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ALP 评分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基于HALP评分的列线图模型能否有效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0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253例HC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出 HALP 和其他有关指标的最佳截断值。采用χ2检验分析HALP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HALP及其他临床参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 R 3.6 软件构建列线图,使用C指数及校准图评价列线图的预测能力,通过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比较列线图模型和传统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HALP组患者OS、RFS优于低HA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WBC、GGT、ALP、AFP、手术方式、微血管侵犯、TNM分期、分化程度、HALP、AST/ALT、NLR、MLR均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浸润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40位肝细胞癌患者的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并用CD57作为NK细胞的标记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判断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情况,分析NK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数高低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联系,浸润高组的总体生存率高于低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2%和46%,P=0.018),两组间的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102)。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数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0)。尤其对于癌栓阳性组患者,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高、低两组间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P=0.013)和中位生存时间(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组织内浸润的自然杀伤细胞对肝癌切除术后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对癌栓阳性患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连续手术切除的老年肝细胞癌患者54例,Kaplan Meier法统计术后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脉管侵犯、卫星灶形成、病理学Edmondson-Steiner分级、肝内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响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或无瘤生存(P<0.05).其中,Child-Pugh分级和脉管侵犯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37和2.73,P<0.05),而脉管侵犯独立影响无瘤生存(相对危险度为3.19,P<0.05).结论生物学行为和肝功能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肝细胞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建立和验证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列线图。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2月-2013年10月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1013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710)和验证队列(n=303),在训练队列中,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训练队列的列线图预测1、3、5年的生存率。通过训练队列内部验证与验证队列的外部验证,并采用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连续变量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训练队列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 72、0. 48、0. 34;验证队列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 66、0. 45、0. 3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OS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血管侵犯、微卫星灶、AST、AFP(P值均0. 05),并将其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队列中,预测OS的C指数为0. 748[95%可信区间(95%CI):0. 712~0. 784]。1、3、5年生存率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 1、3、5年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1(95%CI:0. 76~0. 87)、0. 82(95%CI:0. 77~0. 88)、0. 79(95%CI:0. 71~0. 88)。在验证队列中,C指数为0. 712 (95%CI:0. 685~0. 739)。1、3、5年生存率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 75(95%CI:0. 71~0. 79)、0. 77(95%CI:0. 73~0. 81)、0. 74(95%CI:0. 68~0. 80)。结论建立的列线图可以有效的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ABCR评分系统对肝细胞癌患者再次TACE治疗的指导价值,并探讨ABCR评分为1~3分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不同ABCR分值患者再次TACE治疗的有效性,选取连续行TACE治疗(至少2次,且不联合全身系统治疗)的229例患者为A组,并分为A1组(ABCR评分≤0,n=92)、A2组(ABCR评分:1~3分,n=78)和A3组(ABCR评分≥4,n=59);为研究ABCR评分为1-3分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期,选取首次行TACE治疗的ABCR评分为1~3分的118例患者为B组,分为B1组(首次TACE后继续TACE,n=78)、B2组(TACE联合索拉非尼,n=21)和B3组(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19)。分析以上各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期。结果 A1组中位生存期32.0个月(95%CI:27.7~36.3); A2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95%CI:8.4~12.2); A3组中位生存期4.6个月(95%CI:3.7~5.5)。A1组生存期优于A2组(χ2=106.99,P 0.01),A2组生存期优于A3组(χ2=49.66,P 0.01)。B1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95%CI:8.4~12.2),B2组中位生存期14.8个月(95%CI:7.8~21.8),B3组中位生存期6.0个月(95%CI:4.6~7.4),B2组生存期优于B1组(χ2=6.80,P 0.01)和B3组(χ2=29.89,P 0.01)。结论 ABCR评分对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ABCR评分≤0,可考虑继续TACE治疗;评分≥4,TACE治疗可能无法使患者获益;评分为1~3,TACE联合索拉非尼可能使患者生存期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被认为存在着肝脏形态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寿命延长,更多的老年肝癌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肝硬化是其常见的伴发病,它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明显增多。迄今,对伴或不伴肝硬化的老年肝细胞癌的疗效进行评估的报告尚不多见。作者对32例≥70岁的老年肝细胞癌行手术治疗的疗效作了分析。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年龄70至  相似文献   

7.
