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分别测定血清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并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结果临床白蛋白尿组血清C肽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629,P<001)。结论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CR< 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CR30~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ACR> 300 mg/g),每组均为5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HbA1c、肌酐、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尿脂联素水平.结果 血、尿脂联素及HbA1c水平在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46,65.26,5.37,P均<0.05);血肌酐水平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依次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依次降低(F=54.67,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脂联素与血肌酐、ACR、血脂联素、HbA1c呈正相关(r=0.66,0.61,0.62,0.35,P均<0.05),与eGFR呈负相关(r=-0.7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尿脂联素与血肌酐、HbA1c、ACR、eGFR及血脂联素相关(P均<0.05).结论 尿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者20例(BDR组)、T2DM无视网膜病变者22例(NDR组).另外选择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查眼底、检测sCD16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尿微量白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BDR组、NDR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SBP、FPG、2hPG、HbA1c、HOMA-IR、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与NDR组相比较:病程、血清SBP、FPG、2hPG、HbA1c、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年龄、BMI、DBP、Cr、TC、TG、LDL-C、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微量白蛋白(mALB)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大小将126例老年DN患者分为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和m ALB组(30 mg/24 h≤UAER300 mg/24 h),同时选取63例无DN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对照组,并选取63例无糖尿病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4组血清HbA1c、CRP及mALB水平,并分析老年DN患者HbA1c、CRP及mALB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蛋白尿组、mALB组、糖尿病对照组血清HbA1c、CR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mALB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蛋白尿组、mALB组HbA1c、CRP及mALB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临床蛋白尿组HbA1c、CRP及mALB均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N患者血清mALB与UAER呈线性相关关系(P0.05),HbA1c、CRP与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及炎症反应参与了DN患者肾微血管的病变过程,血清HbA1c、CRP及mALB与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80例,根据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蛋白尿(CAU)组;根据患者HbA 1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同时检测各组血常规生化指标。选择30位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HbA 1c、三酰甘油(TG)水平较高,而血液中肌酐(Cr)水平较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CAU组和MAU组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NAU组;而CAU组显著高于MAU组,CAU组、T2DM组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NAU组、MAU组、CAU组FBG、HbA 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2DM患者UAER越高,HbA 1c水平也相应增高,同时检测HbA 1c、UAER与其他生化指标对糖尿病的医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分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将1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分为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3组,分别测定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等,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合并率、HOMA-IR均明显升高,而eGFR明显下降(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高血压合并率、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HOMA-IR亦均明显升高,而eGFR明显下降(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增多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血清肌酸激酶的检测价值。方法此次抽选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做研究,按血清肌酸激酶分甲组(血清肌酸激酶上升,50例)、乙组(血清肌酸激酶正常,50例)。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以及慢性并发症情况。结果甲组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空腹血糖、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血清肌酸激酶的检测价值很高,可帮助预测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焕乐  张戈  井源  成淑英 《山东医药》2012,52(25):63-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踝肱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将158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73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85例。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水平;多因素线性相关及回归分析评价UAER对baPWV的影响。结果与NA组相比,MA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SBP、FPG、HbA1C、TG、TC、LDL-C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多因素线性相关及回归显示,UAER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5)并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UAER与baPWV关系密切,UAER水平升高是T2DM早期动脉硬化及弹性功能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12周,检测干预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和UAER。结果胰岛素干预后,A组、B组和C组FPG、HbA1c、HOMA-IR、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SOD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丙二醛、UAER、MA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MAGE与HOMA-IR、UAER、丙二醛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HbA1c、HOMA-IR、MAGE、丙二醛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OD是保护因素。结论血糖波动与体内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液足细胞(PC)排泄与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相关性及糖尿病状态下PC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各20例,肾功能衰竭组13例;20例正常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法Podocalyxin多克隆抗体标记、计数尿PC。监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等指标。结果(1)正常白蛋白尿、肾功能衰竭、正常对照各组尿PC中位数为0,大量白蛋白尿组尿PC较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增多[2.62(0~7.2)cells/ml比1.28(0~3.72)cells/ml,P〈0.05];(2)尿PC与UAER、TC、收缩压、舒张压、HbA1c和病程均呈等级正相关,但尿PC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仅收缩压和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尿PC排泄的因素仅有收缩压(r=0.527,P〈0.01)和TC(r=0.421,P〈0.01)。