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激活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患者130例。根据病因, 将患者分为胆总管结石组(90例)和非胆总管结石组(40例), 胆总管结石组进一步分为大结石组(最大径>1 cm, 36例)和小结石组(最大径≤1 cm, 54例)。收集130例患者术中和16例留置鼻胆管患者ERCP术后24 h胆汁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胆汁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的水平。比较胆总管结石组与非胆总管结石组、小结石组与大结石组、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前与治疗后的MPO、NE、CitH3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胆总管结石组患者胆汁MPO、NE、CitH3分别为32.6 U/L(28.5 U/L)、30.6 ng/L(35.2 ng/L)、0.37 μg/L(0.73 μg/L), 均高于非胆总管结石组[MPO为19.9 U/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LT正常且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人群的肝炎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 本研究临床注册号为NCT04032275。回顾性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5月ALT正常、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183例,根据其肝穿刺活检结果分为肝炎组和无肝炎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预测因素,使用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约登指数分析截断值。结果 肝炎组37例(20.2%),无肝炎组146例(79.8%),肝炎组的男性比例低于无肝炎组(45.9%vs 68.5%,χ2=6.508,P=0.011)、AST高于无肝炎组[24(21.25~35.55) U/L vs 21.2(18.08~24.65) U/L,Z=-3.344,P=0.001]、HBsAg log值低于无肝炎组[4.4(4.28~4.49) vs 4.46(4.4~4.74),Z=-...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PBC患者24例、年龄匹配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8例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19例、健康对照(HC)18例,分别检测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组织免疫荧光检测PBC患者肝内NET表达情况。体外实验比较PB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产生NET能力的差异。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MPO水平与肝脏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 PBC组血清中的MPO水平[811.21(450.67~1 216.20)ng/mL]较AIH组[468.58(142.63~812.43)ng/mL]和HC组[357.54(203.52~811.21)ng/mL]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脂指标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LF)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间的差异,并探讨患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ACLF组(n=118)和pre-ACLF组(n=44)患者的基线年龄、白蛋白、肌酐、血常规、血脂等指标。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约登指数计算临界值。结果 比较两组间年龄、肌酐、白蛋白、TBil、INR、ALT、AST、TG、TC、HDL、LDL、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差异,发现ACLF组患者的TC[2.02(1.56~2.37) mmol/L vs 3.01(2.57~3.66)mmol/L,Z=5.411,P<0.001]、HDL[0.40(0.25~0.49)mmol/Lvs 0.62(0.47~0.75)mmo...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前瞻性分析首次新发脑梗死合并甲亢患者,入院后1周内完成(头+颈)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分为血管狭窄组和无血管狭窄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同时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61例,其中无血管狭窄组26例,血管狭窄组35例。血管狭窄组前循环30例(85.71%),其中颈内动脉终末端(ICA)15例(42.86%),大脑中动脉(MCA)8例(22.86%)。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轻度狭窄10例(28.57%),中度狭窄10例(28.57%),重度狭窄5例(14.29%),均为 ICA,闭塞10例(28.57%)。血管狭窄组糖尿病的比例(28.57% vs 7.69%,P=0.0425)、总胆固醇(4.56 mmol/L±1.25 mmol/L vs 3.51 mmol/L±0.73 mmol/L,P=0.0345)、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59.73 ng/dL±40.03 ng/dL vs 25.19 ng/dL±19.78 ng/dL,P=0.0261)、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APTO)(541.36 U/mL±536.54 U/mL vs 48.28 U/mL±24.25 U/mL,P=0.0045)显著高于无血管狭窄组。血管狭窄程度随着 FT4(P=0.0302)、甲状腺免疫球蛋白抗体(A TG)(P=0.0434)、APTO(P=0.0398)增加而加重。结论脑梗死合并甲亢患者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最易受累,糖尿病、总胆固醇、FT4、APTO可能是血管狭窄影响因素,同时血管狭窄程度随着FT4、A TG、APTO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原卟啉Ⅸ(PPⅨ)检测在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肝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BV相关慢性肝病11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50)、肝硬化(LC)组(n=40)、肝细胞癌(HCC)组(n=20)],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PPⅨ。