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调查绝经后女性患者在就诊后10年期间的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就诊于华东医院的947例45~84岁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于基线水平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骨折史、慢性疾病史等,并用双能X射线(DXA)检测患者腰椎、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于2019年11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发生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和次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基线时筛选1100例,最终947例患者完成研究,入组时平均年龄为(63.6±9.3)岁。在平均10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0.3%的女性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入组时年龄段为45~54岁,55~64岁,65~74岁,75~84岁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脆性骨折发生率分别为7.4%,11.1%,12.9%和7.5%。(2)随访期间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椎体骨折,涉及4.5%的患者,前臂、髋部、肱骨部位的骨折分别为1.4%,0.8%和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脆性骨折史、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激素使用史以及腰椎低骨量是随访期间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1)椎体骨折是老年女性患者最常见的脆性骨折类型。(2)除腰椎低骨量外,脆性骨折史、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使用激素可增加脆性骨折风险,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高龄女性PCI的3年预后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1月~2015年12月行PCI的年龄≥61岁女性患者1083例,患者年龄61~97岁,将年龄≥80岁的146例作为女性高龄组、年龄80岁的937例作为女性老年组,同期选择年龄≥80岁的男性患者113例作为男性高龄组。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随访3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临床终点事件。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PTW)校正混杂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IPTW校正后,各组基线临床特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年期间,与男性高龄组比较,女性高龄组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6.4%vs 10.6%,P_(log rank)0.05),经IPTW校正后,2组发生主要临床终点事件的风险相似(P_(log rank)0.05);与女性老年组比较,女性高龄组心源性死亡和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12.3%vs 3.0%,P_(log rank)=0.000;16.4%vs 10.6%,P_(log rank)=0.023),但经IPTW校正后,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_(log rank)0.05)。结论高龄女性行PCI不增加MACE风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效能水平对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OP患者442例,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效能水平评测,结合随访1年期间骨折事件,分析效能水平对老年OP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效能水平高、中和低三组中1年内累积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1.36%,19.7%和25.3%,三者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高效能水平是老年OP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36、0.612;三组间与OP骨折发生相关行为因素的比较(吸烟、饮酒、体重、饮食、锻炼、跌倒行为)差异显著(χ2=20.906、19.364、15.571,15.575、13.256;F=26.26;P0.05);结论高效能水平可促进老年OP患者健康行为的转变,预防老年OP患者骨折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龄(80岁)患者起搏器术后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共127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观察60天随访期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127例患者中,随访期间出现并急性发症者21例(16.5%),其中电极脱位1例(0.8%),气胸2例(1.6%),局部血肿9例(71%),术侧神经损伤2例(1.6%),皮下气肿1例(0.8%),静脉血栓1例(0.8%),心包积液1例(0.8%),术后室性心律失常4例(3.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身体质量指数(BMI)低、合并心房颤动对出现急性并发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急性并发症比例为16.5%,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BMI低、心房颤动,需加强此类高龄患者起搏器术后的治疗及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与骨折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T2DM合并OP患者174例作为T2DM合并OP组,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选取同期单纯老年T2DM患者50例作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CTRP3表达。分析各组间血清CTRP3表达差异、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CTRP3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血清CTRP3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T2DM合并OP组、T2DM组、对照组血清CTRP3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血清CTRP3水平显著低于无骨折组(P<0.05);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CTRP3与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HOMA-I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CTRP3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曲...  相似文献   

6.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易于致病理性骨折,极大威胁老年人群的健康,亚洲地区是OP的高发地区,我国2006年资料显示,OP患病人数约9 060万,2000年资料显示女性OP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1].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常见合并症,老年女性COPD合并严重OP有着极高的椎体病理性骨折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也极高.既往虽有成功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OP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报道,但在高龄COPD患者中的应用缺乏研究.COPD患者肺功能减退对PVP安全性具有影响,而OP疼痛可导致患者心肺功能恶化,因此研究PVP在COPD合并OP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临床意义.本文旨在介绍PVP治疗2例高龄COPD合并OP患者,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收集入住本院的61例行PCI术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为80~88(82±2)岁。19例行急诊PCI术,42例为择期PCI术,观察近期(住院期间)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和临床预后。结果61例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39例(64%),双支血管病变16例(26%),单支血管病变6例(10%);完全闭塞病变25例(41%);14例(34%)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手术操作成功率97%,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达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其中造影剂肾病6例(10%)。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3%,均为心源性死亡,4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22%,包括3例心脑源性死亡、2例其他原因死亡。结论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期间病死率和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较低,但患者病变重,并发症尤其是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特点及近远期的疗效。方法:在2004年1月~2006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83例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女性组(年龄≥75岁,48例)和非高龄女性组(年龄<75岁,135例),同时入选同期77例高龄男性组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非高龄女性组相比,高龄女性组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多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P<0.01),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与高龄男性组相比,高龄女性也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尽管冠状动脉病变分布及严重程度相似(P>0.05),但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0.05)。高龄女性与高龄男性患者的总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校正了基线特征后,女性患者的危险降低(OR=0.82,95%CI0.675~0.989,P<0.05)。结论: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总病死率与高龄男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46例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一组73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73例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临床并发症的概率5.48%(4/73)远远大于对照组的16.4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使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因ACS住院治疗的高龄患者338例,根据NT-proBNP水平分为高水平组84例(NT-proBNP≥1228.7 ng/L)和低水平组(NT-proBNP1228.7 ng/L)254例。检测基线NT-proBNP水平,计算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观察出院后1年及长期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高水平组NT-proBNP、GRACE评分、GRACE评分高危比例明显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高龄ACS患者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34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能预测高龄ACS患者短期和长期MACE风险(P0.05,P0.01)。短期随访中发生MACE 24例(7.4%),长期随访中发生MACE 152例(49.