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分别接受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30)、索拉非尼联合TACE(二联疗法,n=70),或者索拉非尼联合TACE和RFA(三联疗法,n=121)治疗的221例HC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其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疗法治疗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接受三联疗法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二联疗法(9. 5个月vs 4. 3个月,χ2=12. 77,P=0. 000 4),或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组(9. 5个月vs2. 0个月,χ2=16. 69,P 0. 000 1)显著延长。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60岁,BCLC分期C期,Child-Pugh分级B级、C级,血清AFP 200 ng/ml,肿瘤低分化,肿瘤直径 5 cm,有微血管侵犯(MVI)或有肝外转移(EHS)的肝内肿瘤,以及未出现索拉非尼相关副作用(P值均0. 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和RFA治疗可延长HCC患者的生存期。年龄60岁和肿瘤负荷严重是影响HCC患者疾病进展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前血清血脂成分Apo A1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6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16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RFA术治疗,并搜集患者TACE联合RFA治疗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乙肝、是否合并肝硬化、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Child分级、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采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低水平Apo A1与较差PFS具有显著相关性(HR=0.574,95%CI:0.361~0.912,P=0. 019)。然而与OS相比,两者却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前血清Apo A1可能成为预测HCC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巴塞罗那(BCLC) 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BCLC-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54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资料,通过门诊、住院或电话随访所有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将单因素分析中P 0. 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154例BCLC-B期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7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 5%、59. 7%、50. 6%和36. 1%。将患者按照BCLC-B期亚分期分为B1、B2、B3、B4期,B1期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B2~B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881,P=0. 001); RFA后1个月达到完全消融、年龄60岁、术前AFP 400 ng/ml、胆碱酯酶≥4000 U/L、TBil≤21μmol/L、Child-Pugh A级,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直径3 cm组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不完全消融、年龄≥60岁、AFP≥400 ng/ml、胆碱酯酶4000 U/L、TBil 21μmol/L、ChildPugh B级、肿瘤数目 3个、肿瘤最大直径 5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 002,P 0. 001;χ~2=6. 336,P=0. 012;χ~2=10. 765,P=0. 001;χ~2=6. 933,P=0. 008;χ~2=4. 624,P=0. 032;χ~2=5. 570,P=0. 018;χ~2=6. 761,P=0. 009;χ~2=7. 430,P=0.02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消融评价[P 0. 001,比值比(OR)=21. 950,95%可信区间(95%CI):11. 817~40. 772]、ChildPugh分级(P=0. 002,OR=2. 190,95%CI:1. 329~3. 609)、AFP水平(P=0. 014,OR=1. 760,95%CI:1. 122~2. 760)、B期亚分期(P=0. 004,OR=2. 178,95%CI:1. 284~3. 694)是BCLC-B期肝癌患者RFA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BCLC-B期肝癌安全有效,不完全消融、AFP≥400 ng/ml、Child-Pugh B级、BCLC-B期亚分期越晚是影响BCLC-B期肝癌RFA治疗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ABCR评分系统对肝细胞癌患者再次TACE治疗的指导价值,并探讨ABCR评分为1~3分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不同ABCR分值患者再次TACE治疗的有效性,选取连续行TACE治疗(至少2次,且不联合全身系统治疗)的229例患者为A组,并分为A1组(ABCR评分≤0,n=92)、A2组(ABCR评分:1~3分,n=78)和A3组(ABCR评分≥4,n=59);为研究ABCR评分为1-3分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期,选取首次行TACE治疗的ABCR评分为1~3分的118例患者为B组,分为B1组(首次TACE后继续TACE,n=78)、B2组(TACE联合索拉非尼,n=21)和B3组(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19)。分析以上各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期。结果 A1组中位生存期32.0个月(95%CI:27.7~36.3); A2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95%CI:8.4~12.2); A3组中位生存期4.6个月(95%CI:3.7~5.5)。A1组生存期优于A2组(χ2=106.99,P 0.01),A2组生存期优于A3组(χ2=49.66,P 0.01)。B1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95%CI:8.4~12.2),B2组中位生存期14.8个月(95%CI:7.8~21.8),B3组中位生存期6.0个月(95%CI:4.6~7.4),B2组生存期优于B1组(χ2=6.80,P 0.01)和B3组(χ2=29.89,P 0.01)。结论 ABCR评分对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ABCR评分≤0,可考虑继续TACE治疗;评分≥4,TACE治疗可能无法使患者获益;评分为1~3,TACE联合索拉非尼可能使患者生存期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C期肝细胞癌(HCC)的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次诊断并治疗的BCLC C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n=20)、TACE+索拉非尼组(n=18)、TACE+消融组(n=17)、手术+TACE组(n=20)、手术+TACE+消融组(n=16)。随访并记录患者生存状况及具体死亡时间,比较各组生存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绘制总生存率曲线,采用log-rank比较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HCC患者91例,随访终止日期为2016年11月1日,随访率为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外转移、肿块类型、肿瘤最大直径、治疗方案等是BCLC C期HCC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P=0.019)、肿瘤最大直径(P=0.018)、肝外转移(P=0.026)、治疗方案(P=0.006)是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方案治疗的BCLC C期HCC患者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1,P0.001)。