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滤过性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隧道刀板层分离巩膜隧道后制作巩膜瓣,高眼压状态下缓慢放出少量房水后.行小梁切除及1/3巩膜瓣翻转入前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果1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采用此术式,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术后一月眼压控制良好,观察3月眼压控制率75%,1例眼压失控行眼球摘除;结论1/3巩膜瓣翻转入前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32 nm激光行虹膜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粘弹剂在小梁切除术中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作用.方法:对1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532 nm激光封闭虹膜表面血管,1 wk后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粘弹剂,观察降眼压效果,观察前房和滤过泡,随诊10 mo.结果:术中18例前房均无大量出血,术后滤泡均呈弥散隆起.眼压:第1 wk内1~5 mmHg.2~4 wk 2~10 mmHg,随诊期间眼压为6~12 mmHg.结论:采用532 nm激光直接封闭虹膜新生血管后再行小梁切除术,同时术中应用粘弹剂能避免发生前房大量出血,避免出血阻塞滤过口.提高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光眼减压阀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17眼)。青光眼控制标准为6mmHg≤眼压≤22mmHg。术后随访6mo~5a,平均34.1mo。结果:手术近期成功率88%。主要并发症有,早期前房延缓形成12%,前房导管口阻塞6%,前房出血6%。远期成功率59%,主要并发症有:1例前房积脓,1例植入管外露,1例植入管脱出,2例眼压再度升高。结论: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氪激光虹膜新生血管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首先应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直接覆盖光凝,观察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0.4mg/ml)。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项目:眼压、结膜滤过泡、眼前段反应等,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22例术后第1周眼压(11.42±2.61)mmHg较术前(43.42±6.46)mmHg明显降低(t=15.06,p=0.000):随访时眼压控制良好(18.17±2.04mmHg),其中仅2例接受局部应用β-受体阻滞剂。20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2例较为扁平。术中有1例前房少量出血,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前房无继发性出血发生。结论采用氪-绿激光直接覆盖光凝虹膜新生血管及小梁切除术的“二步”法,即首先利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激光光凝,待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继之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随访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病情进展。减少与避免常规滤过性手术中、术后因虹膜新生血管出血而导致的前房出血并发症,提高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一种较安全及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反折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48例48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反折进入前房引流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例。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出血、虹膜新生血管及滤过情况。 结果:术后6~12mo,40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6例症状缓解,加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 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反折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巩膜切除的基础上行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及滤过情况.结果 患者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平均(28.50±8.50)mmHg,术后1周眼压平均为(13.50±5.50)mmHg.术后1周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前房出血吸收,无浅前房或晶状体浑浊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存在.结论 在巩膜切除的基础上,行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眼压控制可靠,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53例(5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0.33 mg/mL及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及眼前段反应等,随访6~12个月.结果 53例术后第1周眼压(10.36±2.53)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眼压(47.89±6.74)mmHg明显降低;随访时47例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18.41±2.16)mmHg(88.68%);5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 mmHg;1例手术失败.47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6例较扁平.术中有4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浅前房2例,无前房继发性积血或眼球萎缩等.结论 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随访证明能有效降低眼压,痛苦小,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Avastin 前房内注入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Avastin 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前房内注射Avastin,注射后2周视屈光介质情况行周边视网膜冷冻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白内障手术,观察患者虹膜新牛血管、视力、眼压变化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 8例患者前房内注射Avastin后3d虹膜新生血管基本消失,4例屈光介质透明的患者进行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4例患者因原有并发性白内障进行了周边视网膜冷冻术,冷冻术后半月2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顺利,随诊6个月,8例患者均有效保存了眼球,眼压制好,虹膜无新生血管,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减少,3例无白内障患者和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视力较术前改善.结论 Avastin 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辅助治疗方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2011年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手术的患者49例49眼,按病历号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术中前房内不予注入透明质酸钠,研究组术中在将Ahmed青光眼阀硅胶管置入前房前往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0.2~0.3mL,术后定期随访1mo,比较两组间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及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手术前后眼压对比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组间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随访1mo,研究组27眼眼压由42.8±5.56mmHg降至17.7±3.77mmHg,对照组22眼由42.5±5.36mmHg降至18.6±5.39mmHg; 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术后浅前房2例,术后出血1例; 对照组术后浅前房4例,术后出血5例,研究组前房硅胶管位置欠佳1例。

