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6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确诊率,了解治疗方法及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统计61例HIV/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人,分析CD4细胞计数、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学、病原学、头颅计算机层析成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脑活检等检查,了解诊断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 632例HIV/AIDS病人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61例,发病率9.7%。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肢体痛温觉障碍、活动障碍、智力下降、痴呆、脑膜刺激征、定位体征等临床表现。诊断为:隐球菌脑膜炎25例(41.0%),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18%),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8例(13.1%),不明原因占位6例(9.8%),艾滋病脑病5例(8.2%),弓形体脑病4例(6.6%),结核性脑膜炎3例(4.9%),脑梗死2例(3.3%)。其中PML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弓形体脑病、艾滋病脑病各1例。好转27例,死亡11例,未愈自动出院23例。CD4计数50个/mm336例,200个/mm34例。有明确的病原学依据的27例,脑活检病理确诊者1例,其余均为临床诊断。结论 HIV/AIDS病人易合并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困难,死亡率高。对于AIDS病人,尤其CD4计数200个/mm3的病人,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行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应行脑活检,尽可能得到病原学及病理支持,以提高确诊率,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国际预后评分指数(IPI)以及B症状对艾滋病(AIDS)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2014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AIDS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人的资料,结合国际预后评分指数IPI、Ann Arbor分期以及B症状,回顾性分析LDH及其相关指标对AIDS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AIDS相关DLBCL病人,平均发病年龄是40.39(18~63)岁,其中男性26例。31例病人中LDH升高的病人有17例;1、3年和5年的总生存人数分别是26,17和3例,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后者相较于前者均显著降低(P 0.05);血清LDH水平在1、3和5年的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血清LDH水平在3年和5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包括ALT、AST、FIB、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细胞比值以及IPI和B症状的状况对HIV感染/AIDS相关DLBCL病人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9个指标总生存期的比较中仅有血清LDH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其余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LDH水平与AIDS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人的生存期有一定相关性,在治疗和疗效评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血清LDH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实验室蛋白印迹条带(WB)带型,为平顶山市的艾滋病防控寻找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80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设置AIDS病人(A组)、HIV感染者(B组)、健康体检者(C组),统计分析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计数、比值和WB带型。结果 B组108例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13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D8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A组472例AIDS病人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和B组按照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再分组,按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分析,A、B两组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WB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CD8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病例以艾滋病病人为主,淋巴细胞破坏较重,HIV感染者次全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艾滋病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AN)载量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EBV DNA载量检测的HIV/AIDS病人资料。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交叉表进行风险估计,并以比值比(OR)表示。对HIV/AIDS病人合并淋巴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81例检测EBV DAN载量的HIV/ADIS病人,男性352例(73.2%),女性129例(26.8%)。EBV DNA 1 000拷贝/mL的患者299例,阳性率62.2%。EB病毒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低于非感染组(P 0.05);合并淋巴瘤的患者占10.6%(51/481);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14.4%(43/299),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4.4%(8/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的淋巴瘤类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80.4%(41/51),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均占7.8%(4/5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156±116.88)个/μL,伯基特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282±70)个/μ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P=0.026),霍奇金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213±152)个/μL,浆母细胞淋巴瘤CD4细胞为126个/μL。EBV DNA载量数量级从103至105其淋巴瘤的患病率从8.4%上升至24.44%。不同EBV DNA数量级的患者,淋巴瘤患病风险分别为:103 [比值比(OR)=2.00,95%可信区间(CI):0.76~5.21],104(OR=3.06,95%CI:1.58~5.92),105(OR=3.20,95%CI:1.51~6.81)。结论在HIV/AIDS病人中,外周血EBV DNA载量 1 000拷贝/mL的病人与EBV DNA载量1 000拷贝/mL病人相比,其淋巴瘤患病风险增加至少2倍,且随着EBV DNA载量数量级的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水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结核病的情况。方法对天水市现存活的221例HIV/AIDS病人,通过结核病可疑症状问卷、拍摄X线胸片、痰抗酸杆菌染色涂片检查等方法,进行结核病的筛查和诊断。结果天水市现存活的221例HIV/AIDS病人中,检出活动性肺结核28例,检出率为12.67%。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大的高于年龄小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值低的高于CD4细胞值高的。