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与传统内界膜剥离术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裂孔愈合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6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内界膜剥除组8例8眼和内界膜翻转覆盖组14例14眼,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后1wk,1、3mo的非接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OCT检查等指标。结果:内界膜剥除组黄斑裂孔愈合率为75%,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组裂孔愈合率为93%,两组之间无差异(P=0.527)。两组患者术后BCVA的变化趋势相似,在时间上有差异(F时间=18.426,P时间<0.001),但组间及交互无差异(F组间=1.319,P组间=0.289;F组间×时间=1.658,P组间×时间=0.211)。两组患者术后1wk BCVA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0、-3.092,均P<0.05);内界膜翻转覆盖组术后3mo BCVA较术前视力提高(t=2.503,P=0.019)。两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总体比较无差异(F时间=1.054,P时间=0.346;F组间=0.110,P组间=0.750;F组间×时间=2.391,P组间×时间=0.152)。结论:两种黄斑内界膜剥除方式均能有效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后黄斑结构愈合形态较好,术后视功能提升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内界膜填塞术与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裂孔底径大于1000 μm的IMH患者48例48眼为研究对象;22眼纳入内界膜填塞术组,26眼纳入标准内界膜剥除术组。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观察术眼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内界膜填塞术组22眼(100.0%)裂孔闭合,标准内界膜剥除术组21眼(80.8%)裂孔闭合,5眼(19.2%)贴附,内界膜填塞术组裂孔闭合率高于标准内界膜剥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随时间变化显著(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27.663,P时间<0.010;F组间=0.580,P组间=0.631;F交互=0.290,P交互=0.593)。对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MT随时间变化显著(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20.750,P时间<0.010;F组间=1.131,P组间=0.294;F交互=1.646,P交互=0.194)。对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内界膜填塞术组术后1周CMT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MT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MT低于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内界膜剥除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 6个月CMT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裂孔复发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大直径IMH均有效且安全性较好;内界膜填塞术患者裂孔闭合率优于标准内界膜剥除术,但存在瘢痕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徐涛涛  徐国旭 《眼科新进展》2019,(12):1162-1165
目的 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例36眼。糖尿病病程(10.3±2.9)a;术前视力0.10±0.06。所有患者术眼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采用mf-ERG进行检查。检测项目包括术前和术后视网膜后极部各环和四个象限P1波和N1波潜伏期和振幅密度。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在0、1、2环的P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延长(均为P<0.05);3、4环P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变化不大(均为P>0.05);0、1环N1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均为P<0.05);2、3、4环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在0、1环的P1波、N1波振幅密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2、3、4环P1波、N1波振幅密度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鼻上象限P1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P<0.05);鼻下、颞上、颞下象限P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均为 P>0.05);四个象限N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四个象限P1波和N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均变化不大(均为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变会进一步加重,mf-ERG能客观定量地评定视网膜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改良的放液、玻璃体腔注气、冷凝、加压(drain-air-cryotherapy-explants,DACE)的手术方式治疗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bullous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BRR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BRRD首次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患者共38例38只眼.实验组22例22只眼采用改良DACE方式:采用先放液,玻璃体腔注气,再定位冷凝,加压或联合环扎的手术步骤.注气采用玻璃体切割仪注气装置.对照组16例16只眼行常规步骤巩膜扣带术(scleralbucking,SB):采用先定位冷凝,再放液加压或联合环扎的步骤.随访3-6个月,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sexact probabilities in 2×2 table)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结果 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率及最终复位率,实验组90.9%(20/22)和100.0%(22/22),对照组87.5%(14/16)和93.8%(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及P=0.421);定位裂孔准确率实验组95.5%(21/22),对照组62.5%(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实验组77.3%(17/22).对照组56.3%(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术后并发症,新裂孔形成及白内障见于实验组,视网膜皱褶及PVR形成进展见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DACE手术方式是治疗上方BRRD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具有术中眼压相对稳定,定位裂孔准确,冷凝精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在CO2激光声带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科行CO2激光声带切除手术的声带不典型增生及T1N0M0声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显微CO2激光手术(75例)与NBI引导下显微CO2激光手术(66例)切除声带病变时,首次切除后的切缘病理情况。结果常规CO2激光手术组中有11例患者第1次病检切缘有阳性发现(14.7%);NBI引导下CO2激光手术组中有3例患者第1次病检切缘有阳性发现(4.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显微镜下CO2激光手术相比,NBI引导下声带不典型增生及T1N0M0声带癌激光切除手术对于切缘的确定更为准确,减少了术中病检的次数。  相似文献   

6.
