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白细胞抗原-B51与病葡萄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1与Behcet病葡萄膜炎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27例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HLA-A和HLA-B抗原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测定HLA-B51抗原阳性的病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的HLA-B51等位基因(HLA-B*5101-B*5107). 结果 Behcet病患者和对照组HLA-B51的阳性频率分别为63%和16.7%[χ2=12.9,P<0.001,Pc<0.05,相对危险度(RR)=8.5 ]。在Behcet病患者中,葡萄膜炎的患病率为40.7%(11/27);72.7%(8/11) Behcet病葡萄膜炎中存在HLA-B51(均为HLA-B*5101)。HLA-B51和HLA-B*5101与Behcet病葡萄膜炎存在弱相关性,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别为RR=2.07,χ2=0.759,P>0.25;RR=2.67,χ2=1.395,P>0.10)。 结论 提示HLA-B51(HLA-B*5101)是BehcetWT5”病的易感基因,并与葡萄膜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03-205)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近视与HLA基因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病理性近视与 HL A基因的相关性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 PCR- RFL P方法对 12 1例病理性近视患者的 HL A 类基因 - DQB1位点的第二个外显子进行基因分析。计算 HL A- DQB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确定相对危险率 (RR) ,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性近视患者 HL A- DQB1的 * 0 30 1,* 0 30 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在正常人中的分布 (Pc<0 .0 0 1) ;相对危险率 (RR)分别为 6 .946 4,5 .2 10 3。 * 0 6 0 1,* 0 6 0 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0 0 )。结论  HL A- DQB1的 * 0 30 1和 * 0 30 3等位基因可能为病理性近视的易感基因 ,与发病有关 ;而 * 0 6 0 1,* 0 6 0 2可能为抵抗基因 ,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B7-1)、CD86(B7-2)、CD28、CTLA-4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24例Behcet病患者(Behcet病组)和20个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28和CTLA-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ehcet病患者外周血CD 4+ T细胞表面 CTLA-4 分子的表达[(3.18±1.18)%]高于对照组[(1.73±0.66)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3.722,P<0.01);CD19+ B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4.49±1.73)%]高于对照组[(2.40±1.4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2.071,P<0.05)。比较两组间其它分子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结论Behcet病患者 B7、 CD28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葡萄膜炎的发生,阻断其相互作用可能为今后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57-359)  相似文献   

4.
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曰忠  时冀川 《眼科》2004,13(2):100-102
目的 :探讨HLA B2 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磁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74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和 36例健康对照者血液中HLA B2 7抗原进行测定 ,并对HLA B2 7抗原阳性和阴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 74例中 ,HLA B2 7抗原阳性 35例 ,阳性率为 4 7 30 % ;健康对照者 36例 ,阳性 3例 ,阳性率为 8 33%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χ2 =16 2 6 ,P <0 0 1)。HLA B2 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有起病急、前房内有大量纤维渗出和细胞、角膜后沉着物呈细小、灰白色。一般为单眼发病 ,症状重于常见的特发性前葡萄膜炎 ,复发率较高。常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囊样水肿和全身关节病变。结论 :HLA B2 7抗原与急性前葡萄膜炎明显相关 ,HLA B2 7相关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重于HLA B2 7阴性前葡萄膜炎 ,并常伴有全身脊柱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患者的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程度,作者为38例(71眼)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患者作了玻璃体荧光光度测定。这38例包括:(1)视网膜葡萄膜炎型的Behcet病14例(27眼);(2)虹膜睫状体炎型Behcet病5例(5眼);(3)原田氏病4例(7眼);(4)虹膜睫状体炎5例(6眼);(5)后部葡萄膜炎7例(11眼);(6)视  相似文献   

6.