结论PC损伤脱落参与DN的发生和进展,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状态下PC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摄盐量与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检测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钠及尿微量白蛋白。根据患者尿钠水平换算摄盐量分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摄盐量与各指标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蛋白尿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患者24 h尿钠排泄量分组,其中低钠组54例、中钠组78例、高钠组48例,三组在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TC及24 h尿蛋白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4 h尿蛋白与SBP、每日摄盐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及每日摄盐量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钠盐摄入量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纳盐摄入量,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的老年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 selectin,sE sel)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5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E sel水平,并测定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BUN、UAER(尿白蛋白排出率)水平。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sE sel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均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均为P<0.05);sE sel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血清sE sel参与了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DR)、糖尿病肾病(DN)的严重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 HDL-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方法 将1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89例)、异常白蛋白尿两组(63例),分别测定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及24 h尿白蛋白量(UAER)等,并计算non-HDL-C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结果 异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年龄、并存高血压病史患者数、收缩压、Scr、FIB分别为(74.6±7.3)岁、57例(90.5%)、(146.8±23.2)mm H g、(1.0±0.7)μmol/L、(4.8±1.5)g/L,与正常白蛋白尿组(71.6±7.2)岁、59例(66.3%)、(137.7±19.2) mm Hg、(0.8±0.3)μmol/L、(4.2±1.3)g/L比较均明显升高(t=-2.536、-2.656、-2.474、-2.857,x2=11.936,均P<0.05);而异常白蛋白尿组患者eGFR( 68.5±31.2)ml· min 1·1.73 m-2,比正常白蛋白尿组(81.4±25.9)ml·min-1·1.73 m-2明显下降(t=2.791,P<0.05).异常白蛋白尿患者中FIB升高患者数中(45例,71.4%),明显高于FIB正常患者数(18例,28.6%)(X2=8.085,P=0.004);且FIB升高组(88例)的异常白蛋白尿患者的eGFR(62.6±30.5)ml·min-1·1.73 m-2,明显低于FIB正常组(64例)(83.2±28.7)ml· min-1·1.73m 2(t=2.459,P=0.01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non- HDL-C、TG、TC、FIB均呈正相关(r=0.276、0.268、0.243、0.176,均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166,P<0.05). 结论 FIB、non-HDL-C水平的升高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非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非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根据24h尿MAU量分为正常组78例(MAU30 mg/24h)和MAU组64例(MAU 30~300mg/24h)。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CIMT增厚率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结果:BMI、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MAU组中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MT、CIMT增厚率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在MAU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U量与HbA1c(r=0.205,P=0.014)和CIMT值(r=0.294,P=0.000)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MAU与颈动脉硬化相关,可能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肥胖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100例肥胖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调脂、戒烟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持续治疗12 w后,测量体重、身高,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吡格列酮治疗12w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UAER、β2-MG、HbA1c、FPG、TG、LDL-C、BMI均明显下降,HDL-C则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UAER、β2-MG、HbA1c、FPG、TG、LDL-C、BMI均下降明显,HDL-C则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治疗肥胖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尿β2-MG、降脂、降糖、降低体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与血糖控制水平等多种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在20~200μg/min之间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测定其72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水平以及HbA1c、血压和血脂谱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患者平均UAER、HbA1c水平、平均血糖水平(Glu-Ave)及平均血糖波动水平(Glu-SD)分别为143.10±77.8μg/min、7.87±3.0%,7.04±1.7mmol/L及1.93±1.1mmol/L。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分别与病程、HbA1c、Glu-Ave、Glu-SD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0、0.431、0.626、0.555和0.394、0.473、0.734、0.709)(P均<0.05)。而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相关(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程及平均血糖水平(Glu-Ave)进入回归方程,与A/C呈显著正相关(R2=0.566,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其在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13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和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分析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尿白蛋白排泄量高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视网膜病变的预报和监测指标,糖尿病患者自确诊起即应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poB与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1b)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肝肾功能、TC、TG、HDL-C、LDL-C、ApoB以及HbA1c。结果DN组病程、SBP、HbA1c、TC、TG、ApoB均高于NUA1b组,HDL-C低于NUA1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病程、SBP、HbA-C以及ApoB呈正相关;调整病程、SBP、HbA-C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poB与UACR仍显著正相关。结论ApoB可能是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真如社区499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06例(21.2%)伴有视网膜病变,127例(25.5%)伴有肾脏病变,其中53例(10.6%)既有DR又有DN。糖尿病病程、HbA1c在NR与D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eGFR在不同蛋白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眼底分级、log转换的尿ACR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吸烟、高血压史、及各项标化的生化指标为自变量做直线回归,可见年龄、吸烟、HbA1c、蛋白尿与视网膜病变相关;高血压、HbA1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尿ACR相关。结论: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并要早查,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