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病全身表现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标准、以及与其它靶器官损害的联系等方面对新近的发现和进展作一归纳和概述。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因双眼间断性视物不清2~3年于2011年3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约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反复发作的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不适.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给予马栗种子提取物、羟苯磺酸钙及多种维生素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屈光不正、高血压、糖尿病等眼部及全身疾病史.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20/50,左眼20/126.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明确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方法2019年1~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检查确诊的2级或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3例(高血压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5.6)岁,平均BCVA 0.74±0.16。高血压病程>7年;Keith-Wagener(K-W)分级0级或1级。选取同期无高血压病史的正常人1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8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59.7±4.4)岁,平均BCVA 0.79±0.17.K-W分级0级。两组患者年龄(t=1.739)、性别构成比(χ2=0.036)、BCVA(t=0.5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5、1.000、0.563)。受检者均行BCVA、彩色眼底照相、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其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2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内环(中心凹区),1~3 mm的外环。测量黄斑区3 mm范围内总体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浅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结果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之间黄斑区总体血流密度以及颞侧、鼻侧、下方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8、2.472、5.105、2.734,P=0.037、0.020、0.000、0.010);上方、黄斑中心凹区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5、0.140,P=0.570、0.889)。两组受检眼FAZ面积、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7、0.753,P=0.714、0.457)。高血压组患者黄斑拱环结构均完整。结论无明确HRP患者黄斑区总体及颞侧、鼻侧、下方血流密度降低;FAZ面积无扩大;黄斑拱环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3例PIOL患者24只眼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眼部表现.除常规眼科检查外,屈光间质清楚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所有患者行诊断性玻璃体手术,其中经玻璃体细胞病理分析确诊11例,视网膜活检确诊1例,后期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科活检确诊1例.结果 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5.7±12.6)岁.单眼发病2例,双眼发病11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PIOL者9例16只眼,占患眼的66.7%;单纯PIOL者4例8只眼,占患眼的33.3%.患者视力为光感~1.0.孤立性玻璃体炎型PIOL 14只眼,占58.3%;玻璃体视网膜型PIOL 10只眼,占41.7%.FFA检查发现,孤立性玻璃体炎型PIOL无异常表现;玻璃体视网膜型PIOL均有广泛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病变.OCT检查发现,孤立性玻璃体炎型PIOL无异常表现;玻璃体视网膜型PIOL的RPE和Bruch膜之间呈强反射.结论 PIOL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双眼发病居多;玻璃体视网膜型存在广泛的RPE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性高血压(PIH)患者视网膜变化的患病率,视网膜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共收集2014-12/2015-05妊娠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检查.单眼或双眼眼底发生变化视为阳性.妊娠性高血压分级为轻度子痫前期(血压>140/90~160/90 mmHg),重度子痫前期(血压>160/90 mmHg)和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抽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23.05(19~34)岁.妊娠期为28~41wk.其中62例初产妇以及38例经产妇.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前期患者占比分别为62%,26%,12%.8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变化.观察得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Ⅰ级(1%),Ⅱ级(0%),Ⅲ级(2%),Ⅳ级(2%),浆液性视网膜脱离(1%)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8%的PIH患者视网膜发生变化,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全身表现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就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标准、以及与其它靶器官损害的联系等方面对新近的发展和进展作一归纳和概述。  相似文献   

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引起短时高血压二例杨眉靳丽娜奚丽君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副作用高血压/病因学病例报告例1男,55岁,因双眼视物不清1月余,临床诊断为“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  相似文献   