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CHB、LC、HCC患者的PPⅨ显著高于对照组[44.29(25.99~85.36) ng/dl、72.73 (48.28~90.43)ng/dl、91.79(68.34~121.52)ng/dl vs 15.43(10.87~20.16) n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代偿期LC患者相比,失代偿期患者PPⅨ显著升高[54.50(29.14~85.65)vs 76.09(53.47~104.37),Z=-2.176,P0.05]。PPⅨ诊断CHB、LC和HCC的敏感度均在85%以上,特异度均在60%以上。静止期CHB患者PPⅨ显著高于对照组(Z=-4.303,P0.05)。LC患者PPⅨ与TBil呈中等正相关(r_s=0.587,P0.05),与Alb呈中等负相关(r_s=-0.408,P0.05);HCC患者PPⅨ与TBil呈中等正相关(r_s=0.470,P0.05),与ChE呈中等负相关(r_s=-0.459,P0.05)。结论 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PⅨ升高是肝损伤的早期事件,可作为肝损伤早期预警及病情评估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 IL-9)在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肝脏原位灌注消化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日本血吸虫感染7周后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并进行体外培养。将HSCs分为PBS对照组和IL-9刺激组(浓度20 ng/mL)。分别于刺激后48、72 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S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Ⅰ型胶原蛋白(typeⅠcollagen, 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type Ⅲ collagen, Col Ⅲ)表达水平。结果 经20 ng/mL IL-9刺激48 h后,IL-9刺激组HSCs中α-SMA [(0.87 ± 0.02) vs. (0.69 ± 0.01);t = 17.39,P < 0.01]、ColⅠ[(0.74 ± 0.02) vs. (0.65 ± 0.01);t = 9.56,P < 0.01]、Col Ⅲ蛋白 [(0.94 ± 0.04) vs. (0.75 ± 0.03);t = 6.15,P < 0.0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刺激72 h后,IL-9刺激组HSCs中α-SMA蛋白水平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0.76 ± 0.02) vs. (0.58 ± 0.02);t = 12.52,P < 0.01],但两组间ColⅠ[(0.68 ± 0.02) vs. (0.66 ± 0.02);t = 1.15,P > 0.05]和Col Ⅲ蛋白[(0.75 ± 0.01) vs. (0.72 ± 0.02);t = 2.22,P > 0.0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9可促进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HSCs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180例为NAFLD组,另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维生素D、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骨钙素(OC)]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25(OH) D[13. 06(10. 73~19. 77) ng/ml vs 19. 88(12. 56~22. 60) ng/ml,Z=-1. 37,P=0. 041]、L1-4骨密度[0. 87(0. 83~1. 05) g/cm2vs1. 05(0. 92~1. 21) g/cm2,Z=-2. 17,P=0. 034]、股骨颈骨密度[(0. 76±0. 21) g/cm2vs(0. 84±0. 51) g/cm2,t=2. 02,P=0. 015]、P1NP[45. 40(33. 35~58. 02) ng/ml vs 67. 39 (48. 09~87. 49) ng/ml,Z=-0. 83,P=0. 044]和OC[14. 79 (11. 64~18. 87) ng/ml vs17. 29(15. 16~21. 04) ng/ml,Z=-2. 09,P=0. 037]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β-CTX[354. 75(186. 32~526. 57) pg/ml vs 287. 67(164. 10~497. 76) pg/ml,Z=-1. 04,P=0. 02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AFLD患者25(OH) D[(13. 51±3. 20) ng/ml vs(18. 86±3. 70) ng/ml,t=3. 02,P=0. 038]及L1-4骨密度[(0. 75±0. 24) g/cm2vs(1. 05±0. 31) g/cm2,t=2. 17,P=0. 035]、股骨颈骨密度[(0. 71±0. 18) g/cm2vs(0. 82±0. 21) g/cm2,t=2. 25,P=0. 042]在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组明显低于≤2×ULN组; 25(OH) D、L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在CT诊断不同程度脂肪肝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骨密度与HDL-C(r=0. 232,P 0. 05)呈正相关,与BMI(r=-0. 271,P 0. 05)、GLU(r=-0. 242,P 0. 05)、ALT(r=-0. 375,P 0. 05)、AST(r=-0. 312,P 0. 05)、LDL-C(r=-0. 247,P 0. 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 D[比值比(OR)=1. 113,95%可信区间(95%CI):1. 023~1. 210,P=0. 013]、BMI(OR=0. 676,95%CI:0. 522~0. 877,P=0. 003)、GLU(OR=0. 350,95%CI:0. 139~0. 882,P=0. 026)是NAFLD的影响因素。