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T2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入院后即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B组44例入院后经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再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强化治疗组的胰岛功能较对照组有所恢复,以C肽为明显,但两组的第一时相及整体胰岛功能恢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短期内血糖控制对胰岛B细胞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与控制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朱阿姨查出糖尿病后,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血糖控制较差。医生建议她查一下胰岛细胞功能,结果C肽水平偏低,医生告诉她胰岛B细胞功能太差了,不能继续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了,要改用其他降糖药或者用胰岛素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她的血糖终于控制下来。但朱阿姨对胰岛细胞功能检查的作用和价值还是弄不明白。对为什么要查胰岛细胞功能,什么时候要查,什么时候可不查更是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3.
提高对服用胰岛素增敏剂的认识,有助于增进胰岛素的“工作效率”,保护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胰岛素增敏剂一方面能够减低胰岛素抵抗,改善或恢复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更好地发挥降糖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延缓细胞功能的衰退来保护B细胞,达到持久、满意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经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后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门冬胰岛素30(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BIAsp30)是一种双相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减轻葡萄糖毒性,使胰岛B细胞得到休息,有可能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本研究选择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的初诊T2DM患者,用BIAsp30进行早期治疗,观察其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胰岛B细胞的改善作用,并与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作比较.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持续性高血糖是诱发和加重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运用胰岛素治疗可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的改善,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杨泉等研究发现41%患者存在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用胰岛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贯穿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B细胞分泌功能的缺陷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研究证明,在糖尿病发生以后,B细胞功能仍呈进行性下降,其下降速度决定了糖尿病病程进展的速度。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胰岛素泵治疗)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提供持续的24h基础输注量及餐前给予追加释放量,可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本试验为探讨胰岛B细胞功能减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在空腹和餐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岛素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延缓疾病的进展。也就是说,只要尽早将血糖降到正常,胰岛细胞功能是可以恢复的。有报告22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2周,血糖恢复正常,以后仅用饮食控制,可使血糖控制到良好标准达1~3年。  相似文献   

9.
胰岛B细胞功能修复和保护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琳  刘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8):1440-1442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多因素参与的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为其2个基本环节。如能积极控制血糖,将对胰岛B细胞功能产生有利影响,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修复与保护,从而阻止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为防治糖尿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胰岛B细胞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是由正常糖调节(NGR)→糖调节异常(IGR)[包括空腹血糖损害(IFG)和糖耐量损害(IGT)]→糖尿病(DM)。胰岛B细胞功能损害及胰岛素抵抗为其2个基本环节。从正常人发展到2型糖尿病,其胰岛…  相似文献   

10.
钟树妹  宋和君 《山东医药》2009,49(49):58-5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情况,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应用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和稳态模型检测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明显增加(789±24 vs 62±7,P〈0.05),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87.3±11.2 vs 33.8±7.5,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保持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直至衰竭,而传统治疗,不论是胰岛素促泌剂,还是增敏剂,其降糖疗效均依赖于胰岛B细胞功能的存在。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血糖越来越难以控制。据统计,接近50%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因此,对  相似文献   

12.
对T2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入院后即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B组44例入院后经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再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强化治疗组的胰岛功能较对照组有所恢复,以C肽为明显,但两组的第一时相及整体胰岛功能恢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短期内血糖控制对胰岛B细胞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与控制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BIAsp30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OHD)治疗组,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中层得治疗前后空腹及75克葡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IAsp30和OHD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BI-Asp30组在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方面,明显优于OHD组(P<0.01),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于OH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每日两次注射BIAsp30强化治疗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新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酮体阳性的6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病率;标准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胰岛素及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Homaβ等.结果 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病率上均优于MSII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多因素参与的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为其2个基本环节。如能积极控制血糖,将对胰岛B细胞功能产生有利影响,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修复与保护,从而阻止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为防治糖尿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空腹血糖不超过5.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日寸不超过7.8亳摩尔/升,其能够保持机体血糖的恒定主要是依靠胰岛B细胞的功能。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不断产生小量的胰岛素即称为胰岛素的基础分泌,进餐时胰岛B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胰岛素以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保持恒定,这就是餐时胰岛素分泌。因此1型糖尿病患儿的胰岛素治疗需要顾及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糖尿病患者105例,测定其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和胰岛自身免疫抗体.根据胰岛自身免疫抗体阳性与否和胰岛功能将患者分为3组:抗体阳性和胰岛功能保留或不保留者为A组46例,抗体阴性和胰岛功能不保留者为B组10例,抗体阴性和胰岛功能保留者为C组49例;根据腰围、BMI分为2组:肥胖组60例,非肥胖组45例.入院后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半年后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同时观察患者对胰岛素的依赖性.结果 C组患者的年龄、BMI、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G、HDL-C仅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储备及分泌功能均优于A组和B组(P<0.01),6个月后93.87%的患者无需胰岛索治疗.肥胖组患者血清TC、TG水平较高,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低,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缺乏程度较轻,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尚好等特点.结论 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结合自身免疫抗体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可提示其临床表型亚型的归类,胰岛功能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8.
在UKPDS研究结果中,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到诊断糖尿病时,β细胞的功能已丧失50%,随着病程延长,胰岛细胞功能逐年减退[1].糖尿病发病早期β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解除高血糖毒性可使胰岛细胞休息.保护胰岛功能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尽早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2].我们应用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25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2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病程在 1年以内的LADA组患者 70例 ,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A组 )和非胰岛素治疗组 (B组 )。A组使空腹血糖 (FPG)控制在 <6 .1mmol L ,餐后 2h血糖 ( 2hPG)控制在<8mmol 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控制在 <7%。B组未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GHbA1 c未达到A组治疗标准。二组患者随访治疗时间 6年。A、B两组完成随访观察各 32例。 结果 随病程的延长 ,酮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B两组在开始进入临床观察时 ,其C肽释放试验各时相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经 2、4、6年胰岛功能动态观察 ,2年时A组的胰岛功能比治疗前好转。随病程延长 ,B组C肽水平进行性下降 ,而A组C肽水平相对稳定 ,较B组下降明显延迟。 结论 对LADA患者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可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 ,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所致.其中胰岛β细胞的基础功能和代偿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胰岛β细胞无法分泌足够量的胰岛索来克服胰岛素抵抗,正常血糖水平则无法维持,糖尿病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