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茶多糖(TPS)对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1型糖尿病(DM)的预防作用。方法比较TPS预免疫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NOD小鼠1型DM的发病率、血清C肽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胰岛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脾脏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TPS预免疫组与NS组比较,DM发病率显著降低,血清C肽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炎症程度减轻,CD8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增高,CD4/CD8比例显著降低。结论早期应用茶多糖预免疫可以预防或延缓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3,DcR3)修饰的树突细胞(DC)疫苗对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方法 将含有DcR3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小鼠DC,制备DcR3基因修饰的DC疫苗,并与同种异体的CD8<'+>T细胞共培养,分析CD8<'+>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重组DcR3腺病毒能成功转染DC,并能抑制同种异体的CD8<'+>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 重组DcR3腺病毒转染的DC对CD8<'+>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应,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ZnT8表位肽和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的疫苗对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含有ZnT8表位肽和BTLA的疫苗,免疫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对CD8+T细胞的抑制效应。结果基于ZnT8表位肽和BTLA的疫苗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8+T细胞增殖和活化。结论基于ZnT8表位肽和BTLA的疫苗对CD8+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应,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状态,并探讨针对性免疫干预。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合并T2DM患者34例,随机分为COPD+T2DM未干预组16例和COPD+T2DM干预组18例;单纯COPD患者18例作为单纯COPD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单纯COPD组患者给予常规COPD对症治疗,COPD合并T2DM患者给予常规COPD及T2DM对症治疗;COPD+T2DM干预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免疫治疗,10 mg/d,皮下注射,连用14 d;COPD+T2DM未干预组不额外加用任何免疫制剂。记录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和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水平及IFN-γ/IL-4,比较治疗前后单纯COPD组、COPD+T2DM干预及为干预组患者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和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变化。结果治疗前单纯COPD组、COPD+T2DM干预及未干预组患者CD+4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CD+8细胞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且COPD+T2DM干预及未干预组患者CD+4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均低于单纯COPD组,CD+8细胞分数均高于单纯COPD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PD+T2DM干预组CD+4细胞分数高于单纯COPD组及COPD+T2DM未干预组,CD+8细胞分数低于单纯COPD组及COPD+T2DM未干预组(P0.05)。治疗前单纯COPD组、COPD+T2DM干预及未干预组患者血清INF-γ水平、INF-γ/IL-4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COPD+T2DM干预及未干预组患者血清INF-γ水平、INF-γ/IL-4均高于单纯COPD组,血清IL-4水平均低于单纯COPD组(P0.05);治疗后COPD+T2DM干预组血清INF-γ水平、INF-γ/IL-4低于单纯COPD组及COPD+T2DM未干预组,IL-4水平高于单纯COPD组及COPD+T2DM未干预组(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T2DM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存在CD+4/CD+8细胞比值及Th1/Th2细胞比值失衡,Th细胞亚群向Th1细胞极化趋势明显,治疗中加用免疫调节剂胸腺五肽后可有效抑制Th1细胞极化趋势,改善T淋巴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Th1细胞和CD4^+Treg细胞的作用,探讨姜黄素对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周龄雌性NOD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组,分别用溶剂或姜黄素灌胃。第14周时测血糖。第20周时,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h1细胞和CD4^+Treg细胞,分析胸腺CD4^+ CD8^-T细胞、CD8+CD4^-T细胞及CD4^+Treg细胞;分选脾CD4^+Treg细胞用于检测其抑制功能。结果姜黄素组血糖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姜黄素组Th1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reg/Th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组胸腺CD4^+CD8^-T细胞、CD8^+CD4^-T细胞及CD4^+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总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组CD4^+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降低NOD小鼠外周Th1细胞、增加CD4^+Treg细胞抑制功能、缓解胸腺退化,延缓了NOD小鼠的高血糖症状。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T1DM中,炎症反应的许多组分,包括CD4+及CD8+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细胞因子、自由氧化基、一氧化氮分子等都参与了对β细胞的破坏.胰岛浸润性CD8+T细胞出现表示存在胰岛炎,提示MHC-I类限制性T细胞可能是自身免疫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原因.NOD鼠研究显示胰岛素是自身反应性CD8+T细胞的主要靶抗原.此外,NOD鼠研究还提示经过一段约7周的前胰岛炎时期,局部炎症最终将发展成自身免疫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免疫调节性CD4+CD25+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LADA、16例T1DM、25例T2DM及27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CD3+CD8+T细胞。