其中,手术+TACE+消融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其他4组(P值均0.05);TACE+消融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TACE+索拉非尼组(P值均0.05);手术+TACE组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TACE+索拉非尼组(P值均0.05)。结论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肝外转移、治疗方案是影响BCLC C期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切除的BCLC C期HCC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予TACE预防复发;复发后病灶继续予TACE或消融治疗,若有机会可再次行外科切除;不可手术切除的BCLC C期HCC首选TACE联合消融治疗,二者可优势互补,提高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并评估现有肝癌预后评价模型的指导价值。方法筛选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全国24家三级医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最终共纳入266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Cox回归模型;计算HAP评分、mHAP评分、mHAP2评分、mHAP3评分及6&12标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C指数,比较各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所纳入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867个月,根据Child-Pugh分级,Child-Pugh A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067个月,明显长于Child-Pugh B级患者的5.967个月(χ2=5.181,P=0.023)。AFP≤800 ng/ml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3.10个月,而AFP>800/ml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3,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AST、ALT与患者的生存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1.186,95%CI:1.058~1.329,P<0.05)、肿瘤直径(HR=1.047,95%CI:1.001~1.095,P<0.05)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6&12标准的1年、2年、3年AUC分别为0.651、0.655、0.641,高于其他模型,而6&12标准和新建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577和0.579,高于其他模型。结论在AFP水平较低、肝功能良好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TACE是安全有效的。肿瘤直径和肿瘤数目为筛选合适的患者行TACE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现有的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的预后评价模型中,6&12标准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ELD评分系统和Child-Pugh评分系统评估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围术期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行肝切除术的12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ELD和Child-Pugh评分系统对肝切除术围术期的风险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价值。结果 MELD评分系统和Child-Pugh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44.26%和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P=0.37)。两种评分系统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3),以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时,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患者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低于B级和C级患者(χ~2=7.05、7.03,P=0.01、0.01);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级和B级患者(χ~2=11.37、6.38,P=0.00、0.00);不同MELD评分分级间肝功能不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34.99、31.97,P=0.00、0.00),MELD评分越高,肝功能不全发生率越高。随着MELD和Child-Pugh评分的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在肝功能和并发症的评估上,MELD评分系统与Child-Pugh评分系统具有相关性(r=0.56,P=0.03)。结论 MELD和Child-Pugh评分系统均能有效预测术后肝功能,MELD评分系统评估并发症的发生优于Child-Pugh,MELD评分系统对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预测效果优于Child-Pugh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早期序贯经皮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大肝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大肝癌患者,患者至少有1个肿瘤最大径≥5 cm。D1行TACE术。D5±2行RFA术。其中主要观察终点为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观察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R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结果共45例患者入组,分为Child-Pugh A级25例(A组)、Child-Pugh B级20例(B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6岁(39-78岁)。中位随访期为746天(90-1410天)。TACE联合RFA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多为轻至中度,最常见的包括ALT升高(88.9%)、发热(86.7%),AST升高(84.4%)。两组患者安全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近期疗效TTP及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较B组OS有延长趋势,中位OS分别为532、30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治疗有效为TTP独立预后良好因素(P=0.011);HBe Ag阳性显著增加疾病进展风险(HR=2.741,P=0.023)。结论采取TACE早期序贯RFA治疗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肝脏损害并未因肝功能基线差异而有显著差异。近期疗效是决定大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鲁荣华  杨群  杨列永  李苓 《肝脏》2012,17(4):254-255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HBV DNA阳性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HBV DNA阳性(>103拷贝/mL)的HCC患者122例,随机分为TACE+恩替卡韦治疗组(60例)和TACE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 DNA定量、实体瘤体积变化和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1年及2年后,治疗组HBV DNA定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x2=26,34,P<0.05;x2=14.69,P<0.05),Child-Pugh积分较对照组降低(7.15±1.25与8.34±1.66,7.40±1.52与9.89±1.63),治疗组和TACE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7.1%( P<0.05),实体瘤缩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x2=0.02,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可改善HBV相关性HCC患者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巨块型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1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的经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108例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组和Child-Pugh B组,Child-Pugh A组有90例,Child-Pugh B组有1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8 mo的随访,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术后3、6、12、18 mo Child-Pugh A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7.77%、68.88%、22.22%、13.33%,Child-Pugh B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2.22%、44.44%、16.66%、5.55%.