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HA、FGF-β1的变化.方法 4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除一般护肝治疗外,加用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服药前及6个月后检查肝功能,HBVDNA、T细胞亚群及血清HA、TGF-β1.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HBVDNA滴度明显下降,CD4 上升,CD4 /CD8 上升,NK细胞上升,血清HA、TGF-β1下降.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抑制了HBV的复制,调节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了肝脏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观察拉米夫定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中药辨证论治扶正祛湿、护肝清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26例和中西医结合组30例,分别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毫克/日和在口服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护肝扶正”方剂加减,用药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血清HBVDNA滴度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拉米夫定组比较,疗效稍好。治疗6个月时两组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和转氨酶复常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确有抗病毒的作用,短期HBVDNA阴转率尚可,配合中药护肝扶正对防止HBVDNA反跳,提高血清HBeAg和转氨酶复常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抗-HBs阳性肝炎HBVDNA检测和肝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明确抗-HBs阳性,肝功能反复异常者的病原学诊断,我们对58例抗-HBs阳性患者测定血清HBVDNA,其中14例行肝穿活检免疫组化双标志检测,结果显示23/58患者HBVDNA阳性,肝穿组13/14患者肝组织HBsAg,HBcAg双阳性,2例HDAg 患者HBVDNA均阳性,提示抗-HBs阳性,肝功能反复异常仍应考虑乙肝病毒感染,血清HBVDNA检测和肝穿刺将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在HBVDNA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抗结核治疗及中药保肝后,肝功能再次异常30例,且HBVDNA阳性30例,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并中药保肝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恢复抗结核治疗,完成疗程.结论 HBVM且HBVDNA阳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保护并恢复正常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HBsAg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临床上有部分肝功能反复波动而血清乙型肝炎标志均阴性或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的患者,一直得不到明确诊断.为此,我们总结了2001年4月~2002年12月我院34例血清乙型肝炎标志均阴性或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肝穿刺检查,大部分患者明确了病因.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能迅速显著抑制HBVDNA复制,使HBVDNA浓度下降,肝脏炎症减轻,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组织学,延缓或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但部分患者停用拉米夫定后导致病情复发。近几年我院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应答停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胸腺肽a1和苦参素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观察组)对拉米夫定耐药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血清HBVDNA阳性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胶囊和拉夫米定口服。对照组21例仅用阿德福韦酯作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检测肝功能、HBVDNA定量和Child-Pugh评分观察。结果治疗组ALT恢复率为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治疗组血清HBVDNA复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发现与服用阿德福韦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加拉米夫定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对拉米夫定的耐药,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HBVDNA转阴率为82.9%,ALT复常率为89.1%,血清TBIL下降和ALB上升。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显著改善肝功能,尤其是能够使白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2例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48例单用拉米夫定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阴性率和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40.5%,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22.9%(P<0.01);随访24周联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仍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P<0.05).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综合应答率,并可防止或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组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LAM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34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观察肝功能、HBVM以及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组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0%、53.6%和41.2%,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用组(P〈0.05);肝功能Child-Pugh计分分别为7.0±1.1、7.7±1.2和7.8±1.3,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45例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组(A组)、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组(B组),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和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 B组肝功能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停药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HBVDNA水平明显较A组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乙肝病情的加重,从而明显减轻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d口服 ,连用 2 4个月 ,设立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 6个月、12个月和 2 4个月分别记录Child Pugh得分 ,并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HBV血清标志物以及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2 8例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 ,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明显降低 ,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厚、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血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 ,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Child Pugh计分平均降低 2 .5 ,5 4.2 %患者提高了分级 (12例从B到A ,1例从C到B) ,而对照组仅有10 .5 %的患者Child Pugh分级得到了改善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3 2 .1% (9/2 8)。结论 拉米夫定能使HBV复制指标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肝功能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降低 ,病情缓解。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滋肾疏肝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滋肾疏肝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常规护肝组 ,分别给予中药、拉米夫定、常规护肝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滋肾疏肝解毒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60 %、94 3 % ,明显优于西药组和常规护肝组 (P <0 0 5 ) ;在改善肝功能方面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HBeAg和HBVDNA转阴方面 ,中药组和西药组明显高于常规护肝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滋肾疏肝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且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拉米夫定加肝络欣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YMDD)变异的影响。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 7例,分为拉米夫定加用肝络欣组(A组)、单用拉米夫定组(B组)。分别检测血清HBeAg、抗-HBe、HBVDNA ,肝脏生化指标和基因YMDD变异。在治疗5 6周时,拉米夫定联合肝络欣组HBeAg/抗-HBe转换率(39. 4 % ) ,优于拉米夫定组(P <0 .0 5 )。HBVDNA阳性率及YMDD变异率都比拉米夫定组低(P <0 . 0 5 )。拉米夫定联合肝络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5.
核苷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比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在病人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分组,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设立常规护肝治疗组。结果抗病毒治疗1年,拉米夫定治疗患者HBVDNA全部转阴,HBeAg血清转换率为26%,肝功能明显好转,疗效显著;阿德福韦酯组疗效相对较慢,只出现3例HBVDNA转阴,HBeAg血清转换率为13%,两组无1例患者死亡;未抗病毒组疗效最差,2例死亡,3组疗效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应首先选用起效快的拉米夫定迅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综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对照组仅用综合保肝治疗,疗程均为1年;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BVM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治愈好转率(95.45%)高于对照组(73.91%),病死率(4.5%)低于对照组(17.39%),P均<0.05.治疗前治疗组13例HBVDNA阴性、9例阳性(650.47±597.22fg/ml),治疗后阴性者持续阴性,阳性者均逐渐转阴;对照组15例HBVDNA阴性、8例阳性(579.52±542.86fg/ml),治疗后阴性者6例阳转,阳性者持续阳性.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治疗8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4.7%(1/21),对照组为57.14%(8/14),P<0.01.提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使病毒持久转阴,复发率和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P区基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的变异情况。方法从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血清标本中,扩增目的片段,阳性结果双酶切后克隆至JM105感受态细胞。每份标本随机挑取20个阳性克隆,以错配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YMDD基因序列,出现变异者进行双向测序。结果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其中2例HBVDNA为阴性,2例HBVDNA转阴后又转阳,测序结果提示出现M5521变异;1例HBVDNA始终阳性,和治疗前一样存在D553G的变异。结论D553G变异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P区YMDD变异是抗病毒药物诱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停服拉米夫定致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自成  陈庆山 《肝脏》2005,10(1):60-60
患者,男,36岁,因“肝功能反复异常半年”于2004年4月2日入院.患者3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0U/L,按“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护肝治疗1个月,肝功能正常后停药.以后多次出现肝功能异常,自觉症状不明显,ALT波动在100~200U/L之间,先后应用甘草甜素及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我们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患者血清HBsAg阴转,1例患者HBsAg血清转换,出现抗-HBs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活动性肝硬化患者57例,其中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28例使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治疗8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肝功能、Child-Push积分、肝纤维化指标以及HBVDNA、e系统血清转换等。结果 治疗8个月时,临床症状改善、HBVDNA阴转、肝功能改善,以及有无合并症的出现,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