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德贵  姚勇 《眼科学报》2017,(3):134-137
目的:评估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的长期并发症.方法:收集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1至2016年门诊确诊的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300例(600眼),进行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随访观察术后临床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术后3年(术后1~5年).结果:3例患者(3眼)术后患有泪小管炎(0.5%),发病时间为术后1~3(中位2)年,取出泪小管塞后并给予局部抗生素滴眼液治愈.2例患者(4眼)因植入上下泪小管塞后流泪症状不能耐受,单纯取出下泪小管塞后症状缓解(0.7%);4例患者(8眼)因只植入下泪小管塞症状未能明显好转,1个月后再次植入上泪小管塞(1.3%);291例患者干眼主观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7.5%,长期随访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虽然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具有明确的疗效,但Smart plug泪小管塞植入后的长期并发症不容忽视,需要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2.
Smart PLUG泪小管栓子对干眼症治疗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Smart PLUG泪小管栓子在干眼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3例水液性泪液不足型(aque- ous tear deficiency,ATD)干眼症患者,其中Sjogren’s syndrome(SS)4例(8只眼),非Sjogren's syndrome9例(18只眼),应用Smart PLUG泪小管栓子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d、10 d、1m、3m分别对视力、干眼症状、泪河线、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 a实验、荧光素染色(Fl)、每日需用人工泪液次数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应用Smart PLUG泪小管栓子治疗干眼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每日需用人工泪液次数明显减少,最佳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泪河线增加;BUT延长、基础泪液分泌增加、荧光素染色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副反应发生。结论Smart PLUG泪小管栓子可用于干眼的治疗,是治疗干眼症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其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干眼症患者125例198眼,随机分为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A组)63例100眼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组(B组)62例98眼。A组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交替给予1g/L玻璃酸钠滴眼液和鱼腥草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2mo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程度。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SⅠt,BUT和FL程度;但B组的主观症状、SⅠt,BUT和FL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李勇  李锐  刘钊臣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72-1274
目的:研究过敏性结膜炎泪膜功能的变化与干眼症发生的相关性,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50例眼科门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为观察组,按1∶1对照随机选取50例无眼表疾病、干眼症和全身疾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角膜荧光素( FL )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河线高度( TMH)测量和裂隙灯检查。 结果:观察组左眼与右眼FL,SⅠt,BUT,TMH间存在相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FL、BU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TMH与SⅠt间呈正相关,FL与BUT呈负相关,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可因炎症介质的介入引发泪膜稳定性变化,从而导致干眼症发生。过敏性结膜炎泪膜稳定性变化与角膜上皮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31眼,治疗组采用人工泪液(泪然)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舒)滴眼,对照组单用人工泪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wk的干眼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wk,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泪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陆守权  曾志成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790-1792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泪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光眼滤过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30眼,治疗组采用人工泪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对照组单用人工泪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wk的干眼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wk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泪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116眼经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河高度、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功能检查方法确诊为干眼症的儿童患者进行人工泪液治疗,疗程为1 mo,复查时再次行上述检查,对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于眼症患者58例116眼治疗前BUT为6.03±1.19s,SⅠt为7.67±2.32mm/5min,泪河高度为0.20±0.02mm,角膜荧光染色为1.02±0.13分,睑板腺功能评分为2.45 ±0.86分.其中31例62眼为脂质缺乏型干眼、20例40眼为水液缺乏型干眼、7例14眼为其他类型.根据其分型,给予相应的人工泪液治疗,治疗1mo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UT为13.72±1.83s,SIt为12.38±3.64mm/5min,泪河高度为0.36±0.08mm,角膜荧光染色为0.03±0.24分,睑板腺功能评分为1.57±0.93分.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利用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干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药物治疗干眼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泪然滴眼液对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134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试验组应用泪然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各4次/d,连用1mo;对照组应用泪然滴眼液,4次/d,连用1mo。分别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用药前SⅠt,BU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Ⅰt,BU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SⅠt,BUT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泪然滴眼液对干眼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散瘀方对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2009-01/2012-12我院眼科收治78例96眼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局部人工泪液,观察组增加中药益气养阴散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SⅠt,BUT均高于治疗前,FL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Ⅰt,BUT高于对照组,F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3%,对照组为71%,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24.382,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散瘀方无明显毒副作用,能够改善干眼症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泪道栓子Smart