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年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生存状况 ,评价进入溶栓时代后 AMI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否有所变化。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 ,对初发 AMI患者 5 72例随访 2年 ,终点为各种原因死亡。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 30 d病死率分析用χ2 检验 ,2年生存率比较用时序检验。结果  31例 (5 .1% )失访。 2年内共死亡 14 8例 ,30 d、1年及 2年病死率 (95 %可信区间 ,CI)分别为 13.1% (10 .4 %~ 15 .9% )、19.8% (16 .6 %~ 2 3.1% )及 2 6 .9% (2 3.1%~ 30 .7% )。单因素分析表明 ,高龄 (年龄≥ 6 5岁 )、女性、糖尿病史、未溶栓、较大范围梗死、心功能不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为预后的危险因素。溶栓与未溶栓组比较 ,仅 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80 .1%和 6 9.1% ,P=0 .0 12 )。结论  AMI病人无论短期或长期病死率仍然很高。决定长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仍为高龄、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溶栓治疗可能主要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肥胖相关性肾病(ORG)患者长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ORG随访登记数据库,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为ORG患者的随访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肾脏累积生存率,并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共22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61月,随访期间37例(16. 3%)新发糖尿病,14例(6. 2%)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18例(7. 9%)患者发生终点事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50%或进入ESED]。患者肾活检后5年、10年累积肾脏生存率分别为93. 6%和89. 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活检时肾功能不全(HR=6. 140,P=0. 001)、重度间质纤维化(HR=9. 102,P=0. 045)和时间平均蛋白尿(HR=1. 578,P=0. 000)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活检时肾功能不全、时间平均蛋白尿后,重度间质纤维化较无间质纤维化,终点事件风险增加9. 102倍(P=0. 04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ORG患者5年、10年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 6%和89. 9%。活检时肾功能不全、重度间质纤维化、时间平均蛋白尿是OR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合并不同程度脑白质高信号(WMH)的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合并不同程度WM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6例,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WMH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90 d预后,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247例)和预后不良组(mRS 2分,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相关生化指标及溶栓前NIHSS评分,将年龄、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WMH、溶栓前NIHSS评分纳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合并不同程度WM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65±12)岁比(70±12)岁,t=-2. 984,P=0. 003)],既往心房颤动史[10. 1%(25/247)比21. 5%(17/79),χ~2=6. 928,P=0. 00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8. 1%(20/247)比21. 5%(17/79),χ~2=10. 717,P=0. 001]、溶栓前NIHSS评分[6(4,10)比12(8,19)分,Z=-7. 183,P 0. 01]及WMH[无WMH、轻度WMH、中度WMH、重度WMH:5. 3%(13/247)、55. 9%(138/247)、24. 3%(60/247)、14. 6%(36/247)比0、36. 7%(29/79)、34. 2%(27/79)、29. 1%(23/79),χ~2=17. 631,P 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H (OR=2. 145,95%CI 1. 17~3. 49,P=0. 014)及溶栓前NIHSS评分≥9分(OR=1. 131,95%CI 1. 08~1. 18,P 0. 01)是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合并不同程度WM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WMH和溶栓前NIHSS评分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程度WM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与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的关系.对1 05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GAD-Ab滴度分为3组,其中抗体阳性组(GAD-Ab≥1 U/ml)71例、抗体阴性1组(0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并发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4 877例施行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脑膜炎 14 1例 (占 2 .89% ) ,其中无菌性脑膜炎 12 0例 ,细菌性脑膜炎 2 1例。术后脑脊液漏、刀口皮下积液及因急症再次手术者 ,脑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35 .34%、2 4 .6 0 %及 15 .78% ,明显高于总病例脑膜炎发生率 (2 .89% ) ,P<0 .0 5 ;有颅脑手术史者术后脑膜炎发生率为 5 .10 % ,幕下手术后为 6 .4 0 % ;手术时间 4~ 8小时者为 4 .4 0 % ,8小时以上者为 7.0 9% ;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为 4 .80 % ;术后未用激素者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率为 0 .1% ,应用激素者发生率为 0 .5 2 %。结论 术后脑脊液漏、刀口皮下积液及因急症再次手术是颅脑手术后并发脑膜炎的危险因素 ,手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并发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连续纳入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125例,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新发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非计划再入院)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21例)及预后良好组(10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影响此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5. 