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41例发病时间从1周~10个月的CEC患者的 43只患眼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OCT检查,其中27只患眼在 FFA检查的同时进行了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对比分析其CNV的OCT和 FFA及ICGA图像特征。
结果
CEC的OCT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CNV(41.86%)、边界不清的 CNV(30.23%)、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16.28%)、伴有浆液性(6.98%)或出血性神经上皮脱离的CNV(4.65%) 5种形态。其中以边界清楚的CNV和边界不清的CNV为主,共占72.09 %。视网膜血管造影,能清楚确定CNV的边界者,FFA、ICGA检查分别为12、20只眼;OCT从视网膜断层切面上能清楚确定CNV边界者23只眼。FFA检查上典型的CNV,OCT图像通常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CNV;FFA检查上非典型的CNV,OCT图像表现为多种形态。
结论
CEC的OCT图像特征以边界清楚的CNV和边界不清的CNV为主。OCT检查可以从视网膜断面上准确观察CEC病灶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形态,对FFA、ICGA从视网膜脉络膜平面上对CNV的观察有很好地补充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21-124)  相似文献   

2.
He SZ  Wang W  Li XL  Tang R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1):669-672
目的 探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黄斑部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对20例(21只眼)CEC连续治疗患者进行OCT检查,并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光动力治疗后患者的OCT图像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以评价OCT图像特征对CEC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 21只眼中,有16只眼CNV呈类圆形团块状,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出,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间隙,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5只眼的CNV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形,亦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位于色素上皮层平面。21只眼中有9只眼伴有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6只跟伴有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14只眼伴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水肿和增厚。17只眼经光动力治疗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FFA检查显示荧光素渗漏消退或减弱的患者,OCT检查均显示CNV团块不同程度退缩,其形态亦发生变化。OCT图像特征与FFA和ICG检查结果有互补性。结论 OCT检查可以确定CEC患者病变中CNV团块的形态、大小及位置。CEC病变中CNV的OCT图像以突出于色素上皮层的类圆形团块为特征,其形态和大小可因治疗和观察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 CEC)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图像特征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渗出型AMD 患者22例23只眼,CEC患者19例20只眼进行OCT检测,应用OCT软件进行CNV大小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测量并分析两者与视力的关系。结果CNV的OCT 图像主要表现有:单纯性CNV、CNV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和CNV伴脉络膜视网膜渗出(可伴有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及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渗出型AMD的CNV以CNV伴脉络膜视网膜渗出为主,有13只眼,占56.52%,其CNV累及范围较大;CEC的CNV以单纯性CNV为主,有18只眼,占90.00 %,其CNV累及范围相对较小。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呈负相关( γ=-0.521,P=0.001)。结论渗出型AMD与CEC其CNV具有不同的OCT 形态特征,CNV累及范围也有差异。(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99-30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34眼)纳入研究,总结分析其OCTA与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OCT等传统影像学对比运用的临床体会。结果12眼FFA存在荧光素渗漏,但形态模糊,不能确定是否伴有CNV,行OCTA则可以清晰显示新生血管影像。8眼FFA未检出CNV,但OCTA清晰显示出新生血管形态。3眼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高度怀疑CNV的存在,但因荧光素钠皮试阳性,均无法实施FFA,而OCTA则显示出病变区域血流信号,明确了CNV的存在。6眼FFA无明显荧光素渗漏,OCT示无神经上皮层脱离、无色素上皮层脱离,但OCTA提示CNV的存在。5眼通过随访过程中的病情跟踪观察,发现给予患者单一抗VEGF或PDT治疗之后视网膜下积液无明显吸收,而联合治疗后积液明显吸收。结论OCTA在CNV的检查敏感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检测手段。OCTA可以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慢性CSC患者的CNV进行观察,从而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50,自引:32,他引:18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追踪观察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 对30例(32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检查。部分病例进行定期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复查。 结果 32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图像中,27只眼表现为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2只眼为单纯色素上皮层脱离,3只眼同时存在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11只眼定期追踪观察的OCT均可动态地观察到液体的吸收和测量到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的减少。 结论 OCT是一种新的、无损伤性的、非接触性和定量的检查方法。能鉴别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并能进行定量的追踪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131-134)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引起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几种常见疾病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并对其分类,为CNV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常规眼底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C)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患者165例187只眼的OCT检查资料,结合FFA检查结果对OCT图像进行分类并总结分析各类图像特征。结果可确定边界的CNV 60只眼,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梭形增厚;不易确定边界的CNV 101只眼,表现为弥散的脉络膜反向散射增强;浆液性RPE脱离19只眼,表现为RPE下的光学暗区;出血性RPE脱离11只眼,表现为RPE下的高反向散射区域,迅速衰减;纤维血管性RPE脱离10只眼,表现为RPE和脉络膜之间的轻至中度无反向散射区;神经上皮脱离45只眼,表现为神经上皮层与RPE分离,其间为光学暗区。结论引起黄斑下CNV的几种常见疾病的OCT图像可以分为6类,分析OCT的图像特征有助于CNV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69-73)   相似文献   

7.
