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工泪液联合泪点栓塞术治疗眼干燥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人工泪液玻璃酸钠、单纯行泪点栓塞术或其两者联合治疗中重度眼干燥症(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眼干燥症73例(135眼),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25例(46眼)、手术组24例(44眼)和联合组24例(45眼)。人工泪液组仅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滴眼4次;手术组对中度眼干燥症行下泪点栓塞术,重度眼干燥症行上、下泪点栓塞术;联合组在行泪点栓塞术基础上,再每日给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4次。3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之间的临床症状和检查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结果手术组和联合组的主观症状、Sit、BUT和荧光素染色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泪液组(P〈0.05,P〈0.01);而联合组的主观症状、BU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结论中重度眼干燥症进行人工泪液滴眼联合泪点栓塞术治疗在3种方法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噻吗心胺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并且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在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2002 年5 月至2014 年8 月期间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长期随访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患者51 例(97 眼)。屈光回退度数(-0.95±0.45)D,发生回退时间(3.53±0.72)个月。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2 组:噻吗心胺组(48 眼)用0.5%噻吗心胺滴眼液规范治疗,2 次/d;人工泪液组(49 眼)给予人工泪液点眼,3 次/d。治疗时间均为1 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裸眼视力(UCVA)、主觉验光、非接触眼压测量。采用成组t 检验对这2 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UCVA(LogMAR):噻吗心胺组治疗前为0.80±0.25,治疗1 个月后为0.18±0.13,人工泪液组治疗前UCVA为0.78±0.20,治疗1 个月后为0.90±0.85,治疗后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42,P=0.005)。噻吗心胺组治疗前后眼压下降了1~4 mmHg,平均(1.41±0.39)mmHg,人工泪液组治疗前后眼压下降了-2~1 mmHg,平均(0.52±0.35)mmHg,2 组眼压下降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2.85,P=0.007)。噻吗心胺组治疗前等效球镜度(-0.95±0.42)D,治疗后(-0.13±0.20)D,人工泪液组治疗前等效球镜度(-0.93±0.43)D,治疗后(-0.90±0.42)D,治疗后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9.68,P=0.002)。结论:噻吗心胺滴眼液用于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屈光回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人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患者68例(68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人工泪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滴眼,对照组单用人工泪液.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采用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共计入组患者68例(68只眼),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34只眼).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相应治疗和检查.治疗组和对照组BUT、SIT、FL三项检查的初始评分均无明显差别,在治疗组接受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2周、4周的三项检查的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结论 人工泪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滴眼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疏肝健脾法联合中药电离子透入对青年干眼患者视功能、泪液分泌和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200眼)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逍遥散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逍遥散联合中药(决明子)电离子透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视功能、泪液分泌情况和泪液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90.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两组治疗前视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67.92±9.12)分、(68.23±8.26)分 ](P>0.05);两组治疗后视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84.56±7.23)分、 (78.36±7.24)分](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及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BU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FL评分低于治疗前,S Ⅰ T、BUT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FL评分低于对照组[(0.91±0.28)分、(1.55±0.26)分],S Ⅰ T、BUT水平高于对照组[(9.53±1.74)mm、(8.86±1.58)mm;(11.25±1.14)s、(8.24±1.58)s ](均为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泪液中IL-1β、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泪液中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泪液中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7.23±7.74)μg·L-1、(35.86±8.58)μg·L-1;(20.41±2.58)ng·L-1、(25.25±3.26)ng·L-1](均为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法联合中药电离子透入治疗青年肝郁脾虚型干眼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视功能,增加泪液分泌,降低泪液中IL-1β、TNF-α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工泪液对大鼠视网膜电图(ERG)的影响.方法 动物实验研究.SD大鼠充分暗适应后,记录单眼ERG.ERG记录采用自制银丝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其中银丝电极为记录电极,置于角巩膜缘,各组ERG记录眼人工泪液用量不同:第1组为未滴人工泪液组;第2组为适量组,滴少量人工泪液,使电极与角巩膜缘接触良好;第3组为过量组,滴入大量人工泪液,使之充满整个结膜囊.ERG a、b波幅值和峰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两两间差异采用LSDt法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人工泪液的两组动物ERG基线平滑,干扰波不明显;然而人工泪液使用过量组a、b波振幅均明显降低,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2,P<0.01;t=3.018,P<0.05).