Behcet  ) 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 ,口腔溃疡 ,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和多系统受损的疾病。总结我院 14例 Behcet  ) 病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 ,现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 1982~ 1999年 Behcet  ) 病住院患者 14例。男、女各 7例。年龄 18~ 5 2岁 ,平均年龄 34.8岁 ,收内科治疗 4例 ,眼科 5例 ,口腔科 5人。门诊诊断 :Behcet  ) 病 7例 ,其余分别以细菌性口腔炎、肺咯血、关节炎、葡萄膜炎、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收住院。临床表现分析 :Behcet  ) 病为多系统损害的疾病 ,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改…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定于2009-10-28/11-01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发国家级I类学分7分,【项目编号:2009-07-02-111(国)】。讲座内容:(1)葡萄膜实用解剖及生理;(2)葡萄膜炎总论:葡萄膜炎命名、分类、炎症分级的国际标准;(3)前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4)中间型葡萄膜炎;(5)视网膜血管;(6)交感性眼炎;(7)Vogt-小柳原田病;(8)感染性眼内炎;(9)Behcet病;(10)抗TNF制剂在Behcet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11)HIV/AIDS眼部病变;(1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3)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定于2009-10-28/11-01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发国家级I类学分7分,【项目编号:2009-07-02-111(国)】。讲座内容:(1)葡萄膜实用解剖及生理;(2)葡萄膜炎总论:葡萄膜炎命名、分类、炎症分级的国际标准;(3)前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4)中间型葡萄膜炎;(5)视网膜血管;(6)交感性眼炎;(7)Vogt-小柳原田病;(8)感染性眼内炎;(9)Behcet病;(10)抗TNF制剂在Behcet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11)HIV/AIDS眼部病变;(1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3)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ehcet病后葡萄膜炎对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9例(68眼)活动期Behcet病患者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测。受试眼根据荧光素跟底血管造影(FFA)表现分为Behcet病合并囊样黄斑水肿(CME)组和Behcet病合并弥漫黄斑水肿(DME)组,分析其mfERG特点。17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mfERG的检测遵循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的要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ehcet病患者mfERGl~6环P.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5环N1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ehcet病患者1~6环P1波隐含时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hcet病合并DME组mfERG1~6环P1波、N1波振幅较Behcet病合并CME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Behcet病合并CME组患者视力与1环的N1波隐含时及振幅均呈负相关(r=-0.36,r=-0.37,P〈0.05),与1环的P1波振幅呈正相关(r=0.43,P〈0.05)。Behcet病合并DME组患者的视力与1环的N,波振幅、隐含时及P1波振幅均呈负相关(r=-0.d1,r=-0.35,r=-0.40;P〈0.05),与1环P1波振幅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是Behcet病患者视网膜功能降低最严重的部位。Behcet病患者mfERG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电位的幅度改变,对视网膜电活动的时程无明显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as、FasLmRNA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抽取 19例Behcet病患者和 19个正常人的外周血 ,提取淋巴细胞的总RNA ,然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luorescent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FQ -PCR)的方法实时检测Fas、FasLPCR扩增的全过程 ,计算样本中Fas、FasLmRNA的表达量。结果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mRNA的表达量 ( 1 5 0× 10 6± 0 77× 10 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0 5 7× 10 6± 0 2 0×10 6) (P <0 0 5 ) ,FasLmRNA的表达量 ( 2 0 0× 10 6± 2 2 5× 10 6)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0 48× 10 6± 0 35× 10 6) (P <0 0 1)。结论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大量Fas、FasLmRNA高表达的活化的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的长期存在可能是患者炎症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Behcet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ehcet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和多系统受损的疾病.总结我院14例Behcet病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致病原因。
  方法:选取2012-06/2015-06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葡萄膜炎患者6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葡萄膜炎专科医生,按照统一诊疗规范进行检查。依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定制的标准,将其分为:前葡萄膜炎、中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葡萄膜炎类型及患病原因。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类型分析,所选葡萄膜炎患者主要特发性26眼(21.7%)、VKH 综合征18眼(15.0%)、HLA-B27相关性14眼(11.7%)、病毒性12眼(10.0%)、Fuchs 综合征8眼(6.7%)、Behcet 病8眼(6.7%)、糖尿病6眼(5.0%)、梅毒6眼(5.0%)、青光眼睫状体综合症6眼(5.0%)、幼年型慢性关节炎4眼(3.3%)、交感性眼炎4眼(3.3%)、外伤性2眼(1.7%)、类肉瘤2眼(1.7%)、眼内炎2眼(1.7%)、其他2眼(1.7%);通过对不同葡萄膜炎的病因观察,前葡萄膜炎病因主要有特发性病例,其次是HLA-B27相关性、病毒性;全葡萄膜炎的治病原因中以VKH综合征、特发性病例和Behcet病为主;后葡萄膜炎主要是特发性病例,其次是病毒性感染;中间葡萄膜炎以特发性病例为主。
  结论:通过对临床患者观察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特发性、VKH 综合征、病毒性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病是其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  相似文献   

13.