结论 NAFLD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通过血清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分析可进一步阐明NAFLD的骨代谢特征,对NAFLD并发骨质疏松症进行合理的早期筛查,以提高NAFLD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对不同原因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胆汁排泌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鼻胆管引流术患者48例,分为UDCA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12例),UDCA治疗组根据病因再分为胆总管结石组(9例)、胆管癌组(7例)、硬化性胆管炎组(7例)、肝移植术后组(13例)。UDCA治疗组患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UDCA胶囊(250 mg,3次/d),记录术后7 d每日胆汁引流量,于术前1天、术后第7天检测血清TBil、总胆汁酸(TBA)、GGT、ALP水平,比较UDCA对胆汁引流量、TBil、TBA、GGT、ALP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DCA治疗组胆汁引流量术后第3、4、5天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61、3.896、2.760,P值分别为0.048、0.021、0.034),其中胆总管结石、胆管癌和肝移植术后3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增加较明显,均在术后第4天呈现高峰;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第7天胆总管结石和肝移植术后2组患者TBil、GGT、AL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0、2.503、2.158和2.951、2.805、2.461,P值分别为0.016、0.038、0.045和0.014、0.029、0.034)。结论 UDCA可增加各种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胆汁排泌量,促进肝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332例,男134例,女198例,年龄(61.4±8.7)岁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按伴危险因素分层分为4组:Ⅰ组无其他危险因素者50例、Ⅱ组伴1~2个危险因素者134例、Ⅲ组≥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者103例、Ⅳ组并存的临床情况者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清PAF浓度进行检测,按PAF不同浓度进行分级,PAF1ng/mL,5ng/mLPAF≥1ng/mL,15ng/mLPAF≥5ng/mL,PAF≥15ng/mL共4级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PAF浓度由低到高例数比例Ⅰ组为40%,42%,10%,8%例;Ⅱ组为68%,42%,25%,9%例;Ⅲ组为12%,14%,34%,41%例;Ⅳ组为9%,20%,31%,40%例。经等级资料秩和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提示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χ2=68.959,P=0.000)。等级资料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Ⅰ组与Ⅱ组Z=-2.624,P=0.009;Ⅰ组与Ⅲ组Z=-6.442,P=0.000;Ⅰ组与Ⅳ组Z=-4.940,P=0.000;Ⅱ组与Ⅲ组Z=-6.534,P=0.000;Ⅱ组与Ⅳ组Z=-3.924,P=0.000;Ⅲ组与Ⅳ组Z=-0.827,P=0.408。结论检测PAF浓度对高血压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发生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以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PBC且甲状腺功能检查资料完善的患者301例。根据患者甲状腺疾病累及情况,分为HT组患者83例,非HT组患者8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PBC患者发生HT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特征。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BC患者常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HT患病率为27.6%,PBC患者中HT组较非HT组女性患者数量(χ2=9.547)、Child-Pugh评分(Z=-3.100)、IgA(Z=-1.992)、IL-6(Z=-1.969)、TgAb(Z=-9.612)、TPOAb(Z=-9.739)水平明显增加,肝硬化(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Hp)水平,观察不同类型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珠蛋白水平。方法纳入2010年5月~2011年1月PCHD患者72例,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将PCHD组依诊断进一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n=1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n=3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21);检测并比较各组Hp浓度的差异。结果 PCHD组H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5±0.525)ng/mLvs.(0.869±0.172)ng/mL,P〈0.05];SA组、UA组和AMI组Hp浓度分别为(1.699±0.723)ng/mL、(1.685±0.453)ng/mL和(1.946±0.584)ng/mL,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281)。结论 PCHD患者血浆Hp浓度明显升高,且与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并发化脓性胆管炎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入院3 d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CRP、ALP、GGT、DBil、胆总管直径、结石直径、氧分压、尿胆原。