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视力〈0.1患者3例,0.1-0.2患者2例,≥0.3患者40例,其中视力在0.5以上患者28例,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眼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所有患者都不需要使用降眼压药物,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其中轻度色素沉着3例,占6.67%,前房少量积血患者3例,占6.67%,经过对症处理后3-4d症状完全吸收。所有患者没有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眼内压,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的囊袋旋转稳定性。方法将79例(83只眼)随机分为4组,A组25例(26只眼),选择植入Aleon公司SA60AT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B组22例(22只眼),选择Amo公司AR40e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C组21例(21只眼),选择CanonStaar公司的KS—X丙烯酸酯预装式折叠IOL;D组13例(14只眼),选择Bausch&Lomb公司的Akreos-ADAPT一片式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记录术后IOL襻的位置,计算并比较IOL襻的旋转角数。结果术后3个月时旋转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者A组为84.6%,B组为86.4%,C组为100%,D组为92.9%;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的IOL平均旋转角数A组分别为(2.04±2.32)°、(2.27±2.13)°和(2.62±2.71)°,B组分别为(2.18±2.11)°、(2.41±2.40)°和(2.73±2.57)°,C组分别为(2.00±1.95)°、(2.05±1.50)°和(2.14±1.71)°,D组分别为(1.29±2.09)°、(1.43±2.34)°和(1.50±2.31)°,各组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人工晶状体的旋转度数3个月内均出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平均增加不到1°。结论四种型号的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均具有良好的囊袋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perfo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 angleglauco ma ,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例 ( 2 3眼 )POAG患者施行NPTS。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手术并发症等 ,并做前房角镜检查。术后随访 6~ 12个月 ,平均 7 8个月。结果 :NPTS术后视力 95 6%维持不变或提高 ,眼压由术前平均 3 7 62± 10 67mmHg降至术后半年平均 14 12± 6 0 0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 =11 972 ,P <0 0 0 1)。最近一次随访眼压≤ 2 1mmHg者 2 0眼 ( 86 0 % ) ,其中 16眼形成弥散性滤过泡。术中微穿孔 5眼、虹膜嵌顿 3眼 ,术后前房少量积血 4眼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前房角镜检查 ,术区小梁膜菲薄隐见透明间腔 19眼 ,4眼小梁膜菲薄区不明显。结论 :NPTS能有效降低眼压 ,手术并发症少且轻微 ,术后视力稳定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山火炬开发区社区居民中医药知识认知及应用状况。方法:择取本社区居民780名设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社区居民进行中医药知识调查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判断。结果:本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中医基本判断中占据比例最高的为舌苔、号脉,中医治疗优势中占据比例最高的为疗效好,可根除疾病,喜爱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占据比例最高的为中成药,患病后的首选治疗方法占据比例最高的为中西医结合或者单纯中医治疗。结论:本地区社区居民多数对中医药知识较为了解,多数居民表示以往吃过中药或者看过中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前取出硅油的原因和再次手术后的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眼科中心,选择硅油注入眼内不足2个月(61天)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6例(36只眼),提前行硅油取出原因及再次手术后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提前硅油取出原因中视网膜未复位18只眼(50%,18/36);难以控制的高眼压8只眼(22.2%,8/36);黄斑前膜4只眼(11.1%,4/36);硅油入前房或者硅油乳化5只眼(13.9%,5/36);眼内出血1只眼(2.8%,1/36).术后视力提高者22只眼(占61.1%,22/36),不变者9只眼(占25%,9/36),5只眼(占13.9%,5/36)轻度下降.高眼压原因(8只眼)取油者术前平均眼压(36.54±11.35) mmHg,术后平均眼压(13.13±6.9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6只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总复位率为94.4% (34/36).结论 早期硅油取出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脱离和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其他是黄斑前膜和硅油入前房和乳化,及时取出硅油和处理原发原因,可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钟丘  朱白蕾 《江西医药》2006,41(12):953-955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滴用糖皮质激素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101只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3组,分别滴用碘必殊、百力特或迪非滴眼液1个月,观察视力、眼内反应、眼压和前房角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满意,眼内反应轻,眼压无增高,3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3组手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分别F=3.401,3.721和2.826,均P〈0.05),3组内随滴用眼药水时间延长。眼压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F=0.133。1.386和0.582。均P〉0.05)。前房角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后1个月内,滴用糖皮质激素是有效和安全的。与滴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一样。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分阶段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82例(82眼)为联合手术组,先施行小梁切除术后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38例(38眼)为分阶段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等。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3mo以上。视力:≥0.5联合手术组56眼(68.3%),分阶段手术组30眼(78.9%);≥1.0联合手术组26眼(31.7%),分阶段手术组6眼(15.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52和3.364,P>0.05)。眼压:两组术后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11.08±4.68)mmHg和(11.57±3.25)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87,P>0.05)。手术并发症:联合手术组多于且重于分阶段手术组,但均经常规治疗后恢复正常。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联合手术组平均为(20.06±18.03)%,分阶段手术组为(15.07±15.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996,P>0.05)。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分阶段手术均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FA)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8例(58只眼)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诊断过程,通过比较IFA和眼前节检查的阳性结果检出率,评价IFA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IFA阳性检出58只眼,阳性检出率为100.00%;眼前节检查阳性检出46只眼,阳性检出率为79.31%.阳性检出的眼数和阳性检出率,IFA组均明显优于眼前节组,P<0.05.对IFA的检查结果分析发现,糖尿病、外伤以及缺血性CRVO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CRVO.结论 IFA对糖尿病、外伤以及缺血性CRVO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诊断效果明确,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式与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方法:青光眼56例(71眼)分为2组。复合式手术组(A组)29例(3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27例(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4%(5眼),B组为37%(13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能较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遇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绿脓杆菌性眼内炎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