较对照组及治疗组均显著增加,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组,而内皮素1及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减少肾间质小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合成并促进内皮素1表达,从而影响肾间质血管内皮功能,通过缺血缺氧机制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肾脏科和老年病科诊治的308例CKD1~4期老年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血尿酸,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420μmol/L)和正常尿酸组(血尿酸420μmol/L),比较2组患者基线临床及预后指标。结果:308例老年CKD患者中伴高尿酸血症者113例(36.7%)。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白细胞、三酰甘油及血肌酐均较高,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较低。校正性别、年龄、尿蛋白量、血肌酐等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e GFR呈负相关(β=-0.09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独立于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蛋白尿和eGFR,为老年CKD患者e GFR下降≥30%或终末期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为1.003,95%可信区间:1.000~1.007,P=0.038]。结论:老年CKD患者肾功能与尿酸呈负相关,伴高尿酸血症是老年C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别嘌呤醇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别嘌呤醇对冠心病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71例 ,对其中 46例冠心病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各组n =2 3 ) ,别嘌呤醇组给予别嘌呤醇 0 4g/d ,安慰剂组给予谷维素 60mg/d ;另 2 5例冠心病尿酸正常患者为尿酸正常组 ,给予别嘌呤醇 0 4g/d ,均观察 4周 ,采用高精度血管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E/A)、峰减速时间、峰减速率 ;收缩功能指标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内径缩短率 ,同时测定血清尿酸、血浆丙二醛水平。结果 :仅别嘌呤醇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血清尿酸、血浆丙二醛水平降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增强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E/A、峰减速率增加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内径缩短率有增加趋势 (P >0 0 5 ) ,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Δ血清尿酸与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ΔE/A、Δ峰减速率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7、-0 3 9、-0 41(P <0 0 5 ) ,与Δ射血分数、Δ短轴内径缩短率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9、-0 2  相似文献   

16.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对 2 0 0 9例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测定禁食 12h后静脉血清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发现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冠状动脉组 (36 9± 97mmol/L比 35 6± 94mmol/L ,P <0 .0 1)。单因素分析显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显著相关 (χ2 MH=4 .36 4 ,P =0 .0 37,OR值为1.2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酸增高病例数较正常冠状动脉组明显增多。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与冠心病(χ2 wald=4 .76 ,P =0 .0 2 92 ,OR值为 0 .999)和急性心肌梗死 (χ2wald=2 3.4 8,P =0 .0 0 0 1,OR值为 1.0 0 4 )呈显著正相关。糖尿病或吸烟合并高尿酸血症时 ,OR值均明显升高。因此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显著相关 ,尤其当合并糖尿病或吸烟时该关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白蛋白及尿酸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医院规律产检的孕妇73例,根据孕妇是否患有子痫前期进行分组,其中子痫前期患者共43例为观察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妊娠晚期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内皮生长因子、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白蛋白、血尿酸水平。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并计算相关指标对子痫前期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白蛋白、白蛋白尿酸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72、4.423、5.553、-2.633、-5.764,P <0.05)。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蛋白尿酸比有统计学意义(t=2.623、2.147,P <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ROC曲线AUG值达0.953,白蛋白尿酸比的ROC曲线AUG值为0.847,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蛋白与血尿酸的比值与患者子痫前期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30例、EH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三组休息、反应性充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GTN)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EH及EH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EH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下降更明显(P〈0.01);舌下含服GTN后EH合并高尿酸血症组肱动脉内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H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H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失调,高尿酸血症可加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糖、降压、调脂综合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收集4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血尿酸<360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360μmol/L)。两组不直接对尿酸进行干预治疗,仅行降糖、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综合治疗后尿酸明显下降(P<0.05),尿酸排泄分数明显升高(P<0.05);尿酸正常组综合治疗后尿酸轻度升高,尿酸排泄分数轻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降糖、降压、调脂综合干预治疗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理白族湾桥社区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度大理白族自治州湾桥白族社区资料完整的老年MS患者1564例,根据诊断分为高尿酸血症组318例,尿酸正常组1246例,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结果 1564例研究对象中,MS 412例(26.3%),男性236例(27.6%),女性176例(24.8%)。高尿酸血症组男性、BMI、腰围、TG、LDL-C、尿酸、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S比例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HDL-C及GFR水平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与BMI、腰围、空腹血糖、TG、收缩压、男性、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P0.01)。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发生MS的危险性呈现增大的趋势(P0.01),用高尿酸血症替代MS除必要条件以外的其他指标,与原标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1)。结论大理白族地区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且尿酸水平与MS各组分关系密切,可能成为MS筛查及风险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