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 氧化应激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凋亡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信号通路有关;槲皮素能抑制JNK细胞信号通路并且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但其对高压氧诱导的人LECs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有待研究. 目的 研究高压氧诱导人LECs凋亡的作用及槲皮素对高压氧处理的人LECs的保护作用,探讨JNK细胞信号通路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人LECs细胞系SRA01/04在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进行实验.实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高压氧组(体积分数99% O2+体积分数1% CO2)、高压氧+SP600125组和高压氧+槲皮素组,实验前2h分别在后2个组人LECs培养基中加入20μmol/L JNK2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或1μmol/L槲皮素预孵育,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个组于588 kPa高压氧舱处理6h后收集人LECs.应用MTT法检测各组人LECs的细胞活力,以570 nm处吸光度(A)值表示.用流式细胞仪以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人LECs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人LECs中JNK/p-JNK、c-Jun/p-c-Jun、caspase-3、caspase-9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实验6h后,高压氧组、高压氧+SP600125组、高压氧+槲皮素组人LECs活力分别为0.450±0.083、0.654±0.079、0.649±0.090,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0.835±0.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压氧+SP600125组、高压氧+槲皮素组人LECs活力明显高于高压氧组(P=0.003、0.002).高压氧组、高压氧+SP600125组、高压氧+槲皮素组人LECs凋亡数分别为19.77±1.44、8.45±0.93、7.79±0.7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17±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压氧+SP600125组、高压氧+槲皮素组人LECs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高压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高压氧组人LECs中p-JNK、p-c-Jun、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高压氧+SP600125组、高压氧+槲皮素组人LECs中p-JNK、p-c-Jun、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高压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JNK细胞信号通路在高压氧诱导的人LECs凋亡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P600125和低浓度的槲皮素能抑制JNK细胞通路和细胞内源性凋亡途径,减轻高压氧引起的人LECs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UMA在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cell,HLE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HLEC-B3,用50μmol·L-1H2O2刺激不同的时间后,Hoechst33258染色,凋亡细胞呈核固缩、碎裂形态,计数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UMA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PUMAmRNA表达水平;设计合成针对人PUMA基因的小干扰片段(siPUMA1、siPUMA2)和一条阴性对照,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细胞后,验证干扰有效性,观察其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LEC凋亡的影响。结果 H2O2刺激HLEC4h、8h、12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0%±0.25%、27.16%±0.31%、48.14%±0.57%,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发生时间依赖的表达上调。H2O2可诱导PUMA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干扰PUMA的表达能减少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H2O2处理HLEC-B312h后细胞凋亡率为48.24%±0.84%,而敲除PU-MA的表达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为13.72%±1.06%(siPUMA1)和17.56%±0.51%(siPUMA2)。结论 PUMA介导了H2O2诱导的HLEC凋亡,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蒋沁  毕志刚  万寅生 《眼科研究》2007,25(3):178-181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和氧化应激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Ⅰ型胶原降解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及其作用信号通路.方法 培养人LECs,用UVB(15 mJ/cm^2)或H2O2(10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的Ⅰ型胶原表达和JNK、c-Jun的磷酸化,Glatin酶谱法分析不同时间段的间质胶原酶(MMP-1)表达,且用不同剂量的UVB辐射或不同浓度H2O2作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在用UVB和H2O2处理后,Ⅰ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下降,8 h后为0.890,24 h后为0.779.UVB和H2O2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JNK-1和c-Jun的磷酸化,MMP-1的表达也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结论 在人工培养的人LECs中,UVB、H2O2通过时间和剂量的方式诱导JNK和c-Jun的磷酸化,导致MMP-1和Ⅰ型胶原表达,这一作用通路可能形成潜在的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汤霞靖  姚克  叶盼盼  姚航平 《眼科研究》2007,25(11):854-857
