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葡萄膜炎按发病部位分前部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后部葡萄膜炎(脉络膜炎)和中间型葡萄膜炎(周边部脉络膜炎睫状体平坦部分)。有关前部葡萄膜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研究,经查阅现有文献尚未见报道,现将我科自1986年以来对前部葡萄膜炎所进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单侧性急性视网膜坏死偶见于葡萄膜炎。从临床方面观察,发生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脉管炎之后几个月内,视网膜遭到严重破坏,其原因尚不清楚。已报告有同样特点的病例约有30例之多,而对此疾病的名称仍有争论。在日本称之为桐泽(Kirisawa)型葡萄膜炎,而在美洲及欧洲,则称之为坏死性血管阻塞性视网膜炎及双侧急性视网膜坏死(BARN)。最近则使用双侧性急性血管性视网膜坏死这个名称。作者报告男女各1例,分别为20及67岁,视力减退,眼前部有炎症,眼压略高,视网膜周边部有黄白渗出物及血管周围出血,荧光造影显  相似文献   

3.
孙利娜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72-1575
目的: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在葡萄膜炎诊疗中的临床影像学价值.方法:选取2014-04/2016-04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葡萄膜炎患者共140例244眼,其中双眼发病患者104例208眼,单眼发病患者36例36眼,患者均经过病史询问、裂隙灯、检眼镜、眼B超等检查确诊是葡萄膜炎.依据葡萄膜炎的解剖部位分成:前葡萄膜炎患者72例132眼,中间葡萄膜炎患者24例48眼,后葡萄膜炎患者28例40眼,全葡萄膜炎患者16例24眼.对以上患者行FFA与OCT检查,评估患者眼底的病变情况.结果:前葡萄膜炎的检出率为46.2%,中间葡萄膜炎的检出率为43.8%,后葡萄膜炎的检出率为45.0%,全葡萄膜炎的检出率为54.2%,前葡萄膜炎患者出现的眼底炎症性病变多位于眼底周边部,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炎症主要位于后极部位.结论:FFA客观反映了葡萄膜炎对视网膜产生的影响,帮助了解患者脉络膜、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病变程度,从而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OCT则为患者提供了客观、直接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4.
《国际眼科纵览》2006,30(5):327-327
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将于2006年12月上旬在北京举办“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共3天,会务费600元。学习期满授予学员国家Ι类继续教育学分7分。内容:葡萄膜实用解剖及生理,葡萄膜炎总论,前葡萄膜炎,中间型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交感性眼炎,Vogt-小柳原田病,感染性眼内炎,Behcet病,HI V/AIDS眼部病变,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视神经炎,葡萄膜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葡萄膜炎并发症的手术,葡萄膜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联合用药原则,葡萄膜炎研究进展等。学员要求:主治医师以上…  相似文献   

5.
会议消息     
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斑将举办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于2006年12月上旬在北京联合举办的“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斑”,共3天,会务费600元。学习期满授予学员国家I类继续教育学分7分。内容:葡萄膜实用解剖及生理,葡萄膜炎总论,前葡萄膜炎,中间型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交感性眼炎,Vogt-小柳原田病,感染性眼内炎,Behcet病,HIV/AIDS眼部病变,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视神经炎,葡萄膜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葡萄膜炎并发症的手术,葡萄膜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周身、局部)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  相似文献   

