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9-2019年恙虫病的流行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为恙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2009-2019年报告的恙虫病病例资料,使用WPS office表格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及图表绘制,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统计分析,SatScan 9.5进行时空扫描分析,Mapinfo 9.5进行空间分布时空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 2009-2019年北京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 0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9/10万。2009-2015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5-2018年呈下降趋势,2018-2019年病例报告数再次上升。北京市恙虫病病例报告涉及全北京10个区(县),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平谷区,平谷区病例报告数占发病总数的90.19%(956/1 060)。恙虫病发病高峰期在秋冬季,9-11月报告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98.02%(1 039/1 060),10月为发病高峰。50~59岁是主要的发病年龄,占发病总数的32.83%(348/1 060),不同年龄段对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0.0,P<0.001),发病人群中男女各半,各年龄段发病人群中因性别产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5,P=0.373)。农民为恙虫病发病率最高人群,占发病总数的75.00%(795/1 060)。结论 北京市恙虫病发病水平较高,发病季节和地区较为集中,发病人群相对固定,应在恙虫病高发季节对重点人群进行监测,采取健康教育等预防干预措施,降低恙虫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查找重点区域及聚集时间,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6年山东省各县(市、区)网络报告的SFTS疫情数据,结合人口数据、地理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Open GeoDa 1.2.0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山东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2 319例,平均发病率为0.34/10万,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30例,平均病死率9.92%,发病数和发病率逐年增多。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2-2016年SFTS空间分布均具有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 Moran’s I值均为正值(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高流行区主要位于淄博、泰安、莱芜、威海、烟台等市的相关县区。时空扫描分析发现3个时空聚集区域:1)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以烟台市芝罘区为中心点,共覆盖16个县(市、区)(LLR=677.15,RR=11.58,P<0.001)。2)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泰安市新泰市为中心点,共覆盖6个县(市、区)(LLR=457.51,RR=9.25,P<0.001)。3)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以潍坊市安丘市为中心点,共覆盖28个县(市、区)(LLR=142.59, RR=4.97,P<0.001)。结论 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泰安、莱芜、烟台、威海的相关县(市、区),是我省预防控制该病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9—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41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35 9/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0.002 3/10万。高发地区为黔东南州(113例,0.284 0/10万)。全年除1月、3月和4月外的各月均有病例报告,8—10月报告病例最多(117例,占82.98%)。以10~65岁发病最多(130例,占92.20%)。男女病例之比为5.13∶1。职业发病以农民最多(103例,占73.05%),其次是学生(26例,占18.44%)。流行形式主要为稻田型散发。稻田捕鼠942只,捕获率10.93%(942/8 621),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412只,占43.74%),分离钩端螺旋体82株,分离率8.70%(82/942),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均分离自黑线姬鼠,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9.90%(82/412)。报告疑似钩体病例的钩体抗体阳性率42.45%(59/139),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6例,占61.02%);发病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53.33%,明显高于非发病区的11.89%(χ2=38.85,P=0.00)。结论 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下降显著,局部区域高发,需警惕历史自然疫源地的潜在流行风险,应加强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湖南省学生结核病空间聚集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登记学生结核病病例相关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在此系统下载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登记的学生结核病患者病案信息,共17397条,同期学生人口数据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采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局部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5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时空分析结果采用ArcGIS 10.7软件实现可视化。结果: 2011—2020年湖南省学生结核病登记发病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年平均登记发病率为14.04/10万(17397/12388.26万),2011—2020年登记发病率分别为13.67/10万(1581/1156.18万)、12.00/10万(1375/1145.44万)、11.92/10万(1374/1152.59万)、10.74/10万(1269/1181.33万)、10.16/10万(1238/1218.12万)、9.22/10万(1154/1251.26万)、12.23/10万(1566/1280.87万)、21.97/10万(2864/1303.71万)、18.97/10万(2532/1334.48万)、17.91/10万(2444/1364.28万)。