目的探讨植物成分小白菊内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LECs(SRA01-04)用50μmol/L的H2O2诱导凋亡,同时加入不同浓度(0、10、20、50μmol/L)的小白菊内酯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以及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H2O2能明显诱导人LECs凋亡,促进caspase-3和caspase-9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小白菊内酯能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人LECs凋亡,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而作用呈浓度依从性。结论小白菊内酯对氧化应激诱导的人LECs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可能对白内障的发生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是囊外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移行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有关,探讨相关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Smac对人LECs增生和凋亡的作用及防治PCO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 对HLE-B3细胞株及Smac过表达人LECs株进行培养,将培养的HLE-B3细胞分为PBS组、空质粒转染组和siRNA-Smac3转染组,分别将PBS、空质粒载体和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siRNA-Smac3质粒转染细胞24 h,计算siRNA-Smac3质粒转染率.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5、10、20和50 μg/ml)TGF-β2或200 μmol/LH2O2以建立PCO模型或氧化应激凋亡模型.将细胞分为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活力;将细胞分为PBS组、H2O2组和siRNA-Smac+H2O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的细胞中Smac、caspase-3及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siRNA-Smac3质粒转染细胞后GFP阳性细胞达80%以上,荧光定量PCR筛选出最佳干扰质粒为siRNA-Smac3.siRNA-Smac3转染组GFP阳性细胞率为(72.32±2.31)%,明显高于空质粒载体组的(4.9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42,P<O.001).LECs中Smac mRNA相对表达量为35.21±4.11,高于空质粒载体组的15.2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7,P<0.05).20 μg/ml TGF-β2作用后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98.4±1.7)%、(98.9±0.1)%和(64.2±3.1)%,Smac过表达+TGF-β2组明显低于TGF-β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H2O2组和siRNA-Smac+H2 O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1.2)%、(45.1±4.5)%和(27.5±1.8)%,siRNA-Smac+H2 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BS组、H2 O2组和siRNA-Smac+ H2 O2组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1±0.103、0.715±0.112和0.479±0.209,siRNA-Smac+H2O2组细胞中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 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细胞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9±0.013、0.645±0.102和0.490±0.209,与TGF-β2组比较,Smac过表达+TGF-β2组细胞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3蛋白在siRNA-Smac+H2O2组和H2O2组相对表达量为0.712±0.012和0.973±0.051,siRNA-Smac+ H2 O2组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2,P<0.05);PCNA在Smac过表达+TGF-β2组和TGF-β2组,相对表达量为0.782±0.212,相对表达量为1.126±0.251,Smac+TGF-β2组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TGF-β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c基因抑制人LECs株HLE-B3细胞系的增生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可能用于防治PCO.  相似文献   

6.
转过氧化氢酶基因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过氧化氢酶(CAT)基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变化,为白内障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稳定转染的方法构建CAT基因高表达LECsSRA01/04-CAT,测定CAT的活性。以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过氧化氢(H2O2)为处理因素,MTT方法测定对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的半数致死量(IC50);AnnexinV和碘化丙啶双染色分析H2O2诱导LECs凋亡作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结果成功构建CAT基因表达水平提高的SRA01/04-CAT细胞。SRA01/04-CAT细胞CAT的表达水平是SRA01/04细胞的3·5倍,SRA01/04-CAT细胞的CAT活性是SRA01/04细胞CAT活性的2·2倍。H2O2对SRA01/04细胞的IC50为32·24μmmol/L,对SRA01/04-CAT的IC50为85·32μmmol/L,转染CAT基因后SRA01/04-CAT对过氧化氢的耐受能力是SRA01/04的2·65倍。相同培养条件下H2O2诱导SRA01/04细胞凋亡率是SRA01/04-CAT细胞的2·1倍。H2O2诱导LECs凋亡的过程伴随caspase-3的激活,SRA01/04-CAT细胞caspase-3活化的时间比SRA01/04细胞晚,同一时刻上SRA01/04-CAT细胞caspase-3活化的强度比SRA01/04细胞弱。结论CAT基因可提高LECs对氧化损伤的耐受性,能够抑制活性氧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效应。CAT基因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候选基因,用于白内障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吡咯脘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转化生长因子-beta2(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逆转机制。