6.
刘雪莲等医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病例.我们想对本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白血病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因素进行一些讨论,以提高大家的兴趣与认识.患者初诊为双眼葡萄膜炎,是何种葡萄膜炎?作者未提及.让我们首先讨论一下葡萄膜炎这一话题:本病例如真患葡萄膜炎,最可能是哪种葡萄膜炎?据检查:患者双眼前节角膜后无KP,房水闪辉阴性,虹膜无异常,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眼后节玻璃体未见炎症细胞,视网膜黄斑区见晕轮,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显示为神经上皮脱离,除右眼视网膜见小片出血外,无视网膜或脉络膜炎症如渗出、水肿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显示双眼视盘颞侧及鼻侧有较多脉络膜点状强荧光点,随造影时间延长,渐有荧光渗漏,晚期荧光积存.右眼下方视网膜有小片状出血呈遮蔽荧光.双眼视盘晚期荧光增强,视盘边界模糊.视网膜血管无异常荧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全葡萄膜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方法 对22例(22只眼)全葡萄膜炎患者的28只眼按常规方法 做FFA检查.其中4例(8只眼)做ICGA检查.结果 16例活动性病变的FFA均出现视盘及附近视网膜高荧渗漏,其中4例(6只眼)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狭窄或闭塞,管壁染色渗漏为主,6例(9只眼)毛细血管荧光素渗漏,7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荧光素渗漏;6只眼黄斑点状荧光素渗漏,4例(6只眼)黄斑囊样水肿,3例(4只眼)伴视网膜出血及棉绒斑.6例(6只眼)陈旧性全葡萄膜炎见视网膜弥漫斑驳样荧光部分合并小的遮蔽荧光.4例吲哚菁绿造影中1例特发性全葡萄膜炎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及高荧光,1例VKH早期脉络膜血管无异常,后期脉络膜不均匀的荧光渗漏.1例白塞病2只眼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充盈不良、低荧光遮蔽,1例白塞病患者双眼脉络膜及血管未见异常.结论 全葡萄膜炎的FFA特征为视盘、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血管和黄斑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素渗漏.ICGA以脉络膜的低荧光和(或)高荧光表现为主、早期脉络膜血管可以无变化.FFA及ICCG能客观地反映葡萄膜炎对视网膜组织的损害,对确定葡萄膜炎的类型及病程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脉络膜、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的炎症性病变.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了解其病变情况,但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影响,使FFA对脉络膜炎症的观察受到限制[1].为探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在梅毒性后葡萄膜炎中的意义,我们对一组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及FFA和ICGA检查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中间葡萄膜炎患者66只眼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4.8岁。双眼30例,单眼6例。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盘水肿,黄斑水肿和后囊下白内障。FFA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视盘强荧光,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静脉染色。经治疗后,31例患者60只眼视力提高,占90.9%;4例5只眼视力稳定,占7.6%;1例1只眼视力下降,占1.5%。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并发症有黄斑囊样水肿、后囊下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结论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双眼慢性进行性眼内炎症,主要累及前部玻璃体、睫状体扁平部和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防止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10.
万超  柳力敏  冯浩  孙一洲  才娜  陈蕾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990-1991
目的:评价全身及眼局部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葡萄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诊断为葡萄膜炎的患者86例157眼,应用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全身静点冲击3~5d,后改为强的松1mg/(kg.d)口服,并且逐渐减量;患眼局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球后注射连续3~5d,并逐渐减量,依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镜下所见葡萄膜炎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荧光渗漏情况及OCT检查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至随访期末,BCVA提高>2行者128眼(81.5%),BCVA无变化16眼(10.2%),BCVA下降13眼(8.3%);葡萄膜炎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完全或基本消退者149眼(94.9%);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漏完全或基本消失者131眼(83.4%);OCT检查后极部视网膜厚度降低者134眼(85.4%),不变者14眼(8.9%),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增加者9眼(5.7%)。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葡萄膜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葡萄膜炎症,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间型葡萄膜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后部睫状体、睫状体平坦部以及周边部脉络膜视网膜,因其发病部位隐蔽,眼前部炎症反应轻微,常规检查难以发现。大多数病例需借助间接检眼镜和巩膜压迫器,但病变所造成的玻璃体混浊、白内障和虹膜后粘连等常妨碍详细检查和确诊。在此种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在眼科门诊行FFA检查并确诊为葡萄膜炎的患者56例98只眼的眼底和FFA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56例98只眼葡萄膜炎患者中,双眼发病的有42例84只眼,单眼发病的有14只眼.其中以Behcet病(Behcet disease)最多有25例48只眼;Vogt-小柳-原田病(VKH)有13例25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有10例16只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葡萄膜炎有8例9只眼.多数患者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盘充血,边界不清,黄斑呈囊样水肿,静脉迂曲扩张,动脉变细,后极部网膜弥漫性水肿.FFA主要表现为:视盘荧光着染且在中后期可见荧光渗漏,黄斑囊样荧光积存,网膜血管轻到中度荧光染色伴渗漏,视网膜深层平面片状荧光渗漏.VKH患者的眼底在赤道前网膜下可见Dalen-Fuch结节.结论 不同疾病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通过FFA检查可确诊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对其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雪 《眼科》2009,(1):58-58
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联合主办的2009年全国眼底病诊疗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将于2009年4月19~24日在北京举办。内容:眼底病的概况、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关断层成像在眼科的应用、黄斑区解剖、视觉电生理概述及临床应用、超声波检查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葡萄膜炎的手术治疗、眼底病激光治疗原则、视神经病变的鉴别诊断、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基础研究及治疗进展、眼底病手术治疗(结合手术录像讲解)等。  相似文献   