直肌边缘切开联合楔形切除术治疗斜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直肌边缘切开联合楔形切除术治疗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2 0例斜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肌肉边缘切开联合楔形切除 (实验组 ) ,一组单纯行肌肉边缘切开 (对照组 ) ,随访时间 6个月~ 5年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10 4± 1 7分钟、 9 6± 1 5分钟 ;术后 6个月的正位率分别为 80 0 %、 60 0 % ;术后 6个月的残存斜视度分别为 4 3± 2 2°、 8 9± 2 1°。两组比较 ,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残存斜视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实验组中的术后矫正斜视度数与术中楔形切除的肌肉宽度值呈显著正线性相关性 (γ =0 947,P <0 0 1)。两组的手术并发症相似。结论 :直肌边缘切开联合楔形切除术治疗斜视是一种安全、远期疗效好、优于单纯直肌边缘切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复美新滴眼液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抑制瞳孔缩小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术前使用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实验组加用复美新滴眼液 ,比较两组的区别。结果 实验组平均瞳孔缩小 0 2 5mm ,明显小于对照组缩小值 1 3 1mm (P <0 0 1)。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 3组比较 ,手术结束时平均瞳孔缩小值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1)。实验组中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结束时平均瞳孔缩小值为 0 5mm ,明显小于对照组中糖尿病患者平均缩小值 1 5mm (P <0 0 1)。根据手术时间不同比较 ,实验组瞳孔缩小值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复美新可有效抑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瞳孔缩小 ,尤其对于时间较长的复杂手术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ai Y  Li MY  Shen YY  Liu LN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33-736
目的 评价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 (33只眼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首次行小梁切开术的远期疗效。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 :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 ,眼压≤ 2 1mmHg(1mmHg =0 133kPa) ,且角膜清亮 ,角膜横径和杯 /盘比值减小或未进展者。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均在 1年以上 ,平均随访 (5 4 2± 33 2 )个月 ,随访 3年以上者占 72 7%。术后平均眼压 (16 1± 6 2 )mmHg ,较术前眼压 (2 9 9± 11 7)mmHg明显降低(P <0 0 0 1) ;术后平均角膜横径 (12 9± 1 0 )mm较术前 (13 7± 1 4 )mm明显减少 (P =0 0 0 2 ) ,手术前后平均杯 /盘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14 8)。手术成功者其杯 /盘比值明显减小 (术前 0 7± 0 2 ,术后 0 6± 0 3,P =0 0 0 7)。根据上述手术成功标准 ,手术成功率 1、3、5年分别为 97 0 %、93 2 %及74 5 %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 )。接受 1次手术者 2 0只眼 ,手术成功率为 70 0 % ;接受 2次以上手术者 13只眼 (39 6 % ) ,再手术成功率为 6 9 2 %。矫正视力≥ 0 4者占 4 1 6 % ,0 1~ 0 3者占 2 9 2 % ,<0 1者占 2 9 2 %。杯 /盘比值 >0 8者是造成低视力的危险因素 (线性回归分析 ,P =0 0 13)。本组 18只眼行视野检查  相似文献   

9.
