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和非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表现形式。2 0 0 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AHA) UAP与 NSTEMI治疗指南强调 ,应对 U AP/ NSTEMI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 ,并根据危险分层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 U AP/NSTEMI的药物治疗进展中 ,以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的进展最快 ,本文将重点介绍。1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进展1.1 环氧化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仍为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 ,急性期使用剂量为 15 0~ 30 0 mg/ d。阿司匹林具有广泛的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清胆红素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 WHO U AP标准的 40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P组 )和 76 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对照组 )测定清晨空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 ,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 U AP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U AP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12 .7± 5 .2 μm ol/ L vs16 .0± 5 .7μmol/ L,P<0 .0 1)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越低 ,UAP发病率越高 (P<0 .0 1)。多元逐步 L ogistic回归发现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 U AP的发生显著负相关 (X2 wald =5 4.2 313,P=0 .0 0 0 1,OR=0 .899)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减低是 U AP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每减少一个等级 ,UAP的发病增加 10 .1%。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减低可能在UAP的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部分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 UAP,疗效满意。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8- 0 4~ 2 0 0 0 - 0 4入院的 89例 UAP患者 ,均符合 WHO制定的 UAP诊断标准 [1 ] ,其中初发劳力型2 8例。恶化性劳力型 2 0例 ,自发型 30例 ,劳力型心绞痛按严重程度分级 [1 ] 为 级 10例 , 级 33例 , 级 5例。随机分成肝素钙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心电图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1.2 方…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 (HRV )和 QT离散度 (QTd)与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关系。方法 测定 U AP组 (6 4)例 )和健康对照组 (30例 )的 HRV6项时域指标及与 QTd、校正的 QTd(QTcd)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UAP患者的 2 4小时时域指标及 QTd、QTcd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0 1或 P<0 .0 1)。结论  HRV与 QTd检测是判定 UAP患者心肌缺血、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测预后的较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院对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试用巴曲抗栓酶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7- 10~ 1999- 0 4的住院 U AP患者 ,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 ,常规抗心绞痛(口服及静滴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抗血小板制剂 )治疗 3~ 5 d无效或疗效不佳者 ,列入本研究。共 2 2例 ,其中 12例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0例为恶化型心绞痛 ,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予以证实 ,并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AMI)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41~ 72 (5 9± 8)岁。并发高血压病 5例 …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P)病变复杂 ,进展迅速。笔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2 4例 ,并用普通肝素治疗进行比较 ,以探讨其对 U 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收集 48例 UAP患者 ,均符合 WHO的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男 3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45± 8岁。其中初发劳力型 9例 ,恶化劳力型 2 7例 ,静息型 9例 ,变异型 1例 ,梗塞后心绞痛 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2 4例 )和对照组 (2 4例 )。方法 :两组患者均停用噻氯匹定等抗血小板药物 ,小剂量阿司匹林无需停用。实验组用低分子量肝素 (速避凝 ) 0 .4ml皮下注射 …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组 (12 8例 )分为 3组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 34例 ,不稳定心绞痛 (U AP)组 49例 ,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45例。比较冠心病组各组间及与对照组(12 8例 )之间 CRP、白细胞 (WBC)、纤维蛋白原 (FIB)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 CRP和 WBC水平高于对照组 (P分别为 0 .0 0 6和 0 .0 13) ,经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血脂指标后 ,CRP和 WBC水平仍与冠心病患病率显著相关 ,OR(比数比 )分别为 1.6 83和 1.46 8(均 P<0 .0 5 )。 