于鹏  段绍斌 《肝脏》2023,(2):229-232+237
目的 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包虫病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比较肝包虫病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的术前MELD评分情况,将所有肝包虫病患者术后5年内出现肝包虫病复发或死亡作为状态变量,术前MELD作为检验变量,进行两者的ROC分析,获得术前MELD评分预测肝包虫病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最佳诊断截点,根据最佳诊断截点,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肝包虫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肝包虫病患者术后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7例行肝切除手术的肝包虫病患者,男性66例(68.0%),女性31例(32.0%),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3.2±12.6)岁,97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35例(36.1%),胆瘘20例(20.6%),胸腹腔积液32例(33.0%),感染16例(16.5%),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前MELD评分(12.3±3.1)明显高于术后肝功能正常患者(6.2±1.1)(t/χ2值=11.236/<0.001)。ROC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预测肝包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术后2个月内)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2001-2007年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436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治疗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再根据肿瘤直径、数目以及有无镜下癌栓将入选病例分为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高危组以及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高危组.肿瘤单个且无镜下癌栓为复发低危;否则为复发高危.研究辅助性TACE对各亚组患者远期(>2年)复发的影响.连续性变量用Student't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用χ2检验比较;用Kaplan-Meier法统计算生存率和复发率,用Log-rank法比较;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 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术后2年的复发率,在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组分别为20.38%和25.41%,高危组分别为33.06%和39.61%;在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组分别为30.54%和40.55%,高危组分别为50.82%和51.57%;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发生复发或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肿瘤>5 cm的复发高危组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为12个月比24个月;仅在该亚组中,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9,P<0.01).术后2年内未发生复发和死亡患者的复发率在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组中,术后3、4、5年的生存率在对照组分别为93.95%、91.50%、88.42%,在干预组分别为91.70%、81.32%、7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5);其他亚组中对照组和干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结果 显示,辅助性TACE不是影响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有增加影响这些患者死亡的趋势(HR=1.50,P>0.05).结论 辅助性TACE能够对术后残癌及早期复发灶进行及时诊治,但不能延缓或预防远期复发.对低复发风险(主要是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组)患者给予辅助性TACE治疗可能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5,(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93例接受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术后是否行TACE治疗分为TACE组(57例)和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第1、2、3年的恶性肿瘤累计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后第1年,TACE组和对照组恶性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9.30%、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术后第2、3年的恶性肿瘤累计复发率为31.58%、45.6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2.78%、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年,TACE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9.47%、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年TACE组生存率为73.68%、54.3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2.78%、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对患者行预防性TACE可明显降低术后恶性肿瘤的复发率,同时提高患者第2、3年的生存率,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HCC患者237例,均接受肝癌切除术。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计算 PNI 和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由最高约登指数确定截断点,比较不同PNI和NLR组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HCC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因素。结果 本组高PNI组(≥45.95)128例,低PNI组(<45.95)109例,高NLR组(≥2.52)99例,低NLR组(<2.52)138例;高PNI组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率为51.6%(66/128),显著低于低PNI组的73.4%(80/109,P<0.01),低NLR组早期肿瘤复发率为55.8%(77/138),显著低于高NLR组的69.7%(69/99,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PNI(HR=2.036,95%CI=1.113~3.722,P=0.021)、低NLR(HR=2.235,95%CI=1.221~4.091,P=0.009)和TNM分期晚(HR=2.540,95%CI=1.237~5.215,P=0.011)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PNI和低NLR对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索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老年NSTE-ACS患者400例,随访时间16~24个月,完成随访392例,其中药物治疗组205例,置入支架组162例,冠脉搭桥术组25例。各组有计算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Pearson法分析grace和syntax评分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各因素分析;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预测准确性。结果 grace评分与syntax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562,P<0.01)。grace评分得出的高危、中危、低危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依次降低(P<0.01)。syntax得出的高危组和中危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但高危与中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老年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均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对grace评分、syntax评分和两者联合评分行ROC曲线分析显示,两者均对老年NSTE-ACS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风险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但在95%CI有明显重叠。结论 grace和syntax评分存在相关性,均对老年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两者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预测准确性。grace评分适合对老年NSTE-ACS患者远预后进行危险程度分层。  相似文献   

13.
正【据《Hepatology》2015年8月报道】题:肝切除术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作者Roayaie S等)目前指南推荐外科切除手术作为单发的肝细胞癌(HCC)患者(Child评分A级,血清胆红素正常,没有明显的门静脉高压表现)的首要治疗手段。来自美国雷诺克斯山医院的Roayaie等做了一项研究,以判断遵循指南的频率及偏离指南对生存率是否有影响。BRIDGE是一项多中心的队列研究,研究从2005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20个中心共纳入8656例确诊HCC的患者,所有患者分为4组。A组:718例理想切除患者并接受切除手术;B组:144例理想切除患者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75例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对比。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组即HIV+组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组即HIV-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肝功能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病例数[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HIV+组与HIV-组手术方式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P=0.259)、非感染性并发症(P=0.357)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术后1 d、3 d、7 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总胆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组65.4%患者术前AST≥40 U/L。