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经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05,45(8):64-66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据统计 ,6 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 3%~ 5 % ,6 0岁后每 10年发生率增加 1倍 ,80岁后发生率可达 8%~ 10 %。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 ,并可使心排血量下降 ,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关房颤机制的研究已持续了近百年 ,尽管其间曾提出过多种假说 ,但因其固有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至今仍未完全得到阐明。新近研究表明 ,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由异位冲动所诱发 ,起源于心脏肺静脉和腔静…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年龄<60岁的患者有1%受累,而年龄>80岁的患者为10%\[1-2].房颤可使栓塞或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每年的绝对风险为1%~20%,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和既往栓塞事件[3].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成人房颤发病率为 0 3%~ 0 4 % ,6 0岁以上发病率为 2 0 %~4 0 % ,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 8 0 %~ 11 0 % ,男性为女性的 2倍。FraminghamHeartStudy的资料显示房颤患者死亡危险较无房颤者高 1 5~ 1 9倍。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 ,较正常人高出 5倍 ,不同病因的房颤栓塞发生率不同 ,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栓塞危险是非房颤者的 5 6倍 ,而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栓塞危险则是其 17 6倍。在西方国家 ,非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占缺血性中…  相似文献   

4.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脑卒中的关系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 ,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房颤不但发生率高 ,持续时间长 ,也可引起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房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约在 4 0岁房颤的发生率开始增加 ,6 1岁以上增加更明显[1]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原因除左房血栓外 ,还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颅内出血和其它病因引起的心源性栓塞 (如主动脉碎屑、左室血栓等 )。非瓣膜性房颤的存在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5~ 6倍 ,年发病率约为 4 5 % [2 ] ,并且随年龄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单一中心的 5 2 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男 346例 ,女 174例 ,入选年龄 4 0~ 10 2(71 2± 12 2 )岁 ,平均随访 (6 75± 4 0 3)年 ,累计随访 32 2 7人年。结果 该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平均为 5 3%。房颤患者各年龄段的脑卒中发生率 :<6 0岁为 1 2 % (95 %可信区间 0 6 7%~1 73% ,合并危险因素者 1 6 %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1 0 % ) ;6 0~ 70岁为 4 0 % (95 %可信区间 3 38%~4 6 2 % ,合并危险因素者 5 1%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3 1% ) ;71~ 80岁为 6 7% (95 %可信区间5 96 %~ 7 4 4 % ,合并危险因素者 8 8%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4 0 % ) ;>80岁为 7 8% (95 %可信区间6 75 %~ 8 85 % ,合并危险因素者 7 7%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7 9%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等危险因素呈正相关 (P值均小于 0 0 5 )。结论 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 5 3% ;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缺血性脑卒中史为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成年人目前心房颤动(房颤)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4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疆23个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抽取年龄在35岁以上样本,男女均衡.统计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房颤患病率,并对房颤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取35岁以上城市及农村游牧居民14618人,房颤患病率为0.40%,标准化率为0.35%,其中汉族为0.31%,维吾尔族为0.25%,哈萨克族为0.5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0.53%对0.28%,P<0.05).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所有房颤患者中瓣膜型、非瓣膜型及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31%、36%和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瓣膜病、心力衰竭与房颤患病率的OR值分别为1.09、1.90、10.65.结论 新疆地区成年人房颤患病率接近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加呈增多趋势;年龄、瓣膜病、心力衰竭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房颤对CRT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01至2014-12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首次CRT植入的25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定义随访终点为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包括心脏移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房颤对CRT植入患者临床终点的预测作用。结果:基线数据显示,42例(16.3%)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房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比例、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血尿酸、大内皮素、超声左心房直径、胺碘酮使用比例与非房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死亡33例(12.8%),心脏移植5例(1.9%),心力衰竭再住院72例(27.9%)。生存分析显示,房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χ~2=6.651,P=0.010),全因死亡率与无房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8,P=0.468)。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非LBBB、血肌酐高、大内皮素高、左心房大为心力衰竭再住院可疑危险因素;血肌酐高、大内皮素高、左心房大为全因死亡可疑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不是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左心房大[HR=1.041,95%可信区间(CI):1.007~1.075,P=0.018]是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房大(HR=1.045,95%CI:1.001~1.091,P=0.048)和血肌酐高(HR=1.008,95%CI:1.001~1.015,P=0.03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房颤的CRT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增加,尚无确切证据支持房颤是合并房颤的CRT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阵发性房颤的随访情况和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主要结局(是否发生房颤进展)和临床事件(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出血事件),再按是否房颤进展分为房颤进展组(n=87)和房颤未进展组(n=129)。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3.45年(中位数)随访发生房颤进展者87例,其发生进展率为40.2%,年进展率为11.7%。房颤进展组脑卒中、心力衰竭、房颤相关的再住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房颤未进展组(分别17% vs. 6%,18% vs. 5%,37% vs. 17%, 分别P<0.05,P<0.01和P<0.01);两组间病死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082,95%CI 1.016-1.392,P<0.05)、左房内径>45 mm(OR 2.339,95%CI 1.445-3.785,P<0.05)、CHADS2评分>3分(OR 1.382,95%CI 1.081-1.987,P<0.05)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OR 1.124,95%CI 1.005-2.345,P<0.05 )是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年发生率为11.6%。影响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9.
Ximelagatran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在大于8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率约为10%。房颤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等危险外,还可以引起脑卒中及其它血栓栓塞事件,可使总病死率和心血管病死率增加2倍。据统计,房颤相关的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5%;大约l5%的脑卒中直接与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都是常见的临床情况。全球约有3350万例房颤患者,从1990年到2010年,全球房颤负荷增加了18.8%(男性)/18.9%(女性)[1]。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1210万例房颤患者[2]。美国20岁以上成人中有65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3]。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超过80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4]。房颤和心力衰竭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瓣膜病、肾疾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05,45(8):64-6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3%~5%,60岁后每10年发生率增加1倍,80岁后发生率可达8%~10%。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并可使心排血量下降,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病、危险因素、疗效及预后,为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入选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心肌病患者768例,其中围产期心肌病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占单中心同期心肌病患者的1.2%(9/768),占40岁以下女性心肌病患者的31.0%(9/29)。年龄(27±4)岁。以双下肢水肿或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右心室功能不全者5例。超声示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8例,胸片检查心胸比增大8例。患者常规接受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等治疗,症状及体征好转后出院。随访12个月,8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恢复。结论:围产期心肌病在40岁以下女性心肌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以左心室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超声心动图及胸片可评价患者心功能及有无心影增大,协助诊断。常规抗心力衰竭及营养心肌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的复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基本异位心律和持续性心律。人群房颤的发生率在50~59岁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发生率为3%~4%,随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增加,80岁以上约为9%。房颤危害严重,房颤是非房颤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2倍;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7倍,房颤合并瓣膜病时脑卒中的比例比窦性心律高17倍。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对中国人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3  
Sun YH  H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58-26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抗栓治疗 ,初步探讨中国人华法林国际标准化率 (INR)的合理范围。方法 调查 4 35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及INR监测情况 ,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INR的关系。结果 华法林疗程时间中位数 7个月 ,平均剂量为(2 77± 0 83)mg。共发生出血事件 31例 (7 11% ) ,其中严重出血 5例 ,轻微出血 2 6例。发生出血患者年龄略高于对照组 [(6 5 1± 10 0 )岁与 (6 2 0± 12 2岁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5 9) ;出血患者血压高于对照组 ,合并心力衰竭较多 (P =0 0 5 )。多因素分析中INR≥ 3为预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3 74 )。血栓栓塞事件 37(17 4 7% )例 ,发生缺血性卒中或栓塞的危险随INR下降明显增加。结论 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R值应避免低于 1 5或高于 3 0。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研究的房颤患病率约为2·1%,发病率约为0·5%,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任何年龄段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80岁以上高龄的房颤患病率达到近10%[1-3]。该病可引起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可导致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还与心力衰竭等关系密切,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房颤的治疗策略大体上分为两方面:(1)控制心脏节律,即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2)控制心室率并长期抗凝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这是一种姑息性治疗。传统的节律控制方法依赖于抗心律失常药。但现有的抗心律…  相似文献   