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6.51 mo±0.82 mo,中位生存期为7.45 mo.Child-Pugh A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7.74 mo±0.85 mo,中位生存期为8.06 mo,Child-Pugh B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4.57 mo±1.78 mo,中位生存期为5.74 mo.比较Child-Pugh A组与Child-Pugh B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ild-Pugh A级患者较Child-Pugh B级患者更能够从TACE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分析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70例肝癌病人,根据肝癌情况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病人生存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根据病人预后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利用Cox回归模型对所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初发组及复发组均取得较好疗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P=0.009)、Child-Pugh分级(P=0.003)、甲胎蛋白(AFP)(P=0.006)、合并肝静脉侧支循环(P=0.012)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或复发性肝癌疗效安全肯定,总胆红素、Child-Pugh分级、AFP和合并肝静脉侧支循环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法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2月入住我院HCC诊断明确,并采用TACE治疗的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应用补气活血法联合TACE,对照组单纯TACE,比较2组的卡氏评分、无进展生存期、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及总生存期。[结果]2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分期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4个月,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生存率(97.20%)高于对照组(9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年生存率(61.10%)高于对照组(3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均值30.83个月高于对照组的20.0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气活血法联合TACE治疗HCC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地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1年生存率,但不能改善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3月在南方医院肝肿瘤中心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70例,包括恩替卡韦治疗组114例,对照组(未抗病毒治疗)56例。记录治疗前基线的人口学资料,ALT、AST、TBil、Alb、PLT和Child-Pugh分级,HBeAg和HBV DNA水平,AFP、BCLC分期,以及治疗后4~8周的HBV DNA水平,ALT、AST、TBil、Alb和Child-Pugh分级变化和治疗后长期的生存状况。观察患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获益(总生存期)。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治疗前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发现与乙型肝炎再活动的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期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间差异性。结果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乙型肝炎再活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15.79%vs 16.07%,χ2=0.002,P=0.962)。PLT水平在乙型肝炎再活动组与无乙型肝炎再活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2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是乙型肝炎再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00,P=0.015)。恩替卡韦组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56.20%、30.30%和13.20%,对照组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60.60%、27.20%和16.30%,两组在总体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75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TACE术后HBV复制,从而减少TACE治疗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瘤栓内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主支瘤栓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1例HCC伴门静脉主支瘤栓患者资料,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龄24 ~ 73岁,平均50.1岁.其中采用TACE联合瘤栓内PEI治疗26例(A组),只接受TACE治疗25例(B组),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近期内门静脉瘤栓及肿瘤变化,随访生存时间.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1s精确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计算中位生存期,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与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51例患者随访3 ~ 24个月.A、B两组TACE治疗次数分别为(3.2士1.4)次对比(2.4±0.9)次,t=2.22,P=0.032;A组瘤栓内PEI治疗2~8次.对瘤栓有效率为19/26对比10/25,x2=5.685,P=0.019.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肿瘤治疗反应(CR+ PR+ SD)为20/26对比18/25,x2=0.163,P=0.705;17/20对比10/19,x2=2.58,P=0.027.生存时间:A组5~ 23 (12.85±6.02)个月,B组4~ 16(8.65土3.39)个月,t=3.051,P=0.004.结论 对于HCC合并门静脉主支瘤栓患者,TACE联合瘤栓内PEI治疗优于单用TACE治疗,联合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门静脉瘤栓,增加TACE机会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LE)后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并探讨相关介入技术.方法 14例肝癌患者共21个病灶,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分别TACE联合CT引导下(RFA)治疗,治疗术前术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定期随访21个月.