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泪道阻塞是眼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溢泪、溢脓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该病过去有挂线、泪道探通、泪道激光成形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摘除术等方法,各有优缺点。我院自2011年1月起采用鼻内镜下Crawford管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患者,取得了初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戴静  李大鹏  邰春平 《实用防盲技术》2013,8(3):122-124,1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泪液功能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个病人(2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20个病人(2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术前,术后1mo,术后3mo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角膜荧光素染色(CSF),评价翼状胬肉及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泪膜功能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moBUT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SchirmerI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moBUT,SchirmerI,CFS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早期对泪膜功能有影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早期对泪膜的影响小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3.
邰春平  王兵  戴静 《实用防盲技术》2011,6(4):152-153,168
目的探讨表而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16眼(96例)白内障行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核白内障摘除术,记录术中患者眼疼痛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6眼手术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术中疼痛分级情况:0级96眼,1级14眼,2级6眼,3级0眼。手术平均时间为13.6±3.5min。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情况:0.2-0.4者16眼,0.5-0.8者82眼,≥1.0者18眼。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纹样水肿28眼,均于术后3天左右消退;局部斑片样混浊3眼,术后1周内消退。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切核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前房操作空间大,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泪小管断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住院治疗的泪小管断离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泪小管断离;B组30个病人(30只眼)crawford管治疗泪小管断离。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拔管后,A组:治愈:18眼(60%);好转:6眼(20%);无效:4眼(13.33%);复发:2眼(6.67%)。B组:治愈:26眼(86.67%);好转:2眼(6.67%);无效:1眼(3.33%);复发:1眼(3.33%)。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泪小管断离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  33例 (4 3眼 )白内障患者采用反眉形巩膜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 1周测量术眼视力、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术后 3天平均裸眼视力 0 .5 0± 0 .2 0。术后 1周裸眼视力≥ 0 .5者 31眼 ,占 72 .0 9% ,术后 1周平均角膜散光为 2 .0 2± 1.40 D。结论 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小 ,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姜波  邰春平  李大鹏  王兵  戴静  赵雷 《中国卫生产业》2013,(36):172+174-172,174
目的 探讨独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三联手术的效果与风险.方法 对7例独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均实施小梁切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结果 术后眼压均控制良好,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1者2例,0.1~0.25者4例,0.3~0.5者1例.结论只要对独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制定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案,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三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对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80例(90眼)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55例(60眼),超声乳化组25例(30眼)。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中进行心电监护。结果术中约2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减慢。术后3天脱残率小切口组86.7%,超声乳化组为83.3%,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小切口组(3.3%)与超声乳化组(6.6%)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率小切口组(18.7%)则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4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复明效果。术前详细的全身检查、术中心电监护可降低手术风险。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降低术中术后的手术并发症,较超声乳化术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中采用两种不同娩核的手术疗效。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采用“夹面包法”娩核(A组)及常规注水圈匙娩核(B组),比较术后的视力、角膜水肿等情况。结果术后1天二组病例的角膜水肿率分别为:A组5.1%,B组27.8%,统计学分析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二组病例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分别为:A组82.1%,B组69.7%,统计学分析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夹面包法娩核能明显减少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水肿发生率,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缝合与否对术后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切口缝合与不缝合对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手术源性散光 (surgicallyinducedastigmatism ,SIA)的影响。 方法 将 83例拟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缝线组、无缝线组 ,采用 5 5mm~ 7 0mm的直线型巩膜切口分别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缝线组术中缝合巩膜切口 1针 ,无缝线组切口不缝合。分别观察术后 1周、 2周、 1月、 3月、 6月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SIA、角膜散光轴向分布等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期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 0. 5的百分比分布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而SIA则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 0 5)。缝线组术后 1月SIA与术后 6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无缝线组则存在显著差异 (P <0 . 0 5)。缝线组术后 1月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与术前、术后 6月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无缝线组则存在显著差异 (P <0 . 0 5)。结论 对于采用 5 5~ 7 0mm巩膜切口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巩膜切口缝合 1针能减小SIA度数 ,取得较好的屈光稳定性 ,获得与无缝线切口同样好的术后裸眼视力 ,同时增加了切口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较为理想的方法.如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的出血是当前共同关心的问题.作者根据临床实践,提出自己的肤浅体会.一般资料:自1992~1997年5年间共收治慢性泪囊炎120例123眼,其中男10例10眼,女110例113眼.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随访102眼,随访时间半年至1年,其中治愈101眼,失败1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