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有效减少术后前房出血的发生,术后短期内会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而对患者远期眼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49例(355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出血的情况,对各类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及术后积血吸收情况,全身相关因素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55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出血37眼(10.42%),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发生率为55.5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率为8.87%,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为11.49%,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为9.24%.14.34%术前高眼压患者术后发生前房出血,伴有高血压病的小梁切除患者术后前房出血发生率为30.43%,伴有糖尿病的术后发生率为26.32%,术前有口服抗凝药物史的术后发生率为31.25%.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前高眼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术前有抗凝药物服用史的患者,前房出血发生率高.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术前高眼压是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出血的独立危险因子.前房出血量1级者19眼,2级者11眼,达3级者7眼,出血后眼压分别为(10.93±2.46)mm Hg(1 mm Hg =0.133 kPa)、(9.33±1.63)mm Hg、(24.75±12.76)mm Hg,出血量达3级者眼压显著性增高.前房出血组术前平均眼压(32.92±7.32) mm Hg,与未发生前房出血者眼压(28.10±7.70) 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房出血是小梁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前高眼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术后发生前房出血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口服抗凝药物患者较无合并全身疾病者,术后前房出血发生率高.少量前房出血对术后眼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1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引流阀植入及视网膜光凝治疗,其中4眼同时行晶体摘除,3眼同时行晶体摘除、玻璃体切割。术后随访5~18个月,分析术前与术后的眼压、视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视力:光感~0.2,术前平均眼压:43.6mmHg(29~61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周为15mmHg,2周为18.5mmHg,4周为19.2mmHg,12周为17.1mmHg,末次复诊眼压19.4mmHg。术后末次复诊视力提高9眼,视力不变4眼,无视力下降及丧失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出血2眼,前房形成迟缓及低眼压4眼,引流管堵塞1眼,脉络膜部分脱离1眼。13眼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退,临床症状缓解。论结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拯救或提高视力,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3例1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引流阀植入及视网膜光凝治疗,其中4眼同时行晶体摘除,3眼同时行晶体摘除、玻璃体切割.术后随访5~18个月,分析术前与术后的眼压、视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前视力:光感~0.2,术前平均眼压:43.6mmHg(29~61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周为15mmHg,2周为18.5mmHg,4周为19.2mmHg,12周为17.1mmHg,末次复诊眼压19.4mmHg.术后末次复诊视力提高9眼,视力不变4眼,无视力下降及丧失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出血2眼,前房形成迟缓及低眼压4眼,引流管堵塞1眼,脉络膜部分脱离1眼.13眼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退,临床症状缓解.论结 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拯救或提高视力,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26眼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颞上象限到赤道部区域的Ahmed表眼阀值入术,结果:术后经4-26mo(平均8mo)的随访观察,22例视力提高或不变,占86.4%,无1例因手术而失明;17眼眼压控制在0.8-2.8kPa,眼压控制率为65.4%,术后并发症包括;自顾不暇暂性前房出血,术后早期低眼压,引流管口阻塞及植入盘脱出,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旭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二机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97例9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接触式二机管激光以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观察并记录视力、眼压、结膜、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等情况,随访时间3月~4年。结果 术后眼压近期平均为27.12mmHg,远期为31.24mm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有色素膜炎、前房出血等。结论 接触式二机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例(32只眼)。青光眼控制标准为6mmHg≤眼压≥21mmHg。结果手术总成功率81.25%,术后随访3~36个月,眼压从术前平均(54.66&#177;9.30)mmHg下降为术后平均(17.30&#177;6.70)mmHg。主要并发症:术后早期低眼压10只眼(31.25%),浅前房8只眼(25.0%),前房出血1只眼(3.12%),脉络膜脱离2只眼(6.25%),前房导管口阻塞2只眼(6.25%)。术后视力无改变。结论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14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和部分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5月,眼压均控制良好,视力术后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无眼球萎缩发生,主要并发症为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和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等。结论该术式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15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及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PPV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另5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及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7 d行全视网膜光凝。分别观察2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wk,1、3、6mo后的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为47±5.6mmHg,治疗后1wk,1、3、6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3.4±3.6、15.3±4.2、16.9±5.3、18.7±6.9mmHg,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早期浅前房、引流管阻塞,经适当治疗后均恢复。滤过泡瘢痕化8眼,但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降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18.
AHMED阀门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阀门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AHMED阀门植入术治疗15例(15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访6~42个月。结果:眼压由术前6.01±1.28 kPa(1 kPa=7.5mmHg)下降到术后的1.96±0.68 kPa。手术成功率为80.0%(0.80 kPa≤眼压≤2.80 kPa及无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出血、浅前房。结论:AHMED阀门植入术可有效地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护视功能,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安全的方法。眼科学报1998;14:87—89。  相似文献   

19.
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氩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漂白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7例(4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丝裂霉素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1.手术成功41例(87.2%),失败6例(12.8%);2.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17例(36.1%),提高1行或不变者26例(55.3%),下降4例(8.6%);3.术后眼压较治疗前有显著意义的降低(P<0.01);4.功能性滤过泡在术后早期均有,6月后有41例(87.23%);5.新生血管在术后早期全部消退,3月后出现4例(8.51%);6.术中及术后早期前房出血分别为8例(17.02%)、5例(10.64%),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例(32眼)。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及糖尿病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评价:术后眼压8~21 mmHg,视功能保持或有改善为治愈。术后平均随访14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71.87%,眼压从术前(54.32±15.48)mmHg下降为术后(19.55±5.76)mmHg。主要并发症有:早期低眼压、前房延缓形成、前房导管口阻塞、前房积血。结论Ahmed青光眼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