结果①LADA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低于而CD3+CD8+T细胞高于T1DM组、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②LADA患者CD3+CD8+T细胞比例与起病年龄、FC-P、2hC-P呈负相关。结论LADA患者免疫调节性CD4+CD25+T细胞减少,不能有效维持对胰岛自身抗原的耐受;细胞毒性CD3+CD8+T细胞增多从而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红薯叶黄酮(FIBL)对老龄糖尿病(DM)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老龄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FIBL低、中和高(L、M、H)剂量组.经FIBL处理8 w后,光镜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FIBL处理8 w后,FIBL组使胰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DM对照组明显减轻.与DM组相比,FIBL组大鼠脾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CD8+T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1),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FIBL组IFN-γ、IL-2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FIBL能够调节老龄DM大鼠的免疫功能,纠正其免疫失衡状态,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脊髓损伤(SCI)对机体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的细胞总数及总T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Granzyme B、Perforin能力的变化;分析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阻断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PD-1表达后,分析CD8+T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慢性SCI小鼠脾脏总细胞数与总T细胞数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Granzyme B、Perforin比例均下降(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表达的PD-1显著性升高;阻断CD8~+T的PD-1,其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Granzyme B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性恢复。结论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通过高表达PD-1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CD8~+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遗传为基础,在某些环境因素作用下,诱发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导致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使其丧失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能力,引起糖代谢调节絮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免疫细胞参与T1DM的发生,包括致病性T细胞(CD4+、CD8+)、B细胞,树突状细胞(DCs)等。T1DM自身免疫进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遗传易感期、自身免疫攻击期、临床发病期和胰岛功能衰竭期[1]。  相似文献   

11.
T 淋巴细胞与 1 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CD8+T淋巴细胞在1型糖尿病(D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在胰岛自身抗原刺激下发生增殖,该细胞在浸润胰岛过程中需要粘附分子参与,CD4+T淋巴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参与1型DM的发病过程,CD8+T淋巴细胞在1型DM发病早期有重要作用,且与CD4+T淋巴细胞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格雷夫斯病合并2型糖尿病淋巴细胞亚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格雷夫斯病(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单纯Graves病、T2DM的鉴别。方法对2001-11~2004-11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Graves病合并T2DM患者15例分别测定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血糖等。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行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3、CD4、CD8、CD4/CD8,B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CD56)测定。同时与单纯Graves病15例、T2DM患者15例及正常健康人20名作比较。结果(1)治疗前Graves病合并T2DM组的CD19、CD4/CD8、CD4、自然杀伤细胞均较正常明显减少(P<0·05),与单纯Graves病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患者只有CD4/CD8较正常对照低(P<0·05)。(2)Graves合并T2DM组及单纯Graves病组,用他巴唑治疗1~3个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恢复,单纯Graves病组改善较明显。结论Graves病合并T2DM发生免疫异常关键是Graves病的免疫缺陷,较单纯Graves病、T2DM明显,甲状腺功能恢复与免疫异常缓解不一致,Graves病免疫功能较Graves病合并T2DM组患者恢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原特异调节的T细胞在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自发性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辅以荧光标记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分子四聚体染色,从自发性糖尿病的NOD小鼠和非糖尿病的BALB/c小鼠中分离出谷氨酸脱羧酶(GAD)多肽特异性T细胞。分别应用抗原刺激试验、酶联免疫反应、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上述T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最后将上述T细胞给NOD/scid小鼠静脉注射,检测这些T细胞对糖尿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当用不同多肽诱导同一品系时,NOD小鼠T细胞分泌不等量的干扰素-γ,相似量的白介素(IL)-4和IL-10;BALB/c小鼠T细胞分泌类似量的细胞因子。当同一多肽诱导不同品系时,NOD小鼠T细胞较BALB/c小鼠T细胞分泌较少量的IL-2但较大量的IL-4和IL-10。这些NOD小鼠T细胞均可以有效地抑制NOD/scid小鼠的糖尿病发生。