51±2. 24)%:(6. 93±3. 54)%,t=2. 38,P=0. 02]及多支血管病变比例[66 (63. 46%):19 (90. 48%),χ2=5. 86,P=0. 02]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同时,多支病变患者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者[(7. 31±4. 21)%:(5. 16±2. 21)%,t=3. 40,P 0. 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 A1c、多支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其优势比(OR)(95%CI)分别为1. 04(1. 04~1. 05)和1. 46(0. 13~16. 99)(P 0. 05)。结论Hb A1c及多支血管病变是伴发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近期预后。方法 选择年龄≤ 4 0岁的年轻心梗患者 5 7例 ,并与随机选择的同期年龄≥ 6 0岁老年心梗患者 6 0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年轻心梗患者吸烟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 (6 6 .6 7%与2 8 33% ,P <0 0 0 5 ) ,而糖尿病发生率非常低 (1.75 % ) ,显著低于对照组 (2 5 .0 % ,P <0 .0 0 5 )。年轻人心梗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 ,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患者 (74 .5 1%与 4 0 .0 % ,P <0 .0 0 5 ) ,住院期间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 (8.77%与 2 0 % ,p <0 .0 5 )。结论 年轻人心梗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多为单支病变 ,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血清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IIM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12种MSAs的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As亚型是否为患者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种MSAs中,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RS,包括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PL-7、PL-12、EJ、OJ]抗体(34.8%)最常见,其次为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32.6%)、抗转录中介因子γ(TIF1γ)抗体(11.8%)和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11.8%)。抗ARS抗体阳性组肺间质性病变和技工手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90.3%比66.4%,P<0.001;16.1%比4.3%,P=0.007);抗MDA5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更易出现肺间质性病变、Gottron疹、面部红斑和关节炎(均P<0.05),肌无力和吞咽障碍发生率更低(55.2%比78.3%,P=0.001;8.6%比23.3%,P=0.018);抗TIF1γ抗体在≥65岁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65岁患者(25.9%比9.3%,P=0.032),该抗体阳性组肿瘤发生率比阴性组高(19.0%比3.2%,P=0.01);抗SRP抗体阳性患者肌无力发生率、肌酸激酶(CK)值、乳酸脱氢酶(LDH)值和谷草转氨酶(AST)值高于阴性组(均P<0.05)。抗Mi-2β抗体阳性组肺间质病变发生率低于阴性组(40.0%比77.9%,P=0.003)。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抗MDA5抗体和抗Jo-1抗体是肺间质性病变(I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TIF1γ抗体是吞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生存时间更短(5.0月比14.0月,P=0.001)。结论抗ARS抗体是最常见的MSAs亚型,不同的MSAs亚型与特定的临床特征有关。检测MSAs水平有利于对不同患者进行分型,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西安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2月连续收住的年龄≥65岁的ACI患者1073例,根据90d随访结果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812例和预后不良组26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EmpowerStats与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验证,并应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率。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合并肺炎、心房颤动、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尿素、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入院48 h能行走比例、TG、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1,95%CI:1.053~1.110,P=0.000)、合并肺炎(OR=4.128,95%CI:2.246~7.587,P=0.000)、入院NIHSS评分(OR=1.209,95%CI:1.163~1.256,P=0.000)和白细胞计数(OR=1.080,95%CI:1.013~1.153,P=0.019)是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61~0.82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短期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有望降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0岁以上因急性加重住院的慢阻肺患者543例,于病情缓解期收集基线数据。在其出院后进行6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再次出现急性加重及死亡。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RDW对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DW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HR=1.129,95%CI 1.038~1.228,P=0.005)或死亡(HR=1.303,95%CI 1.123~1.513,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合并肺癌及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后,RDW仍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4,95%CI1.012~1.518,P=0.038)。经ROC曲线计算以RDW=13.6%为界值分组,生存分析显示RDW≤13.6%组预后显著优于RDW13.6%组。结论 RDW升高是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病情缓解后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短期及长期的预后.方法 将220例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患者分为出血组(21例)和对照组(1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近期及远期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9.5%.消化道出血史是消化道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服用他汀类药物是消化道出血的保护因素(95%可信区间:0.13 ~0.50,P<0.01).