14.
曹雪 《眼科》2009,(2):79-79
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联合主办的2009年全国眼底病诊疗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将于2009年4月19~24日在北京举办。内容:眼底病的概况、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关断层成像在眼科的应用、黄斑区解剖、视觉电生理概述及临床应用、超声波检查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葡萄膜炎的手术治疗、眼底病激光治疗原则、视神经病变的鉴别诊断、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基础研究及治疗进展、眼底病手术治疗(结合手术录像讲解)等。  相似文献   

15.
解正高  陈曦  朱俊  杜伟  陈放 《眼科研究》2014,(7):613-616
背景 葡萄膜炎是梅毒在眼部的常见表现,眼科医师对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认识尚显不足,临床上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 目的 探讨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隐性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参照杨培增的标准并结合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12例19眼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眼部临床特征,评估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所有患者均以急性或慢性视力下降起病,就诊时均否认梅毒史.7例患者为双眼发病,5例患者单眼发病.结果 三面镜下所有患眼均可见玻璃体尘状及灰白色浮游细胞,视盘显著充血和肿胀者2眼,视盘轻度充血者10眼,后极部视网膜有黄白色病灶者7眼,病变区视网膜点状出血者1眼,眼底改变不明显但视网膜色泽变暗者3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10眼造影早期出现斑点状弱的背景荧光,18眼造影中期表现出视网膜血管管壁的荧光素渗漏及着染,造影晚期19眼均可见视盘荧光素着染或强荧光,6眼可见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荧光素积存,11眼出现黄斑区视网膜血管扩张及渗漏.所有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患者确诊后即按神经梅毒的治疗方案进行驱梅治疗,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全身应用,病情严重者辅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治疗,17眼视力完全恢复,2眼病程较长者视力部分恢复,眼底病变消退.结论 对于病因不明的后葡萄膜炎患者要警惕梅毒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早期诊断和正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舒灿  朱小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31-1433
目的:探讨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01/2005-06收治的11例(共11眼)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术前及术后详细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术中9眼行硅油充填,2眼填充长效惰性气体。术后随访12~66mo。结果:术后11眼均获视网膜良好复位及视力增进。随访期中有7眼于6~12mo取出硅油,硅油取出后2眼因周边部PVR或葡萄膜炎复发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未取硅油的4眼(包括2只再手术眼)视网膜平伏。结论: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尤其存在周边部纤维及血管膜的牵引时,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效果确切,周边部PVR和葡萄膜炎复发是术后限制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32例5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2.0±10.4)岁;双眼18例;单眼14例.所有患眼行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行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47只眼,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44只眼.驱梅治疗后随访3~36个月,中位数14个月.结果 50只眼中,前葡萄膜炎4只眼、全葡萄膜炎38只眼、后葡萄膜炎8只眼,分别占患眼8.0%、76.0%、16.0%.患眼矫正视力无光感~1.0.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42只眼,占患眼的84.0%;视盘充血水肿30只眼,占患眼的60.0%;后极部及中周部灰黄色病灶18只眼,占患眼的36.0%;眼底无异常改变6只眼,占患眼的12.0%.FFA检查结果显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荧光渗漏32只眼,占患眼的64.0%;视网膜血管管壁荧光渗漏及着染34只眼,占患眼的68.0%;后极部视网膜斑片状弱荧光24只眼,占患眼的48.0%;黄斑区囊样荧光积存15只眼,占患眼的30.0%.ICGA检查结果显示,后极部有鳞状或椒盐状弱荧光26只眼,占患眼的52.0%.驱梅治疗后,视力提高34只眼,占患眼的68.0%.结论 梅毒性葡萄膜炎以全葡萄膜炎多见.眼底以视网膜血管炎同时伴有视网膜脉络膜炎为主要表现;正规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前部葡萄膜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眼底的变化。方法对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54例61只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61只眼中发现60只眼视盘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强荧光。其中伴有黄斑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18只眼,伴有黄斑区囊样水肿4只眼,伴有视盘边缘血管旁条状出血2只眼。结论98.3%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有视网膜和视乳头周围血管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斑水肿常合并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和急骤性高血压,早已被临床上认识。而它伴随供给眼部的大动脉阻塞性疾病却不多见。本文报告6例合并于严重同侧颈动脉阻塞的黄斑水肿。一、选例与方法作者复习了1979~1985年在Wills眼科医院就诊的眼部缺血综合征43例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眼部的征象与症状继发于严重颈动脉阻塞。其共同症状是眼疼,视力减退。共同表征包括虹膜红变,视网膜动脉狭窄,赤道部视网膜出血和后极部新生血管形成。各例均有静脉内荧光血管造影记录,临床诊断均由颈动脉血管造影证实。作者选择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水肿的病例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