羊膜在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岚  刘杏  张平  林健贤 《眼科学报》2005,21(2):126-131
目的:探讨羊膜在实验动物兔抗青光眼手术中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纯种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小梁切除加羊膜移植术组,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分别于手术后第1、2、3、7、14、28、60d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并发症情况,术后1、2、3、4周和2个月处死相应组兔子,摘除眼球作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羊膜降解时间,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和炎症细胞计数。结果:眼压值在各观察点除术后第一天差异有显著性外(P=0.041,P=0.021),其余时间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羊膜组术后并发症与另两组比较未见增多;滤过泡存留时间约1个月;羊膜降解时间约3~4周。成纤维细胞计数羊膜组[(0.0205±0.01235)个/单位面积],与小梁切除术组[(0.0673±0.03830)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0.05),与丝裂霉素组[(0.0292±0.01085)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22>0.05);而炎症细胞数羊膜组[(0.4402±0.1708)单位面积]与小梁切除术组[(0.2944±0.08876)个/单位面积]和丝裂霉素组[(0.041±0.02131)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67,P=0.002<0.05;t=4.81,P=0.004<0.05)。结论:羊膜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其降解时间约3~4周,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作用,可以提高降压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其手术区炎症反应重可能为种属间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联合改良的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在2018—2021年所有参加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的住院医师,共计39人。比较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前后,包括改良Mini-CEX在内的综合能力考核、毕业合格率、课程出勤率及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20人(2020及2021年毕业),对照组19人(2018及2019年毕业)。两组间的性别比例、学历或学制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毕业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 68.42%,P=0.008);改良Mini-CEX(P=0.011)及放射诊断(P=0.025)平均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理论考核及心电图诊断的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4年间的比较发现,学员的改良Mini-CEX平均成绩(P=0.006)及线下课出勤率(P=0.025)出现显著提升。实验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课堂联合改良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氢离子(H+)对碘酸钠(NaIO3)诱导的小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8~10周龄SPF级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IO3组、H+组,每组20只。H+组小鼠灌胃富含H+水(每只每天6 mL)预治疗7 d,对照组及NaIO3组小鼠灌胃相同剂量的自来水;NaIO3组、H+组小鼠按20 mg·kg-1剂量鼠尾静脉注射NaIO3溶液,对照组小鼠鼠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H+组小鼠继续灌胃富含H+水(每只每天6 mL)治疗5 d,对照组及NaIO3组小鼠给予相同剂量的自来水。然后对小鼠行眼底照相、OCT、视网膜电图、FFA检查,取小鼠眼球行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表达情况。结果 NaIO3组小鼠视网膜厚度[(232.370±17.060)μm]与对照组[(316.265±5.314)μm]、H+组[(296.406±27.411)μ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与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NaIO3组a波振幅低于对照组和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a波振幅与H+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照组和H+组b波振幅均高于NaIO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b波振幅与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FFA显示,对照组小鼠无血管渗漏,NaIO3组小鼠的视网膜血管有大面积渗漏区,H+组小鼠视网膜渗漏面积较NaIO3组明显减少。HE染色结果表明,NaIO3组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变薄甚至消失,并且出现大量的黑色沉积物,H+组小鼠视网膜黑色沉积物较NaIO3组减少。对照组(0.406±0.161)和H+组(0.543±0.302)视网膜中Caspase8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NaIO3组(1.498±0.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与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结论 H+通过抑制Caspase8凋亡途径抑制NaIO3诱导的视网膜黄斑变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RD)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表现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为累及黄斑的RRD并行巩膜扣带术的患者52例(52眼),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RRD患眼均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进行OCT及mfERG检查,观察RRD患眼黄斑区微结构,以及黄斑区反应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采用t检验对术前患眼与正常眼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景方差分析对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与中央1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分析术后各时问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央1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眼术后均成功复位。术前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正常眼明显增厚,为(534+44)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7,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眼相比较,术前患者中央1环Nl波和P1波振幅密度降低(tN1=17.372、tp1=23.943,P< 0.05),潜伏期延长(tNl=5.291、tPl=7.306,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中央1环N1波及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均提高(P<0.01),潜伏期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BCVA在术后1、3、6个月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r=-0.801、-0.695、-0.643,P<0.05),l与中央1环N1波及P1波振幅密度呈正相关(rN1=0.702、0.695、0.632,rp1=0.811、0.713、0.648;P< 0.05),与潜伏期无相关性。 