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和CD4细胞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水市HIV/AIDS病人合并感染结核病的比例较高,应定期对艾滋病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EB病毒(EBV)及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检测、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63例AIDS病人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病毒衣壳IgM抗体(EBV-CA-IgM)、EB病毒衣壳IgG抗体(EBV-CA-Ig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CMV-IgM)、巨细胞病毒IgG抗体(CMV-IgG),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及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统计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AIDS病人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263例AIDS病人EBV-CAIgG阳性263例(100%),EBV-CA-IgM阳性6例(2.3%),EB-DNA阳性83例(31.6%),CMV-IgG阳性263例(100%),CMV-IgM阳性23例(8.7%),CMV-DNA阳性109例(41.4%)。EBV-CA-IgM及CMV-IgM阳性率在不同组CD4细胞计数病人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病人的EBV-DNA阳性率高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P 0.05),CD4细胞计数50个/μL组病人的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D4细胞计数≥50个/μL组(P 0.05)。结论 AIDS病人合并EBV及CMV感染率较高,在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同时应进行病毒DNA的检测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资料。术前9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离心脱落细胞检查。全部行CT和(或)MR/检查。4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氏B细胞型淋巴瘤。手术联合放、化疗19例,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3例,单纯手术11例,平均生存18个月。术后2a内复发8例。认为PCNSL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3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ARL)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龙潭医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AIDS)合并ARL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并发症、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13例ARL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24~71岁。10例在淋巴瘤诊治中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2例分别在抗病毒治疗(ART)1个月和4个月后发现ARL,1例在诊断HIV感染后4个月发现ARL(未行ART)。发病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1~340个/μL。10例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Burkitt淋巴瘤,1例为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6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2例未能进一步分型;2例未分型,1例为T细胞淋巴瘤。以颈部肿物、腹股沟肿物、腋下包块、盆腔肿块及锁骨上肿物等为首发症状的7例,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腹胀及腹痛、吞咽时胸骨后灼热痛、发热伴咽痛、发热伴头痛等起病6例。8例进行了ART,4例进行了化疗。4例未随访,7例死亡。结论HIV感染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发热、消化道出血等,应考虑并发淋巴瘤的可能,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积极的ART联合规范性化疗,以及适当的治疗时机仍需要补充更多的临床实践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2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肠镜表现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IV/AIDS病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HIV/AIDS病人和HIV阴性并行肠镜检查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将HIV/AIDS病人组分为A、B两组,对A组和B组的肠镜表现进行比较,并对HIV/AIDS病人组和HIV阴性组病人的肠镜表现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对照分析。结果 HIV阳性128例为HIV/AIDS病人组,HIV阴性144例为对照组。HIV/AIDS病人根据CD4细胞计数又分为A组:CD4细胞200个/μL(80例);B组:CD4细胞≥200个/μL(48例)。HIV/AIDS病人组消化系统症状中,腹痛56例(43.8%),腹泻45例(35.2%),其发热、消瘦、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肛管贅生物的发生率和肠道溃疡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HIV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低于HIV阴性组(P0.05)。HIV/AIDS病人组结肠镜下表现中,炎症性病变43例(33.6%),息肉20例(15.6%),腺癌11例(8.6%)。A组溃疡性病变检出率高于B组(P0.05)。结论 HIV/AIDS病人肠镜下表现以炎症性病变多见,其肠道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比HIV阴性病人低;HIV/AIDS病人较HIV阴性人群更容易出现肠道溃疡性病变,且随着CD4细胞的下降,肠道出现溃疡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实验室蛋白印迹条带(WB)带型,为平顶山市的艾滋病防控寻找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80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设置AIDS病人(A组)、HIV感染者(B组)、健康体检者(C组),统计分析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计数、比值和WB带型。结果 B组108例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13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D8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A组472例AIDS病人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和B组按照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再分组,按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分析,A、B两组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WB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CD8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病例以艾滋病病人为主,淋巴细胞破坏较重,HIV感染者次全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艾滋病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感染马红球菌的实验室检测生物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7例AIDS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病人的呼吸道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全血样本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合实验室资料及相关病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对2 860例AIDS病人做痰或肺泡灌洗液碱消化后培养,马红球菌培养阳性为17例,检出率为0.6%。呼吸道样本经过消化处理后能明显抑制杂菌生长(P0.05),并且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单纯HIV感染病人低(P0.05)。药敏实验中马红球菌对青霉素(17/17)、红霉素(1/17)和复方新诺明(2/17)都出现了不同程度耐药。结论云南地区艾滋病病人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率较其他机会性感染菌为低。且马红球菌比其他细菌更具有耐碱性,艾滋病病人合并感染时其T细胞免疫功能会进一步降低,该菌对于部分抗生素已经出现耐药性,及时有效的实验室监测对于指导临床诊断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58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8例病人中发热占94.8%,咳嗽占70.7%,特征性皮疹占46.6%,腹痛占39.7%,脾大占55.2%,腹腔淋巴结肿大占51.7%,贫血占81.0%。