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0年湖南省学生结核病登记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莫兰指数(Moran I)=0.316,P<0.05],2013年(Moran I=0.379,P=0.045)、2015年(Moran I=0.353,P=0.041)、2019年(Moran I=0.472,P=0.007)和2020年(Moran I=0.434,P=0.014)学生结核病登记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0年学生结核病登记发病率局部空间自相关呈现3种聚集模式:高-高、低-低、低-高,高值聚集区(高-高聚集)主要集中在张家界市。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学生结核病登记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共扫描发现2个时空聚集区域,一级聚集区域分布于湖南省西北部,包括张家界市、湘西州和常德市区域,聚集时间为2017—2020年,LLR=622.22,RR=2.53,P<0.001。二级聚集区覆盖5个市,分别是郴州市、衡阳市、永州市、邵阳市和株洲市。结论: 2011—2020年湖南省学生结核病登记发病率在市州尺度水平上存在时空聚集,“高-高”聚集区域主要在湖南省西北部,以张家界市为中心,辐射周边湘西州和常德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疫情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方法: 通过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合肥市2009—2020年肺结核数据,筛选出肺结核患者42681例,利用GeoDa和Arcgis 10.8空间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在街道/乡镇水平上绘制空间分布地图,探索空间分布规律及肺结核发病冷热点地区。结果: 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共报告42681例,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57.96/10万(4195/7237966)下降到2020年31.04/10万(2908/9369881),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chi _{趋势}^{2}$=12.531,P<0.001);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09—2014年合肥市肺结核发病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均>0,P值均<0.05);2015—2020年空间分布偏向随机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发病街道/乡镇主要集中在长丰县、肥东县;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庐阳区、包河区)。冷热点分析发现,热点区域有2个,分布在长丰县义井乡和肥西县严店乡。结论: 合肥市肺结核疫情存在一定的聚集性,后续应针对不同的县(区)街道/乡镇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加大高-高聚集区的街道和热点区域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讨南京市HFRS空间异质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利用移动中位数法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1年各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 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率从1982年的7.18/10万(436例),在90年代下降至2.00/10万以内(1993年除外),2000年以来均在0.60/10万以内。2015—2020年共报告HFRS病例222例,年度病例数中位数为34(21~53)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12月至次年6月占83.3%,其中3月至6月占52.7%;男性占64.9%;年龄中位数为51(15~82)岁;45岁及以上占68.9%,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占33.8%;农民占60.8%,家务及待业占13.1%;南京南部的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分别报告105例、37例、35例,占全市的79.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均为正值(0.150~0.590),均P<0.001;2016年和2020年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其余年份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和溧水区,聚集日期都分布在上半年(均P<0.001);高淳区北部和东部的5个街道以及溧水区南部的和凤镇报告病例数占两区的76.1%。预测2021年报告HFRS病例数为34例(95%CI=22~47),1月至12月每月预测值在1~4例,预警阈值在4~9例。结论 1979年以来,南京市有效控制HFRS疫情,预测2021年疫情仍平稳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农民和中老年为重点人群,但高淳区和溧水区部分地区发病水平仍较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并继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9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结果 2009-2019年湖南省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7 0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5/10万。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各市州病例发病日期距离就诊日期中位数集中在3~5 d,就诊日期距离诊断日期中位数集中在0~2 d。病例症状以轻型、中型为主(82.45%)。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发热( 93.49%)、乏力(91.57%)、起病急(85.39%)等多见。相关暴露因素中,主要有鼠或鼠排泄物接触史。2009-2019年各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3.22%,室内鼠密度3.47% 高于野外(1.77%,χ2=648.794,P=0.000)。鼠肺标本HFRS总抗原阳性率1.75%,4个监测点HFRS的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5,P=0.000),双峰县鼠病毒携带率最高,邵东县鼠病毒携带率最低。结论 近年来湖南省出血热疫情出现上升趋势,汉城型和汉滩型混合分布,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不够及时,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民众自我保护和及时就诊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街道/乡镇水平上分析2014—2018年广州市肺结核发病空间分布特征。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8年广州市肺结核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的54213例患者的信息,在街道/乡镇水平上绘制空间分布地图,进行趋势分析、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发病热点区域。 结果 2014—2018年广州市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9.87/10万(54213/67876663)。三维趋势分析图显示,2014—2018年广州市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在南北分布上呈微弱的“n”形分布,即中部高,南北低。