结论 两种毗邻的GAD多肽诱导NOD小鼠产生的T细胞表达不同的细胞因子分泌类型,但这些NOD小鼠T细胞均可以有效地抑制NOD/scid小鼠的糖尿病,因此推论这些细胞为分泌独特细胞因子且抑制糖尿病的T调节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初诊T2DM患者,2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T2DM接受单纯胰岛素(Ins)治疗12 w,于治疗后分别采血,运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和IL-4在Th1/Th2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T2DM Ins治疗前表达CD4+IFN-γ和CD4+IL-4的细胞百分比分别(1.99±0.28)%和(2.82±0.35)%,Th1/Th2比率为0.76±0.06,治疗后表达CD4+IFN-γ和CD4+IL-4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9±0.31)%和(2.23±0.27)%,Th1/Th2比率为1.35±0.08,治疗前后相比Th1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Th2细胞有所下降(P>0.05),治疗前后Th1/Th2比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2DM Ins治疗后Th1、Th2细胞、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Homa B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能调节T2DM患者Th1/Th2的免疫失衡,有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构建诱骗受体3(DcR3)和谷氨酸脱羧酶65( GAD65)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干预1型糖尿病小鼠,观察小鼠体内CD+8T细胞的活化抑制情况和血糖水平.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腺病毒的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抑制GAD65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γ-干扰素[(50.5±7.2)对(95.4±6.9)、(91.2±6.5)pg/ml]和白细胞介素2[(46.3±5.1)对(86.1±5.2)、(80.3±7.3) pg/ml]低于阴性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同时延缓1型糖尿病的发生.提示DcR3和GAD65重组腺病毒可用于1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c IL-18-MAGE-1共表达基因疫苗接种小鼠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情况以及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al-6增殖抑制情况,探究pc IL-18-MAGE-1共表达基因疫苗抗肿瘤作用。方法用pc IL-18-MAGE-1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免疫后收集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分别作用于靶细胞即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al-6。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小鼠T细胞亚群情况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MTT法检测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共表达pc IL-18-MAGE-1基因疫苗对靶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对SMMC-7721细胞杀伤作用高于Hepal-6细胞(P<0.05)。免疫组CD4+、CD8+、CD4+/CD8+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pc IL-18-MAGE-1共表达基因疫苗通过同时激活CD4+T细胞及CD8+T细胞、增加NK细胞活性及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下调的机制.方法 6~8周龄雌性队LB/c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口服血吸虫虫卵10 000个以及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200μg,每周免疫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CD4+CD25+T细胞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IL-4、IL-10与IFN-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静脉血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4.7%,对照组为7.4%;实验组IL-10为29.2 pg/ml,对照组为11.0 pg/ml.与CD4+CD25-T细胞相比,CD4+CD25+T细胞主要合成IL-10及少量IFN-γ.CD4+CD25+T细胞显著抑制CD4+T细胞增殖. 结论 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可能通过诱导CD4+CD25+T细胞和IL-10下调机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下调的机制.方法 6~8周龄雌性队LB/c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口服血吸虫虫卵10 000个以及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200μg,每周免疫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CD4+CD25+T细胞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IL-4、IL-10与IFN-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静脉血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4.7%,对照组为7.4%;实验组IL-10为29.2 pg/ml,对照组为11.0 pg/ml.与CD4+CD25-T细胞相比,CD4+CD25+T细胞主要合成IL-10及少量IFN-γ.CD4+CD25+T细胞显著抑制CD4+T细胞增殖. 结论 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可能通过诱导CD4+CD25+T细胞和IL-10下调机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霍乱毒素(CT)联合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黏膜部位的免疫应答。方法将48只5~6周龄BABL/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用PBS、ESA和CT+ESA滴鼻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14 d,处死小鼠,ELISA测定小鼠粪便和鼻咽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计数派伊尔淋巴集结(PP)、肠上皮淋巴细胞(IEL)、NALT和鼻通道(NC)淋巴细胞数,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免疫后14 d,CT+ESA组小鼠鼻咽冲洗液和粪便sIgA水平显著高于ESA组和PBS组(P<0.01);CT+ESA和ESA组小鼠GALT部位的PP淋巴细胞显著增生,主要以CD4+T细胞为主;而IEL以CD8+T细胞增生为主,CD4+/CD8+比值降低(P<0.05)。CT+ESA NALT内淋巴细胞明显增生。CT+ESA组NC淋巴细胞显著升高(P<0.01),以CD4+T细胞增生为主。结论 CT佐剂联合ESA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GALT和NALT黏膜部位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旋毛虫感染后 7、14、2 1、2 8、35天小鼠外周血CD+ 4 、CD+ 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免疫小鼠CD+ 4 、CD+ 8细胞增加 ,CD+ 4 /CD+ 8细胞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未出现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