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积极推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盲的重要致盲原因之一,随着ROP防治指南的颁布以及ROP筛查治疗工作的开展,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有所下降。正确认识和理解ROP分类、筛查标准和治疗指南;建立完善的ROP筛查体系,提高筛查水平;加强ROP临床和基础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出生儿的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多见于胎龄少于32周、体重不足1251g的早产儿。目前ROP也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眼病。本文就ROP的筛查方法、程序、手段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RetCam)在ROP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文献,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了RetCam在ROP筛查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强调RetCam用于ROP筛查具有安全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简便快捷等优势,具有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赵勇  任兵  高晓唯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382-138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研究的深入,新生血管抑制剂用于预防及治疗ROP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ROP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首位致盲原因,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病变进展,改善视力预后。建立集科普宣传、筛查、诊治、随访为一体的较完善的ROP防治体系是降低儿童致盲率的关键。以县级以下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一级单位,地市级和部分中心城市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眼科为二级单位,国内重点关注ROP的医疗中心为三级单位,构建ROP三级防治网,从而有效发挥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在ROP防治过程中的最大效益。该构想既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又能避免资源浪费。近年来在陕西省域范围的初步实践结果显示,通过ROP三级防治网开展工作,增加了ROP筛查覆盖面,推动了ROP防治工作进程。但这一工作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扩大范围,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治ROP之路。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琴  韦红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403-140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ROP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近年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此文从SDOCT、ROP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ROPtool)、急进性ROP(AP-ROP)及ROP远程医疗(Telemedicine)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ROP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此文从SDOCT、ROP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ROPtool)、急进性ROP(AP-ROP)及ROP远程医疗(Telemedicine)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ROP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盲校学生病因及视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上海盲校学生病因及视力调查分析,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方法对盲校224名学生进行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等眼部检查,并对病因和视力进行分析。结果224例盲校学生中97例为盲,低视力97例,矫正视力≥0.3者30例。第1位致盲眼病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占32.99%;低视力病因中第1位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占21.65%;124例患屈光不正学生中配戴矫正眼镜54例。结论上海盲校学生中ROP已成为第1位致盲性眼病,提示建立ROP筛查网络和开展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屈光不正儿童的早期验光配镜对于防治儿童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i X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89-29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往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ROP是发达国家儿童首位致盲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围产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逐渐改进和完善,明显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随之ROP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由此导致的盲童数量也不断增多,应当引起各级医疗单位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就不同地区ROP发生率、ROP防治情况、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特征、ROP患儿的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特点、ROP的国际分类及治疗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ROP发生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救治水平和相关医疗法规健全情况。(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89-291)  相似文献   

12.
丁瞳  陈宜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328-133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眼病,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ROP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但凝固治疗可导致视网膜永久性破坏,存在发生视野缺损、高度近视等并发症风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ROP后视网膜功能的发育比凝固治疗更趋向正常,再加上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逐渐成为ROP的重要治疗方式; 在Ⅰ区ROP、Ⅱ区后部ROP和急进型ROP治疗中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是抗VEGF药物治疗ROP所致的严重系统并发症、最低有效剂量及后期复发情况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ROP抗VEGF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丹  董宇 《眼科新进展》2016,(4):396-40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ROP发病机理更加清晰地被认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ROP患儿带来了越发光明的世界。本文综述了ROP的发病机理、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体积、抗VEGF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以视网膜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激光或手术治疗,损伤较大且效果不理想,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途径来预防ROP的发生成为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已知的促新生血管生成物质,在ROP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雌激素通过调控VEGF减少新生血管生成,从而防止ROP的发生。本文将围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VEGF以及雌激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贤明  朱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176-1178
目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防治ROP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建立合适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已成为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并评估其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用各种模型模拟ROP的发生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挽救患儿视功能,随着对ROP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不断发生变化。冷冻治疗因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目前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激光治疗仍是黄金手段,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在与ROP发生相关的众多因子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疗效令人满意,药物选择及最佳注射剂量是重点关注问题,对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就ROP发病机制及几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ROP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眼病,可导致弱视、斜视、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严重影响存活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ROP导致早产儿失明的比例约为6%~18%,已成为导致世界儿童失明的首要原因。RO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国内外研究发现影响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分娩方式、多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输血、败血症、感染、高碳酸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母体产前应用某种药物等。我们就ROP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ROP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is a retinal vascular disorder frequently found in premature infants. Diffe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ROP.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children with ROP suffering by severe limitations in vision or even blindness. Recently, ROP has been suggested to be caused by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retinal vasculature, but not simply resulted by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which takes about 4 to 6wk after birth in premature infants. Thu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how to reduce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understanding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mechanisms that occur prior to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s meaningful, which may lead to identify novel targe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retinal blood vessels rather than passively waiting for the appearance of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removing it by force.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ed recent studies about, 1) the pathogenesis prior to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OIR; a ROP in animal model) and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OP; 2)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early OIR and ROP. We will not onl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chanisms and signalling pathways in regulating early stage of ROP but also will provide guidance for actively exploring novel mechanisms and discovering novel treatments for early phase OIR and ROP prior to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