AMI组及 U AP组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0 1) ;UAP组与 SAP组相比 ,CR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SAP组与对照组相比 CRP水平则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4例 U 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 (治疗组 ) ,疗程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93.75 % ,对照组为 6 8.75 % ( P <0 .0 5 ) ;观察 12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对照组 3例发生 ( 9.38% )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 ,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9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尿激酶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89例不同类型 UAP患者在一般内科治疗无效时应用尿激酶 (U K)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 :389例患者总的心绞痛缓解率可达 6 3.5 % ,尤其初发性心绞痛可达 88.1%。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低。结论 :在积极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下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并不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梅  龙建军 《心脏杂志》2002,14(2):176-176
复方丹参滴丸 (DSP)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纯中药制剂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 DSP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符合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者 81(男 6 0 ,女 2 1)例 ,年龄 42~ 6 5岁 ,稳定型心绞痛 (AP) 5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2 9例。1.2 方法 复方丹参滴丸每次 10粒 ,3次 / d,口服 ,疗程 2个月。同时服用消心痛等基础药。停止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药物 (如阿斯匹林等 )。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 ,ECG,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率等。血小板聚集率测定采用 ADP为诱导剂 …  相似文献   

11.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水平的变化 ,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检测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 AP组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P组 )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 (NC组 )血清 GM- CSF浓度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及 P-选择素含量。结果  U AP组血清 GM- CSF、血浆 P-选择素、v WF的水平明显高于 SAP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虽均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U AP患者血清 GM- CSF分别与血浆 P-选择素、v WF呈正相关 (r=0 .5 83及 r=0 .5 74 ;P均 <0 .0 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 GM- CSF浓度升高 ,其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激活和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宁  强选民  巨安丽 《心脏杂志》2003,15(5):474-47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是临床上最常见、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 ,作者应用葛根素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照 1979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将 1998-10~ 1999- 10住院的 U AP患者 6 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 (男 2 1,女 9)例 ,年龄 39~ 79(6 0± 9)岁 ,病程 :2周~ 8.2 (2 .8土 4 .3)年 ;心功能 (NYHA分级 ) : 级 8例、 级 15例、 级 5例和 级 2例。对照组 30 (男 2 0 ,女 10 )例 ,年龄 4 3~ 77(6 0± 7)岁 ,病程 3周~ 7.8(2 .9± 3.6 )年 ;心功能 : 级 9例、 级 14例、 级 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心血瘀阻型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66例,选取60例正常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和LDL-C含量。结果 UAP和SAP组患者血清hs-CRP和LDL-C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hs-CRP和LDL-C表达明显高于SAP组(P<0.05),UAP组和SAP组患者中心血瘀阻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血清hs-CRP和LDL-C含量均差别显著(P<0.05)。结论 hs-CRP和LDL-C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二者的水平作为中医关于冠心病病机转归的客观指标,为中医同病异治及辨证辨病结合提供客观依据,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种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 1 0 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绞痛患者及 36例对照组中血小板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 (PLT)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与 AMI组第 1次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UAP组第 2、3次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均P<0 .0 1 )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患者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AMI组明显高于 UAP组 ,UAP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均 P<0 .0 1 ) ;UAP与 AMI组第 1次与第 2、3次明显差异 (P<0 .0 1 )。