16.
<正>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达24.8%,其中超过80岁的老年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高达32.86%〔1〕。随着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推广,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房颤消融术后的抗凝治疗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1目前抗凝治疗方法及现状抗凝治疗是房颤消融术后的重要部分,目前临床上依然根据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来选择抗栓药物,最常用的危险分层工具是〔(CHADS2)评分(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和  相似文献   

17.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抗栓疗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心房颤动 (房颤 )时心房失去收缩能力 ,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 ,并引起脑栓塞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非瓣膜病性房颤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患者的 5~ 7倍 ;房颤合并瓣膜病时 (如风湿性心脏病 ) ,脑栓塞比例更高 ,比正常窦性心律者高 17倍[1] 。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脑卒中的发生明显和年龄相关 ,6 0岁以下的孤立房颤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每年累积发生率为 0 .5 %。慢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房颤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及相关因素、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与国外报道相似。房颤虽不即刻导致生命危险,但可造成程度不同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使心脏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加重。在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极易发生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房颤)的现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年龄≥65岁常住居民3758例进行现况调查。以心电图或Holter检查作为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18例,非房颤组3540例,设计统一问卷,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疾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并计算房颤患者的CHADS2评分。结果入选者中,房颤患病率为5.8%,其中≥85岁房颤患病率高达27.7%,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房颤组年龄、腰臀比、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76.78±7.32)岁vs(72.32±5.46)岁,P=0.000;0.90±0.60 vs 0.88±0.10,P=0.002;24.3%vs 17.1%,P=0.007;72.0%vs 45.0%,P=0.000;17.4%vs 11.0%,P=0.012;18.8%vs 10.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房颤组CHADS2评分≥2分176例,占80.7%,年龄与CHADS2评分存在线性趋势关系(P=0.002)。结论社区老年人群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均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房颤脑卒中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心律失常,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房颤发病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脏外科手术、炎症、内分泌疾病、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房颤可引起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同时心脏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又为房颤复发和持续提供了条件。近年研究发现缝隙连接在房颤的心房电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