方法: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EMT,并给予不同浓度PDTC处理TGF-β2诱导的LECs。CCK-8、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α-SMA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

结果:TGF-β2处理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明显高于未添加TGF-β2的实验组; E-cadherin表达下调,α-SMA表达上调。在TGF-β2的作用下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表达增加(P<0.05)且在TGF-β2 10 ng/mL刺激浓度时LECs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PDTC逆转EMT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表明,PDTC干预处理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都显著降低,PDTC抑制IκB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核移位,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p65/p-NF-κB p65、Iκκ-α/p-Iκκ-α表达下调(P<0.05),诱导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下调,NF-κB/IκB mRNA表达下调,凋亡相关mRNA 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

结论:PDTC可显著逆转由TGF-β2诱导的LECs细胞EMT过程,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使NF-κB p65/IκB/Iκκ-α表达降低以及激活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PDTC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达到逆转EMT的进程并使异常增殖的细胞发生凋亡,这将为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沉默SIAH1基因对H 2O 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分为正常组、H 2 O 2组(用含400μmol/L H 2O 2的培养液培养)、H 2O 2+siR-SIAH1组(转染SIAH1干扰序列后用含400μmol/L H 2O 2培养液培养)和siR-NC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后用含400μmol/L H 2O 2培养液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SIAH1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38 MAPK、p-p38 MAPK、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H 2O 2组、siR-NC组和H 2O 2+siR-SIAH1组细胞中SIAH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而H 2O 2+siR-SIAH1组细胞中SIAH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H 2O 2组和siR-NC组(均P<0.05)。H 2O 2组、siR-NC组和H 2O 2+siR-SIAH1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而H 2O 2+siR-SIAH1组细胞凋亡率低于H 2O 2组和siR-NC组(均P<0.05)。H 2O 2组、siR-NC组和H 2O 2+siR-SIAH1组细胞中p38 MAPK和Bcl-2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而p-p38 MAPK和Bax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组,H 2O 2+siR-SIAH1组细胞中p38 MAPK和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H 2O 2组和siR-NC组,而p-p38 MAPK和Bax蛋白表达量低于H 2O 2组和siR-NC组(均P<0.05)。结论:下调SIAH1基因表达可抑制H 2O 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复明眼液对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 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抗氧化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终浓度250μmol/L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的兔晶体上皮细胞的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兔晶体上皮细胞未见胞核阳性染色;模型对照组在H2O2处理后2h胞核阴性染色,处理后4h和8h均见部分细胞胞核呈棕褐色阳性染色。处理后12h和24h可见大量细胞胞核呈棕褐色阳性染色;中药治疗组在H2O2处理后2h,4,h8h胞均呈性染色,处理后12h和24h仅见少量细胞胞核呈棕褐色阳性染色;阴性对照组兔晶体上皮细胞胞未见阳性染色。结论:终浓度250μmol/LH2O2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c-fos蛋白表达,中药复明眼液可能是通过保护兔晶体上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而减少或延缓凋亡的兔晶体上皮细胞的c-fos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背景热休克蛋白(HSPs)是生物体在各种应激情况下产生的高度保守蛋白,HSP27与人晶状体中α-晶状体蛋白在氨基酸和基因水平上高度同源,其结构和表达的异常与白内障的形成密切相关。此研究先前的研究证实水杨酸钠对H2O2造成的人品状体上皮细胞(LE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水杨酸钠诱导的人LECs中HSP27的表达及与丝裂素蛋白激活激酶(MAPK)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人LECs—B3系在含质量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0~55mmol/L)加入培养基中刺激人LECs不同时间,然后去除刺激再分别培养。在阻断实验中,分别给予P38MAPK、ERK1/2及JNK/SAP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20350(10μmol/L)、PD98059(20μmol/L)及SP600125(10μmol/L)预孵育细胞1h,在给予水杨酸钠刺激后检测相关指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种处理情况下人LECs中HSP27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SP27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27蛋白在人LECs中的表达。