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肠抑胃肽(GIP)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减低或缺失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具体可能与GIP受体的异常有关。应用GIP降解酶抑制剂、化学修饰的GIP可改善血糖水平,转染了GIP/胰岛素基因序列的K细胞能以血糖依赖方式分泌人胰岛素,并能在B细胞功能缺失下维持血糖。  相似文献   

2.
同为肠促胰岛素,以GLP-1为基础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以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为基础的药物却迟迟未能进入临床。近来研究表明,GIP与IR有关。长期高脂高热量饮食,对肠道K细胞的刺激增加,K细胞数目及其分泌的GIP也随之增加。在T2DM的早期阶段,GIP的肠促胰素效应降低,但其促进脂质沉积和胰升血糖素分泌的作用仍然存在;GIP分泌增多,促进脂质过度沉积,进而诱发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降低IS,加重IR;GIP促进胰升血糖素分泌,加重高血糖症。长期的糖脂毒性,加速胰岛β细胞凋亡。因此,GIP可能是加速IR和T2DM进展的重要因素,GIP/GIPR信号系统异常,与IR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将对GIP及GIP/GIPR信号系统在T2DM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及其参与IR的分子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和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二者均为肠促胰岛素,它们通过影响血浆Ins水平来控制服糖后的血糖水平,即肠促胰岛素效应。肠促胰岛素在T2DM中有关键作用而且有改变疾病进展的潜力。肠促胰岛素通过多数相应的肠促胰岛素受体介导。作用于胰腺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在细胞水平起作用增加胰岛素基因转录和胰岛素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4.
肠抑胃肽又称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多肽(GIP),是一种重要的肠促胰岛素,其受体除分布在胰腺B细胞外,还分布于胃、小肠、脂肪组织、肾上腺皮质、垂体、骨以及脑组织的一些区域等。研究GIP在这些组织及相关疾病,如营养过剩诱导的肥胖症、食物依赖的库欣综合征中的作用可能会为临床上一些常见病和罕见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多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及并发多种基础疾病,多存在有心、肝、肾、脑、胰腺等器官功能的不同程度减退。美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显示,理想的血糖控制并不能阻止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1])。病因可归于胰岛细胞功能缺损~([2]),通过肠促胰岛素(incretin)激素作用而改善胰岛功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和胰高血糖-1(GLP-1)素样肽是人类重要的肠促胰岛素激素,因用餐刺激而分泌的胰岛素有50%~60%通过GIP和GLP-1实现~([3])。GIP和GLP-1仅在高血糖情况下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血糖正常和低血糖时不增加胰岛素分泌~([4])。2型糖尿病患者的incretin作用减弱,对GIP反应减弱,而保留对GLP-1反应,糖尿病患者血浆GLP-1浓度低。GLP-1由肠道L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并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减少GLP-1的降解,增加GLP-1的血浆浓度,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此外DPP-4抑制剂还抑制GI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胃泌素释放肽等参与糖调节的其他肽类的降解。因此,除GLP-1外,DPP-4抑制剂可能具有有益于糖尿病治疗的作用,并且可能最大限度保护胰岛功能,不增加体重,避免低血糖等。我科自2014年6月用利格列汀(商品名:欧唐宁)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老年T_2DM获得了一些临床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口服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量明显大于静脉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释放,这种现象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1].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均属于肠促胰素,但GIP对胰岛α细胞无作用且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对GIP反应显著下降,因而限制了GIP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空腹血糖不超过5.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日寸不超过7.8亳摩尔/升,其能够保持机体血糖的恒定主要是依靠胰岛B细胞的功能。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不断产生小量的胰岛素即称为胰岛素的基础分泌,进餐时胰岛B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胰岛素以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保持恒定,这就是餐时胰岛素分泌。因此1型糖尿病患儿的胰岛素治疗需要顾及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K细胞作为一种肠道内分泌细胞,零散分布于胃肠道,从十二指肠至直肠递减,分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通过对STC-1细胞系及荧光标记K细胞的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三大营养物质调控GIP分泌的机制已逐步明了.肥胖状态存在K细胞数量及GIP含量的增加,而2型糖尿病则存在胰岛β细胞的GIP抵抗.减少K细胞增生或降低GIP分泌可能是一种新的减肥措施.利用患者自身K细胞,重新恢复内源性进餐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有单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9.
肠促胰岛素是胃肠道分泌的一种肠肽类激素,包括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和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具有减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促进胰岛素合成、抑制胰升血糖素分泌等作用;作用于线粒体途径,减少活性氧簇(ROS)产生,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和再生。同时,肠促胰岛素有改善脂肪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在血糖稳态及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合成、分泌的一种胃肠道激素。GIP被认为是肠促胰岛素轴中主要肠促胰岛素激素,除了调控胰岛素分泌外,GIP具有促进脂肪细胞成熟分化、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等作用。已经证实GIP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发现抑制GIP信号转导通路能够治疗肥胖,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消化系统中存在着一种胃肠胰岛轴。进食时,小肠上段受到营养物质的刺激,其下段的细胞会分泌若干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即肠促胰岛素。第一种被分离的肠促胰岛素是肠抑胃肽(GIP),它显示出了较好的肠促胰岛素作用。1983年Bell等鉴定出了第二种,即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  相似文献   