结论:OCT与mfERG可以客观综合观察RRD患者术后黄斑区的形态和功能,评估视网膜脱离后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6及其相关受体的影响。方法 RP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RPE细胞;H2O2组:加入200 μmol·L-1 H2O2处理的RPE细胞;实验组:加入200 μmol·L-1 H2O2和0.1 ng·L-1 BMP-6的RPE细胞。采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与H2O2组RPE细胞内ROS的变化,运用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查对照组与H2O2组BMP-6基因及蛋白水平的变化;TUNEL染色法观察三组细胞凋亡的变化,并运用PCR及Western blot法观察三组BMP受体及其共受体尤文素(Hemojuvelin,HJV)的变化。结果 H2O2组ROS水平(99.25±0.28)%较对照组(70.55±7.7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2O2组相对于对照组BMP-6 mRNA水平及BMP-6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2O2组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与H2O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BMP三种相关受体的BMPR1A、BMPR1B及HJV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实验组三种受体表达水平较H2O2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2O2导致RPE细胞ROS增加,氧化应激可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抑制BMP-6的表达;BMP-6可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且可能是通过激活其相关受体起作用的,这为探索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2.8mm)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mm2)白内障患者64例(7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联合组(n=32例,40眼)和单纯超声乳化组(n=32例,38眼),单纯超声乳化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联合组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术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丢失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d、1周联合组logMAR视力高于单纯超声乳化组(t1=7.867,P1<0.05;t2=9.904,P2<0.05),术后3个月2组logMAR视力相比无显著差异(t=0.292,P=0.771);术后1周联合组中央角膜厚度高于单纯超声乳化组(t=5.178,P<0.001),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丢失率低于单纯超声乳化组(t=50.744,P<0.001);随访3个月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相比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更快,对于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可根据病情和经济能力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非穿透小梁手术并植入凝胶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丝裂霉素的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2 8例 (4 2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并植入凝胶。术后观察眼压、视功能、滤过泡、眼内反应及前房角镜检查 ,随访 6~ 12月。结果 患者术前眼压 15 6~ 45 0mmHg(1mmHg =0 13 3kPa)平均 (2 6 3 0± 8 96)mmHg ;术后眼压 (15 3 6± 3 68)mmHg ,差异有显著意义(t =7 83 3P <0 0 0 1) ,视功能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1 85 ,P >0 0 5 ) ,无浅前房、炎症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前房角镜检查术区小梁网明显变薄。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并植入凝胶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房注射头孢呋辛对术后眼内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6 099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001-10/2004-05,3 075例3 075眼行白内障手术未用眼内抗生素,实验组,2004-06/2007-04,3 024例3 024眼术中前房用0.1mL含1mg的头孢呋辛。两组的术前预防措施和手术步骤相同。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13(0.42%)和4(0.13%)例患者发生术后眼内炎[P=0.031;OR =3.20(1.04-9.84)]。两组发生术后眼内炎的平均时间分别是术后30(3 ~75)d和25(2 ~35)d(P=0.35)。研究细菌感染,实验组,烟曲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耐药,而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敏感。未发现前房运用头孢呋辛的毒性和过敏性症状。结论:预防性前房运用头孢呋辛是安全的,可以预防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然而抗生素抗菌谱窄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可能性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不同年龄儿童近视进展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单中心临床研究。纳入2019-05/2020-05就诊于本院的年龄6~13周岁,近视球镜度数-0.5~-6.00D,散光度数≤2.0D的近视儿童295例,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197例)和对照组(9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按年龄又分为6~8岁(40例/26例)、9~10岁(84例/34例)及11~13岁(73例/38例)三个亚组,试验组每晚睡前点0.01%阿托品滴眼液,对照组每晚睡前点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wk,3、6、9及12mo各指标变化情况。治疗2wk仅行眼压、调节幅度、最佳矫正远/近视力、瞳孔直径及泪膜检查; 治疗前,治疗6及12mo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治疗12mo后,试验组等效屈光度及眼轴变化分别为-0.37±0.69D及0.29±0.24mm,对照组为-0.59±0.65D及0.37±0.23mm(P=0.008、0.006)。两组间等效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比较6~8岁无差异(t=0.054,P=0.957; t=-0.623,P=0.536); 9~10岁有差异(t=2.056,P=0.042; t=-2.057,P=0.042); 11~13岁有差异(t=2.33,P=0.022; t=-2.424,P=0.017)。试验组治疗后瞳孔轻度散大、调节幅度降低,治疗12mo后两组平均瞳孔直径分别为3.94±0.79和3.16±0.48mm(P&#x0026;#x003C;0.001),两组间其他参数及不良事件无差异。