葡萄膜炎是一类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症。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我国常见且致盲率较高的2种葡萄膜炎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长期以来,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显著相关性是遗传背景参与多种葡萄膜炎类型发生的最重要证据。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利用候选基因法发现多种免疫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生相关,如IL-23R、IL-17、miR-146a等;利用全基因相关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了遗传因素在这2种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现就发现的汉族人群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相关遗传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葡萄膜炎症的病因学,发病学和遗传学等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颇有分云。1973年Brewerton等利用HLA这一遗传学的标记进行研究,发现白种人葡萄膜炎病人HLA—B27抗原频率明显增高,正常人为80%左右,患该病者为90%左右。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白种人中进行。在黄种人中除日本研究表明Behcet病与HLA—B5抗原频率明显增高外,还没有见到有关葡萄膜炎症的报道材料。因此在各不同人种或民族人群中进行HLA抗原与疾病相关的研究工作是必要的。本文目的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分析少年儿童葡萄膜炎的病程、病因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少年儿童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5~16.0岁,平均年龄11.9岁.均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制定的根据解削位置分类的标准对疾病进行诊断、分类.回顾分析时,对患者发病眼别、复发情况、炎症部位、病因、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结果 102例葡萄膜炎患儿共170只眼受累,双眼受累68例,占66.6%.前葡萄膜炎38例,占37.3%;中间葡萄膜炎19例,占18.6%;后葡萄膜炎10例,占9.8%;全葡萄膜炎35例,占34.3%.发病至就诊时间为5 d~2.4年,平均发病时间3.6个月,治疗及随访时间为2周~10余年.病因前3位为幼年慢性关节炎、Vogt-Koyanagi Harada综合征、Behcet病.36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包括并发性白内障19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角膜带状变性5例,虹膜前后粘连12例,继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眼球萎缩2例.因幼年慢性关节炎全身和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双侧股骨头坏死而行双髋关节置换1例.有10例患儿出现2种以上并发症.结论 少年儿童葡萄膜炎病因复杂多样,症状多不典型,疾病过程迁延慢长,易出现并发症导致盲目产生.  相似文献   

16.