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0个/μL,50个/μL的占85.7%。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阳性47例,阳性率81.0%,其他组织、体液培养和病理阳性11例,占19.0%。GM试验阳性91.7%(44/48),G试验阳性72.0%。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占79.3%。好转出院49例(84.5%),恶化出院9例(15.5%)。结论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好发于CD4细胞50个/μL的病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依靠病原菌的培养及组织病理,抗真菌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选取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根据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分为两组,观察这两组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IRIS的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IRIS中的作用。结果共选取HIV/AIDS病人312例,A组157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B组15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组IRIS发生率为40.1%(63/157),死亡率为6.3%(4/63);B组IRIS发生率为3.9%(6/155),无死亡病例;两组IRI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IS最常见并发结核病,分别为71.4%(45/63)和33.3%(2/6)。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病人症状的有效率为90.2%。结论基线CD4细胞低下是IRIS发生的重要因素,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人发生IRIS合并结核的较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前血液相关检测结果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2016年间收治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收集的病人免疫细胞计数和血常规相关检测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19.0。结果共入组196例病人,其中HIV单一感染者75例,HIV/HCV合并感染者76例,HCV单一感染组45例。分析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及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较HIV单一感染组无显著差异(Z=-1.319,P=0.187;Z=-0.171,P=0.864;Z=-1.560,P=0.119);三组间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BC差值、HGB差值与HIV单一感染组及HCV单一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单一感染组与HCV单一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MCH外)。结论排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后,合并HCV感染未显著影响HIV/AIDS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但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更易发生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类型为主,提示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更多关注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艾滋病(AIDS)病人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糖蛋白B(HCMV-gB)基因型种类;探讨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AIDS病人HCMV-gB病毒的感染率以及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以及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对149例AIDS病人的HCMV感染情况及其HCMV-gB基因型进行分析;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CD4细胞数;运用DNAMAN 8软件对DNA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运用SPSS 2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49例AIDS病人中检出HCMV感染126例,阳性率为84.56%;HCMV-gB基因型结果如下:HCMV-gB119.84%(25例);HCMV-gB2 3.97%(5例);HCMV-gB3 13.49%(17例);HCMV-gB4 8.73%(11例);HCMV-混合型(mix)51.59%(65例);另外发现3例(2.38%)可能是一种新的基因型(HCMV-gB5)。低CD4细胞数量的AIDS病人感染HCMV-gB2、HCMV-gB4和HCMV-gB5的概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5);在病人的并发症中,肺部异常58例(46.03%),其中HCMV-gB1 16例,HCMV-Mix基因型25例。结论在AIDS合并HCMV感染的病人中,以HCMV-Mix为主,HCMV-gB1基因型也较为多见。不同CD4细胞计数的病人HCMVgB基因型分布有差异;在病人的并发症中,以肺部病变的比例最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原发性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了随访。结果11例患者中男4例,女7例,发病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为45岁。累及单侧结膜10例,双侧结膜1例,其他部位及系统未见淋巴瘤。病理形态:结膜固有层内弥漫性小-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及单核样细胞浸润,核形轻度不规则。免疫表型:弥漫性浸润细胞CD20(+)、CD3(-)、CD5(-)、CD10(-)、CD23(-)、Cyclin D1(-),5例异常表达CD43,ki67增殖指数为1%~10%。5例行Ig基因克隆性分析,均呈单克隆。6例单纯肿物完整切除,2例肿物完整切除加局部放疗,1例肿物部分切除加局部放疗,1例单纯活检,1例活检后局部注射化疗,肿物未消退,随后行肿物完整切除加局部放疗。随访时间3~122个月,截止随访日期,除2例失访,其他患者生存。其中行肿物单纯活检的患者长期带瘤生存,余8例未见复发。结论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结膜见粉红色肿物为临床特征,镜下为小-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及单核样细胞弥漫性浸润,肿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表型,增殖指数低,部分病例异常表达CD43,Ig基因克隆性分析有助于诊断,单纯肿物完整切除或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均有较好的疗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陈利  郭文  彭梅  陈新杰 《山东医药》2006,46(10):20-21
收集病理确诊的肠道淋巴瘤内镜活检标本24例,同时以确诊的20例克罗恩病内镜活检标本作为对照。病理标本均行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和S-P法标记。结果:①bcl-2、Survivin及免疫表型在肠道淋巴瘤活检标本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克罗恩病活检标本;②T细胞性淋巴瘤中CD3、CD45RO的表达明显高于B细胞性淋巴瘤中;③CD20在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高于T细胞性瘤。认为免疫表型、bcl—2及Survivin在肠道淋巴瘤中的诊断及其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 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住院治疗的24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中,发热20例,头痛14例,意识改变12例;16例病人合并肺结核,6例合并其他HIV相关神经系统病变。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76个/mm3[四分位数间距(IQR):25.3~229.3],约41.7%的病人CD4细胞计数50个/mm3。仅在2例脑脊液标本中找到抗酸杆菌。总病死率为25.0%(6/24)。低基线CD4细胞计数、意识改变、脑脊液高蛋白含量和高白细胞数以及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与病死率显著相关。一线四联抗结核强化期治疗至少进行1年,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而由于耐受性无法选择一线四联治疗的病人病死率高。结论 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至少进行一年的一线四联抗结核强化期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