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强调术前散瞳检查的重要性,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25眼)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散瞳检查并根据悬韧带断裂的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析术后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21例(25眼)患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极其相似,但同时有虹膜震颤、发作眼前房深度较对侧眼明显变浅的重要体征。患眼前房深度为(1.17±0.48)mm,对侧眼为(2.57±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散瞳后前房深度为(1.53±0.27)mm,与散瞳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M检查显示16眼(64.0%)有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散瞳检查发现有24眼(96.0%)晶状体半脱位,散瞳检查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检出率较UBM高。术后随访3个月~2a,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眼压恢复正常为(17.65±2.79)mmHg(1kPa=7.5mmHg),与术前(48.12±3.15)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62,P<005)。术后6个月,21眼(840%)眼压正常,4眼(16.0%)需加用降眼压药控制,眼压为(22.74±3.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7,P<0.05)。术后2a除1眼因悬吊IOL后药物无法控制眼压外,再次行抗青光眼手术,其余24眼眼压均正常,所有患者眼压为(18.95±3.74)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38,P<0.05)。结论 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时容易误诊;术前散瞳检查能提高晶状体半脱位的检出率,并能明确悬韧带断裂的部位及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不能完全根治此类青光眼,只有解除晶状体因素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骋  梁莉  王海颖  党锐 《眼科研究》2002,20(1):59-6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3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为(23.62±12.33)mmHg,术后1周、3月平均眼压为(16.37±5.38)mmHg、(15.72±4.96)mmHg。术后矫正视力数指1眼,0.1~0.5者26眼,0.6~1.2者9眼。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部分断裂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部分断裂继发青光眼实施晶状体摘除手术的患者23例23眼。18眼术前表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5眼术前发现瞳孔区玻璃体疝伴高眼压。治疗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部分患者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根据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程度实施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或人工晶体悬吊术。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到0.3~1.0不等。结论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部分断裂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极其相似,必须加以鉴别。根据悬韧带松弛、断裂的程度和玻璃体状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Hg(1kPa=7.5mmHg)和(14.82±3.01)mm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Hg和(37.18±2.96)mm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mm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5.
陈志敏 《眼科新进展》2014,(10):959-96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5例16眼,均于5d~3个月(平均10d)前行患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完成,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1例12眼经Nd:YAG激光治疗,6例6眼经透明角膜周边虹膜切开联合周边囊膜悬韧带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其中包括Nd:YAG激光治疗后复发的2眼)。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1例12眼经Nd:YAG激光治疗,其中治疗有效10眼(83.3%)。治疗后7d患眼视力为034±0.08,较治疗前的0.08±0.03显著提高(P=0.00)。激光治疗后7d患眼前房深度和眼压分别为(2.30±0.21)mm和(15.50±1.96)mmHg(1kPa=7.5mmHg),与治疗前的(0.83±0.18)mm和(35.10±5.78)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手术治疗后7d患眼前房深度和眼压分别为(2.15±0.22)mm和(14.50±2.17)mmHg,与治疗前的(0.47±0.08)mm和(39.83±4.40)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末次随访时,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眼前房深度与眼压与治疗后7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创伤小,操作简便,有效率高。经透明角膜周边虹膜切开联合周边囊膜悬韧带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解除房水逆流,手术效果肯定,可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复杂恶性青光眼包括无Nd: YAG激光治疗条件或治疗失败患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经药物无法控制眼压并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例(16眼),均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0.5mg(0.05mL),于玻璃体内注药后5~7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部分晶状体混浊者行晶状体切除术,术后行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标准对数视力)为3.18±0.4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17±0.36、3.62±0.29、3.88±0.37、3.9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14,P=0.000);术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47.39±7.05)mmHg(1kPa=7.5mmH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28.79±4.35)mmHg、(21.76±3.36)mmHg、(19.97±3.30)mmHg、(18.61±3.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000,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者14眼,提高不明显者2眼;眼压完全控制者14眼,眼压再次出现轻度升高者2眼。玻璃体内注药后5~7d,15眼虹膜及前房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眼虹膜表面残留少许新生血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相关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小梁切除术及术后行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能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89例(9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眼分为两组,A组49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B组49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等。结果 A组术后1a眼压为(14.34±3.64)mmHg(1kPa=7.5mmHg),比术前眼压(34.65±6.5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P<0.05)。B组术后1a眼压为(16.26±4.91)mmHg,比术前(35.15±6.27)mmHg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5,P<0.05)。术后1a两组间眼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A组绝对成功30眼(61.22%),相对成功9眼(18.37%),总成功率79.59%。B组绝对成功27眼(55.10%),相对成功7眼(14.29%),总成功率69.39%。两组间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6,P>0.05)。A组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3.24±0.38)mm较术前(2.04±0.31)mm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5)。B组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3.05±0.36)mm较术前(2.01±0.29)mm亦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8,P<0.05)。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05)。术后1个月行房角检查:A组40眼前房角全部开放,9眼残留小于45°的锥状或堤坝状粘连。B组10眼3个象限残留房角粘连,19眼2个象限残留房角粘连,20眼有小于1个象限的房角粘连。两组视力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构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4例(5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2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6)。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3.15±2.47)mmHg(1kPa=7.5mmHg)、(23.94±3.07)mmHg,术后眼压分别为(14.95±1.86)mmHg、(13. 72±2.41)mmHg,2组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1,P=0.294);2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眼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0,P=0.062)。2组术后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2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0、0.924,P=0.199、0.35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36)。