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总结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9月,对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对其围手术期处理及术中特殊处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8例,其中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7%(2/54)。心包、纵隔引流多开胸止血3例,室颤3例,脑梗死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例,半年后再手术。二尖瓣置换3年后出现下消化道出血1例。二尖瓣置换半年后出现SBE而行双瓣置换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防治术后并发症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
重症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60例重症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提出了重症病例的判断标准,讨论了急诊瓣膜置换的指征,认为加强术前心肌氧供需平衡的调节和治疗,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心脏复跳后并发症的处理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正确使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3年9月至2002年9月,对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8例,其它心脏病变9例.45例进行三尖瓣成形,16例进行左心房折叠术.39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175例中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5%.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19例,心室颤动7例.随访137例,平均随访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资料。对围术期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早期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心排2例,脑出血死亡1例。晚期脑内出血、心内膜炎脑梗死各死亡1例,小脑出血1例治愈,心内膜炎再次手术1例治愈,存活者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保留瓣下装置及三尖瓣成形,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17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诊断标准和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1980年 1月至 1998年 2月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 175例 ,其中男性 80例 ,女性 95例 ,年龄 12~ 6 6岁 ,术前心功能Ⅲ级 40例 ,Ⅳ级 135例。二尖瓣置换 111例 ,其中 40例为再次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 2例 ,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 6 2例。全组置入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 32例 ,左房血栓清除 17例 ,左房成形12例 ,冠状动脉搭桥、经主肺动脉内关闭未闭动脉导管及异常传导束切割各 1例。结果 :早期死亡 10例(5 6 % )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室颤为最常见原因。结论 :注重术前准备 ,适当选择手术时机 ,合理纠正病变 ,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资料.对围术期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心排2例,脑出血死亡1例.晚期脑内出血、心内膜炎脑梗死各死亡1例,小脑出血1例治愈,心内膜炎再次手术1例治愈,存活者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保留瓣下装置及三尖瓣成形,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36~72岁,平均(52.6±17.2)岁。术前以改善心功能为主,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术中注意保护心肌,尽量保留二尖瓣瓣下组织,积极处理巨大左房及三尖瓣返流。术后强心、扩管、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同时防治心律失常,并合理的心脏康复治疗。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3.4%(2/58),死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随访56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4年,死亡1例。结论: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重视围手术期的每个环节的管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中使用改良超滤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加用改良超滤,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十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复温开始超滤,在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开始改良超滤,超滤时间和超滤量以红细胞压积来决定,根据患者的血容量、胶体渗透压、红细胞压积,选择超滤速度和滤出量。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改良超滤能高效超滤多余水分减少机体水肿和滤出炎症介质减少炎性反应,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顺应性,明显提高术后心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和每搏指数,减少术后早期尿量,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应用改良超滤会有效提高术后早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6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4.9%;发生并发症27例,并发症发生率16.6%。术后随访心胸比(CT)、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S)均较前缩小,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彻底纠正三尖瓣反流及严密的术后监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附7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均采用机械瓣。患者术前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47例。共行二尖瓣置换术2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37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术6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7例,左房成形术1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认为良好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后都实施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50例患者手术后的心脏功能的恢复都良好,没有发生并发症,都治愈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在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48-3150
目的探讨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9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极化液组(对照组)和含磷酸肌酸极化液组(观察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脏指数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心脏复跳率(89%)、术后24 h的心脏指数(2.72±0.5)、射血分数〔(60.1±8.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19.64±7.61)U/L〕,肌钙蛋白I〔(0.75±0.36)ng/ml〕,心律失常发生率(35.3%),术后24 h酸中毒发生率(12.3%)均较对照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36.18±8.21)U/L〕,肌钙蛋白I〔(1.45±0.89)ng/ml〕,心律失常发生率(59.8%),术后24 h酸中毒发生率(21.2%)明显下降(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前后应用含磷酸肌酸极化液有显著保护心肌的作用,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附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49例,其中行二尖瓣闭式扩张10例,MVR5例,MVR+TVP12例,AVR11例,DVR+TVP4例,DVR11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8.16%)。认为术前改善全身情况及心功能,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重症瓣膜病疗效的关键,其中术式选择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心脏瓣环结构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探讨采取自体心包片重建心脏瓣环技术在重症瓣膜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和疗效。 方法: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且同期需行瓣环结构重建的手术病例23例,其中风湿性或老年性退行性钙化性瓣膜病变的钙化斑累及瓣环结构1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侵蚀瓣环结构6例,先天性主动脉根部瓣环发育不良4例。其中清除侵蚀瓣环结构的异常组织后,瓣环位置的缺损样病变采取自体心包片予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重建瓣环结构;先天性主动脉瓣环发育不良者施行瓣环切除心包片修补瓣环扩大重建术及瓣膜置换术。 结果:术后早期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全组手术重建的心脏瓣环结构完整,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死亡病例,均获满意的治疗效果。随访0.5~3.5年,近中期无心脏破裂穿孔、组织溶血、瓣周漏、血栓形成、心内膜炎感染复发等并发症。 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采取自体心包片重建瓣环技术安全可靠、方便易行、经济实惠,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5岁以上住院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的临床和心脏超声检查资料。结果:100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占同期1515例心脏超声检查的6.6%,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前发病率为0。病变主要侵犯主动脉瓣,其次为二尖瓣,临床特征性表现较少,多与高血压、冠心病并存。结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大多数病程进展缓慢,少数可以引起心衰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韦保连 《内科》2008,3(6):956-957
重症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窦极度扩张伴广泛出血,肝功能代偿不全,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临床上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其病情发展迅猛,病势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早治疗、精心护理是重症肝炎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科室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20例重症肝炎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应用于重症二尖瓣替换术中的改良左心减压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14例重症二尖瓣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术前均予以调整心功能治疗2周以上,术中应用改良左心减压方法。结果:14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术中顺利停体外循环机,10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除颤后心脏复跳。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术后3周复查心脏彩超,患者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房内径较前减小(P0.05)。随访1~12月,患者心功能状态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左心减压应用于重症二尖瓣替换术效果良好,有助于术中心肌保护,增加体外循环结束时心脏自动复跳机会,可减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循证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英 《山东医药》2007,47(36):32-32
2003年4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循证护理(EBN)方法对16例重症胰腺炎(ASP)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某地区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延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延迟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的77例患者研究,住ICU时间延迟(术后ICU时间>5 d)患者作为住ICU延迟组,以住ICU时间无延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治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77例,其中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延迟患者1 1例,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延迟发生率为14.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术前肾功能损害、术后呼吸衰竭为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延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术后呼吸衰竭(OR =27.481,95% CI:2.477~304.89);血液透析(OR =8.438,95% CI:1.020~69.816).结论 术后呼吸衰竭、血液透析是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时间延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胸外科638例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2000年2月.2003年11月共收治胸外科病人638例。先将胸外科在ICU监护情况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