结果 14例患者21个病灶的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lasgow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在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远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17例HCC患者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根据患者术前血GPS评分将患者分为GPS-0、GPS-1和GPS-2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术后远期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并分析GPS评分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GPS-0组患者167例(52.7%),GPS-1组患者128例(40.4%),GPS-2组患者22例(6.9%),3组患者的AFP水平、肿瘤直径及手术切口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8,P0.001;t=11.092,P0.001;χ2=28.659,P0.001)。HCC患者的术后五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随GPS评分的增加而降低,门静脉浸润(HR=3.721,95%CI:3.232~4.411,P0.001)和GPS评分(HR=6.433,95%CI:4.347~9.284,P0.001)是影响H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S是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远期预后评估的独立指标,基于GPS评分的分层评估体系在预测HCC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应答对进展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巴塞罗那分期B期的165例进展期HCC患者,根据TACE术后AFP是否下降50%分为两组:AFP应答组(n=80)和AFP未应答组(n=85)。采用Kaplan-Meier计算总体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应答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68.9%,46.6%和40.8%,AFP未应答组为45.9%,20%和17.5%,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AFP400ng/ml(HR:2.12,P=0.001)、肿瘤直径5cm(HR:3.33,P0.001)、肿瘤数目3(HR:2.06,P=0.001)、以及Child-Pugh B级(HR:1.93,P=0.004)是影响TACE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AFP应答(HR:0.45,P0.001)是TACE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连续AFP测量是TACE术后监测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AFP应答可提高进展期HCC行TACE后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52例行TACE治疗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TACE术后肝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栓塞后综合征等发生情况,分析生存期资料与影响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0(95%可信区间:4.4~5.6)个月,6、12、1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8%和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肝两叶累及、远处转移和Child-Pugh分级是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5.108、11.542、6.036、12.319、22.574,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分别为11.243、5.021、7.651、25.876,P值均0.05);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唯一影响因素是Child-Pugh分级(P=0.015)。结论在肝功能良好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TACE是安全有效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最主要因素,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患者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肝切除术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的多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BCLC B期多发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肝切除术(LR组),31例行TACE(TACE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变化、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进一步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术后1周,LR组和TACE组的TBil、ALT、AS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LR组:t值分别为3.181、2.181、2.955,P值分别为0.002、0.032、0.004;TACE组:t值分别为3.109、3.965、4.519,P值分别为0.003、0.001、0.001),且术后LR组的AST及ALT显著低于TACE组(t值分别为2.094、2.111,P值分别为0.040、0.038)。LR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1%、51.02%、40.82%,显著高于TACE组的61.29%、22.58%、9.68%(P值均0.05);LR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3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的26.5个月(P0.05)。LR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TACE组(30.61%vs 67.74%,χ~2=10.576,P=0.001)。结论肝切除术治疗BCLC期多发性HCC的疗效优于TACE,可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与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3-01/2015-01在我院治疗的84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TACE联合MWA组(n=40)、单独TACE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1 mo,TACE联合MWA组和单独TACE组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5%、85.0%和38.6%、56.8%;TACE联合MWA组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独TACE组(χ~2=5.441,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A LT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3.662,2.816,2.578,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黏膜炎、胆碱能综合征及迟发性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χ~2=1.056,0.784,1.022,2.103,0.668,P0.05).治疗6 mo后,TACE联合MWA组患者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家庭及社会状况、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独TACE组患者(t=5.139,6.052,4.331,4.508,4.417,P0.05).TA C E联合M WA组患者治疗后半年、1年的生存率与单独TACE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16,1.492,P0.05),但治疗后2年、3年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独TACE组患者(χ~2=3.894,4.017,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显著,且相比于单独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