结论:使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有助于控制儿童近视进展,且耐受性良好,但6~8岁的低龄儿童,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效果不佳,可以尝试增加阿托品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Y27632在体外诱导成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取生长良好的第3~6代成人RPE接种于6孔培养板,细胞贴壁生长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培养基为2%胎牛血清(FBS)+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F12培养液,实验组在此培养基中加入10 μmol/L Y27632.于诱导3、6 h和1、3、5、7 d观察细胞形态,并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诱导后3 d对照组和实验组角蛋白CK18、微管相关蛋白Map2、神经丝蛋白NF200、Pax6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经诱导后RPE细胞发出轴突样突起并相互连接成网状,呈现典型的神经元细胞形态,占50.1%.对照组RPE和实验组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97%和43.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63,P<0.01);Map2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率分别为4.49%和3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34,P<0.01);NF200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22.37%,但阳性表达细胞形态为类圆形,实验组阳性率表达为57.45%,大量细胞发出轴突样突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61,P<0.01);Pax6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33%和6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946,P<0.01).结论 Y27632体外诱导成人RPE细胞出现神经元样细胞,是一种可行的诱导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Y27632 to induce transdifferentiation from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hRPE)cells in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Methods The third to sixth generation of primary hRPE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2% fetal bovine seru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F12 culture solution,with(experimental group)or without(control group)10 μmol/L Y27632.At 3,6 hours and 1,3,5,7 days after induction,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RPE cells were observed by inverted microscope.The expression rate of CK18,Map2,NF200 and Pax6 at 3 days after indu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χ2 test was employed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50.1% cell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med axon-like processes and interconnected each other with typical neuron-like appearance.The expression rates of CK18,Map2,NF200 and Pax6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43.88% ,31.90% ,57.45% and 65.79% .while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3.97% ,4.49% ,22.37% and 8.33% respectively.Compared the expression rate of CK18(χ2=64.763),Map2(χ2=23.634),NF200(χ2=21.261)and Pax6(χ2=25.946)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The hRPE cells can be trans-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 bv Y27632.  相似文献   

19.
环孢霉素A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疗效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将 5 2例 6 4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32眼。 1组患者术中 1次性应用 2 0g·L-1CsA溶液浸润巩膜瓣下及结膜瓣内表面 ;另 1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6~ 15个月。结果  (1)术后第 12个月末 ,CsA组功能性滤过泡累积维持 74 .8%± 16 .6 % ,高于对照组的 5 4 .9%± 18.9% (u =4 .4 6 4 ,P <0 .0 5 )。 2组术后滤过泡均以Ⅱ型滤过泡为主 ,但CsA组Ⅲ型滤过泡发生率16 .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8.7% (χ2 =6 .4 6 0 ,P <0 .0 5 ) ;(2 )CsA组术后完全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76 .7% (2 3/30 )和96 .7% (2 9/30 ) ,高于对照组的 5 1.6 % (16 /31)和 71.0 % (2 3/31) (χ2 =4 .15 0 ,5 .5 91,P <0 .0 5 ,0 .0 5 ) ;术后第 1周 ,2组眼压无明显差异 (t =1.2 73,P >0 .0 5 ) ;而术后第 2周、1、3、6、12月CsA组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 =2 .0 2 9,2 .0 97,2 .2 85 ,2 .6 5 1,3.82 4 ,P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1) ;第 1、3、6月 ,CsA组眼压 10~ 15mmHg(1kPa =7.5mmHg)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4 .6 80 ,4 .15 0 ,7.878,P <0 .0 5 ,0 .0 5 ,0 .0 1)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辅助小梁切除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前房角关闭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44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前房角关闭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2例(8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43只眼),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辅助小梁切除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对照组,39例(39只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观察两组手术后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13.95%(6/43),对照组为10.26%(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30)。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t=11.910,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510,P=0.003);观察组术后并发前房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125,P=0.001),两组均无眼内大出血、感染性眼内炎、巩膜坏死、视网膜脱离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前房角关闭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