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和探讨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可能存在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及三色荧光双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26例Behcet病、17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25例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及43例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ehcet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70±7.32)%、(19.60±11.02)%、(20.81±7.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02±6.30)%],而FasL的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7±6.97)%,(6.84±5.5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7±2.75)%];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5.34±3.08)%]与正常对照组[(3.47±2.7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CD8+T细胞FasL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6±2.16)%、(4.05±1.38)%,与正常对照组[(3.09±2.0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CD8+T细胞FasL的表达阳性率[(1.58±0.93)%]低于正常对照组[(3.09±2.04)%].结论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FasL的表达阳性率相对不足,提示这些活化的Fas+T淋巴细胞不能通过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途径被清除,此可能是葡萄膜炎患者体内大量活化的淋巴细胞长期存在和炎症持续存在及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HLA与Eales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HLA-DRB和-DQB1基因位点与Eales病及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相关分析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技术对北方汉族30名健康个体和21例Eales病患者(均无血缘关系)进行HLA-DRB和-DQB1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Eales病患者中DRB1*04的频率为(0.57)显著高于对照组(0.02),χ2=7.46,P<0.01,比数比(OR)为5.33。DRB1*11的频率(0.05)显著低于对照组(0.30),χ2=4.99,P〈0.05,OR为0.17。DRB1*04阳性患者最终平均视力明显低于DRB1*4阴性患者,并且DRB*04阳性患者行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的频率高于DRB*04阳性患者,但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北方汉族HLA-DRB等位基因与Eales病相关,DRB1*04可能与Eales病易感相关;DRB1*11可能在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VKH)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淋巴细胞上B7、CD2 8和CTLA -4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检测了 3 9例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上共刺激分子CD80 (B7-1)、CD86(B7-2 )、CD2 8和CTLA -4的表达。VKH综合征患者分为葡萄膜炎活动期 (18例 )和静止期 (2 1例 )两组。对于 3例初发的VKH综合征患者 ,我们还检查了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结果 VKH综合征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D2 8分子的表达有所增高 (97 0 %± 3 71% ,正常人为 95 3 %±3 19% ) ,而静止期患者有所下降 (93 7%± 7 5 6% ) ,但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静止期患者CD4 T细胞表面CTLA -4分子的表达 (2 72 %± 1 42 % )显著高于正常人 (1 73 %± 0 66% ) (P <0 0 5 )。另外 ,VKH综合征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 和CD8 T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人 (P <0 0 5 )。与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比较 ,3例初发VKH综合征患者脑脊液CD4 T细胞显著增多 (t=3 3 2 5 ,P <0 0 5 ) ,CD4/CD8比值显著升高 (t =3 2 76,P <0 0 5 ) ,CD2 8分子的表达也显著增高 (t =4 2 42 ,P <0 0 5 )。结论 VKH病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淋巴细胞上B7、CD2 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常人眼组织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中共刺激分子 B7- 1和 B7- 2、与凋亡相关的分子 Fas/ Fas L、人类白细胞抗原 (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 A) - DR及 CD6 8(抗巨噬细胞抗体 )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2只正常供体人眼 (死后 16~ 2 4h)均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眼库 ,将 6只供体眼组织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行常规冰冻切片 ,另 6只做视网膜平片 ,分别于各部分眼组织切片及视网膜平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探讨正常人眼组织中 B7- 1、B7- 2、HL A- DR、CD6 8、Fas/ Fas L分子的表达。 结果 人虹膜睫状体中有 B7- 2、Fas L、CD6 8、HL A- DR分子的表达 ;脉络膜中有 B7- 1、Fas L、CD6 8、HL A- DR分子的表达 ;视网膜中可见 HL A- DR、CD6 8、Fas L分子的表达 ,而无 B7- 1、B7- 2、Fas分子的表达。 结论 共刺激分子 B7- 1和 B7- 2、Fas/ Fas L及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 (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类分子在不同人眼组织中的表达不同 ,这些分子的表达可能对维持人眼组织免疫环境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曰忠  时冀川 《眼科研究》2009,27(3):234-23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葡萄膜炎患者PBMC上清液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的变化,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急性葡萄膜炎患者PBMC上清液IFN-γ、IL-2、IL-4和IL-10水平与IFN-γ/IL-4、IFN-γ/IL-10比值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0.000)。糖皮质激素治疗后,IFN-γ和IL-2水平、IFN-γ/IL-4和IFN-γ/IL-10比值降低(P=0.000),IL-10水平升高(P=0.000)。治疗前不同类型葡萄膜炎组仅IFN-γ和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L-2、IL-4、IL-10和IFN-γ/IL-10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前葡萄膜炎和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除IL-4外,其余细胞因子及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ehcet病患者除IL-4和IL-10外,其余细胞因子及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葡萄膜炎患者IFN-γ与IL-2水平间及IL-4与IL-10水平间呈正相关(P=0.000)。结论急性葡萄膜炎患者PBMC中Th1细胞因子显著升高并占优势,表明Th1/Th2细胞因子不平衡性与葡萄膜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