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胆管结石组和胆管结石并发化脓性胆管炎组;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筛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纯胆管结石组和胆管结石并发化脓性胆管炎组比较,性别、CRP、ALP、GGT、DBil、胆总管直径、氧分压、尿胆原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比值比(OR)=4.24,P0.001]、CRP≥3 mg/dl(OR=2.39,P=0.030)、GGT≥224 U/L(OR=4.33,P0.001)、ALP≥198 U/L(OR=2.76,P=0.010)、DBil73μmol/L(OR=2.57,P=0.020)、胆总管直径≥13 mm(OR=8.21,P0.001)、氧分压80 mm Hg(OR=31.23,P0.001)、尿胆原≥2+(OR=2.28,P0.001)是胆管结石并发化脓性胆管炎的危险预警因素。结论胆总管结石并发化脓性胆管炎可早期发现危险因素,以便更好的选择手术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尿C-P水平(UC-P)或UC-P/尿Cr(UCPCR)评价T1DM患者残余β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94例FC-P水平低于检测下限的T1DM患者,测定餐后2 h C-P(PC-P)。晨起收集患者空腹尿测定UC-P和UCr。结果 94例患者中,19例(20.2%)PC-P>0.01 ng/ml的为残余β细胞功能(Res)组,75例(79.8%)PC-P<0.01 ng/ml的为β细胞功能衰竭(Dep)组。与Dep组相比,Res组UC-P[0.177(0.073,0.238)vs 0.022(0,0.042)ng/ml]和UCPCR[0.011(0.004,0.021)vs 0.001(0,0.004)nmol/mmol]升高(P<0.01),发生DKA比例降低(50.0%vs 75.0%,P=0.04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C-P、UCPCR与PC-P呈正相关(r=0.970、0.937,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UCP>0.058 ng/ml或UCPCR>0.048 nmol/mmol可作为预测残余β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后行胆总管探查。在观察组,行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对照组行放置T管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胆汁漏、肠道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6.1±10.2)mL,与对照组[(32.2±13.2)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为(96.6±21.5) min,与对照组[(91.5±19.1) min,P>0.05]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4±0.5) d,显著短于对照组[(2.3±0.5)d,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为(5.5±1.6) d,显著短于对照组[(90.8±2.3) d,P<0.05];住院时间为(7.4±1.4) d,显著短于对照组[(9.5±2.4)d,P<0.05],但住院费用为(38822.2±4019.7)元,显著高于对照组[(26744.5±3277.7)元,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胆汁引流量为(267.3±102.8)mL,与对照组[(266.5±112.6)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d,胆汁引流量为(221.3±12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313.3±117.6)mL,P<0.05];术后3 d,胆汁引流量为(191.9±138.5)mL,显著少于对照组[(270.8±121.8) mL,P<0.05];两组引流失败、胆汁漏、肠道出血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4%对12.2%,P>0.05)。结论 采用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缩短了带管和住院时间,但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中药清热利胆颗粒对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含合并胆囊结石)住院患者共337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依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暴露组(常规治疗+清热利胆颗粒组)225例与非暴露组(常规治疗组)112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的相关情况以及中药清热利胆颗粒的服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及结石复发的时间,并分析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Kaplan-Meier曲线估计两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累积概率,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6例,其中暴露组12例(5.33%),非暴露组14例(12.5%),暴露组复发率较非暴露组明显降低(χ2=5.394,P=0...  相似文献   

17.
粪钙卫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性方法用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的价值.方法:UC患者82例,60例经结肠镜检查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留取结肠镜检查1wk内的粪便样本10g,采用ELISA方法进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对23例活动期3级患者实施随访,监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并观察疗效.结果:UC缓解期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603.2μg/g vs 8.2μg/g,6.6μg/g,P<0.01),活动期1级(103.5μg/g)、2级(582.9μg/g)和3级(1340.6μg/g)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UC内镜分级显著相关(r=0.89,P<0.01).UC活动期3级患者23例经治疗后至缓解期,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其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3.5μg/g vs 8.0μg/g,P<0.01).