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观察其疗效.方法 取36例(41只眼)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范围,根据晶状体脱位范围以及房角关闭范围,分别选择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和(或)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期间,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提高,眼压降低:术后1d,17只眼(41.46%)矫正视力>0.5;30只眼(73.17%)眼压在21mmHg以内;术后7d,24只眼(58.54%)矫正视力>0.5;35只眼(85.36%)眼压在21mmHg以内;术后30d,27只眼(65.85%)矫正视力>0.5;所有患者眼压在21mmHg以内.结论 在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晶状体脱位范围在1~2个象限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脱位范围大于2个象限者,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房角关闭大于1/2的患者,选择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76眼)采用三角形巩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60例(78眼)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是否浅前房、眼压情况、滤过泡形态等。结果 术后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2,P=0.000)。术后1周和6个月,对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32±4.41)mmHg(1kPa=7.5mmHg)和(14.62±3.50) mmHg,观察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29±4.08)mmHg和(14.67±3.71)mmHg;眼压随时间推移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953)。术后1个月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8.9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1,P=0.018)。结论 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便,浅前房发生少,术后降压效果及滤过泡形成好,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记录术后三个月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采用配对t检验,与术前眼压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三个月视力0.1-0.3共8只眼,0.4~0.5共22只眼,0.6~1.0共10只眼;眼压在8.7~20.3mmHg范围,平均15.5 mmHg,同术前比较,眼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联合手术是有效的安全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周边虹膜切除术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仅局部用药即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54眼),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对28例(32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其结果与同类病人(20例22眼)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前,术后一个月内每周一次,半年内每月一次,半年后三个月一次做眼压、裂隙灯检查直至1年。比较两者在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及前房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组术后平均眼内压为15.2±3.1mmHg,而同类病人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平均眼内压为14.9±2.6mmHg。分别经周边虹膜切除术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两类病人眼内压在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18眼(81.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4者占63.6%,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其中8眼视力不增反降,最佳矫正视力0.4者占1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而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两者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房角显著加宽,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矫正视力也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高眼压的处理方法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408例557眼,共收集术中出现高眼压患者3例3眼。术中快速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250mL,其中2例2眼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降血压对症处理。观察术后第1d,1wk术眼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水肿情况。结果: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1例1眼及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患者2例2眼用药后眼压下降,前房形成,均顺利完成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角膜水肿术后第1d为2级,术后1wk为0级。结论:静脉给予高渗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高眼压、前房形成困难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35例(38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房角分离术,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情况、中央前房变化情况和房角开放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患者术前平均眼压(16.91±3.44)mmHg,术后平均(11.82±2.5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平均(2.10±0.19)mm,术后平均(3.31±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 CT者29只眼,术后28只眼周边前房深度≥1CT。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明显缩小。2只眼前房出血,3只眼前房渗出,1只眼发生后囊膜破裂,无恶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自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有效的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10/2014-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52眼,手术均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 患者术后6mo眼压平均为15.76±2.09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 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 术前前房深度为1.97±0.29mm,术后增加到2.83±0.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 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晶状体囊袋内,未出现偏位、夹持。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35例(52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控制及术后滤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41眼(78.85%),比术前视力≥0.3者(3眼,5.77%)明显增多。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平均眼压(14.71±4.01)mmHg,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功能型滤过泡47眼(90.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nagement oi angle-closure glaucoma by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foldable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PC-IOL)implantation.Design: Retrospective, noncontrolled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Participants: In 36 eyes with angle-closure glaucoma (ACG) , there were 18 eyes with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 , 14 eyes with primary chronicangle-closure glaucoma (PCCG) , 3 eyes with second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SACG) and 1 eye with secondary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SCCG).Intervention: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Main Outcome Measures: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OP, axial anterior chamberdepth.Results: After a mea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of 8. 81±7. 45 months, intraocularpressure was reduced from a preoperative mean of 23. 81 ±17. 84 mmHg to apostoperative mean of 12. 54 4. 73 mmHg ( P =0. 001). Mean anterior chamber depthwas 1. 75 ± 0. 48 mm preoperatively and 2. 29 ?0. 38 mm post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1例(21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囊外摘除的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平均随访6.4个月(3—28个月),85.7%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1以上,95.2%术后眼压维持正常,术后并发症包括晶体后囊混浊(38.0%)和前房出血(9.5%)。提出术中避开滤泡在颞侧角膜缘切口和仔细选择好病例对手术成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