结论 视觉电生理实验室经屏蔽和有效接地后,动物ERG记录中使用人工泪液可以进一步降低干扰,但人工泪液使用过量会影响ERG振幅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针刺疗法治疗绝经后期干眼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8例(56眼)绝经后期干眼妇女,随机分成单纯人工泪液(artificial tears,AT)治疗组(AT组)14例28眼及针刺联合人工泪液 (acupuncture plus artificial tears,AC+AT) 治疗组(AC+AT组)14例28眼,每组均治疗2个月,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症状评分、体征评分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 进行分析。同时采集治疗前后各组泪液样本,采用二维纳米液相色谱耦合串联质谱法 (two-dimensional nano-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 Nano-LC-MS/MS)对AC+AT组治疗前后泪液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记法比较两组泪液蛋白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OSDI评分、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BUT,AT组分别为39.08±18.68、7.43±2.08、11.46±2.29、(4.75±1.74)s,AC+AT组分别为24.55±17.43、4.68±2.54、11.21±2.96、(4.57±2.71)s;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与AT组相比,针刺治疗后AC+AT组的症状评分明显改善(P=0.000)。2D Nano-LC-MS/MS法分析了泪液中2411种蛋白,其中142种表达下调,169种表达上调。与AT组相比,针刺治疗后AC+AT组患者泪液中细胞质蛋白表达下调(P=0.000),分泌蛋白表达上调(P=0.000)。在蛋白功能方面,与AT组相比,AC+AT组细胞组分蛋白表达下调 (P=0.000),免疫蛋白表达上调 (P=0.040)。结论 AC+AT治疗增加了泪液蛋白质合成及分泌,改善临床绝经后期干眼患者症状。针刺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该类干眼患者的有效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中重度干眼患者眼表状况和视觉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干眼患者78例 (78眼),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38例(38眼)和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组40例(40眼), 人工泪液组使用人工泪液点眼3次/d,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组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点眼6次/d和人工泪液3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2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差异使用卡方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指标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各项参数间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点眼1个月后,2组患者眼表状况及视觉质量均有所改善, 地夸磷索钠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FL)和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F-OSI)较人工泪液组比较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29;t=8.498, P=0.001;t=4.082,P=0.015;t=15.06,P<0.001;t=5.021,P=0.007)。2组使用前后的TF-OSI与BUT、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呈负相关(r=-0.298,P=0.045;r=-0.478,P=0.033;r=-0.478,P=0.004; r=-0.399,P=0.006),且地夸磷索钠组TF-OSI与干眼问卷调查得分、FL呈正相关(r=0.479, P=0.035;r=0.254,P=0.027)。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效果优于单用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人工泪液局部滴眼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的150例300眼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150眼。治疗组采用局部滴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右旋糖酐羟丙纤维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滴用右旋糖酐羟丙纤维素滴眼液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检查进行评分,以及泪液蛋白进行测定,治疗观察3 mo。 结果:两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 eaking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泪液蛋白含量明显提高(P〈0.05)。 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人工泪液局部点眼治疗干眼症疗效较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滴眼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预防急性结膜炎愈后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双眼急性结膜炎患者65例(130只眼),左眼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双眼按急性结膜炎常规治疗,左眼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急性结膜炎痊愈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130只眼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 FL)、泪液分泌试验(ST),并两组相比较。结果 BUT在急性结膜炎痊愈后第7天和第14天数值实验组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L在急性结膜炎痊愈后第7天和第14天数值实验组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在急性结膜炎痊愈后第7天和第14天数值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人工泪液在预防急性结膜炎愈后干眼的作用上有积极意义,在治疗急性结膜炎时可以考虑加用人工泪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干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泪液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翼状胬肉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82例(96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48只眼),治疗组给予人工泪液(泪然)和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金因舒)治疗,对照组单用人工泪液,裂隙灯下观察,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chimer-1),角膜荧光素染色(FL)以及干眼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Schirmer-1、BUT、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周、4周,治疗组schimer-1、BUT、FL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泪液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菌针灸针探通术治疗阻塞性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122眼)阻塞性睑板腺功能障碍(O-MG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62眼)与对照组30例(60眼)。