李学晶  唐由之 《眼科研究》2009,27(6):490-493
目的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3种影像检查评估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分型和性质。方法采用FFA、ICGA和Strastus-TM型OCT仪3种检查观察并相互印证53例(56眼)CEC患者的CNV的形态及类型。结果FFA图像显示,典型性CNV25眼(44.64%),部分典型性CNV11眼(19.64%);隐匿性CNV2眼(3.57%),其中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型(F-PED)1眼,晚期无源性渗漏1眼,CNV瘢痕化13眼(23.21%)。ICGA图像显示,19眼(33.93%)在ICGA与FFA早期同时显示CNV,7眼(12.5%)FFA为非典型性CNV,ICGA表现为焦点状或边界清晰的斑状,1眼ICGA早期显示病灶周围及后极部伴有限局性脉络膜血管扩张,10眼(17.85%)在ICGA晚期显示弱荧光环;CNV瘢痕化9眼(16.07%)。OCT显示,21眼(37.5%)CNV呈类圆形团块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间隙;22眼(39.29%)的CNV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形位于色素上皮层平面;1眼(4.76%)为不规则、松散、边界不清的中等或高光反射组织;9眼(19.64%)色素上皮完整、连续,其下中等强度反射,局部视网膜隆起或不隆起。33眼伴有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2眼伴有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结论采用眼底血管造影和OCT相结合评判CNV的状况可以明确病情,提供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婕  孙晓东  陆豪  严良  秦洁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65-1767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改变及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方法:对42例43眼病理性近视(PM)黄斑出血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表现分为两类:新生血管型:24例24眼,其眼底特征表现为出血灶呈类圆形,不超过1PD,周围少见渗出及水肿,部分可见新生血管膜;其FFA特征表现为典型性CNV17眼(71%),隐匿性CNV7眼(29%);其OCT特征表现为21眼(87.5%)CNV呈纺锤形或类圆形团块状,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出,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3眼(12.5%)CNV呈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单纯型:18例19眼;其眼底特征表现为出血灶扁平,大小不等,边界欠整齐,周围无渗出及水肿,其FFA特征表现为出血遮蔽荧光,无CNV性高荧光征象,部分患眼可见漆裂纹样透见荧光;其OCT特征表现为色素上皮层下隆起低反射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连续。结论: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型黄斑出血绝大部分由典型性CNV引起,OCT的典型图像为色素上皮层局限的纺锤状或类圆形的强反射光团,边界较清,视网膜向上隆起,下方可有脉络膜遮蔽;单纯型黄斑出血表现为局限性色素上皮层出血性脱离,O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变性质和病因,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黄斑部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应用OCT技术对12例CEC患者进行检测,测量CNV大小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结果 CEC的OCT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CNV,呈类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的团块,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起,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间隙,呈强反射。12例中7例伴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或RPE脱离,占58%;11例伴有视网膜水肿和增厚,占92%。结论 OCT检查可以确定CEC病变中CNV的形态、大小及位置,是对FFA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exudative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ineovascularization,CNV)患眼21例,治疗前与单次PDT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眼底、固视性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图像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an giography,ICGA)的变化.结果 PDT治疗后3个月11只眼视力提高(52.38%),10只眼视力稳定(47.62%),其中5例由偏心固视恢复为中心固视.眼底检查可见出血渗出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完全吸收.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CNV病灶渗漏停止10只眼(47.62%),渗漏减少10只眼(47.62%);OCT检查表现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 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