结论 血小板数量和 MPV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监测它们的变化并强调对 UAP应延长血小板监测时间 ,对预测和防治冠心病的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循环中核因子κB(NF κB)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76例入选患者周围血白细胞中NF κB的活性。分为对照、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 4组。结果 对照组NF κB活性为 ( 0 6 1± 0 35 ) μg ,稳定型心绞痛 (SAP)为 ( 0 5 9± 0 39) μg ,两组比较P >0 0 5。在 0~12h、12~ 2 4h、2 4~ 4 8h、1周时段UAP患者NF κB活性分别为 ( 1 12± 0 10 ) μg,( 1 4 1± 0 18) μg ,( 1 18± 0 13) μg ,( 0 82± 0 18) μg。AMI各时段NF κB的值分别为 ( 1 2 8± 0 14 ) μg,( 1 6 9± 0 4 1) μg ,( 1 5 5 ± 0 4 5 ) μg ,( 0 89± 0 0 6 ) μg。对照组和SAP组分别与UAP组、AMI组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NF κB在ACS患者循环中活性增高 ,与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可能反映冠心病病情的活动情况 ,并在UAP及AMI中有不同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若不及时有效治疗 ,部分 UAP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甚至猝死。 1996~ 1999年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 1,6 -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 UAP30例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符合 U AP的患者 6 0例 ,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男 2 0例 ,女10例 ;年龄 42~ 6 4岁 ,平均 5 2 .5岁 ;ST段下移 (>0 .0 5 m V)2 8例 ,ST段抬高 2例。对照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4~ 6 2岁 ,平均 5 4.3岁 ;ST段下移 (>0 .0 5 m V) 2 9例 ,ST段抬高 1例。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监测冠心病患者凝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用TEG监测凝血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6例)、稳定型心绞痛(AP)组(13例).分析各组的凝血特点.结果 (1)AMI组、UAP组与AP组比较,R值、K值明显缩短,MA值、Angle角增大,高凝图形出现比例明显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D-二聚体在三组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在AMI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减低,与UAP组、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和UAP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需给予充分的抗栓及适度的促纤溶治疗.TEG在监测冠心病患者凝血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肝素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8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尚未见低剂量肝素(LDH)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观察报告,本文报告了LDH治疗难治性UAP的疗效观察。共观察84例,均系经规范治疗1周未获显效之冠心病UAP患者。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6±4.8岁。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将静脉点滴改为每日肝素钠或肝素钙75~100mg、30~66μg/min静脉点滴。7天内显效者56例(66.6%)。好转者18例(21.4%),2周内显效者13例(15.5%),好转者5例(6%),2周内总显效率82.1%。总好转显效率为88.1%。初发AP及梗塞后AP除1例因副作用停药外均获显效。因副作用终止用药者4例(2例皮肤出现出血点,2例球结膜充血、内眦痛),停药后副作用迅速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反复不全梗阻血栓形成及没建立良好侧支循环可能是难治UAP的主要病理机制。LDH对其疗效显著,没有严重并发症,不需实验室监测,简单易行,价格低廉,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肝素在治疗不伴有 ST段抬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P)和非 Q波心肌梗死 (NQMI)患者中血小板减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 84 0例不伴有 ST段抬高的 U AP及 NQMI患者 ,给予肝素抗凝治疗 ,治疗后的 2 4小时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根据血小板测定结果 ,分成血小板减低组 (<10 0× 10 9/ L,n=2 4 )及非血小板减低组 (>10 0× 10 9/ L,n=816 )。结果 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 2 .85 % ,血小板减少组住院病死率、顽固性心绞痛及出血合并症显著高于非血小板减低组 (分别为 18.31%比 5 .14 % ,P<0 .0 5 ;2 5 .0 0 %比 11.4 2 % ,P<0 .0 5和 33.33比 11.6 4 %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有高于非血小板减低组的趋势 (16 .6 7%比 11.0 3% ,但 P >0 .0 5 )。结论 在肝素治疗不伴有 ST段抬高的 U AP及 NQMI中 ,发生血小板减低者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肌钙蛋白 I(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病变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 U AP患者于心绞痛发作时 ,发作 6、2 4小时取静脉血 2 ml,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血清 c Tn I浓度 ,同时做 12~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 ST段缺血性下移或上移情况。5 7例患者按 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按 2 0 0 1年 ACC/AHA PCI标准将冠状动脉解剖病变分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病变 ,按传统 Proudilit狭窄分级法将冠脉狭窄分为 ~ 级 ,分析 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危险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UAP患者心绞痛发作后 6、2 4小时 c Tn I明显增高 ,且 2 4小时 c Tn I浓度与心电图 ST段移位相关 (r =0 .5 9,P<0 .0 5 ) ,病变愈复杂 (中、高危险病变 )狭窄程度愈重 (>5 0 %以上狭窄 ) ,c Tn I愈高。结论  c Tn I可预测 U AP患者的预后 ,c Tn I愈高 ,心电图 ST段移位愈大 ,冠脉危险病变愈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