观察组患者接受无菌针灸针探通睑板腺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睑板腺按摩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对研究对象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基础泪液分泌量(SⅠ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和睑板腺积分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检测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差异。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Ridit分析。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FS评分(F组内=118.1,P<0.05)和睑板腺积分(F组内=474.6,P<0.05)均明显降低,而BUT(F组内=67.8,P<0.05)、SⅠt(F组内=54.8,P<0.05)明显增加;③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CFS评分、OSDI指数和睑板腺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组间=58.5、8.2、206.8,P<0.05),而BUT、SⅠt显著高于对照组(F组间=300.2、8.7,P<0.05);④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5.2%,高于对照组的25.0%和21.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73、7.76,P<0.01)。结论无菌针灸针探通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O-MGD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诺沛凝胶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诺沛人工泪液凝胶治疗某些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诺沛凝胶)及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各30例,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70%),有效7例(23%),总有效28例(93%);对照组显效7例(23%),有效10例(33%),总有效17例(56%);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适应范围内,诺沛凝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人工泪液。诺沛凝胶是一种安全有效新型人工泪液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传佳的泪液缺乏性干眼患者16例(29只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以观察临床疗效,观察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术区外观形态、缝线稳定性、缝线组织兼容性以及泪小管阻塞效果以观察该手术的临床可行性.结果 术后16例(29只眼)术区无明显的畸形,下睑形态无改变,2例患者于术后2~3周线节外露,1例患者于术后1周线结部位红肿,术后1周内所有患者泪小管阻塞效果确切,留线13例患者(26只眼)1~3个月泪小管术区外观形态、缝线稳定性、缝线组织兼容性以及泪小管阻塞效果均好,手术成功率89.66%(χ2=94.32 P= 0.005);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患者OSDI平均值分别为35.32±2.41、19.86±8.07及17.97±7.93,BUT平均值分别为(3.71±0.66)s、(6.02±2.34)s及(7.56±2.33)s,SIT平均值分别为(4.03±0.75)mm、(6.60±2.16)mm及(6.43±2.11)mm,3项评价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11例23只眼干眼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88.46%(χ2=85.23,86.15 P<0.05 ).结论 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简单经济、实用有效、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4.
李国良  梁冬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167-2169
目的:分析青年视屏终端工作者干眼症的患病因素,探讨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对136例长期视屏终端接触的青年干眼症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包括常见症状(眼干、视疲劳、异物感等),泪膜破裂时间(BUT)、SⅠt试验。共发放136份问卷,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95.6%。将13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5例应用人工泪液(泪然),3次/d,1滴/次。对照组65例口服四环素,2次/d,250mg/次,连续服用3mo。结果:常见症状依次是:眼干燥异物感(治疗组89.2%、对照组80.0%)、灼热感(治疗组33.9%、对照组30.8%)、视疲劳(治疗组72.3%、对照组67.7%)、视物模糊(治疗组30.8%、对照组35.4%)、眼痛(治疗组24.6%、对照组21.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两组BUT、SⅠt试验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视屏终端综合征(video display terminals,VDT)是引起青年干眼症的主要原因,局部使用人工泪液组明显优于口服四环素组。  相似文献   

15.
刘淑英  李志清  陈露霞  赵少贞 《眼科》2013,22(2):101-10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工泪液在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中治疗干眼症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43例(52眼)病毒性角膜炎经常规治疗恢复期被确诊为干眼症的患者。方法 上述患者在停用抗病毒、抗生素眼药及各种人工泪液的基础上,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每日4次)联合糖皮质激素(每日3次)点眼,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天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的变化。主要指标 BUT、FL评分、SIT。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治疗后7、14、28天观察BUT、FL及SI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病例症状消失。从治疗前到治疗后28天,SIT从(6.40±2.31)mm增加到(14.58±2.81)mm(P=0.000)、FL评分由(7.52±2.78)分降低到(0.14±0.26)分(P=0.000)、BUT从(7.63±0.90)秒延长到(11.53±1.78)秒(P=0.000)。结论 对于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干眼患者,在停用抗病毒及抗生素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治愈率高,效果确切。(眼科,2013, 22: 101-104)  相似文献   

16.