在街道/乡镇水平上,广州市2014—2018年肺结核发病整体呈现出空间聚集性,各年度莫兰指数(Moran I)值分别为0.093、0.275、0.137、0.091、0.107,Z值分别为2.028、5.879、2.949、2.156、2.619,P值分别为0.034、0.001、0.008、0.027、0.005。全局Getis-Ord G指数为0.006,Z值为2.632,P值为0.008,提示广州市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空间整体呈“高-高”聚集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聚集地图发现,高-高聚集区为越秀区的珠光街道、洪桥街道、大塘街道、北京街道和天河区的珠吉街道、新塘街道、车陂街道。局部冷热点分析发现,存在29个热点街道,主要集中在天河区和越秀区。 结论 2014—2018年广州市肺结核发病在街道/乡镇水平上呈现空间聚集性,整体表现为“高-高”聚集模式,且发病热点主要集中在天河区和越秀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建省历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情况,为乙肝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福建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2008—2017年乙肝报告情况表结合国家统计局人口资料建立数据库,描述乙肝报告的基本特征,分析乙肝报告发病的地区分布。结果 福建省2008—2017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Z=50.53,P<0.01)。历年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172.94/10万)高于女性(79.95/10万);25~30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14.12/10万;历年累计报告病例中农民占比最高(37.89%)。历年累计报告发病率呈现东北部(福州地区)高于全省其他地区,东中南部近海地区(厦门、泉州南部地区)低于全省其他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告发病率高发的地区从东中部逐渐向北、略向西扩散。结论 福建省乙肝病例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中部近海地区报告发病率高,东南部近海地区报告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并解析未来气候变化后鄱阳湖区钉螺时空分布动态特征。 方法 选取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8县实测气温、 降水量、 螺情调查数据以及防治等资料, 选取日降雨量、 月平均温度?血吸虫生长发育的基础温度、 潜在蒸散率等因子, 构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模型, 分析鄱阳湖区各区域内血吸虫病传播指数的变化。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指数分布趋势图, 预测血吸虫病传播; 利用泰尔系数分析鄱阳湖区有螺洲滩空间格局的分布区域总体差异、 区域间差异及其对区域总体差异的影响。 结果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在时间尺度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在湖区各县域内空间变化也较大。 结论 鄱阳湖区适宜钉螺、 血吸虫的生境已向北移动, 存在血吸虫病疫情传播向北偏移的可能性, 进一步影响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流行态势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风险区域,为湖沼型流行区在传播控制阶段防治血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江陵县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合空间位置信息构建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 结果 江陵县血吸虫病居民感染率由2009年的2.15%下降至2013年的0.63%,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聚集性,在不同年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Moran’s I值具有统计学意义。SaTScan和FleXScan两种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分别探测出18个和35个聚集区域。结论 湖北省江陵县2009-2013年血吸虫病居民感染率呈逐年稳中下降趋势,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可根据血吸虫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因地制宜采取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2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特征,探索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在急性血吸虫病聚集性探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9~2012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个案资料,建立个案和空间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采用SaTScan 9.1.1和ArcGIS 9.3等软件)对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全国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例136例,病例数自2009年以来急剧减少,并在2011年减少至历史低点(3例),2012年略有增多;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以第30~42周较多,集中在湖区四省,感染者以学生(30.88%)、农民(26.47%)和渔船民(16.91%)居多,男女比例为9.46︰1;时空聚集性分析共发现3个主要聚集区域:2009年6~10月江西省的鄱阳湖区域和安徽省的长江流域(LLR=11.18,RR=3.33),2010年7~8月安徽省的长江流域(LLR=11.53,RR=7.68)和2010年6~11月湖南洞庭湖区域(LLR=5.61,RR=3.06)。结论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可用于揭示急性血吸虫病时空聚集性分布的特征,并为急性血吸虫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血防新策略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作用,为实施血防"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及疫情资料,分析和评估血防新策略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作用。结果鄱阳湖区实施血防新策略11年后,全区域1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实现传播控制目标。2016年,区域内血吸虫病人数和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0 301人和0.03%,较2005年下降了89.64%和99.45%,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和渔船民感染率明显下降;存栏耕牛数和病牛数分别为68 152头和5头,较2005年下降了50.84%和99.83%。