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水平组短期及长期随访MACE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log rank)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后,高水平NT-proBNP与高龄ACS患者短期及长期随访MACE发生风险独立相关(HR=2.841,95%CI:1.172~6.884,P=0.021;HR=1.653,95%CI:1.138~2.399,P=0.008)。结论高水平NT-proBNP是高龄ACS患者短期及长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维生素D(VD)水平及发生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33例T2DM合并OP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133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25羟VD〔25(OH)V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进行OP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25(OH)VD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中血清25(OH)VD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2.152)、性别(OR=2.275)、糖尿病病程(OR=2.251)、体重指数(BMI)(OR=2.232)、空腹血糖(OR=2.118)、糖化血红蛋白(OR=2.179)。结论 T2DM合并OP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VD缺乏更严重。高龄、女性、糖尿病病程较长、低BMI、血糖控制不好的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性更高,提示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对高危人群的骨密度异常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OP发生率,提高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均25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来曲唑或阿那曲唑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600 mg(钙尔奇)+活性维生素D(罗盖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滴唑来膦酸4 mg(艾朗),每年1次。随访2年,在内分泌治疗前(基线)、内分泌治疗第1、2年进行骨密度检测。收集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骨折风险分数值。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腰椎及股骨颈两个部位骨密度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对照组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观察组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基线值显著提高,治疗2年后高于显著治疗1年后,观察组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两个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唑来膦酸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中,能够提高骨密度,预防骨丢失,降低骨折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7月~2015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民族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依据年龄分为75岁组(17例)和≥75岁组(17例)。比较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并记录临床终点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各置入支架17枚,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手术成功率为100%。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7.6%vs.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岁组患者随访期间共2例(11.7%)发生临床终点事件,1例(5.9%)为脑梗死,1例(5.9%)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5岁组患者也有2例(11.7%)发生临床终点事件,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访结束无患者死亡。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中国低收入老年人群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招募1 877名60岁以上老年人,测量骨矿物质密度、空腹血糖(FPG)和脂质水平,分析OP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人群OP患病率为7.6%,女性(11.7%)高于男性(2.6%),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随教育水平提高而下降。调整协变量后,女性、高龄、FPG升高及低BMI水平是OP的独立危险因素。FPG每升高1 mmol/L,患病率增加25%(P0.001),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 kg/m2,患病率减少6%(P=0.033)。结论控制FPG、关注偏瘦老年女性以预防OP,对减轻老年人的骨折负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M)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病率和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P已成为DM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对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水平及OP风险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1~2].我们测定绝经后T2DM患者的BMD水平,并分析影响BMD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绝经后T2DM患者OP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高龄 (≥ 8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3年 10月收治的行急诊PCI(<12h)的AMI患者中≥80岁的 2 1例 (高龄组 )和 <6 0岁的 37例 (年轻组 ) ,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 )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高龄组心力衰竭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年轻组 (分别为 71%vs 16 %和 81%vs35 % ,P均 <0 0 5 ) ,高龄组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年轻组 [(6 3 6± 17 0 )minvs (5 5 3± 13 0 )min ,P <0 0 5 ]。两组患者急诊PCI成功率均为 10 0 %。住院期间死亡高龄组 2例 ,年轻组 0例。随访 4个月至 4年 ,高龄组发生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2例、猝死 0例 (共占 2 4 % ) ;年轻组发生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0例、猝死 0例 (总计 8% ,P <0 0 5 )。结论 高龄AMI患者急诊PCI成功率高 ,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延长 ,围手术期死亡和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和骨折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WC、血糖、血脂水平、不同部位BMD、OP发生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体重、体质量指数、WC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BG、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男性患者L2 BMD显著低于女性(P0.05),股骨颈、Wards三角BMD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L2 BMD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男性人员(P0.05),女性患者股骨颈、Ward三角BMD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女性人员(P0.05)。2型糖尿病组女性患者L1 OP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女性人员(P0.05),男性患者L2、L1-4 OP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男性人员(P0.05);女性患者股骨颈、Wards三角、全股骨OP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女性人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和骨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7至2009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1年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出院患者信息系统中,出院日期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18岁及以上且出院诊断包含NVAF的北京市户籍病例,排除接受了射频消融术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通过将出院患者信息系统和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链接和查重,收集1年内这些NVAF患者中发生的血栓栓塞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性别和CHA_2DS_2-VASc评分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绘制风险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NVAF患者28 871例,平均年龄(72.7±10.2)岁,其中女性占48.2%,女性患者伴随更多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糖尿病。在1年的随访期间,有2 313例(8.0%)患者发生了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事件的患者年龄更大,CHA_2DS_2-VASc评分分值更高,伴随更多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糖尿病(P均<0.001),而伴随充血性心力衰竭(P<0.001)、血管疾病(P=0.002)的患者更少。血栓栓塞事件的人年发病率为8.4/100人年,且随CHA_2DS_2-VASc评分分值的升高而升高。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中,CHA_2DS_2-VASc评分在2分以上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1),而女性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在3分以上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基线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血栓栓塞病史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讨论:北京市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人年发病率高于国外人群水平,高龄、基线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血栓栓塞病史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对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和伴随疾病的防治,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P) 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约为36%,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2倍。OP并发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复杂,骨密度降低、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高。在规范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对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