刘珂凤  梁涛  何宏  王婷  喻文倩  王沛涛  李强 《眼科研究》2013,(11):1065-1068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对有效治疗极为重要,但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定量诊断和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研究证实血浆中(1,3)一6一D一葡聚糖对全身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含量的检测能否用于角膜真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的变化,客观评价其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角膜溃疡直径≤5mm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0例60眼为患病组,同期健康无眼疾的成年志愿者30人30眼为正常对照组。患病组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29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和停药后7d、14d收集患眼泪液50斗l,进行(1,3)一p—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检测,同时结合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对(1,3)一p—D一葡聚糖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对泪液中(1,3)一p.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低于20ng/L、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未发现菌丝的患者,巩固治疗1周后停药,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前,患病组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为(Log)(6.37-+0.48)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og)的(2.00~0.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1)。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情在治疗7d后开始好转,表现为溃疡边界逐渐清晰,病灶面积缩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显示菌丝密度比治疗前降低等。患病组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其变化呈时间依赖性。治疗后7、14、28d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Log)分别为(5.19±0.42)、(4.16±0.33)、(2.99±0.42)ng/L,停药后7d、14d分别为(2.91±0.39)ng/L、(2.80±0.40)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37+0.4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8d至随访结束,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保持稳定的低质量浓度,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作为一种定量检测方法,泪液中(1,3)-β—D-葡聚糖水平的检测可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7.
黄洁  赵婕  徐红  陆豪  刘焰 《眼科新进展》2012,32(9):847-849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12月门诊患者中诊断为干眼症的92例患者资料。其中54例采用单纯人工泪液治疗,38例使用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治疗后21d及停止治疗后21d复查。采用SAS6.12软件对双眼的Schirmer I试验结果(SIt)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进行方差分析;对双眼FL染色评分进行秩和检验;对患者自觉疗效评价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单纯人工泪液组有38例(70.37%)自觉症状好转,针灸结合人工泪液组有29例(76.32%)自觉症状好转,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d两组SIt、BUT均延长,FL染色评分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停止治疗21d后针灸结合人工泪液组SIt、BUT检测结果[分别为(3.51±2.05)mm和(2.88±1.23)s]优于单纯人工泪液组[分别为(2.87±2.30)mm和(2.39±1.0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持续效应优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对干眼症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干眼症患者84例(168眼)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针灸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者42例(观察组),采用单纯人工泪液治疗者42例(对照组).两组均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表功能变化,相关指标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Schirmer Ⅰ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FL)、视功能评分等,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UT、视功能评分显著延长或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观察组BUT、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IT值均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治疗后SIT值比较,虽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L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组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人工泪液是治疗干眼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干眼症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增加泪液分泌,减少眼表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润目增液汤联合人工泪液在干眼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临床收集的160例320眼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160眼,治疗组的患者每日口服润目增液汤,频率1剂/d,同时每日予人工泪液滴眼,频率3次/d;对照组的患者每日仅予人工泪液滴眼,频率3次/d,疗程为3mo.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3mo的干眼自觉症状,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患者BUT、FL、SⅠt三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3mo,治疗组干眼BUT、FL、SⅠt及总体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润目增液汤联合人工泪液用于干眼症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并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对干眼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5-01/11间在我院眼科门诊进行治疗的干眼症患者102例204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人工泪液组、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各34例68眼,对照组不做特殊治疗,人工泪液组采用人工泪液滴眼,3次/d ,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采用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3次/d ,先滴人工泪液,再滴环孢素滴眼液,两种滴眼液间隔15lin,所有患者连续治疗8wk后,观察比较各组之间泪液羊齿状试验( tear ferning test, TF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 , FL)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chirler l test,Slt)、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le of tear fill ,BU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conjunctive ilpression cytology,CIC)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1)治疗4wk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羊齿状结晶分级优于人工泪液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5,P=0.003),治疗8wk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羊齿状结晶分级均优于人工泪液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8wk对照组染色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染色加重(t=-4.500,P=0.003);人工泪液组、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角膜染色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染色减轻,评分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wk,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的染色评分均比人工泪液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53,P=0.006,t=4.523,P=0.001);(3)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治疗4、8wk与对照组比较,BUT值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和人工泪液组之间BU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在治疗8wk 后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分级优于对照组及人工泪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wk,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Slt值增加,与人工泪液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4,P =0.012);治疗8 wk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 S l t 值均优于治疗前,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组Slt值优于人工泪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环孢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可改善泪液环境,增加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强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