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鸥  刘芳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8):1439-1441
目的:研究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术式对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10/2018-10翼状胬肉患者106例106眼,随机分成羊膜组和干细胞组,羊膜组(50例5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干细胞组(56例5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分别记录并分析术前和术后1、3mo时BUT、SⅠt和OSDI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BUT和SⅠt均为术前最低,术后3mo最高; OSDI评分均为术前最高,术后3mo最低; 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间比较:术前和术后1mo时BUT、SⅠt、OSDI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mo干细胞组的BUT、SⅠt明显高于羊膜组(P<0.05),干细胞组的OSDI明显好于羊膜组(P<0.05)。(2)组内比较:三个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术后1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3mo与术前、术后1mo相比有差异(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泪膜功能,但后者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蒋玲  李凤  杨欣  万鹏飞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9):1612-1616

目的:分析角膜缘自体结膜移植和羊膜移植对行翼状胬肉手术患者视力、角膜散光(CAD)、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8/2020-03我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96例96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4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对照组(48例4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结膜充血及水肿消退时间、术后裸眼视力(UCVA)、泪膜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CAD、眼表疾病指数(OSDI)、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结膜充血及水肿消退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 术后1、3、6mo两组患者UCVA、BUT、SⅠt均较术前改善(P<0.05),CAD、OSDI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1mo BUT、SⅠt较对照组低,术后3、6mo BUT、SⅠt较对照组长,术后1、3、6mo 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UCVA和CAD比较无差异(P>0.05); 观察组术后6mo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6mo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

结论:与羊膜移植相比,角膜缘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可明显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少对泪膜功能的影响及复发率,且不影响视力与CAD,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3.
戴静  李大鹏  邰春平 《实用防盲技术》2013,8(3):122-124,1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泪液功能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个病人(2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20个病人(2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术前,术后1mo,术后3mo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角膜荧光素染色(CSF),评价翼状胬肉及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泪膜功能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moBUT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SchirmerI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moBUT,SchirmerI,CFS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早期对泪膜功能有影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早期对泪膜的影响小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翼状胬肉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3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B组20例2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mo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羊齿状物试验(TFT),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价胬肉及胬肉切除术后泪液功能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moBUT缩短、CFS增多、OSDI变高、泪液羊齿结晶形成较差,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术后1moSchirmerI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术后3moBUT,SchirmerI,CFS,OSDI,TFT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1moB组BUT较A组长,CFS较A组少,OSDI较A组高,泪液羊齿结晶形成较A组良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术后1mo两组SchirmerI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术后3mo两组BUT,SchirmerI,CFS,OSDI,TF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早期对泪膜功能有影响,术后3mo泪膜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对泪膜功能的影响小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  相似文献   

5.
李春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535-2537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30眼,A组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B组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0.2g/L丝裂霉素C,C组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各组间术前、术后Shirmer试验(Shirmer I test,S I t)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conjunctiv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的变化,及术后复发率,评估手术疗效和对泪膜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1mo,A组BUT较术前无显著差异;B组和C组较术前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FS和OSDI均与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项指标术后3mo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mo S I t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比较A组与B、C两组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较理想手术方式,可使患者泪膜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40眼鼻侧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眼。所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给予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术前及术后3mo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表、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sⅠtest(SⅠt)评价干眼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翼状胬肉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OSDI评分分别为2.33±1.02,2.32±0.93分;BUT分别为8.80±2.48,8.35±2.28s;SⅠt分别为4.30±2.30,4.40±2.44mm/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研究组与对照组OSDI评分分别为1.45±0.47,1.81±0.60分;BUT分别为11.20±2.07,9.50±2.40s;SⅠt分别为8.35±3.13,6.35±2.18mm/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改善翼状胬肉术后干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比羊膜移植与结膜瓣转移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46例53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羊膜移植术组和结膜瓣转移组治疗,手术后随访12~18mo。结果:羊膜移植组26眼治愈,2眼术后不同程度复发,复发率7%;结膜瓣转移组17眼治愈,8眼术后不同程度复发,复发率3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羊膜移植术与结膜瓣转移术都能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降低复发率,羊膜移植术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干眼及泪膜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选择114例138眼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56例67眼,试验组58例71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3mo的SⅠt值、BUT值、FL值以及术后两组患者眼球表面温度及干眼症评分。结果:传统组总有效率83.6%,试验组总有效率95.8%,两组有差异(χ2=5.207,P=0.022);两组术前SⅠt值无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1、3mo SⅠt值较传统组升高更为显著(均P<0.05);传统组、试验组术前BUT值无差异(P>0.05),术后1、3mo试验组BUT值较传统组明显增加(均P<0.05);传统组、试验组术前FL分值无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1、3mo FL值较传统组有所降低(均P<0.001);传统组、试验组眼球表面温度无差异(P>0.05),干眼症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疗效优于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促进翼状胬肉患者泪膜稳定性恢复,患者干眼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142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64例7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62例7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1wk;1mo及3mo,观察比较移植片生长、角膜创面修复、角膜新生血管及胬肉复发率。术后随访24mo。结果:A、B两组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2.6±0.4)d和(3.2±0.7)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2例2眼翼状胬肉复发,治愈率为97.1%,复发率2.9%;B组9例12眼翼状胬肉复发,治愈率为81.8%,复发率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术均可有效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具有方便、创伤小,修复快,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轻,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5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试验组,术后不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wk,1mo试验组患者BUT延长,OSDI、CFS分值降低(均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wk两组患者BUT均缩短,OSDI、CFS分值均增高(P<0.05); 术后1mo试验组患者BUT、OSDI和CFS分值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BUT较术前仍缩短,OSDI、CFS分值仍增高(均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加戴角膜绷带镜在术后早期是一种促进角膜愈合、提高泪膜稳定性、减少术后不适的安全方法,利于眼表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和桥状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31例翼状胬肉患者两眼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和桥状结膜瓣移植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比较二者治疗后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随访1.5a。前者翼状胬肉复发率为3.22%,后者复发率为16.12%。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和桥状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远期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将我院2017-03/2021-03收治的60例60眼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改良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1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角膜创面修复时间,术前和术后1、3mo的干眼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值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963,P=0.01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2.643,P<0.05),角膜创面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t=2.182,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3mo,干眼评分与术前比较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2.082、3.956,均P<0.05)。术后1、3mo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比较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4.245、2.070,均P<0.05);术后1、3mo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与术前比较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2.076、2.223,均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结论:改良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可有效改善翼状胬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泪膜功能,利于术后角膜创面修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王妍茜  周娟  陈映  王敏  陈颖  康刚劲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156-2160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SCT)和羊膜移植术(AMT)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7-01/2020-01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77例187眼翼状胬肉连续病例按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A组(59例64眼)、B组(59例60眼)、C组(59例63眼)三组,三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A组联合LSCT、B组联合AMT、C组联合LSCT和AMT,术后均随访12mo; 比较三组视力、角膜上皮修复及新生血管情况,并统计术后复发率、眼部症状、并发症及植片成活情况。