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61.52%,2014年以后连续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血防新策略精准定位了血吸虫病传播链的关键点和靶点,控制了人畜粪便虫卵污染草洲,切断了传播链,降低了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和再感染风险,推动鄱阳湖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血吸虫感染情况,评价“麋鹿放归野外自然繁衍生长计划”(“麋鹿回家计划”)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采用GPS项圈定位、人工跟踪观察等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2月调查放归鄱阳湖区麋鹿的种群分布、栖息活动和自然增殖等情况,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麋鹿栖息地动物野粪血吸虫感染情况,采取系统抽样法对麋鹿栖息地草洲进行钉螺分布调查。结果 2018年,共有51头麋鹿放归鄱阳湖区,形成了银宝湖、龙口、南池湖、莲子湖和珠湖等5个麋鹿栖息地,栖息环境主要为鄱阳湖区草洲、圩内农田和山丘林地等。对银宝湖麋鹿栖息地调查显示,至2019年该地麋鹿自然增殖率为25.0%,平均钉螺密度为0.009 ~ 0.039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麋鹿和牛粪平均密度分别为4.6份/hm2和2.1份/hm2,血吸虫阳性率分别为4.35%和13.16%(P = 0.236),感染强度分别为“+++”和“+”。结论 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可感染血吸虫,并可通过粪便对草洲污染而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应积极探索麋鹿放归湖区后对当地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确保鄱阳湖区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实现和“麋鹿回家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8  
本文通报了200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至2009年底,全国估计血吸虫病人365770例,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1.42%。新发生急性血吸虫病77例(其中2例为境外输入的曼氏血吸虫病病例)与2008年相比上升了35.09%。全年共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24282例,比2008年增加了14.42%。全国现有钉螺面积372 358. 69 hm2 ,其中新增钉螺面积879.42 hm2 。全国流行地区现有耕牛存栏数1570300头,耕牛感染率(1.03%)较2008年(1.34%)下降了23.13%。2009年云南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山丘型流行区全部实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洪涝灾害发生地区血吸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5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湖区5省)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钉螺分布等疫情资料,以及相关水域警戒水位、实际水情等数据。以流行县(市、区)为单位,统计2013-2019年湖区5省累计血吸虫病粪检阳性人数和阳性牛数、2019年钉螺分布面积、2020年7月12日水位等数据,并以此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计算各项风险指标累加值,分析血吸虫病传播综合风险水平。结果 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后,湖区5省基于粪检阳性人数、粪检阳性牛数、钉螺分布等单项风险指标的血吸虫病传播高风险流行县(市、区)分别有10、5个和9个;基于综合风险指标的5级和4级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流行县(市、区)分别有10个(湖南省洞庭湖区8个、江西省鄱阳湖区2个)和15个(湖北省4个、湖南省7个、江西省4个)。结论 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是受2020年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可能加剧这些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需加强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 2002—2019 年九江市濂溪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情况,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 2002—2019 年九江市濂溪区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等变化情况。 结果 2012—2019 年连续 8 年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 人群校正感染率由 0. 43%降为0,家畜校正感染率由最高的 4. 20%波动下降至 0。 2002—2019 年有螺面积总体呈现波动上升,2016 年钉螺面积出现高峰,2010—2019 年连续 10 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 人群校正感染率与耕牛存栏数成正相关,与血防经费投入呈负相关。 结论 2002—2019 年濂溪区血吸虫病人畜病情稳步下降,在钉螺孳生环境未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以人畜化疗为主,辅以易感地带灭螺和健康教育的血吸虫病控制策略效果明显,但相关项目经费的减少对疫情防控成果的巩固和迈向消除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分析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性血吸虫感染 (急感) 发病时间及空间聚集性, 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 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感病例基本信息, 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急感的流行 季节及时间聚集性进行分析, 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病例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急感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 性, 集中度为0.758, 其发病高峰日为8月10日左右。急感病例分布图提示急感病例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于鄱阳湖、 洞庭湖及 长江流域周边5省的23个县,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2年间急感空间自相关系数I = 0.16 (P = 0.01)。结论 结论 湖 区5省急感发病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空间上呈聚集状态, 可据此将防控关口前移, 在高聚集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 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 监测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当前全省共有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 (市、 区) 24个, 其中有螺县 (市、 区) 6个, 血吸虫病流行村461个, 流行村人口数129.28万人, 自2009年后再无现症病人发 现, 均为历史晚期血吸虫病人, 现有钉螺面积37.02 hm2 。2015年起, 监测实现了全覆盖, 但目前还存在疫情不稳定、 监测 能力薄弱、 对监测认识不足等问题。传播阻断地区走向 “消除” , 监测工作应以螺情监测为主, 流动人群监测为辅, 加强能 力建设, 规范疫情报告, 改变钉螺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