结果正常人LECs仅有微弱的HSP27表达,35~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1h去除刺激再培养6h后可使HSP27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953,P〈0.01);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I~5h不能诱导HSP27的表达(F=2.119,P〉0.05),而去除刺激再分别培养6h后可诱导HSP2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34,P〈0.01);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1h后去除刺激再培养3h后HSP27表达明显增加,6h达到高峰,直至24h恢复到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234,P〈0.01)。水杨酸钠刺激30min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加,1h表达显著,各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680,P〈0.01);磷酸化ERK1/2在水杨酸钠刺激时间内未见升高;去除水杨酸钠刺激再培养1h后开始增加,6h达到高峰,各时间点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840,P〈0.01);水杨酸钠刺激1h及去除刺激再培养过程中未见到磷酸化JNK的表达;加入P38MAPK、ERK1/2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人LECs1h后可使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加入JNK特异性阻断剂未见对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表达产生影响。结论水杨酸钠可诱导人LECs中HSP27的表达,P38MAPK和ERK1/2信号途径促进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在人LECs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杜敏娟  周健 《眼科研究》2012,(10):873-876
背景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在保持晶状体的透明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参与了一些类型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且炎性因子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但其对LECs移行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d(IL-1d)、IL-1B、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4种炎性因子混合物对人LECs细胞系HLEB-3迁移的影响。方法HLEB-3细胞用含质量分数0.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饥饿培养,将10μg/L的IL—1α、IL—1β、IL-6、TNF—α及这4种炎性因子的混合物分别加入培养液中作用24h后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于上述因子处理后即刻和2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数码相机记录划痕区,在200倍显微镜下计数划痕线内移行的细胞数量。Transwell实验24h后取出小室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15min,草酸铵结晶紫溶液染色2min,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选取12:00、3:00、6:00和9:00位以及中心部位5个观察区在200倍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以评价炎性因子对LECs移行的作用。用仅含0.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的LECs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各种炎性因子作用后24h,对照组划痕区LECs数量明显低于IL-1β作用组及TNF—α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混合因子组划痕区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IL-1β作用组及TNF-α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IL-1α作用组、IL-6作用组与对照组比较,划痕区细胞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0、0.098)。Transwell实验显示,混合因子组作用24h小室膜下层LECs密度最大,与IL-α作用组、TNF—α作用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且IL-α作用组、TNF—α作用组小室膜下层LECs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IL—1α作用组和IL-6作用组可见少量穿膜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327)。结论IL-1α和IL-6对LECs的移行无明显影响,ILα和TNF—α能够促进LECs移行,当多种炎性因子共同作用时促进LECs移行的作用强于单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细胞质膜钙ATP酶3(PMCA3)参与维持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 Ca2+的平衡,可能与白内障的病理过程有关,紫外线B(UVB)是引起白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UVB对LECs中PMCA3表达的影响少有报道. 目的 研究UVB对人LECs系B-3(HLE B-3) PMCA3表达的影响. 方法 对HLE B-3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当细胞达80%以上融合时分别暴露于用不同剂量(0、5、10、20 mJ·s/cm2)的UVB分别照射0、20、40和80 s,然后继续培养24、48和72 h,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细胞的生存率;用JC-1染色法检测UVB照射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以DCFH-DA染色法检测UVB照射后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UVB照射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用Fluo-3/AM染色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UVB照射后细胞中PMCA3 mRNA及PMCA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随着UVB照射剂量的增加和照射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72.411,P=0.000; F时间=36.588,P=0.000),其中10 mJ·s/cm2、20 mJ·s/cm2 UVB照射后24 h HLE B-3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75.3±2.2)%和(48.7±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5、10、20 mJ·s/cm2 UVB照射后48 h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84.9±1.2)%、(69.3±17.4)%和(32.8±4.