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205例(男122、女83,年龄44~81岁,平均54.9岁)冠心病(CHD)患者,应用美国产HP434—20A双通道动态心电监测系统,CM1和CM5导联,进行患者在日常活动下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同时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对照。结果DCG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者197例(96.1%),ECG检出47例(22.9%),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说明DCG可检出ECG不能发现的一过性、短暂性或阵发性心肌缺血变化,因而在诊断CHD缺血性ST段改变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分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层分析比较头胸导联心电图 (头胸 ECG)和常规导联心电图 (常规 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疑诊冠心病患者 ,使用头胸导联心电图机和常规导联心电图机非同步记录头胸 ECG和常规 ECG图形 ,由专业人员盲法分析其结果 ,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层分析 ,评价二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头胸 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72 % ,50 % ,69%。常规 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45% ,43 % ,45%。头胸 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 ECG(均为 P<0 .0 1) ,二者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分层分析显示头胸 ECG及常规 ECG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范围显著相关 ,头胸 ECG对右室心肌缺血诊断优于常规 ECG。结论 :头胸 ECG诊断冠心病较常规 ECG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8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CCTA、DCG检查。统计MPI、CCTA、DCG检查结果,并以MPI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CCTA、DCG单一与联合诊断结果。 结果286例患者中,MPI共诊断出176例心肌缺血,CCTA检查共发现183例心肌缺血,DCG检查共发现152例心肌缺血。CCTA+DCG联合诊断特异度与CCTA、DC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DCG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CTA及DCG(P<0.05)。 结论CCTA与DCG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 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ST段下移维持时间、ST段下移幅度检查情况相比(P>0.05).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更好将好患者的疾病检出,且可对其疾病发作时间观察,为患者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作者自1993年1月至1994年6月,从住院和门诊患者中筛选出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年龄60~79岁,平均65.5岁。50例均经临床实验检查符合冠心病,其中1例合并脑梗塞,2例合并肺心病。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之前,50例均作了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作者采用"3个1"的标准:即ST段呈水平或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2017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对其均行冠脉造影诊断,并将此作为诊断金标准,再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度(89.29%)高于常规心电图(74.07%),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特异度(84.21%)、准确度(78.85%)等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3.16%、61.54%,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人员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的依据,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7例经临床标准确诊的冠心病住院者进行DCG分析。结果 337例冠心病者检测出289例有缺血型ST段改变。敏感率为85.8%。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7.7%(80/289),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检出率为72.3%(209/289)。结论 DCG监测冠状动脉缺血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 Wilson导联心电图 (常规 ECG)和头胸导联心电图 (HC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 14 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患者中 ,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12 9例 .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机和头胸导联心电图机非同步记录常规 ECG和 HCECG图形 ,由专业人员盲法分析其结果 ,评价二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 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5 9% ,5 7% ,5 7%。HC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79% ,5 0 % ,76 %。HCECG均显著高于常规 ECG(P<0 .0 1)。结论 :HC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 ECG。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CAD)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以探讨其发生率、发病规律、病情和预后关系。并由此评价DCG诊断SMI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DCG记录系统,对224例CAD患者连续监测24h,回放分析观察ST段移位值;心肌缺血阈等指标。结果:224例CAD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204例(91.07%),共检出694次心肌缺血发作,而其中589次为SMI(84.87%);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作以6:00~12:00时最为频繁。而0:00~6:00时出现最少;夜间缺血ST段下移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值增高;心率越快,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ST段下移越明显。结论:DCG是较理想的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DCG)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更好的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年来,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报道,各家说法不尽相同。特将本院1996~1998年间98例冠心病患者24h DCG观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昼夜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冠心病的患者63例。选取同期行冠脉造影,血管管腔狭窄<50%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Lp-PL A2水平与GRACE风险评分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①早发冠心病组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Gensini积分、GRACE风险评分显著相关(r=0.368,P<0.05;r=0.402,P<0.05)。