单因素分析术前AST、术后3 d总胆红素、术后7 d白蛋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均为HIV+患者,其中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血死亡1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是可行的,但更易发生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其肝切除术应更加严格的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组(LH组,n=391)和开腹肝切除术组(OR组,n=68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LH组与OR组相比,术中出血量[(165.00±79.21)ml vs(457.00±125.00)ml]、切口长度[(4.07±0.31)cm vs(20.48±2.36)cm]、进食时间[(1.50±0.61)d vs(2.43±0.40)d]、术后下床时间[(1.36±0.31)d vs(4.12+0.82)d]、住院时间[(10.09±3.52)d vs(15.36±4.57)d]、手术费用[(9471.00±639.73)元vs(5329.12±461.40)元]及住院费用[(37 315.17±13 194.78)元vs(35 007.6±10 611.2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64、136.80、30.10、63.98、19.70、122.44、3.13,P值均0.05)。LH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2%、64.32%、43.12%,O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11%、61.45%、38.3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可缩短住院时间,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对于周围型和微小肝癌及左外叶肝肿瘤,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非肝硬化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清流县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孟超肝胆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224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肝硬化HCC组(HCC-C组,131例)和非肝硬化HCC组(HCC-NC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第一肝门阻断率、肝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和术后情况(包括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HCC-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HCC-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3)。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率和肝门阻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12,P=0.835;χ~2=0.969,P=0.537;χ~2=2.236,P=0.692)。(2)HCC-C组和HCC-NC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53%(40/131)和21.50%(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3,P=0.02)。其中HCC-C组和HCC-NC组患者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6.11%(8/131)、3.05%(4/131)、5.34%(7/131)和3.23%(3/93)、2.16%(2/93)、1.08%(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57、4.465、7.326,P值分别为0.04、0.02、0.03)。HCC-C组患者和HCCNC组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分别为6.11%(8/131)和2.15%(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Child-Pugh B级、手术时间 360分钟、输血、肝切除范围≥3段和肝硬化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LB 38 g/L、Child-Pugh B级、输血和肝切除范围≥3段是HCC-C组患者围术期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术中出血量 1200 ml是HCC-NC组患者围术期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77,95%CI:2.695~84.353,P=0.02)。结论肝硬化是影响HCC患者肝癌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CC-C组患者出现围术期肝功能衰竭和病死的风险显著高于HCC-NC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时间窗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于患者入院24h内行急诊肝切除术,对照组于患者入院1周后行延期肝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死亡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肝衰竭、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住院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0.00%、6.67%、3.33%、6.67%、3.33%,对照组分别为3.33%、3.33%、6.67%、3.3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率为16.67%,对照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累积生存率为80.00%,对照组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短期疗效优于延期肝切除术,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门静脉联合灌注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是否比单一用药显著促进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方法将实验用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胰岛素(insulin,INS)治疗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治疗组、联合用药组(INS+HGF)、对照组,行肝脏部分切除、门静脉置管,测定残肝体积,术后分别经门静脉置管微泵胰岛素、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生理盐水,治疗结束时处死动物,测定肝脏体积,计算肝脏再生速度.术后监测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及胰岛素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组肝功能恢复快(P0.01),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和胰岛素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快(P0.05).术后残肝再生速度,胰岛素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均较对照组快(P0.05),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和单一用药组显著增快(P0.01).实验组TNF-a、IL-6均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和单一用药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门静脉联合灌注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肝切除术后肝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肝硬度值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肝硬度值,并通过肝切除术治疗,对两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阐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肝硬度值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肿瘤远处转移、肿瘤分期、肿瘤直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管癌栓状态患者肝硬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随访,35例发生肝衰竭为肝衰竭组,85例未发生肝衰竭为非肝衰竭组。肝衰竭组肝硬度值高于非肝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度值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849,敏感度为91.40%,特异度为69.40%;肝硬度值11.0 kPa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83.67%)显著高于≥11.0 kPa患者(45.10%,P0.05);肝硬度值11.0 kPa患者3年总生存率(87.76%)显著高于≥11.0 kPa(56.86%,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肝硬度值对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状态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研究微血管侵犯(MVI)分级与经典临床肿瘤分期(TNM分期、BCLC分级)在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价值上的差异,进而探讨MVI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共100例,根据随访2年后的结果,分为复发组(n=49)和未复发组(n=51)。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MVI分级情况;比较MVI分级、TNM分期和BCLC分级在预测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期的价值。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非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i-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通过rms包计算一致性指数进行各临床病理分期预测价值的比较。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AFP水平更高(Z=0.099,P0.05)、发生MVI更多(Z=-2.651,P=0.008)。随访2年后,100例患者中M0组47例,M1组34例,M2组19例。M0级复发18例(38.3%),M1级复发16例(47.1%),M2级复发15例(78.9%),3组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34,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M2级患者复发比例均高于M0级和M1级(P值均0.05)。MVI分级为M0+M1患者累计复发率41.9%,M2患者累计复发率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5,P0.001),M2级2年RFS较M0+M1级减少; BCLC分级为早期(0期+1期)患者累计复发率36.2%,中晚期(2期+3期)累计复发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12),中晚期组2年RFS较早期组减少; TNM分期为I期的患者累计复发率24.5%,Ⅱ+Ⅲ期累计复发率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3,P0.001),Ⅱ+Ⅲ期组2年RFS较Ⅰ期组减少。在2年无复发生存期的预测价值上,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最高,而MVI与BCLC的预测价值则差别较小(一致性指数:0.659 vs 0.598 vs 0.600)。结论相较于无风险及低风险的MVI患者,高风险MVI的患者在早期复发的几率显著上升,MVI或许可作为术后治疗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