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00、0.000);5、10、20 mJ·s/cm2 UVB照射后72 h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55.1±3.0)%、(42.1±1.9)%和(26.1±4.7)%,与对照组的(100.0±0.0)%相比生存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JC-1染色法检测表明,对照组细胞内可见红色荧光,5mJ·s/cm2 UVB照射后细胞内出现绿色荧光,10 mJ·s/cm2及20 mJ·s/cm2 UVB照射组出现绿色荧光增强,红色荧光减弱.5、10、20 mJ· s/cm2 UVB照射后细胞内的ROS由0.4%分别增加至35.8%、51.9%和76.7%.0 mJ·s/cm2 UVB照射组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为2.0%,5、10、20 mJ·s/cm2 UVB照射组凋亡和坏死细胞率分别为4.2%、7.6%和15.1%.10 mJ·s/cm2和20 mJ·s/cm2 UVB照射组细胞内Ca2+水平分别为0 mJ·s/cm2照射组的(1.2±0.1)倍和(1.3±0.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04).5、10和20 mJ·s/cm2 UVB照射组HLE B-3细胞PMCA3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4、0.000),各组细胞中的PMCA蛋白相对表达量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 结论 UVB照射可导致白内障发生的机制可能与人LECs中PMCA3表达量下降和诱导LECs凋亡有关,UVB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皮质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的大鼠晶状体,应用Western-blot检测蛋白激酶C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H_2O_2诱导大鼠皮质性白内障形成,Western-blot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蛋白激酶C-α的蛋白表达变化;RT-PCR检测其mRNA含量改变。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调亡率。结果 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KC-α高表达,经H_2O_2处理产生凋亡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KC-α的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H_2O_2可抑制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KC-α的活性,提示PKC-α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从健康的供体眼中分离出人晶状体囊膜,用组织块培养法将人晶状体囊膜分别置于1g/L葡萄糖+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对照组)或4.5g/L葡萄糖+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高糖组)。培养3d、28d后观察2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长状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QP-1在人LECs中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人LECs的凋亡和坏死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培养第3天2组LECs的生长形态近似,但培养28d高糖组坏死细胞增加。培养3d后高糖组人LECs的AQP-1免疫荧光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2组间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4,P=0.004),但2组间LECs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81,P=0.131;t=1.064,P=0.318)。培养28d后高糖组人LECs的AQP-1免疫荧光表达较对照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9,P=0.015),LECs凋亡率、坏死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13,P〈0.01;t=15.778,P〈0.01)。结论 AQP-1的异常表达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瑞  郭海科  孟倩丽 《眼科研究》2013,(11):1026-1030
背景蛋白激酶B(Akt)与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功能活动的调控,包括细胞的增生、迁移和代谢等,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可催化Akt活性并启动各种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P13K抑制剂能够抑制Akt活性,但是否影响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目的观察P1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LECs中Akt活化的影响。方法对人LECs系HLEC-B3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然后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h后在培养板中加入LY294002,终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μmol/L,继续培养24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抑制率。在同一批接种于6孔板内无菌盖玻片上的传代细胞中加入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为诱导组,用20μmol/LLY294002预培养1h后再加入10Ixg/LTGF—β2进行共培养为TGF—B,与LY294005共培养组,以未加入TGF,p:和LY294002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中磷酸化Akt(p-Akt)的荧光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kt表达量的差异。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HLEC—B3的吸光度(A)值逐渐减小,即LY294002对HLEC—B3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不同浓度LY294002组间HLEC—B3的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72,P=0.00);随着检测时间点的延长,HLEC—B3的4值逐渐增大,不同检测时间点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37.54,P=0.00)。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仅有微量的p-Akt红色荧光,诱导组p-Akt表达明显增多,并向细胞膜聚集,细胞轮廓清晰,而TGF—β2与LY294005共培养组细胞中p-Akt表达的红色荧光明显减弱,细胞形态不清。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诱导组和TGF—β2与LY294005共培养组细胞中p-Akt的表达量分别为0.91±0.08、1.48±0.13和0.95±0.19,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4,P=0.00)。结论LY294002能够拈抗TGF—β2诱导的Akt磷酸化激活过程,有望成为新的有效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马波  杨文  吴利安  张林 《眼科研究》2014,(6):492-496