8.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是反映动脉硬化的间接指标[1].既往研究发现,AAS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反射波增强指数以及动态脉压等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相关性好,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2,3].AASI可以预测蛋白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肾功能下降等靶器官损害以及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但不能预测致死性心脏事件[4-9].但目前有关AASI与高血压眼底改变关系的报道尚少.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一组初诊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AASI、动态脉压等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动态血压参数能否反映高血压眼底改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2004年至2008年在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进行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眼底检查的高血压患者109例纳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Bietti结晶样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容易误诊为原发性RP[1].本病在亚洲人群尤其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中较为常见,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2,3].多数患者20~30岁开始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多侵犯双眼且病变分布大致对称,仅少数患者黄斑区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1].目前对本病多集中于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3,5],而对患者影像检查特征的分析较少.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Bietti结晶样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0引言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症状性)高血压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肾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一般是先就诊内科而后转眼科会诊检查眼底时发现,首诊到眼科的少见,且容易误诊。现将在门诊遇到的1例患者介绍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就诊日期2007-01-10。患者于8d前感冒后突然出现双眼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及其它不适感。于01-09在外院诊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预激光治疗,但患者未同意。于01-10来我院就诊。既往史:健康,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门诊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15。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等大约3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血压病的眼底改变的报道,大多属于一次性调查、而对高血压病视网膜血管改变进行动态观察者报道较少。为了观察高血压病视网膜血管改变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笔者对血压恢复正常的92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视网膜血管的动态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观察对象我们选择了有视网膜血管改变的132例高血压病患者做引动功治疗3个月,有92名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其中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为40~73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血管成像(OCTA)观察Ⅲ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P)患 者黄斑区图像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眼科确诊的79例(129眼)Ⅲ级(KWB分级)HRP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双眼眼底照相、OCT及 OCTA检查,分析其黄斑区OCT及OCTA图像特征,二者检查异常比较采用χ2 检验分析。结果:79例 Ⅲ级HRP患者中,29例为单眼Ⅲ级HRP改变(对侧眼均为Ⅱ级HRP改变),50例为双眼Ⅲ级HRP改 变。在总计129眼的Ⅲ级HRP中,OCT检查发现异常病变48眼(37%),OCTA检查发现异常病变 93眼(72%),OCTA发现异常病变的敏感性要高于OCT(χ2 =28.04,P<0.001)。OCT黄斑区异常图像 特征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外丛状层反射不平整,局部变薄抬高(35眼,27%),神经上皮层 间散在强反射光点(30眼,23%),神经上皮层内局部强反射团块(18眼,14%),神经上皮层内层厚 度变薄(18眼,14%),神经上皮层局部浆液性隆起(11眼,9%),神经上皮层弥漫水肿增厚(6眼,5%)。 OCTA黄斑区异常图像特征主要有浅、深层视网膜拱环局部破坏和扩大(66眼,51%),散在毛细血管 稀疏灶(43眼,33%),散在毛细血管瘤样扩张(27眼,21%),深层视网膜散在条片状强反射灶(12眼, 9%),毛细血管无灌注区(9眼,7%),且深层视网膜病变重于浅层视网膜。结论:OCT联合OCTA能 够早期及时评估HRP患者视网膜黄斑区结构及血流成像特征,OCTA检查对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表 现更直观和敏感,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HRP病理生理机制及指导有效的随访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血管改变是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规检查眼底即可确定,临床应用较方便,但其精确性较差.而且HRP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以视网膜血管改变为依据的HRP分期在临床上界限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更需要可量化的指标来反映高血压与HRP的关系。临床上常见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分支角随着病程不同而角度亦发生改变,血压愈高、病程愈长,分支角愈大。然而对视网膜动脉分支角度的定量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我们采用计算机医学图像和数学几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海德堡Ⅱ型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系统(HRA2),测量了一组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分支角的大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寻找一种可量化的指标,为HRP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相关眼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颖  韦企平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454-1457
高血压病对眼部有一系列影响,除直接导致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HR)外,还是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ION)等其他眼部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的危险性,而且与青光眼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发病有关。全面认识血压对眼部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诊治与高血压相关的眼部疾病。本文对高血压病与这些疾病的关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岁.因双眼突然视力下降3d于2011年12月27日来我院就诊.无既往史和家族史,无其他全身疾病病史.该患者1周前被诊断为"猩红热",期间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和维生素C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1,均不能矫正.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双眼可见前房闪辉(+).散瞳后行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显示,双眼后极区视网膜水肿,视盘轻度充血、水肿,广泛性视网膜血管旁渗出物,形成类似挂满冰霜树枝的视网膜血管鞘,白色渗出样浸润从后极直达周边部,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均受累,以静脉受累为重,黄斑水肿,右眼上方视网膜可见小片状出血,左眼黄斑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可见小片状出血(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显示,双眼视网膜血管广泛荧光渗漏,视盘边界不清,视盘毛细血管扩张荧光渗漏,晚期血管壁染色,视盘着染(图2).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双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呈浆液性脱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内可见多个囊腔,视网膜增厚(图3).临床诊断: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州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与尿白蛋白/肌酐的(UACR)关系,为靶器官损害的预防、延缓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纳入高血压患者1 983例,根据眼底检测情况分成正常组944例,狭窄组1 039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进行尿白蛋白/尿肌酐测定,分析视网膜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及与UACR的关系。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OR=1.013,P=0.011)、糖尿病(OR=1.352,P=0.008)为视网膜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检出率为95.56%,其中以Ⅰ级和Ⅱ级轻度病变为主; 两组患者白蛋白尿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眼底狭窄组大量白蛋白尿占比65.59%,高于微量白蛋白尿54.21%,高于正常组50.52%。

结论:年龄和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视网膜病变与UACR有关系,社区应加强健康宣教,早期进行视网膜、肾脏筛查,预防、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98只眼AR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进行了最佳矫正视力、眼压、B型超声检查、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前置镜、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结合三面镜检查,屈光间质清楚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鉴定致病病毒种类,明确诊断ARN后抗病毒、选择性激光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对视力和眼底情况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1个月.结果 ANR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2.8岁,双眼发病率16.6%,视网膜脱离发生率57.1%.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以上视力高于0.02者分别为53.5%和35.5%.确诊时间在14 d内的ARN患眼以及双眼发病的继发眼预后较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本组ARN的主要致病病毒,占62.5%;单纯疱疹病毒-1型ARN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结论 ARN急性起病,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后期易出现严重视网膜血管病变,预后差.发病早期临床误诊多见,必要时可做PCR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患者卡××女 57岁维族头痛、头昏1年,半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右眼视力下降明显,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双眼视神经乳头炎,双眼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病收住眼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600例眼底表现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眼底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6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与血压、病程、心脏、肾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600例中,眼底正常138例(23%),眼底改变462例(77%),其中I级206(34.3%),Ⅱ级235例(39.2%),Ⅲ级18例(3%),IV级3例(0.5%)。结论 高血压眼底改变主要血压升高的程度和高血压病程有并,与心肾等靶器官病变也有一定的关系,观察高血压眼底改变,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病的进展情况及可能造成体内重要器管的损害,对高血压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的眼底视网膜病变有利于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用托吡卡胺眼水扩瞳20min后在暗室中用检眼镜检查334例病人的眼底。结果334例高血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眼底视网膜病变。结论高血压病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眼底视网膜同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