出血组和对照组患者30天死亡率分别是8.3%和0%,1年死亡率分别是20.8%和0%(P<0.01).结论 消化道出血史是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其保护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出血组患者的短期及长期死亡率均明显升高.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疗法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因子(TPO)和抗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纳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50例和SLE血小板正常患者43例,同期选择基线资料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7人。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TPO水平和抗TPO抗体滴度,评估TPO在SLE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同时评估受检者血清TPO水平和抗TPO抗体滴度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关系。采用MMT法测定抗TPO抗体对体外培养的巨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受检者血清TPO质量浓度分别为(63. 7±20. 6)、(98. 5±28. 7)和(80. 0±24. 8) pg/ml,SLE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血清TPO水平明显高于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3、0. 002)。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血清抗TPO抗体滴度分别为0. 476±0. 165、0. 679±0. 300和0. 763±0. 348,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抗TPO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0. 007)。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清抗TPO抗体滴度呈明显负相关(r=-0. 268,P=0. 048),与血清TPO水平无线性相关(r=0. 133,P=0. 393)。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和SLE血小板正常组受检者血清抗TP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 0%(16/50)和25. 6%(11/43),SLE伴血小板减少组与SLE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血清抗TPO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62,P=0. 497)。MTT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抗TPO抗体滴度增加,TPO诱导的巨核细胞的增生活力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 SLE患者血清可检测出抗TPO抗体,在TPO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抗TPO抗体通过抑制巨核细胞增生而在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共74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成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研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中高血压、糖尿病、不典型症状、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接受保守治疗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的住院死亡率高于非老年组(21.2%vs8.0%,P<0.001)。再灌注治疗,尤其是急诊介入治疗可以降低老年组住院死亡率(介入vs溶栓vs保守:24.6%vs18.7%vs8.0%,P=0.022)。严重室性心律失常(OR=13.36(5.68-31.41)),休克(OR=6.646(3.455~12.782)),广泛前壁侧壁心梗(OR=2.652(1.338~5.257))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急诊介入治疗(OR=0.258(0~0.856),P<0.05)是改善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存在更多合并症和并发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但再灌注治疗,尤其是急诊介入治疗仍可以有效改善其短期预后,在临床上应积极诊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YHA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 ,记录心力衰竭发生时间、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因素、病因、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实验室检查结果 ,随访至 2 0 0 3年 9月 ,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 ,用寿命表法统计 1年、3年和 5年死亡率 ,Kaplan- Meier法绘制心力衰竭的生存曲线 ,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以上临床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 15 0例 ,其中男性 10 0例 ,女性 5 0例 ,平均年龄 (6 1. 88± 12 . 4 )岁 ,在平均 6 2个月的随访中共死亡 6 2例 ,自心力衰竭发生起 1年、3年和 5年累积死亡率分别为 2 0 . 37%、33. 6 0 %和 4 7. 83% ,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 4 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显示 ,老年患者预后较差 [相对危险度RR 2. 0 5 8,95 %可信区间 (CI) 1 .0 96~ 3 96. 7,P =0 .0 2 5 ],入院时收缩压较高的患者 (RR 0 . 983,95 %CI 0 . 96 9~ 0 .997,P =0. 0 19)和LVEF≥ 4 0 %的患者预后较好 (RR 0 . 4 13,95 %CI0 . 2 2 1~ 0 . 772 ,P =0 . 0 0 6 )。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较差 ,年龄、入院收缩压和LVEF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资料,依据WBC 10×109/L或≤10×109/L将患者分为WBC升高组和WBC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死亡率。多因素回归分析WBC、NLR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结果 374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94例,女性80例。与WBC正常组(182例)比较,WBC升高组(19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低[(60. 4±12. 3)岁比(64. 8±11. 8)岁,P=0. 001],入院时收缩压较低[(130±24) mm Hg比(136±21) mm Hg,P=0. 014],而住院死亡率显著升高(8. 0%比1. 1%,P 0. 01)。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升高(OR=1. 106,95%CI:1. 015~1. 204,P=0. 021)和WBC升高(OR=1. 289,95%CI:1. 055~1. 576,P=0. 013)是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WBC或NLR升高的STEMI患者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前瞻性探讨血浆 P-选择素对非 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应用 ELISA法检测 70例 ACS患者 (60例 UA,8例 NQMI)入院时的血浆 P-选择素水平 ,同时检测 1 8例健康成人作对照。