PlugTM和人工泪液治疗重度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94例(120眼)重度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滴眼,试验组予以下泪小点植入Smart Plug^(TM)泪道栓子,对比评价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主观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7.62±1.03和7.65±1.09,泪液分泌试验分别为(2.63±0.71)mm和(2.53±0.77)mm,BUT分别为(2.67±0.80)和(2.62±0.76)s,角膜FL评分分别为9.08±1.55和8.75±1.56,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治疗1个月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2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主观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BUT及角膜FL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使用Smart PlugTM泪道栓子可以明显改善重度干眼症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人工泪液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角膜曲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荣照  吴正秀  王骞  刘晓瑞  叶梅 《眼科》2002,11(4):207-210
目的:探讨我国人角膜曲率半径的正常值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角膜曲率半径差异。方法:对10998只眼的角膜曲率进行检测,并按男、女10岁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1为7.65mm,K2为7.71mm,平均K值为7.67mm。较眼科学正常值K:7.77mm短0.1mm。(2)K的平均值男性较女性的长0.1155mm。且女性各年龄段角膜曲率半径均男性的有不同程度的减短。(3)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大致呈递减趋势,即: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成反比关系。(4)男女K1,K2之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即K1逐渐增长而增长,即 K1值逐渐增长,K2逐渐减短。结论:本文测定的角膜曲率较眼科文献中的提供的正常值短0.1mm,并且存在着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苏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73-57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阈值期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评估ROP阈值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10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将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达到阈值病变的患儿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经巩膜、视网膜冷凝术。结果筛查108例早产儿,发现ROP23例,发生率为21.3%。在所有ROP患儿中,ROP1期13例,占56.5%;ROP2期3例,占13.0%;ROP3期7例,占30.4%。其中ROP3期患儿均伴有附加病变,达到阈值病变标准。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43±0.25)kg(t=4.059,P<0.001);孕周为(31.0±2.3)周(t=2.637,P=0.013);吸氧时间为1~49d,平均17d(n=23,Z=-3.63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8例(χ2=12.009,P=0.001);上述指标与非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是否多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低(β=-2.542,OR=0.079,P=0.032)和使用机械辅助呼吸(β=1.341,OR=3.823,P=0.025)的患儿是发生ROP的相关高危因素。7例阈值期病变患儿中,6例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手术眼的结构和视功能未见异常。1例阈值期病变患儿未予治疗,于1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出生体重轻、孕周少、吸氧时间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对阈值期病变患儿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眼部外伤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58例病人中,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眶骨折,合并视经管骨折8例,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4例,内壁为蝶窦壁3例,筛窦壁1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1例,通过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重建显示准确,多平面重建定位好,3D重建显示骨折直观、立体。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对临床论断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不同转归一自然退行与阈值病变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确诊ROP的早产儿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3例不同程度ROP患儿中(166只眼),自然退行51例(102只眼,占ROP患儿61.45%),阈值病变32例(64只眼,占ROP患儿38.55%).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OP阈值病变组的胎龄较ROP自然退行组小,产次较ROP自然退行组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男性、机械呼吸及发生败血症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胎龄、多产次,男性、使用机械呼吸、发生败血症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ROP发病率及其特点.结果 接受筛查的早产儿共126例,发生ROP病变的21例,均为双眼发病,发病率16.67%,未到阈值前病变的19例,发病率15.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I型(阈值期和阈值前期)和A-ROP(急进性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系列病例中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化过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3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的ROP患者34例67眼。再活化是指急性期特征的复发,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结果:患儿34例的平均胎龄为28.82±2.32wk。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155.18±398.22g。19例37眼的病变区域为Ⅰ区。10例2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5例1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后部。一次IVC治疗的ROP患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3.1%(49/67),且Ⅱ区血管化均完成。患者在Ⅲ区的血管化完成率出现差异。在接受过一次治疗且未再复发的患者中,Ⅰ型ROP血管化时间平均为9.11±2.49wk,A-ROP为13.40±4.04wk。A-ROP的血管化完成时间明显比Ⅰ型ROP的时间长,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VC治疗后的病变为Ⅱ区的患儿均具有较高的血管完成率。  相似文献   

19.
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虹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6,24(6):643-646
目的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组与ROP阈值病变组及视网膜脱离组的早产儿生后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与ROP自然退行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10月检查的125例具有ROP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退行组的平均出生体重及胎龄(1689.3g.31.7周)较ROP阈值病变组(1487g,30.6周)及视网膜脱离组(1418g,29.7周)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OP阈值病变组与视网膜脱离组之间的m生体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退行组矫正胎龄(37.1周)、阈值病变组(41.9周)及视网膜脱离组(74.6周)三者的诊断时间明显不同(P〈0.01)。i组中性别(,分别为0.16、0.00004、0.2)无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是ROP退行的影响因素。结论小胎龄可能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ROP预后与发现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ROP筛查并诊断为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 (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其中3眼病变复发行玻璃体切割术,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