③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Lp-PL A2水平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 结论 PL-PL A2水平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评估早发冠心病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64-MSCT)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64-MSCT、DCG检查,统计各方法检出冠心病情况,并以CAG检查结果为准,对比64-MSCT检查、DCG检查、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8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CAG检出44例冠心病,39例无冠心病;64-MSCT检出42例冠心病,41例无冠心病;DCG检出39例冠心病,44例无冠心病;联合检查检出43例冠心病,40例无冠心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64-MSCT检查、DCG检查(P<0.05)。 结论采用64-MSCT联合DCG诊断冠心病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联合平板运动试验(TET)检查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疑似ERS合并冠心病患者10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均进行DCG与TET检查,对比分析DCG+TET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 结果DCG+TET检查符合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DCG、TET单独检查(P<0.05);DCG+TET联合检查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DCG、TET单独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CG联合TET检查ESR合并冠心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及其DCG的特点,评价其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老年组178例,老年前期组214例,进行DCG监测,对合并SMI者进行随访。结果老年糖尿病组SM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P<001),糖尿病患者心率减慢时SMI发作亦有昼夜节律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减慢时SMI发生率较老年前期者高(P<005)。结论进一步证实老年糖尿病是隐匿性冠心病发生的高危人群,病死率高,具有SMI发作昼夜节律变化,心率减慢时SMI发生率较高,24小时SMI发作10阵次以上者死亡率较高的特点;同时认为DCG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对尚不能开展冠脉造影的基层医院仍是诊断冠心病的较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因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274例。根据是否并发心包积液将患者分成两组:心包积液组(55例)和无心包积液组(219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 结果 ①基础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 < 0.01),其他包括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无统计学差异。②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相关事项和其他资料:心包积液组患者发病至入院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时间长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者比例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PCI术后TIMI血流为2级比例高于无心包积液组,3级比例低于无心包积液组(均 P < 0.01),血栓抽吸和使用糖蛋白Ⅱb /Ⅲa 受体抑制剂( GPI) 比例低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 P < 0.05),梗死相关血管为LAD的比例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平均住院天数长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5);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和梗死相关血管为LCX无统计学差异。③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心包积液组发生严重心衰的比例和因心源性再住院率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5),其他包括恶性心律失常、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后机械并发症、非致死性再发心梗、梗死后心绞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④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再灌注治疗时间、使用GPI、血栓抽吸、CK-MB峰值及PCI术后TIMI血流是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是年龄、再灌注治疗时间、CK-MB峰值、使用GPI、血栓抽吸及PCI术后TIMI血流(前3项正相关,后3项负相关)。并发心包积液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分型血管内超声显像特点,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确诊为冠心病,中医诊断为痰浊闭阻型胸痹(27例),气虚血瘀型胸痹(22例),将其血管内超声结果结合患者一般情况按中医诊断型别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在冠心病分型方面,两个纳入中医症型患者的患病主要类型均为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其中气虚血瘀型患者心绞痛患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痰浊闭阻型患者(P<0.05),而痰浊闭阻型患者心肌梗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93% vs 64%,P<0.01)。痰浊闭阻型胸痹组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显著大于气虚血瘀型[(16±3)mm2 vs (13±3)mm2,P<0.05];痰浊闭阻型胸痹组的斑块面积显著大于气虚血瘀型胸痹组[(11±3)mm2 vs (9±3)mm2,P<0.05]。而在斑块负荷、斑块纤维帽厚度、脂质池面积、平均血管直径、斑块偏心指数、斑块厚度和斑块钙化类型相关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在斑块面积方面是痰浊闭阻型胸痹患者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 结论 痰浊闭阻型胸痹患者以斑块面积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1056例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人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及最低心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 056例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的资料。结果:老年人室上性及室性早搏比较常见,最低心率<30次/min的患者18例(1.7%),心肌缺血613例(58.04%),其中372例(60.58%)完全无症状。结论:对老年人频发早搏、心率<30次/min、以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引起重视,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P<0.0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人明显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人(P<0.01);有症状与无症状性缺血时的平均心率均明显快于缺血前的平均心率(P<0.01);6~12时及18~24时期间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多于0~6时期间心肌缺血次数(P<0.05);有症状性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之间在平均缺血持续时间ST段下降幅度、缺血前及缺血时平均心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