12.
提高对服用胰岛素增敏剂的认识,有助于增进胰岛素的“工作效率”,保护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胰岛素增敏剂一方面能够减低胰岛素抵抗,改善或恢复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更好地发挥降糖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延缓细胞功能的衰退来保护B细胞,达到持久、满意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贯穿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B细胞分泌功能的缺陷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研究证明,在糖尿病发生以后,B细胞功能仍呈进行性下降,其下降速度决定了糖尿病病程进展的速度。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胰岛素泵治疗)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提供持续的24h基础输注量及餐前给予追加释放量,可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本试验为探讨胰岛B细胞功能减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在空腹和餐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12DM)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率较高.研究发现,Hp可影响感染者的血糖水平,还可影响胃肠激素分泌.肠促胰岛素[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依赖葡萄糖的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蘑要意义,Hp是否对肠促胰岛素有影响目前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合并Hp感染的,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Hp根除前后GLP-1与GIP水平变化,了解Hp对肠促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减轻胰岛素抵抗,注重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环节。研究发现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背景下胰岛素抵抗发生可能更早,甚至追溯到糖耐量正常阶段,此时机体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水平稳定,β细胞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增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发展.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当不能与胰岛素抵抗相抗衡时,血糖不可避免地升高,最终发生糖调节受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李雁  李融 《山东医药》2014,(12):94-97
肠促胰素是一类由肠道分泌的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因子,主要由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组成,其中GLP-1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肽基肽酶4(DPP-4)是灭活GLP-1的关键酶,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可以提高血液中内源性GLP-1和GIP水平,有效降低血糖并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持续慢性高血糖状态,可直接损伤胰岛B细胞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高糖毒性作用可减轻甚至消失,对胰岛B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有利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有关研究,就血糖控制对胰岛B细胞功能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持续性高血糖是诱发和加重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运用胰岛素治疗可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的改善,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杨泉等研究发现41%患者存在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用胰岛  相似文献   

19.
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1 8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诺和龙 (氨甲酰甲基苯甲酸 ,CMBA,瑞格列奈 )是一种餐时血糖调节剂 ,其最强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发生在餐后早期 ,恢复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 ,是比较理想的餐时血糖调节剂。与传统磺脲类药物不同 ,诺和龙既不抑制 B细胞内胰岛素生物合成 ,也不直接刺激 B细胞胰岛素胞泌作用 ,因而  相似文献   

20.
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胰岛素抵抗几乎贯穿于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整个过程,且在糖尿病病程发展中没有明显改变。在糖尿病发生以后,B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因此,有相当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才能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