背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发生的后囊膜混浊(PCO)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和迁徙有关,曾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否可促进LECs的迁徙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IGF-1/IGF-1受体(IGF-1R)系统对LECs迁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PCO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人永生化LECs系(HLEC-B3)细胞在DMEM中进行常规传代培养,第2代细胞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兔抗人α-晶状体蛋白抗体)鉴定细胞.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30、90 μg/L的IGF-1培养48 h.将0、30、90 μg/L IGF-1中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Transwell迁移小室实验,计数任意5个视野中结晶紫染色细胞,评估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将细胞分别在0、1.5、30、60、90 μg/LIGF-1中培养,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IGF-1R,包括IGF-1Rα和IGF-1Rβ亚基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HLEC-B3细胞贴壁后48 h达对数生长期,培养的第2代HLEC-B3细胞对α-晶状体蛋白呈阳性反应,细胞膜呈红色荧光.各组细胞在Transwell迁移小室培养12h后,0 μg/L IGF-1组仅可见0(0,1)个染色的迁移细胞,30 μg/L IGF-1组和90 μg/L IGF-1组分别可见10(10,11)个和29(27,31)个染色的迁移细胞,30 μg/LIGF-1组和90 μg/L IGF-1组的迁移细胞数明显多于0μg/L IGF-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90 μg/L IGF-1组明显多于30 μg/L IGF-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5个培养组细胞中IGF-1 Rα和IGF-1Rβ的表达量(IGF-1R/β-act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700、130.530,均P=0.000),当IGF-1质量浓度>30 μg/L时,随着IGF-1质量浓度的增加,IGF-1Rα和IGF-1Rβ的表达量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能够上调HLEC-B3细胞膜上IGF-1R蛋白的表达,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GF-1能够增强体外培养的HLEC-B3细胞的迁移能力,提示PCO的发生可能与IGF-1/IGF-1R系统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情况及中药植物雌激素蜕皮甾酮(ECR)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的HLEC内ER表达的影响,为中药植物雌激素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ECR与HLEC共同孵育,以雌二醇(E。)作为阳性对照,再用H2O2对HLEC造成氧化损伤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10-6、10-7和10-8mol/L)的ECR对E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HLEC内存在ERa、ER[3的表达;H202组HLEC内ERa、ER[3表达明显下降,分别为(21.428±1.491)%及(15.702±0.613)%,与对照组的(33.552±2.147)%及(27.208±1.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2和ECR高中低浓度组的HLEC内ERa、ER[3表达明显升高,与H2O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ECR浓度的增高HLEC内ERa、ERβ表达逐渐升高,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结论E2、ECR能上调氧化应激状态下的的HLEC内ER仪、ER[3表达,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4—161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衰老标记蛋白30( SMP-30)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中SMP-30的表达及LECs的凋亡情况,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2010年3-10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59例80眼和核性白内障53例70眼,2个组患者年龄匹配(P>0.05).白内障手术中环形撕取晶状体前囊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技术分别定性、定量检测SMP-30蛋白及其mRNA在2个组白内障LECs中的表达.用TUNEL标记法观察LECs的凋亡情况,对比分析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SMP-30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SMP-30主要表达于晶状体囊膜的细胞质中,在晶状体囊膜中央部表达较弱,越近周边表达越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性:45.21±2.79 vs 76.42±11.21,P=0.042;皮质性:108.32±4.32 vs 206.34±15.67,P=0.037).核性白内障LECs中SMP-30 mRNA的表达少于皮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2±9.08 vs 157.33±13.01,P=0.034).TUNEL染色显示,2个组白内障LECs凋亡百分率中央部明显高于周边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性:19.34%±0.11%vs 8.32%±0.57%,P=0.025;皮质性:42.07%±0.86%vs 13.55%±0.64%,P=0.010),细胞凋亡百分率低于皮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5%±0.22%vs 27.70%±0.81%,P=0.007). 结论 两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均与LECs凋亡有关,SMP-30的表达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