结论:粪便钙卫蛋白能较准确地诊断UC活动期和缓解期,用于指导临床治疗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O2联合造影剂造影在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内镜引流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行内镜引流术治疗的43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造影剂选用分为研究组(CO2联合造影剂造影)和对照组(单纯造影剂造影),研究组23例,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3例患者内镜操作时间50~70 min,术后研究组48 h和72 h的总胆红素、白细胞、降钙素原均低于对照组[48 h 总胆红素:(173.42±66.78)μmol/L 比(210.81±78.34)μmol/L, P=0.025; 72 h 总胆红素:(104.64±56.35)μmol/L比(159.33±59.59)μmol/L,P=0.023;48 h 白细胞:(11.51±7.78)×109/L比(15.83±6.67)×109/L, P=0.026; 72 h 白细胞:(10.92±5.64)×109/L比(14.72±4.97)×109/L ,P=0.026; 48 h 降钙素原:(0.56±0.18 )ng/mL比(1.24±0.73)ng/mL,P=0.003; 72 h 降钙素原:(0.42±0.27) ng/mL比(0.90±0.20 )ng/mL,P=0.001]。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3/23)比40.0%(8/20),P=0.043];两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23)比10.0%(2/20),P=0.090]。结论 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内镜引流中采用CO2联合造影剂造影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可降低术后胆管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新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间<9个月)2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21)和干预组(n=121)。对照组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和血糖监测,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干预、饮食干预和心理干预。9个月后比较两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压、血脂等变化。结果干预组血糖控制达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84.3%vs.71.9%,P=0.017)。对照组干预后FBG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他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BMI[(22.18±6.30)kg/m2 vs.(24.34±5.76)kg/m2]、FBG[(6.14±1.40)mmol/L vs.(6.75±1.80)mmol/L]、收缩压[(141.25±19.73)mmHg vs.(147.05±21.55)mmHg]及总胆固醇[(1.71±0.69)mmol/L vs.(1.82±0.78)mmol/L]、甘油三酯[(1.69±0.72)mmol/L vs.(1.78±0.91)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82±0.75)mmol/L vs.(2.91±0.92)mmol/L)]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值得在社区慢病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肝病患者,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HBVACLF组(n=42),肝硬化组(n=30)和慢性肝炎组(n=25),同时选取同期健康者(n=24)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PT、Alb、TBil、SCr、尿素氮(BUN)、TC、TG、HDL-C、LDL-C、MELD评分。其中HBV-ACLF组进一步分为好转组(n=17)与未好转组(n=25),随访时间3个月。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分析预测变量的准确性。结果肝硬化组、HBV-ACLF组、慢性肝炎组、健康组在PT、Alb、BUN、TBil、TC、TG、HDL-C、LDL-C、MELD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134、44.638、10.253、80.357、55.067、19.858、68.174、52.492、64.359,P值均0.05)。各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HDL-C水平在HBV-ACLF组[0.12(0.08~0.30) mmol/L]明显低于肝硬化组[0.79(0.60~1.01) mmol/L]、慢性肝炎组[1.06(0.88~1.44) mmol/L]、健康组[2.03(1.36~2.98) mmol/L](Z值分别为3.821、5.921、7.228,P值均0.001)。HBV-ACLF好转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未好转组[0.20(0.11~0.49) mmol/L vs 0.10(0.07~0.15) mmol/L,Z=-1.628,P=0.014]。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HDL-C(OR=0.003,95%CI:0~0.548,P=0.029)与MELD评分(OR=1.588,95%CI:1.032~2.443,P=0.035)是影响HBV-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对HBV-ACLF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截断值为0.175 mmol/L,敏感度0.706,特异度0.800,95%CI:0.677~0.937,P=0.001; MELD对HBV-ACLF预后预测的AUC为0.822,截断值为26.500,敏感度0.760,特异度0.765,95%CI:0.696~0.928,P 0.001。结论 HDL-C是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HBV-ACLF预后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