结果:三组术后6、12mo时的视力及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时间均无差异(P>0.05),术后1mo时C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值显著低于A组、B组(均P<0.05); 三组患者角膜透明或有轻度薄翳,但均未见新生血管生长; 三组均未见真性翼状胬肉复发现象,术后6、12mo时A组、C组结膜纤维增生分级与B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 三组Schirmer Ⅰ试验滤纸湿长的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均无差异(P>0.05),但C组术后1mo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高于A组、B组(均P<0.05); 三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结膜水肿,拆线后2wk内均消失,三组植片均成活,羊膜存活,未见发生排斥、溶解反应。

结论:LSCT、AMT、LSCT联合AMT治疗翼状胬肉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LSCT联合AMT治疗术后短期角膜上皮修复相对更佳,结膜纤维增生及干眼症状更轻。  相似文献   


14.
许兵  张明昌  高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19-2021
目的:对比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羊膜移植术对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9例103眼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为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组( n=54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B组为羊膜移植术组( n=49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a,以泪膜破裂时间( breaking-up time,BUT)、复发率等指标作为分析参考指标。
  结果:术后1a,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组有4眼(7.4%)复发。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有11眼(22.5%)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BU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羊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移植的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干眼症的情况。
  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78例81眼,随机分成3组, 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大块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小块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C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小块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前和术后1,3mo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来评价翼状胬肉及胬肉切除术后引起干眼症的情况。
  结果:BUT:术后15d,A组较B,C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1mo,A组与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mo时并发干眼症阳性率均较B,C组高(P<0.05);B,C 组间术后并发干眼症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但C组有阳性率低的趋势。上皮修复时间A组较B,C组长(P<0.05);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有时间更短的趋势。
  结论:胬肉切除联合小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更快,引起干眼症的几率最小,术式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生物羊膜和角膜绷带镜作为辅助材料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14例(11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其中羊膜组61例,绷带镜组53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在局部麻醉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羊膜组:取10 mm×15 mm大小冻干生物羊膜,基底层面向下覆盖于患者角结膜创面,并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绷带镜组:取博士伦纯视一片,居中覆盖于患者角膜上。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以及角膜散光度。应用Wong-Baker脸评分疼痛强度。结果 术后2周时观察两组患者角膜创面荧光素染色情况,羊膜组7眼阳性,绷带镜组1眼阳性,羊膜组角膜创面染色阳性率高于绷带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绷带镜组角膜散光度低于羊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羊膜组SRI、SAI分别为1.52±0.83、1.68±0.62,绷带镜组分别为1.61±0.66、1.73±0.5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绷带镜组SRI(0.99±0.72、0.63±0.58)和SAI(0.61±0.53、0.54±0.28)均低于羊膜组[(1.28±0.67、0.85±0.47)和(0.97±0.47、0.82±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绷带镜组疼痛指数低于羊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时绷带镜组与羊膜组疼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羊膜组复发1眼(1.64%),绷带镜组复发2眼(3.77%),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翼状胬肉手术中配戴角膜绷带镜较贴敷生物羊膜更有利于患者角膜创面修复,降低术后角膜散光,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觀察自體结膜角膜緣上皮移植術和异體羊膜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55例(73只眼)行自體結膜角膜緣上皮移植術,隨訪1-17月,平均8.9月;對35例(46只眼)行异體羊膜移植術,隨訪1-14月,平均7.7月。结果兩組病例中初發性翼狀胬肉均無復發,而復發性翼狀胬肉的復發率分别為10.53%和6.67%,兩者無顯著性差异(P>0.05),但后者術后反應輕、上皮恢復快。结論 自體結膜角膜緣上皮移植術和异體羊膜移植術均是治療翼狀胬肉的良好方法,以后者為佳,治療翼狀胬肉的關鍵在于初發性手術方式的選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