追踪患者一个月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病例组的 P-选择素水平为 1 5.51± 5.55μg/ L ,较对照组 1 0 .0 5± 3.54μg/ L明显增高 (P<0 .0 1 ) ;70例 ACS患者中 ,2 7例 P-选择素增高组出现心脏事件 1 0例 ,43例正常组为 4例 ,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选择素增高对这种 ACS患者短期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值为 37% ,阴性预测值为 90 . 7% ,其相对危险度估计值为 5.47(P=0 .0 0 5)。结论  P-选择素与 ACS的发生及短期预后有关 ,可作为 ACS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感染后出现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例感染后出现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检索感染性因素相关的NMDAR脑炎的文献资料,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男4,女1)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的抗NMDAR脑炎患者,平均年龄23.4岁,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3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抗体。感染至发病的时间(5.2±2.8)d。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小便障碍,平均确诊时间达(40.6±25.4)d。血清和脑脊液的NMDAR抗体滴度均达到()。脑脊液检查以轻度细胞数升高和/或蛋白升高为主,有4例出现头颅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异常,2例进重症监护病房。经过免疫治疗后,有3例预后良好,2例预后一般。5例患者病程中均出现反复发作,2年内总复发次数达11次。结论:感染因素可以诱发抗NMDA抗体脑炎,其多在感染后1周内发病。主要症状仍以发热、精神行为异常为主,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脑脊液NMDAR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免疫治疗后复发率高、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症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住院行CRRT的重症LN患者247例,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247例患者中男54例,女193例,中位年龄30(23,41)岁。治疗3个月时152例(61. 5%)摆脱透析治疗(摆脱透析组),95例(38. 5%)进入维持性透析治疗(未摆脱透析组)。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肾损伤病程长(P=0. 047,HR=0. 997)、血清白蛋白低(P=0. 021,HR=1. 765)、血清肌酐水平高(P=0. 033,HR=0. 684)、少尿或无尿(P=0. 001,HR=0. 460)是患者摆脱透析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137例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发现CI5是影响肾脏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P=0. 049,HR=0. 588)。摆脱透析组患者随访39. 6(14. 3,72. 3)月,26(17. 1%)例进入维持性透析,1年、5年和8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94. 6%、75. 5%、69. 7%。结论:就诊时肾损伤病程长、血清肌酐高、尿量少是影响LN患者不能摆脱透析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担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卒中中心(发病4. 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脑梗死患者17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卒中发作48 h内完善头部MR检查,采用MR CSVD总评分评估患者CSVD总体负担,根据其得分将患者分为CSVD 0~1组和CSVD 2~4组。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并依据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上述各分组的临床特征,并电话随访脑梗死rt-PA溶栓后90 d预后情况。结果 175例受试者中,CSVD 0~1组91例,CSVD 2~4组84例,两组年龄[(63±11)岁比(71±10)岁,t=-4. 444,P 0. 01]、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 4%(14/91)比34. 5%(29/84),χ~2=8. 633,P=0. 003]、梗死面积构成[小面积、中等面积、大面积:41. 8%(38/91)、27. 5%(25/91)、30. 8%(28/91)比29. 8%(25/84)、14. 3%(12/84)、56. 0%(47/84),χ~2=11. 802,P=0. 003]、入院时NIHSS评分[5(3,9)分比9(5,14)分,Z=-4. 169,P 0. 01]、出血转化[12. 1%(11/91)比28. 6%(24/84)),χ~2=7. 418,P=0. 006]以及90 d mRS评分[1(0,3)分比3(1,5)分,Z=-4. 650,P 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VD 0~1组3个月内卒中复发率与CSVD 2~4组比较[5. 5%(5/91)比11. 9%(1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290,P=0. 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SVD总评分是影响静脉溶栓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788,95%CI:1. 143~2. 797,P=0. 011)。结论 CSVD总体负担较重者,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率较高,90 d预后较差; CSVD总体负担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61例老年ACI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被分为轻度组(62例)、中度组(53例)和重度组(46例);根据随访30d内的生存情况,患者被分为生存组(130例)和死亡组(31例);根据梗死面积,患者被分为腔隙性梗死组(65例)、小面积梗死组(52例)和大面积梗死组(44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测,分析不同病情程度、预后、梗死面积与缺血性ST-T变化的关系,以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轻度组无ST-T改变比例(51.61%比28.30%,13.04%)显著高于中、重度组;重度组持续性缺血性ST-T改变比例(60.87%比20.97%,15.09%)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或<0.01。死亡组持续性缺血性ST-T改变比例(67.74%比21.54%)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腔隙性梗死组的无ST-T改变比例(50.77%比26.92%,13.64%)显著高于小、大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持续性ST-T改变比例(61.36%比24.62%,11.54%)显著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病情严重程度、梗死面积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是AC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65~7.862,P<0.05或<0.01)。结论:ACI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患者预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治疗以及预后的重要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